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學院是培養未來工商管理人才的地方,正如一個人在孩童時代受到的教育將影響其一生一樣,在一個人剛接受工商管理教育之時所受到的教育將影響到其一生的工商管理生涯,
商學院之傷
。一直以來,高校教育與實踐脫節的現象不僅是屢見不鮮,常為用人單位所詬病,而且覆蓋的范圍從文到理,從工到商,不能不說是當今高等教育的一個遺憾,雖然,各高校也在加強素質教育,但成效甚微,改革之路仍將漫長。
在我們走訪的一些學校中,也發現,目前獨生子女越來越多,他們的聰明和動手能力強也是他們這個年代年輕人得共同特點,雖然他們并沒有讀知名大學院校,但由于六個大人養一個孩子,造成他們普遍沒有生存的壓力,所以即便暫時找不到工作,也不擔心,畢業一年沒工作也非常正常,更別提他們在求職過程中對工作環境、薪水、壓力等各方面的要求了。這也造成一方面,企業需要人才,一方面,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的怪現象了,更離譜的是,筆者在各地也聽到,他們的學生無論是在正式工作時還是在實習期,經常發生的不辭而別的現象,更是讓用人單位及學校大感頭痛,也進一步惡化了學生就業的環境。
學生問題不少,老師問題也是一大堆。
筆者在與某二線城市商學院院長溝通時了解到,他們學院想創新,除了日常教育工作外,想更多參與工商實踐,由于本地人多不希望留在本地,大都到大城市工作,在本地學校工作的老師多是來自經濟條件不是很好地方,他們過來更多為了改善生活,只滿足教學工作的完成,缺乏創新動力,使得他們的教育往往照本宣科,缺乏新意,
管理資料
《商學院之傷》(http://salifelink.com)。在二、三線城市,這已是普遍的現象。同樣我們也看到一些商學院領導,大量時間在各種會議、外事活動,很少真正放在教學的改革方面,雖然也重視科研,但往往也是了職稱和學校榮譽,和實際社會需要脫節很大。對社會上的合作,不是長時間不回應,就是敷衍了事。
商業實踐中,成功的工商管理大家無不強調,要善于做小事,做小事就是打基礎,基礎打不牢,無以成大事。看看我們今天的商學院,不要說大事沒能力去做,小事更沒心思做好,以至于培養的學生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現象。
在工商管理教育遍地開花的今天,大家做的基本是雷同的工作,真正有創新的少之又少。就業環境好,自然不愁出路,經濟不景氣,才能真正體現高低。創新要投入、要冒風險,教育領導者雖口口聲稱要大膽創新,真到實踐時,往往折扣打了又打。
凡此種種,無不反映了當今更廣大地區工商管理教育者的不正常心態。毫無疑問,一個領導將影響一個團隊,一個團隊將影響一屆又一屆學生,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用人單位歡迎才怪。
筆者是從事連鎖經營事業的,我們的客戶都是各領域服務型連鎖企業,工作辛苦甚至有點枯燥,但發展速度遠較一般類型企業為快。但現在一般年輕人心沉不下去,耐不住寂寞,再聰明也抓不住連鎖高增長帶來的機會。所以連鎖企業對人才的要求比一般工商企業更高,也更難招到合適的人才。
所以這就要求當今的各類教育機構真正順應市場需要,下決心改革傳統的教育模式,真正的培養出有責任感、有紀律性、執行力強、抗壓好的當代工商管理人才,而不是只掌握皮毛的一般從業人員。
于震,金侖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合伙人,歡迎與作者探討您的觀點和看法,聯系電話:15906620758,電子郵件:William.yu@keylu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