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語文教學要處理好堅守與創新的關系
作者:夏綺云
成才 2015年05期
為了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教學需要不斷地創新以適應時代的變化和學生的需要。但教學應該如何創新?在“變”的同時,什么是應該“守”住的?本文以小學語文課本中不同時代、不同文體的經典課文為例,簡要論述如何在“守”與“變”中創新語文教學。
一、堅守“學”與“導”的立場,長文短教可在取舍之間求變
處理好“學”與“導”之間的辯證關系,離不開八個字:“以學定教,以教定導”。“以學定教”就是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講求實效。但“以學定教”并不是消極被動地適應學生,遷就學生,還應與“以教導學”結合起來。教師應在淤塞之處疏通,在阻梗之處點撥,在分叉之處引導,善于尋機點撥,善于啟發誘導。這二者的有機結合可以使課堂快慢適中,動靜結合,收放有致,產生一種波瀾起伏的曲線美。
1.另擇文脈,獨辟蹊徑
《魯智深行俠桃花莊》是一篇經典課文,語言樸實,情節清晰,淺顯易懂。以往教學這一課,常常從兩個角度著手:要么由事入手,在事件中感受人物形象;要么由人入手,在分析人物特點中了解事情發展。這兩種方法都不可避免地將人和事兩條線交叉在一起,使得主線不明,思路不清。有位教師在反復思考后,獨辟蹊徑,另尋切入點——“行俠”。由“行俠”一詞引思,“什么樣的人能稱為‘行俠’”,讓學生初步感知;緊接著,再通過“魯智深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啟思,讓學生感受人物的聰明、自信、仗義。教師又用一句“他想得很周全,他想到了如何去保護劉小姐。他唯獨沒有想到誰”來促思。這樣,一個只想他人、不顧自己的行俠仗義的魯智深便在學生的心中生了根。“行俠”二字,將“義氣深重性灑脫,嫉惡如仇如烈火”的魯智深那聰明、細膩、自信的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
再比如陸游的詞《訴衷情》的教學,在保證準確深刻解讀文本的基礎上,這節課嘗試了另辟詞的教學新路:初讀不走小碎步(整體讀四遍),品讀不要逐句講(上闋想象讀悟,下闋寫話讀悟),布局不能走老路(直奔學生疑難點,先中間再上掛下聯)。這個整體思路確定了,課堂實踐中,學生讀得有滋有味,寫得有模有樣,激情飛揚,個性綻放。
2.借圖理線,取疑舍易
一節課有所教,有所不教。何以不教?學生知道的不教,學生能自己讀懂的不教,老師講了學生也不懂的不教。在《少年閏土》這課中,教師讓學生借助思維導圖(如下圖所示),說說文中的“我”回憶了與少年閏土有關的哪些內容。學生在充分預習后,畫出相應導讀圖。導讀圖將學生對文章主要內容的概括和對寫作思路梳理合二為一。當學生能獨立完成并有條理地表達時,說明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整體感知水平。老師再借助旁批提示,讓學生找出直接表達人物感情的句子,說說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疑惑,學生很快就能在數個“不知道”中讀出文中的“我”對少年閏土的羨慕和佩服之情。此時老師定位教學的起點不再是學生的一無所知,而是一個比較高的平臺,后期的目標就是在質疑、釋疑的過程中引領學生再上一個臺階。這樣,一節課的效率就迅速得到了提高。
再如《空城計》一文,導圖的繪制可以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故事發展的過程。教師可根據同學們概括的課文內容,直奔重點進行設問:空城計能夠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學生緊扣重點,通過對諸葛亮的語言描寫,以及城中的環環相扣的部署加以分析,層層剝筍,得出答案。與其說教師和學生是在因“計”析“計”,不如說教師和學生是在結合關鍵處析計品人。具體分析詳見下圖。
3.化繁為簡,授之以漁
