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這伙騙子,也真夠“幽默”的了,騙了人,還不忘給受騙者吃“后悔藥”,
不妨聽聽騙子的“忠告”
。當然,我們不能因此就認為騙子良心發現,是出于好心才給予受騙者“忠告”,而完全可以理解為他們對受騙者的一種嘲弄。也是的,8位應聘者既沒有弄清招聘方的經營狀況,也沒有看到他們的設備和廠房,在這種情況下,本應有所警惕。而當招聘方提出需要交納風險抵押金的時候,更應當謹慎從事才對,可不知道他們當時是被什么蒙住了眼睛,很輕易地就把錢交到了騙子的手里。這恐怕就連騙子也不會想到,騙錢竟然是如此簡單的一件事情。騙子是可惡的,但是他們的“忠告”倒是“一針見血”。騙子之所以敢做出違背“行規”之舉,并非有心砸自己的“飯碗”,而完全是因為低估了我們的“記性”。所以,作為應聘者特別是受過騙的應聘者,決不能再“吃一百個豆不知豆腥味”了,否則的話,那可真就讓得意忘形的騙子給瞧扁了。(蓮城)
騙子為何如此囂張?
這事讓筆者想起了電影《天下無賊》中的一個片段,劉德華開著詐騙來的寶馬車質問小區保安:“開好車的就一定是好人嗎?”就惡劣程度而言,上述新聞事件比電影中的情節更甚,其囂張簡直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如果說騙子得手后玩蒸發或者耍無賴,我們倒還可以理解,然而,騙子公然撕下偽裝,并以一個“教導者”的面目示人,實在讓人難以氣順。在氣憤難平之余,我們真的應該思考一下:騙子為何如此囂張,
管理資料
《不妨聽聽騙子的“忠告”》(http://salifelink.com)。筆者以為,這些騙子絕非天生的膽大妄為之徒,其從隱性走向顯性,表明了我們都不愿意看到的一個事實:目前還存在著適合騙子“生存并發展”的土壤。其根本原因在于社會道德還沒有形成對騙子絕對優勢的打壓,而從法制的角度,有關部門的打擊力度也還遠遠不夠。讓騙子恢復到隱性狀態甚至銷聲匿跡,還需依賴于社會正氣的彰顯和剛性的法制。(逄文昱)
詐騙招聘凸顯執法尷尬
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我們的社會向來不乏詐術,如果真的讓這樣“厚黑”走俏,招聘與應聘雙方,在職場環境里你來我往的不斷研究接招、斗法的“奇門遁術”,原本就脆弱的誠信在職場上就更無立足之地了。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凡事都得講個規矩,尤其是有法可依的就業招聘,豈能任憑你企業單方面想怎么來就怎么來!企業想盈利,這就該在經營上下功夫,拿原本子虛烏有的風險抵押金來做文章,其手段是那樣的卑劣,這樣的企業怎么還能有存在的必要和價值?當地監管部門難道就從來不曾發覺嗎?可就是這樣根本不用人的企業怎么就混進了招聘會呢?難道舉辦招聘會的人事部門對招聘企業沒有審查的義務和責任嗎……
職場詐騙現象好像遠非這一件,這本不是道德和媒體輿論范疇的事,也不能單靠教育和引導拯救職場;我們原本有《勞動法》這樣的“尚方寶劍”作后盾,可我們再回頭看看相關的執法部門都做了些什么。究竟是法律給那些鉆營分子留有太多的空隙,還是企業有法不依,有關部門執法不嚴?本該由法律調節和消滅的事情,卻交由道德、輿論來擺弄,有沒有效果不說,最先凸顯的就是法治社會中對依法執法尷尬戲弄。(張書軍)
來源:遼寧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