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6S”到6S精益管理的跨越,讓冷軋人重新審視自我,在探索精益的征途中,他們果敢打破傳統管理模式,建立明細的管理臺帳,讓職工擁有充分的自主權,激發職工積極參與其中,進而于潛移默化之中將6S精益管理與當前各項工作緊密結合,促進了各項工作逐步邁向精益化,
跨越——從6S到6S精益管理
。這值得我們學習、借鑒。冷軋廠“6S管理”早在2006年底就開始試行,已經經歷了一個宣傳、檢查、整改提高的過程,職工已經對這項管理有了認知,換句話說,已經能夠被動接受廠里或車間的檢查和考核,但這種被動的接受不是自覺、自愿和自發的,說明心里還或多或少存在著抵觸情緒。去年8月份,全公司范圍內開展了6S精益管理,這又為冷軋廠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因此,職工對此并不陌生,再加上該廠重新審視自我,采取有力措施,打破傳統管理模式,建立明細管理臺帳,將6S精益管理滲透到各個生產環節,促進了各項工作逐步邁向精益,并不斷駛向科學發展的快車道。為建設成為“管理一流、隊伍一流、產品一流、環境一流”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企業,實現“帶出一流隊伍,建設精品冷軋”的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去年8月2日公司召開的十一屆三次職代會上,首次把推進6S精益管理工程列為公司創建科學發展示范企業的主要抓手之一。此舉一石激起千層浪,在各單位紛紛探究6S精益管理究竟涵義何在時,冷軋廠全廠上下也陷入了一片沉思,此時,冷軋廠已推行“6S管理”3年多了,但他們的“6S管理”和公司提出的“6S 精益管理”差距何在,冷軋人把目光定格在了“精益”上。
公司領導也對冷軋廠寄以厚望,指定冷軋廠酸軋車間為公司唯一的“精益管理示范車間”。而對于已推行“6S管理”3年多的冷軋人來說,他們亦有這樣一種勁頭,如果不能將公司提出的6S精益管理搞好,走在公司最前列,他們覺得那是一種恥辱。但向精益的華麗轉身,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鑒,但熟知冷軋的人都知道,在管理上其是一個“習慣性的領跑者”,它總是領先模仿一個新的管理領域,開展新的管理探索,即使存在各方面的阻礙,也盡可能預先做好準備,等待發令槍響,
管理資料
《跨越——從6S到6S精益管理》(http://salifelink.com)。這些活躍的因素幫助它快速跨越了一道道鴻溝。重新審視自我 而今邁步從頭越
去年8月20日,公司召開了6S精益管理啟動大會。冷軋廠作為示范單位之一,他們重新審視自我,從公司開展6S精益管理以來,就嚴格按照公司各項工作要求從頭做起,制定6S精益管理推進措施,成立6S精益管理督導小組。要求各單位6S精益管理督導員每天深入現場檢查、督導工作。同時在每天早調會前,通過幻燈片曝光現場發現的問題,并明確整改期限。另外,每周四,由廠領導帶領各單位一把手輪流檢查車間、科室,發現問題立即通報。為進一步讓全體干部職工快速認可接受,該廠要求全體職工利用各種機會學習6S精益管理的相關知識,還編發《冷軋廠6S精益管理宣傳手冊》,并配套出臺《冷軋廠職工文明行為公約》,做到人手一冊。同時還不間斷培訓職工,他們先從科級干部,一、二檔技術主管開始,然后對全體職工進行輪訓。廠領導也利用各種機會,強調6S精益管理的真正意義,使6S精益管理管理深入人心。
但在推進過程中,部分車間干部職工有抵觸心理,他們認為,冷軋廠推行“6S管理”已經3年多了,已經不再需要做最基礎的整理、整頓、清掃、清潔了;還有部分干部職工夜郎自大,他們認為,冷軋廠設備先進,產品優良,沒有人能夠超過我們。因而在推進時,這些車間只是被動的接受。針對這種情況,該廠根據每天曝光和每周聯合檢查情況,每月進行統計,對于變化較大的車間,頒發“6S精益管理紅旗”獎牌,給予獎勵。對于動作較慢,問題較多的車間,頒發“6S精益管理蝸牛”獎牌。而酸軋車間第一個月就得了個蝸牛獎,車間主任霍文利有種很茫然的感覺,他發牢騷,找理由,但在大局之下,他還是硬著頭皮往前做。把車間領導、骨干等集合起來,共同商議如何推進。他們在廠督導組的督導下,先從車間辦公室開始,對資料分類,對物品定置,車間領導、技術員等人每天晚上都到10點左右才回家。功夫不負有心人,短短幾個月后,酸軋車間翻天覆地換新顏。去年10月28日, 6S精益管理第一階段驗收,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李貴陽帶隊到冷軋廠酸軋車間辦公樓。
“這個車間的主任是誰?”李貴陽問。
“霍文利”副廠長武建琦回答。
李貴陽轉過身又對霍文利說:“請把你辦公室門打開”。
“東西有點多,但是很整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