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蒙牛、伊利誰是誰非? -管理資料

管理資料 時間:2019-01-01 我要投稿
【salifelink.com - 管理資料】

    2007年8月,《當代經理人》發表了一篇題為《潘剛的底牌》(以下簡稱《底牌》)的長篇報道,

蒙牛、伊利誰是誰非?

。報道發表后,蒙牛員工反應強烈,認為文中一些記述與事實嚴重不符,容易在廣大讀者中造成誤解,特委托我作一些澄清。

    1.關于納稅問題

    在《底牌》一文中,伊利負責人好幾次強調“我們每年上繳的稅收是第2名的4倍”。

    不清楚這里的“第2名”是指誰?因為從2007年上半年的乳業年報來看,蒙牛實現銷售收入100.2億元,伊利實現銷售收入93.5億元,蒙牛超過伊利近7億元——乳業“第2名”不是別人,恰恰正是伊利自己。

    再從2007年上半年的納稅情況來看,如果加上個人所得稅,蒙牛比伊利多納稅239萬元(詳見下表)。

    2007年上半年稅金繳納情況(單位:萬元)

    序號項目蒙牛伊利比較原因分析1所得稅14879142-7655外商投資企業所得稅“兩免三減半”優惠2增值稅4031047265-69551.產品結構不同影響4440萬元;2.伊利待抵扣稅金增加,人為提前多預繳2515萬元3其他稅金21294904-2775外商投資企業免城建稅及教育費附加4個人所得稅17624-+17624代扣中國蒙牛股東出售股權個人所得稅5稅金合計6155061311+239

    但從寫《底牌》的記者在某一處不小心所露的“是蒙牛的4倍”的字樣來看,這“第2名”主觀的本意就是想指蒙牛。只是,已與事實嚴重脫節了。

    從2006年的經營數據來看,蒙牛納稅7.88億元,伊利納稅10.32億元,蒙牛是比伊利少一截。應該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

    一是從“同比”角度看。每個新生企業幾乎都曾經歷過政策優惠期(可以把這個時期比作企業的“吃奶期”)。拿伊利來說,前8個年頭連公司的軀體都是國家投資的,更別說稅收方面的優惠了,而且那時多為針對伊利一家企業的“個別優惠”。而蒙牛在前8歲里所享受到的主要稅收優惠,就是合資企業的“兩免三減半”,并且這是國家針對所有合資企業的“共同優惠”,并非“個別照顧”。

    從1999年至2006年,蒙牛銷售收入年均遞增率為138.2%,而稅收的年均遞增率則高達158.2%。預計到2007年底,蒙牛累計納稅額將突破30億元——在企業成長的前9歲里實現這個數,無論在乳品行業還是在其他產業,都是罕見的;伊利在最初9年里,總納稅額連3千萬元都不到(當然,這里有一定的物價變動因素)。

    二是從“細比”角度看。蒙牛與伊利的產品結構不同,因此所享受的稅收優惠也不同。蒙牛產品結構中,低利潤的純牛奶比例大;伊利的產品結構中,高利潤的乳飲料和奶粉的比例大。純牛奶相當于用一斤原奶做一斤鮮奶,乳飲料相當于用一斤原奶做三斤飲料;而國家為了鼓勵企業為奶農多賣原奶、為消費者多產純奶,對純牛奶實行稅收優惠政策——國家為什么進行稅收優惠?就是因為愿意這樣做的企業不多,所以才需要鼓勵。蒙牛響應國家號召難道也錯了嗎?做別人不愿做而對廣大農民有利的事難道也錯了嗎?伊利口口聲聲說自己產品結構多么合理,說白了,其本質就是在少收奶的情況下還可以多做產品、多賺利潤。

    事實上,在剔除不可比因素后,蒙牛的各項稅負率均高于伊利(見稅務部門的報告:增值稅負率,蒙牛高于伊利;液態奶稅負率,蒙牛也高于伊利)。

    【資料】蒙牛集團與伊利集團2006年稅負對比分析報告

    以下材料根據稅務部門的有關報告摘編,

管理資料

蒙牛、伊利誰是誰非?》(http://salifelink.com)。

    一、集團整體稅負對比分析

    2006年度蒙牛集團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624,636.78萬元;共繳納各種稅金78,809.49萬元。

    2006年度伊利集團實現收入1,633,898.58萬元; 共繳納各種稅金103,209萬元。

    蒙牛集團比伊利集團稅金少繳納24,340萬元的主要原因是:(1)2006年伊利集團應認證而未認證的待抵進項稅1.84億元;(2)在奶粉這一品類中,伊利公司比蒙牛多銷售約20億元,因奶粉的產品結構造成的不可比稅收差異是1.1億元,兩項不可比因素合計2.94億元。剔掉兩項不可比因素,蒙牛比伊利多交稅收5060萬元。

    二、本部增值稅稅負對比情況分析

    2006年蒙牛集團本部納稅總額41,504.69萬元,其中:增值稅25,901.3萬元, 所得稅845.55萬元、其他稅金14,757.84;2006年度伊利集團本部納稅總額 48,378 萬元,其中:增值稅27,691萬元、所得稅11,669萬元、其他稅金9,018。

    1.所得稅對比分析

    蒙牛集團本部2006年度的利潤總額79,080.08萬元(其中:權益法下投資收益63,376.9萬元),所得稅845.55萬元。

    伊利集團本部2006年度的利潤總額45,972萬元(其中權益法核算投資收益34,992.92萬元),所得稅11,669萬元。

    蒙牛的所得稅較低主要是由于享受外商投資企業所得稅“兩免三減半”減免政策,液態奶四期工程從2005年開始“兩免三減半”減免政策,2006年享受所得稅免稅965.09萬元、非四期所得稅減半免稅1,297.79萬元、國產設備抵免所得稅452.24萬元所致。

    2.增值稅對比分析

    經核實蒙牛集團本部的增值稅稅負率為1.85%,2006年交納增值稅2.59億元。

    伊利集團本部待攤費用較期初增加8,730萬元,主要是由于未認證增值稅專用發票的進項稅,而蒙牛集團本部的進項稅全部認證,剔除此項因素后,伊利集團繳納增值稅為18,961萬元,稅負率為1.42%,較蒙牛增值稅負率低0.43%。

    三、液體奶事業部稅負分析

    2006年度蒙牛集團本部液體奶收入1,304,994.43萬元,在總收入中占93.21%,實現增值稅21,497.20,稅負率1.61%。

    2006年度伊利集團本部液體奶收入1,039,254萬元,在總收入中占77.62%,實現增值稅24,399.79,稅負率2.35%。其中本部回購銷售子公司產品收入900,439.71萬元,實現增值稅17,441.79萬元,自產產品的增值稅稅負率為5.02%,回購產品的稅負率為1.94%。蒙牛液態奶本部稅負率比伊利低0.74%,主要是由于伊利總部的留抵稅金8,637.12在匯總納稅時抵扣導致稅負虛高,剔除此項因素液體奶納稅為15,762.67萬元,伊利集團液態奶事業部本部稅負率實際為1.51%。低于蒙牛0.1%。

    這里有一個特殊現象,不管2006年,還是2007年,伊利都存在“應認證而未認證的待抵進項稅”——我們第一不清楚它為什么不及時認證?第二不清楚它是否還會補認?作為香港上市公司的蒙牛是及時認證了的,因為香港上市公司規則之嚴厲在全世界都是聞名的,表現在納稅問題上,就是“少繳不行,多繳也不行”,沒有任何“彈性”——蒙牛如果少繳稅,老板會坐牢;如果多繳稅,公眾股東會起訴。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