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胃癌術后早期腸內營養與腸外營養的療效比較
[摘要] 目的 比較胃癌患者在術后早期采用腸內營養支持和腸外營養支持在療效上的差別。 方法 將浙江紹興第二醫院于2009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1:1的比例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患者在實施胃癌根治術后采用腸內營養支持方式治療,對照組患者在實施胃癌根治術后采取腸外營養支持進行治療,比較分析兩種不同支持方法之間的臨床效果。 結果 實驗組術后首次下床活動時間為(3.17±1.67)d,首次經口進食時間為(3.34±1.42)d,拔除胃管時間為(1.12±0.98)d,拔除腹腔引流管時間為(2.67±0.93)d,拔除尿管時間為(4.65±1.75)d,白蛋白值為(39.7±3.7)g/L,前白蛋白值為(228±19)mg/L,血紅蛋白值為(125.21±29.15)g/L,實驗組各項指標均大幅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 胃癌;腸內營養支持;腸外營養支持 [中圖分類號] R735.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3)09(a)-0028-03 隨著人們工作生活壓力的增大和人們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影響,胃癌等消化道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胃癌是一種易發多發的惡性腫瘤,它不僅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也會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1]。相當部分的胃癌患者由于消化道系統受損和胃癌根治術的影響,極有可能存在營養流失的風險。如果不能夠采取有效措施實施營養支持,將會給患者的恢復帶來嚴重威脅。對于胃癌根治術后的營養支持,臨床上有腸外營養支持和腸內營養支持可以選擇[2-3]。為了比較兩種不同營養支持方式之間的療效差異,本研究將浙江紹興第二醫院收治的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1∶1的比例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患者在實施胃癌根治術后采用腸內營養支持方式治療,對照組患者在實施胃癌根治術后采取腸外營養支持進行治療。貢獻愚智,以茲學界討論。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正確的選擇研究對象是進行實驗研究的先決條件。選取了浙江紹興第二醫院2009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年齡為22~76歲,平均(49.35±10.13)歲。其中男34例,年齡22~71歲,平均(42.87±11.53)歲;女26例,年齡28~76歲,平均(52.74±10.84)歲。 所有患者納入本次實驗研究須符合以下要求[4]:①確診為胃癌患者;②心腦血管、神經系統和肝腎功能沒有異常;③患者所罹患胃癌為原發性胃癌,并非其他腫瘤疾病轉移所致;④沒有其他影響本次試驗研究的疾病或因素;⑤患者及其家屬同意參加實驗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有以下情況之一的患者不得納入本次實驗研究:①新陳代謝紊亂或免疫系統有異常者;②體溫和血壓有異常者;③胸腔和腹腔明顯積水或者胃部有穿孔跡象者;④有其他可能影響本次實驗的因素者[5]。 1.2 研究方法 將參與實驗的胃癌患者按照1∶1的比例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患者在實施胃癌根治術后采用腸內營養支持方式治療,對照組患者在實施胃癌根治術后采取腸外營養支持進行治療,比較分析兩種不同陰陽支持方法之間的臨床效果差異。具體實施方法如下: 1.2.1 偏倚控制 偏倚控制是確保實驗結果準確的重要環節。本研究嚴格依據制定的實驗篩選和排除標準選擇胃癌患者納入試驗范圍。對于入選的胃癌患者,利用電腦軟件隨機生成數字表,并利用密封信封隨機隱藏分組。實驗期間內,所有胃癌患者的根治手術均有同一醫師主導,手術前后的護理操作均由同一醫療小組進行處理,手術方案和護理方案均依照統一藍本制定。實驗期間的整個治療和護理流程均按統一標準進行,由于身體和病情的變化不能夠繼續適用治療藍本的患者將被剔除。患者的治療和護理數據均由同一人員采集,數據提取和處理人員與臨床治療人員分離,不參與臨床治療[6]。 1.2.2 營養支持方法 實驗組患者在實施胃癌根治術后采用腸內營養支持方式治療,實施胃癌根治術后1周內每日按照25~30 kcal/kg的劑量實施腸道內營養支持。術后半天先運用腸內營養支持通道給予250 mL生理鹽水進行試餐,如無腹痛和腹脹等不良反應,則進行腸內營養劑的灌注工作。