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們憑什么不能對大學教育抱有功利期待
內容提要:真正的大學教育即便給不了你一個飯碗,但它更該給學生們打造飯碗的本領、以及在找不到飯碗時斷不會反過來忽然覺得啥也沒學到的悔恨。教育現功利化傾向,民調34.7%受訪者后悔上大學。之所以會“后悔”,51.5%的人認為,自己在大學里“沒學到什么有用的東西”。有 24.6%的人認為“拿到大學畢業證書才是最關鍵的”,20.6%的人贊成“不上大學多沒‘面子’”的說法。對此,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葛劍雄教授曾談到,我們把過多的希望都與念大學聯系起來,對一個人能力的評價,不能只看一張文憑。(8月14日中國青年報)
《禮記。大學》云:“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邏輯上說,中國傳統文化中“學問”的“修身意義”遠甚于“治國平天下”,但是大學教育畢竟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真空地帶,它在市場經濟下濡染的功利傾向和工具理性主張任是誰也粉飾不了的面容——要不,你如何說服一個農民拿著35年的純收入供給子女去“中國大學”里僅僅仰望一下道德的天空、順帶打磨一下知性的光澤?從價值取向看,教育從來就不排斥功利,譬如古代科舉就是上層建筑為教育敞開的現世功利的“星光大道”——如果我們今天的大學教育反倒擔負不起底層少年“離開農村、改變身份、提高社會地位”等等向上的責任,這樣的大學教育又有何理性與正義可言呢?
我們憑什么不能對大學教育抱有功利期待呢?老百姓勒緊褲帶供養著中國大學教育,其艱辛其悲情無異于武訓之乞食興學。“極端功利主義”是錯位的,但有點功利期待怕也是合理的。我們不妨從經濟學角度分析一下:假設大學生及家庭算做一個理性經濟人,根據簡單需求理論,公眾是風險厭惡者,他們在相信教育公共性正義性的前提下,冀望通過埋單大學費用來轉嫁改變命運的風險,追求利潤最大化,然而由于大學就業率的空間彈性和就業預期中的結果不確定性,導致社會公眾作為高等教育需求者和大學教育供給方之間存在著顯然的信息不對稱,加上高校與公眾在經濟博弈 中的話語權和違規成本的概率差異,從而為高校欺詐公眾提供了可能——入學前宣稱前景無限,畢業時爭當甩手掌柜——不合理的“教育期望差”就這樣誕生于信息不對稱下公眾對大學教育的過度需求。一邊數字化地制造期待,一邊邏輯性地聲討期待——卻沒有人為這個明晃晃的悖論擔責。
一面是表面經濟數據連年向好,一面是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前景和經濟回報預期越來越低調。“辦學質量差,收費水平高”的怪現象已經是“公共產品經濟學”無法圓說得了的詭異了,大學教育不能保證人人都找到飯碗——這的確是真理,但還有一個真理可能被我們熱愛數錢的高;蛘哒强吭浀拇髮W教育改變了命運的教授們遺忘了——真正的大學教育即便給不了你一個飯碗,但它更該給學生們打造飯碗的本領、以及在找不到飯碗時斷不會反過來忽然覺得啥也沒學到的悔恨。
鄧海建【我們憑什么不能對大學教育抱有功利期待】相關文章:
功利的大學,培養功利的學生04-27
評論:名校何時能對狀元說不04-26
初三!我們只能對望作文05-01
功利教育思想對當代家庭教育的影響04-29
老師!我能對你說不嗎?08-03
憑什么我們獲得諾貝爾獎?04-27
讓我們期待奧運03-07
憑什么我們能獲得諾貝爾獎?04-27
功利原則在道德教育中的滲透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