《少年閏土》是魯迅先生的經典文章,它節選自小說《故鄉》。從理解的深度和廣度來看,這種類型的長文成人閱讀起來尚有難度,更何況孩子?需要辯證地處理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的關系,用新的方法將教與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從寫法上看,魯迅的文章咀嚼之處甚多,但一節課只有40分鐘,想做到長文短教,面面俱到的結果往往是面面都不到。于是,教師的取舍顯得尤為重要。過去教學《少年閏土》,老師們多數從寫人的角度考慮,抓人物的外貌、語言、神態、動作展開教學,而這對六年級學生而言,是不是新知呢?如果不是,再講是不是重復呢?于是,我們在寫法滲透的指導上,側重選擇了對比的手法。因為這是《少年閏土》這篇文章乃至《故鄉》這篇小說中最鮮明的一點寫法。從寫作方法入手,引領學生去推敲、琢磨、體會具體的內容和語言,能起到化繁為簡、授之以漁的作用。
從學法上看,詩的教學也有不少突破。一位教師在執教《楓橋夜泊》時,講解到“古往今來許多詩人都借月亮、烏鴉來表達內心的愁苦”時,借用宋朝詩人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范仲淹的“明月倚高樓,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和元代詞人馬致遠的“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等詞句,讓學生去理解詩人不盡的哀愁。在簡介了寒山寺、楓橋因此詩而聞名、留下不少詩人的佳作后,又介紹了陸游《宿楓橋》、顧瑛《泊閶門》、高啟《泊楓橋》、王士禎《夜雨題寒山寺》等詩作。這樣以一詩帶多詩,也是對學生學習古詩詞的學法的指導。從學詩方法入手,引領學生將同類別詩句進行類比、積累、斟酌、互補,從而降低了古詩詞的學習難度。
4.取整舍零,詳略分明
《雪》是魯迅先生的經典散文詩。老師通常讓學生整體感受江南的雪、朔方的雪不同的特點,通過品詞析句感受特點,最后升華情感,了解作者表達的內涵。這樣的教學流程盡管還比較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但如果每個部分平均用力,往往耗費了時間,也不能給學生強烈對比的感受。我們采取“零存整取”的方式設計教學,在初步感受了兩個地方雪的特點后,重點抓住江南的“雪野之景”和朔方的“飛雪之圖”來對比學,中間貫穿的江南雪的二、三自然段,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生自己感受江南的雪帶給他們戲雪之樂、融雪之憾。這樣詳—略—詳的時間分配,個人—小組—個人的方式變化,柔美—輕松—壯美的風格改變,讓文章深邃的思想在教師潛移默化的引導中逐漸迸發出來。
教師執教《訴衷情》時,整節課以“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這個學生疑難處為主線,先質疑關河夢里有什么,聯系上句,想象揣摩,讀中悟情;再順勢引導,夢醒夢斷,貂裘塵暗,推測陸游心里會想些什么。而詞的下闋,教師大膽采用“以寫促讀”的方法,以寫激情,引導學生咀嚼品味關鍵字眼,取舍得當。上闋和下闋的處理詳略得當,還巧用引語對比,做好聚焦與聯系,強化整體感受。課堂上呈現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自主學習氛圍,強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二、堅守語文的言語意識,深文意會可在讀悟之間求變
語文的屬性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還具有言語性。所謂言語性,指的是“個人在特定語境中的具體的語言運用與表現”。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由于課堂教學常常遵循內容—意義這一學習途徑,學生的言語意識常常被催眠了。語文學習應該同時睜大兩只眼睛,一只注視思想內容,一只聚焦語言形式,言意必須兼得。還是以《少年閏土》為例,多數老師重點關注理解“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這一處含義深刻的句子,把讀懂、讀深、讀透當做語文教學主要的甚至是全部的內容,殊不知得了“意”忘了“言”。《少年閏土》雖是節選的插敘片斷,但言語形式非常有特點。文章開頭“月夜瓜地刺猹”這幅靜謐神異的圖景,不僅凸現了閏土機敏勇敢的少年形象,而且巧妙地打開了記憶的大門,一下子就把讀者帶進了魯迅所描繪的奇異世界里,突破了時空的局限。