營養液在無菌條件下配制,2000 mL營養液為自制混合奶,成分為米湯、奶粉、雞蛋、胡蘿卜、鹽、白糖、植物油,內含有葡萄糖、復方氨基酸、電解質、微量元素及多種維生素。通過營養液每天每公斤體重提供1.2 g蛋白質,105~126 kJ的熱量,同時監測各項參數以保證輸入液的質量適合患者的需要。術后第1、2、3天的計量分別為人體需求總能量的30%、50%和100%[7]。如果腸道出現消化吸收不良等紊亂情況則根據具體需求調整支持劑量,劑量不足時又靜脈推注補充。對照組患者在實施胃癌根治術后采取腸外營養支持進行治療,自術后首日起靜脈滴注腸外營養支持液,劑量為每日25~30 kcal/kg。 1.3 治療標準 科學的評判標準是正確評估實驗結果的重要環節。本研究收集了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胃癌患者在實施胃癌根治術后首次下床活動時間、首次經口進食時間、拔除胃管時間、拔除腹腔引流管時間和拔除尿管時間作為判斷患者康復速度的指標。還收集了患者在營養支持前后的白蛋白、前蛋白和血紅蛋白指標,作為評價患者恢復情況好壞的指標。 1.4 統計學方法 將所得到的數據輸入電腦建立數據庫,應用SPSS 11.0軟件進行統計學整理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術后康復指標比較 實驗期結束后,對比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術后康復指標發現,實驗組的首次下床活動時間比對照組早,首次經口進食時間比對照組提前,拔除胃管時間較對照組縮短,拔出腹腔引流管時間和拔除尿管時間也較對照組大幅提前。可見實施腸內營養支持的實驗組胃癌患者術后各項康復指標所需時間明顯短語對照組患者,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術后營養指標比較 實驗期結束后,對比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術后營養指標發現,實驗組白蛋白值為(39.7±3.7)g/L,前白蛋白值為(228±19)mg/L,血紅蛋白值為(125.21±29.15)g/L。而對照組白蛋白值為(36.1±4.4)g/L,前白蛋白值為(238±20)mg/L,血紅蛋白值為(122.12±16.98)g/L。可見實施腸內營養支持的胃癌患者術后的各項陰陽指標也明顯好于實施腸外營養支持的患者(P 3 討論 隨著人們工作生活壓力的增大和人們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影響,胃癌等消化道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胃癌是一種易發多發的惡性腫瘤,它不僅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也會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8-9]。相當部分的胃癌患者由于消化道系統受損和胃癌根治術的影響,極有可能存在營養流失的風險。如果不能夠采取有效措施實施營養支持,將會給患者的恢復帶來嚴重威脅。對于胃癌根治術后的營養支持,臨床上有腸外營養支持和腸內營養支持可以選擇。經過臨床的長期實踐,人們逐漸意識到,實施腸外營養支持的成本非常高,而且長期實施容易造成術后感染等并發癥,不利于胃癌患者消化道,特別是腸道功能的康復。有的研究還指出,腸外營養支持還有可能會對胃癌患者的肝腎功能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害。胃癌根治術后,患者的腸胃功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即可恢復,所以實施腸內營養支持是完全可行的[10-11]。 實驗期結束后,筆者統計了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術后康復指標進行對比發現,實施腸內營養支持的實驗組胃癌患者在實施胃癌根治術后首次下床活動時間為(3.17±1.67)d,首次經口進食時間為(3.34±1.42)d,拔除胃管時間為(1.12±0.98)d,拔除腹腔引流管時間為(2.67±0.93)d,拔除尿管時間為(4.65±1.75)d。而實施腸外營養支持的對照組患者在實施胃癌根治術后首次下床活動時間為(4.86±2.54)d,首次經口進食時間為(5.01±2.14)d,拔除胃管時間為(2.89±1.42)d,拔除腹腔引流管時間為(5.42±2.86)d,拔除尿管時間為(5.84±1.56)d。可見實施腸內營養支持的實驗組胃癌患者術后各項康復指標所需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實驗期結束后,對比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術后營養指標發現,實施腸內營養支持的實驗組胃癌患者在實施胃癌根治術后的白蛋白值為(39.7±3.7)g/L,前白蛋白值為(228±19)mg/L,血紅蛋白值為(125.21±29.15)g/L。而實施腸外營養支持的對照組患者在實施胃癌根治術后的白蛋白值為(36.1±4.4)g/L,前白蛋白值為(238±20)mg/L,血紅蛋白值為(122.12±16.98)g/L。