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環境分析
。進行就業環境分析是為了使同學們能夠從較為宏觀的層面對就業需求、就業供給、就業競爭及其發展趨勢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人的認識是由環境決定的,每位求職者對自己的職業發展道路的設計也必須從現實所處的階段和條件出發。環境分析是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的需要,也是求職定位的前提。
就業環境分析主要是分析對大學生就業產生影響的各種客觀因素,從中找到制訂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的依據和理由。就業環境無疑是個人就業的外部約束條件,只有充分認識到外部條件的影響,個人的職業定位才會更加合理和現實,否則,脫離現實的規劃和定位只會給求職者帶來打擊和失望。大學生的就業環境主要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一、就業政策
大學生就業政策是國家對大學生就業總體的指導原則和基本規定,不同時期具有不同的政策內容,體現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國家對職業市場的導向性規定。從目前來看,就業政策以市場調節為主,即畢業生在國家和學校的指導、幫助下,自行與用人單位溝通,進行雙向選擇。簡單地說,具體到哪個單位就業完全由畢業生自主選擇,自主決定,前提是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就如銷售商品一樣,賣給誰都可以,產品是自由買賣的,國家的法律和政策是保證交易的合法性,規定交易的約束條件,產品能否順利售出是產品銷售方的問題。也就是說,大學畢業生必須依靠自己的就業競爭能力,在就業市場進行競爭,就業政策只是保護求職者的合法權益,但不保證交易一定成功。
因此,總體說來,就業政策就是起到保護求職者合法權益的作用,同時也約束求職者的部分求職行為,而求職者具體獲得哪一個職位,被哪個用人單位錄用,都必須靠其自身的能力和條件,由市場來決定。
從高校擴招后的2003年、2004年和2005年的畢業生就業情況來看,目前大學生的就業競爭非常激烈,就業形勢十分嚴峻。
二、經濟環境
一個地區、一個城市在一定時期的經濟狀況,直接影響到計劃在這一地區或這一城市就業的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情況。經濟發展速度快、經濟發達的地區和城市對大學生的吸納和接收能力較強,就業機會較多,薪資水平較高;反之,則意味著較少的就業機會和較低的薪資水平。對每一位大學畢業生來說,求職都具有一定的區域局限性,求職行為主要發生在就學城市和較為了解的目標城市。
目前,國內大學生的就業去向,大城市占絕大部分,中小城市和農村只占很小的一部分。總體來說,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大中城市對大學生的吸收能力更強,在這些地方,就業機會更多,因此,地區的經濟狀況和發展水平決定該地區的就業狀況,
管理資料
《就業環境分析》(http://salifelink.com)。一般說來,沿海要好于內地,大城市好于中小城市。三、社會環境
地區文化、學校傳統、親朋好友、老師、家長等大學畢業生所處的外界社會環境,也對大學生就業行為產生極大的影響,尤其是前兩者對應屆大學畢業生的影響更為顯著,更容易使大學畢業生形成一種集體行為模式,比如進外資企業、考研、出國等。
四、供求狀況分析
(一)人才市場需求的基本情況
1.從總體來看,大學畢業生供過于求。2003年全國應屆大學畢業生為212萬人,2004年為280萬人,2005年為300多萬人。2004年、2005年應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平均為70%左右,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西部城市更低,意味著有30%左右的應屆大學畢業生進入了與下一屆大學畢業生的求職隊伍中。大學畢業生首次就業率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職業市場供求的基本情況,70%的就業率表明了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嚴峻形勢。
2.國有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呈下降趨勢,民營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不穩定。有關資料表明,2000年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為500萬~600萬人,加上1999年的下崗職工,下崗職工人數近1 000萬人。國有企業對應屆大學畢業生的吸納能力大幅度下降,而民營企業的發展雖然呈上升趨勢,但對大學、中專畢業生的吸納能力上升速度有限,而且需求缺乏穩定性。
3.社會對大學畢業生的需求結構和需求層次明顯不利于畢業生的就業。首先,企業對人才的高消費現象十分明顯,對于?茖W生,稍有規模的企業基本持排斥態度,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重心上移,主要以接收本科生以上的畢業生為主。其次,由于專業設置跟不上時代的變化,許多專業的畢業生社會需求下降,企業對畢業生的需求結構與畢業生的供應結構不對稱。
(二)職業市場的供給狀況
1.隨著我國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的調整,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例不斷下降,部分行業及國有企業面臨著極大的困難。相關資料顯示,2000年新增勞動力1000萬人,下崗職工500萬~600萬人,加上應屆大學、中專畢業生,構成了一個遠遠大于社會所能提供的就業崗位的龐大人群。
2.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對就業崗位的提供缺乏強有力的支持,而求職者數量遠大于就業崗位的提供量,表3-1是貴陽人才市場2006年第四季度的人才供求狀況(據貴州人才信息網)。
3.從1999年開始,高校擴招,到2006年,每年入校的新生有500多萬人,畢業生也有500多萬人。這500多萬應屆大學畢業生,加上中等專業學校、職業技術學校、技工學校的畢業生就構成了一個龐大的求職群體。
從上述情況我們可以看到職場競爭的嚴峻形勢,求職者應清醒地認識到競爭的激烈性,量體裁衣,適當降低就業期望值,先就業,后擇業。
實際上,求職者感到求職難,用人單位卻感到難以找到合格的人才。一方面是求職者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另一方面是工作找不到合適的人來做。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求職者的職業技能和社會經驗尚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需要,這種情況加劇了用人單位對缺乏工作經驗和社會經驗的應屆大學生的排斥心理,極不利于大學生的首次就業。
憨厚的外表讓人信任,外表看起來太聰明的人,反而會讓人產生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