然后按照“盼閏土—見閏土—識閏土—別閏土”的順序娓娓道來,故事最后在一句“但從此沒有再見面”的無盡思念中悄然結束。看似水注東海的無痕與自然,卻和文章的開頭那一段神異的畫面脈脈相通。這種首尾情通意合、一脈貫底的完美結構,應該是孩子們學習寫回憶文章的典范。我們應該引導孩子細細品味魯迅的文字,讓一個鮮活的“少年閏土”帶領他們去親近魯迅,去感受魯迅的精神世界。我們可以這樣嘗試喚醒意會:“同桌合作讀讀這段對話,試著體會人物感情,抓住關鍵詞語說說自己的體會。”“明明是好朋友間的一段對話,干嘛加入這一段?去掉行不行?”“聽著閏土滔滔不絕的講述,對比著自己的經歷,文中的‘我’會想些什么呢?”“讀著閏土和我的對話,此時此刻你有更深的感受嗎?”教師一次又一次地傳遞、激活、啟示、引領著孩子在讀悟理解文本的同時關注語言表達。讀的,自然就是那原汁原味的文字,而悟呢?一要悟言語形式,一要悟意象情味;入則言語形式,出則意象情味;悟不離讀,讀不離悟。就在這一次次的讀悟之間,深刻的思想得到頓悟,孩子的言語意識得到了切實的覺醒。語文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通過言語上的自我實現達成對人存在的確認,從而達到一種言語人生、詩意人生的境界。
三、堅守正確的價值取向,舊文新教可在解讀中求新
語文具有人文性,擔負著價值培養的任務。新課標強調,語文教學要“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個性,培養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教師對教材進行新的解讀和建構,既要站在兒童的立場,更要有正確的價值導向。但一味承接以前的解讀之法,則毫無突破;一味求新的解讀,也更不可歪曲正確的價值導向。
《空城計》中的諸葛亮,他之所以能施計成功,不僅是靠他的聰明、智慧,更表現在他“知己知彼知變通,心思縝密好膽識”上;《魯智深行俠桃花莊》告訴我們的,也絕不僅僅是那么一個行俠仗義的魯智深,他的“粗中有細”“有謀有略”,才是讓他真正稱得上是“行俠”英雄的原因;魯迅寫《雪》,絕不是簡單地表達內心的喜好,他更是在借江南的雪贊美生命的美好,托朔方的雪頌揚精神的力量……
在課堂上,學生的回答也能帶給我們新的解讀,教師要善于捕捉。比如,在執教《少年閏土》時,有個孩子說:“我覺得閏土也像一只井底之蛙,他也不知道城里的新鮮事,只不過他們的生活環境不一樣而已。”對這個理解顯然是老師沒有預設到的。此時老師的引導要做到辯證思考和換位思考。這位教師當時說:“你覺得閏土也像井底之蛙,只不過他的‘天空’與‘我’的‘天空’不同而已,對嗎?你的見解很獨特。你能讀出與眾不同的感受,真不簡單。他們怎么做才會知道更多的知識呢?”學生接著回答:“‘我’應該去大自然中,這樣才會懂得更多的知識,懂得書本上沒有的知識。閏土如果也像‘我’一樣讀讀書,就會知道書本上的許多知識。”孩子稚嫩的語音落地,場下掌聲雷動,教師趁勢總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看來我們要了解更多的事情,不但要讀書本上的有字書,還要走出家門,到大自然、社會中去讀無字書。”教師給了孩子展示個性的空間,同時也給予了他正確的引導。課堂因這么一個另類的答案和這么一個巧妙的引導而顯得更有魅力。
教學創新不是無源之水,不是異想天開,而是把握課程與教學的本質,以促進學生在認知與情感上的發展為目的,作出策略與方法上的改進與創造。在“變”之前,先應該“守”。在教學創新中除了上文中提出的三類“守”與“變”的關系外,還有其他一些矛盾關系可以納入思考,比如教學創新與學生創新能力的關系、教學科學與學習科學的關系等。萬變不離其宗,守住學生學習的規律,守住課程的本質,守住教學的目的,才能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作者介紹:夏綺云,武漢市江漢區教育局小學教學研究室。
【語文教學要處理好堅守與創新的關系】相關文章:
防汛抗旱工作要處理好的幾個關系05-02
西部開發要處理好九大關系04-30
抓菜籃子工作要處理好五個關系04-28
論關系創新05-03
如何處理好與同事之間的關系05-28
如何處理好夫妻關系10-30
如何處理好婆媳之間關系10-28
建設和諧文化應處理好的幾個關系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