可見實施腸內營養支持的胃癌患者術后的各項陰陽指標也明顯好于實施腸外營養支持的患者。 綜上所述,實施腸內營養支持的胃癌患者相較于實施腸外營養支持的胃癌患者在實施胃癌根治術后,身體功能康復的速度更快,各項營養指標也更好,可見腸內營養支持對于實施胃癌根治術的患者臨床效果更好,更經濟安全。 [參考文獻] [1] 徐正平,陳海軍.胃腸癌術后腸內營養治療54例療效觀察[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09,12(2):230. [2] 李月春,王東霞,胡夏榮,等.結直腸癌術后早期腸內營養的應用體會[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08,15(8):607-610. [3] Liang B,Wang S,Ye YJ,et al. Impact of postoperative omega-3 fatty acid-supplemented parenteral nutrition on clinical outcomes and immunomodulations in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J]. World J Gastroenterol,2008,14(15):2434-2439. [4] 秦環龍,楊俊.外科手術后腸內營養的時機途徑和制劑選擇[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8,28(1):791. [5] Leyva-Martinez S,Fernandez-Lloret S,Martin-Ruiz JL. Massive intestinal resection. Nutritional adaptation process [J]. Nutr Hosp,2007,22(5):616-620. [6] 中華醫學會.臨床診療指南(腸外腸內營養學分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111. [7] Braga M,Gianatti T,Gentiliaj O,et al. Feeding the gut early after digestive surgery: results of a nine-year experience [J]. Clin Nate,2002,21(1):59-65. [8] 江志偉,李寧,黎介壽.術后腸麻痹臨床表現及病理生理機制[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7,27(9):682-683. [9] 鄧鑫,趙毅,崔釗,等.早期腸內營養在全胃切除術后的應用[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8,28(9):76. [10] 曹景玉,吳力群,郭衛東,等.早期腸內營養對肝切除患者術后恢復情況的影響[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09,18(1):103-105. [11] 陳榮.谷氨酰胺增強的胃腸外營養對胃癌術后化療患者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09,6(19):112-113. [12] 陶玲玲,謝誠,鄭曉嫻.我院2008-2011年腸內外營養藥應用分析[J].中國藥房,2012,23(42):3948-3950. [13] 楊銳,方玉,辛曉偉,等.腫瘤患者腸內、外營養及圍術期營養支持用藥現狀分析[J].中國藥房,2011,22(42):3955-3959. [14] 文菲,李宇明,林小紅,等.早期腸內營養在胃癌術后的臨床應用及護理體會[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151. [15] 歐啟宏.75例胃腸腫瘤術前、術后腸外營養治療體會[J].中國醫學創新,2012,9(12):127-128. [16] 劉翔.胃癌患者全胃切除術后早期腸內營養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2,9(12):59-60. [17] 張斌,楊鐵軍,陳小兵,等.早期免疫型腸內營養對胃癌新輔助化療患者術后康復的作用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2,9(25):35-37. (收稿日期:2013-05-09 本文編輯:張瑜杰)
【胃癌術后早期腸內營養與腸外營養的療效比較】相關文章:
腸內營養促短腸大鼠結腸代償性增生04-30
全腸外營養添加黃芪對胃癌圍手術期病人免疫功能的影響04-30
表皮生長因子對重癥胰腺炎腸外營養大鼠腸道細菌易位的影響04-30
烏龜吃魚腸作文04-28
早期營養決定孩子今后智力05-02
腫瘤術后康復營養品營銷口號11-21
酒肉穿腸過作文08-04
火腿腸逃跑記04-25
吃風干腸有什么作用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