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文憑為什么要查三代 自考生張靚穎犯了什么錯
內容提要:說到底是人才評價與人才選拔機制的落后。血統論,出身論,三個故事一曲戲。前幾天有娛記費勁心思,挖掘出去年超女張靚穎的真實學歷。從中專直說到目前自考在讀。采訪對象從“昔日好友”到“昔日老師”,再到川大成教院某老師。字里行間傳達的中心思想也就一個,張靚穎的文憑不行(比如吵作她自考生身份是否有資格參加校慶的一條觀點),學習態度不好。 但這個炒作不怎么成功,因為大部分的觀點在此一邊倒,就是自考生也是川大的一員(起碼從感情上如此),既然她已經入了那個門。此外的觀點,那就不好聽了,多認同為“這是一個無聊的炒作”。 為什么讀者對記者的稿子不以為然?誰代表更新的思想?多數讀者不是跟著娛記筆桿轉的傻子,娛記們抖擻精神要發揮文憑出身論的余熱,拿著顯微鏡找張小姐背后的影子。須不知演藝界向來就不是高學歷生的高產田。
老一輩和中生代演藝圈里,文憑低的不完全統計有:
劉德華——可力中學(包括四大天王文憑都低);
鄭秀文——中學(維多利亞中學)
古天樂——中學(迦密中學)
古巨基——中五(香港沙田圣公會林裘中學)
范曉萱-中學(臺灣光仁中學)
新生代的也有如:
周杰倫-中學(臺灣淡江中學音樂科)
蕭亞軒-專科(加拿大設計專業)
張柏芝——高中(澳洲Rmit Holmes College)
容祖兒-中學
不舉例了,因為太多。一方面,演藝圈人的才華通常無法去用文憑判斷,通常圈內人有自己丈量的方法。而另一方面,我們看到娛記們卻樂此不疲,尤其是我們大陸氛圍下熏陶出來的娛記。
說到刨根究底,其實也不是只有娛記在做。
我們的用人單位有時也會發揚開來。對一個來應聘的人“上查三代”。
新聞如下:
北京大學一位博士畢業生日前到吉林省一高校求職,剛接觸時這所高校很有興趣,但一查原始學歷,發現這位博士畢業生在大學本科時讀的不是名校,于是將其拒之門外。學歷還要查“三代”,氣得這位博士畢業生連稱“荒唐”。(摘自新浪2006-03-22 原帖主:好好說句話)
無獨有偶,前段時間我也聽過一個新聞,說一女碩士應聘一學校教師工作,學校在其它方面都滿意的情況下,最后因女碩士的本科文憑是自考過來的,而拒絕了她。
文憑為什么要查三代,正反兩方都有說法:
正方:不該, 肩膀齊為弟兄嘛 首先要替北大教授、博士生導師孟二冬感到慶幸。孟二冬的經歷正在鼓舞和感動著無數人,他雖然也是北大博士,但最初卻只是一個畢業于安徽宿縣師專的專科生。如果北大當年也要堅持“查三代”的話,“平凡英雄”孟二冬恐怕也就歇菜了。
反方:應該, 知根知底才放心,相對于更易通過關系搞到的碩士學位、博士學位來說,進入大學本科時的高考,相對要公平一些。因此,在目前人才評價體系缺失的情況下,不少用人單位用“查三代”的方式,關注博士、碩士們的原始學歷,以便更清晰地判斷對方的學識。
無論是什么觀點,這種已經產生的源自懷疑的不信任,無疑是傷害了許許多多通過后發努力而趕上來的優秀生。
他們沒有公正地看待一個人,理由僅僅是“知根知底才放心”。他們會掉進學歷出身崇拜最深的死窟窿里,牛角尖里,和歷史上的血統論一個腳印里走出來。本科、碩士、博士三位一體,前兩環任何一環掉了鏈子,就是知識爆發戶了。貴族是不世出的,不是三代才能出一貴族嘛。
歧視,更直白的都有,對明星挖學歷文憑隱私的,是成功以后;對碩士博士上查三代就學史的,是對高才生就業前一道小路障;而對考研的自考生發之于課堂的“不歡迎”致辭,則是我再次想起的北大陳瑞華教授。
最后的這種歧視,是我最不理解的。把明星的學歷文憑曝出來曬,毫不影響他們的成功,八卦一回,聊作“一次無聊的吵作”;對博士碩士上查三代,如果趕走的是真正能創造價值的人才,那是用人單位的損失,在市場的選擇下不斷的證明下,我們有理由期待一切錯誤的荒唐的觀念最后都會成為被拋棄的陳舊的觀念。
但考研是一段求學路,涉及每一位統招生、自考生、同等學歷者求發展的期望,更是一種權利。大學不是私人企業,它更是一種公共資源,承擔著更多的社會責任。
國家承認自考生享受普通統招生同等的權利,大學承不承認已經到了底線邊緣了。暫且不拿國家承認說,我們想知道為何會發生這么不愉快的事,為何會讓教授陳瑞華如此根深蒂固一邊把自考生看作知識上的弱勢群體,還一邊大呼,“我們不替窮人蓋房”(設計臺詞)。
我們痛恨出身論,是因為它簡單粗暴地將人分為三六九等,而不會考慮個體的區別。一個用的最簡單的道理是統招生里也不乏不入流的角色,龐大的自考群同樣也能出優秀子弟,而用出身論眼光看,就會抹殺細微個體的區別,永遠讓統招生成為理所當然享受教育資源的“士族”,不論優劣抱作一團時,就能在任何一位自考生面前扮“天之驕子”狀,而自考生一旦在掌握資源分配的教授們眼中的“寒族”形象影響開來后,上品無寒族,下品無士族,以后就莫不是望門興嘆,再敢攀登也是蜀道艱難。
我們痛恨出身論,是因為它是人才選拔機制落后的鏡子,陳瑞華旗下那些驕子們就是“簡單”的高考制度選出來,到了北大校園接受了陳教授淳淳教導和“最有效”的知識沐浴,再一次于研究生“簡陋”的入學考試時,陳教授為驕子們在自考生的沖擊下非常擔心。
如果考試是和優秀人才的最公正選拔是對立的,非要逼得陳教授們在面試階段去“修正”,那么多數自考生就是早一階段高考制度的不合理選拔下的犧牲品,他們在最需要教育資源的情況下,能為他們主張的“陳教授”在哪里?
如此,我們是不是可以這么說:全國教授們在第一階段,手上拿到了一副最沒有水平的牌,然后起全國最好的教育資源千金打造,最后于第二階段又在類似陳瑞華教授庇護下打敗了來“參賽”的通過自我錘煉后的當初最好的那批學生?
說來說去,說到底是人才評價與人才選拔機制的落后。血統論,出身論,三個故事一曲戲。
奧一網【文憑為什么要查三代 自考生張靚穎犯了什么錯】相關文章:
張靚穎畫心歌詞06-13
張芝穎作文05-01
夏季為什么要養心05-26
為什么要讀書作文02-15
我們為什么要讀書?04-27
那天我犯了錯作文08-26
犯了錯的思想匯報09-17
犯了錯的保證書01-04
為什么要堅持跑步呢12-09
我們為什么要上學作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