- 相關推薦
初中地理新課標的教學感言
初中地理新課標的教學感言
摘要:國家新課程標準最重要的是理念的創新,最難的也是觀
念的轉變。這種改變不僅給地理老師提供了發展的機遇,同時也帶
來了嚴峻的挑戰。對于地理學科來說,必須變革“學科中心”和“知
識本位”下的地方志的地理課程,努力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
愛國主義情感,使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觀、資源觀、環境觀以及可
持續發展觀念。
關鍵詞:初中地理新課標、教學感言
新《課標》在課程設置上“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
變革了“學科中心”、“知識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課程為“創
設一種以區域地理和鄉土地理作為學習載體的地理課程。”在新課
標條件下,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有以下感言。
一、地理老師應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傳統地理教學中,教師往往依據學科特點和學生應達到的知識
和技能目標來處理教材,學生被動地接受相關的知識和技能訓練,
缺乏學習興趣和真實的體驗,很明顯,在傳統地理教學中學生的學
習帶有先天的被動性。長期以來,我們把“課本知識”作為唯一的
學習資源,從而造成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是權威,缺乏對
學生應有的關愛,更缺乏雙方的互動與合作。使學生的學習游離于
生活世界之外,變成了消極接受“課本知識”的容器,其結果只能
是發展“知識”,而不是發展人。新課標的實施呼喚建立新型的師
生關系,即師生間的民主與平等。合作學習主要是指教學中師生之
間、學生個體之間、群體與群體之間進行多向信息的交互傳遞,而
師生關系是教學最基本的關系。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滿足不同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即
通過建立富有多樣性、選擇性的初中地理課程,滿足學生探索自然
奧秘、認識社會生活環境、掌握現代地理科學技術方法等不同的學
習需要。鼓勵學生帶著興趣走進學習是構建地理課堂教學新方式的
起點,在新理念指導下的地理課堂教學,教師的作用與地位發生了
本質變化。首先,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設計者和組織者,教師在
進行教學設計時不僅要考慮學科知識目標,更應從系統論的角度考
慮諸多因素,如課程目標、學習者的情況、教學方式與教育技術、
課程資源等等。其次,教師成為學生建構自己學習意義的促進者、
評價者,成為學生的學習伙伴乃至學習資源。教師要依據學生的需
要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源,為學生探索教材
中的知識提供前提條件,從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思維特點、興趣
愛好等方面給予學生個性化的幫助,其中,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
激發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這不僅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基
礎也是新課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以自己的學習方式來學習是新地理課堂教
學方式的靈魂。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激發起學生對教材中某
領域學習和探究的興趣,在興趣引導下學生開展真正的思考和學
習,教師不僅關注學生對知識的認知程度,更關注學生學習的思維
過程與方式,鼓勵學生將思維的過程展示出來,不追求學生回答唯
一標準答案,而是讓學生敢于說出內心真實所想,教師幫助學生分
析思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引導學生始終圍繞學習主題開展學習活
動,不僅追求學生學會而且更強調會學,不僅鼓勵師生對話,更加
強生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共同進行學習與實踐。在新地理課堂教
學中,對教學的評價不再是教師“表演”得是否精彩,更看重的是
學生有沒有出色的學習表現。
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走向生活
新課程的重要理念是“學習有用的地理”,學生要有意識地運用所
學知識來理解和解決與人類生產和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從而體現
地理學的價值。對學生而言,“過去,課本就是生活;現在,生活
就是課本”,生活中的許多地理現象可以用來豐富學習資源,開拓
學生視野,因此,新課程的基本設計思想就是將初中地理課程與實
際相結合,在過程與目標上要求學生嘗試從學習和生活中發現地理
問題,提高探究方案,與他人合作,開展調查研究,提出解決問題
的對策。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要求學生通過在生活中學習來
幫助自己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
三、地理老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要求:“改革課程過于重視知識的傳授
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
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地理課
程標準》將地理教學總目標界定為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
態度與價值觀的三個方面。從中我們不難掌握地理教育的目的不僅
僅在于讓學生掌握地理“雙基”,更應當透過地理學習,開發學生
終身發展的潛力。因此,地理教育的關鍵并不僅僅是讓學生記住多
少地理知識,更重要的是要通過多種有效方法和途徑,使學生學會
認識地理的方法,養成正確的地理思維習慣。由此可見,新課程標
準下地理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其角色行為應當:
1、由重教師的“教”向重學生的“學”轉變
傳統的地理教學突出了“教師中心”和“知識本位”的觀念,教
師以“傳道、授業、解惑”為主要任務,學生以單純的記憶知識為
根本目的,教學表現為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寫你抄的過程,形
成“灌輸——接受”的基本課堂模式,其結果造成不少學生學習動
機功利,興趣減退,思維刻板,能力低下,棄學厭學。這就要求教
師必須轉換自己的角色,運用新的方式進行教學,幫助學生創設問
題情境,引導學生不斷提出問題,指導他們進行有效調查、訪問、
多方面收集資料、歸納整理自己已有的材料:與學生共同分析討論,
找出解決問題的策略。整個學習過程要突出地理學的基本特征,選
用多種多樣的方法指導,同時要重視教學資源和教學媒體的運用,
重視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2、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
重結果,就是教師在教學中只重視教學的結果,知識的結論,而
忽視知識的來龍去脈,有意無意地壓縮了學生對新知識的思維過
程。重過程,就是教師把教學的重點放在提示知識的形成規律上,
讓學生通過感知——理解——應用的思維過程去發現真理,掌握規
律。
四、地理老師應成為課程資源的開發者
課程是教學的載體,是教學存在的依據。課程資源是形成課程的
要素,以及實施課程必要而直接的條件。課程需要良好的課程資源
來支撐,沒有課程資源也就沒有課程而言。因此,新課程強調要積
極并合理地利用校內外各種地理課程資源,使其為教學服務。
人們常常誤以為教科書和教學參考書就是唯一的課程資源,編寫
教材、開發課程資源是學科專家的事,教師的任務就是教學,就是
搬教參、教科書。這樣教師就成了教科書的機械執行者,也就喪失
了課程意識和課程資源的開發能力。
就地理課程而言,課程資源是指有利于實現課程目標的物質和條
件的總稱。地理學科所具的物質,使其擁有極其豐富的課程資源。
這些資源包括學生的經驗、生活環境、地理教學設備設施、社會資
源和自然資源、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等等。如果能充分挖掘這些來
自課內外各方面豐富的地理課程資源,對教學是大有裨益的。可見,
地理教師要生動承擔起課程資源開發者的角色,實現課程資源的有
效利用。
另外,新課程對地理教師還提出新的能力要求,如具有與人交往
合作的能力,教學研究能力等。因此,地理教師只有通過不斷深入
地學習,才能與時俱進,不斷發展,不斷創新。(作者單位:云南
怒江州瀘水縣魯掌中學)
參考文獻:
[1]《現代教育思想》,蘇立康主編,北大出版社,
[2]《基礎教育改革剛要》,國家教育部頒發;
[3]《初中地理新課程標準》.
2001年;
【初中地理新課標的教學感言】相關文章:
淺談新課標改革下的初中地理教學05-02
初中地理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04-14
初中教學地理教案10-26
初中地理教學論文04-30
初中地理教學隨筆04-30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10-28
初中地理教學心得11-11
對初中地理新課標的解讀心得體會11-23
對初中地理新課標的解讀心得體會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