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24下半年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真題及答案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試題,借助試題可以對一個人進行全方位的考核。什么樣的試題才是科學規范的試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24下半年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真題及答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下半年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真題及答案 1
一、單項選擇題:下列各題的備選答案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請把這個答案選出。(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的中心環節是( )。
A.計劃 B.實施 C.檢查 D.總結
1.【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班級管理過程的環節。班級管理過程由計劃決策、組織實施、檢查指導、總結提高四個環節組成。其中,(1)計劃對班級管理過程的各個環節的運行起著導向作用,班級管理過程都是根據計劃來安排和協凋的;(2)實施是班級管理運作的中心環節,是管理者按照計劃指揮全班學生分工合作,各司其職,積極主動完成所承擔的任務,達成班級管理目標的過程;(3)檢查是管理者對班級管理計劃實施過程進行檢查、評價和糾偏,以保證班級管理活動指向管理目標的實現;(4)總結是對一項相對獨立或相對完整的班級管理活動進行總的分析和價值判斷,以肯定成績、吸取教訓、尋找規律、處理遺留問題,明確繼續前進的方向。題干中,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的中心環節是實施。B項正確。
A、C、D三項:均不是班級管理過程中的中心環節。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B。
2.下列我國古代教育家中,提出“仁有四心”,主張教育目的為“明人倫”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2.【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教育學萌芽階段的教育思想。孟子為儒家的代表人物,其教育思想包括:(1)人性論:性善論。孟子提出“仁有四心”,這四心為: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和是非之心。孟子認為這四心是人與生俱來的品質,也是孟子性善論的基礎。(2)教育作用:擴充“善性”。(3)教育目的:“明人倫”。所謂“明人倫”就是“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后世也稱為“五倫”。(4)教學思想:盈科后進、教亦多術。題干中,提出“仁有四心”,主張教育目的為“明人倫”的教育家是孟子。B項正確。
A項:孔子是儒家的創始人,其教育理念包括:(1)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他和弟子的言行集錄《論語》中;(2)道德德育(居于首要位置):以“禮”為道德規范,以“仁”為最高道德準則;(3)教育功能:教育的社會功能:庶、富、教;教育的個體功能:性相近,習相遠;(4)教育對象(辦學方針):有教無類——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5)教育目的:學而優則仕——從平民中培養德才兼備的從政君子;(6)教育內容: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7)教學方法:學思結合、啟發誘導、因材施教。與題干不符,排除。
C項:荀子為儒家代表人物,其教育思想包括:(1)人性論:性惡論;(2)教育作用:化性起偽;(3)教育目的:培養大儒;(4)學習過程:聞—見—知—行。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墨子為墨家的代表人物,其教育思想包括:(1)人性論:人性素絲說;(2)教育作用:兼愛、非攻;(3)教育內容:科學技術和思維;(4)教育方法:主動、創造、實踐、量力;親知、聞知、說知。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B。
3.學校教育應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S小學成立了十幾個學生社團,開設了三十多門興趣活動課。這一做法依據的是( )。
A.兒童身心發展的順序性 B.兒童身心發展的階段性
C.兒童身心發展的差異性 D.兒童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
3.【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個體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個體身心發展的規律有順序性、階段性、不平衡性、互補性和個別差異性。其中,個體身心發展的個別差異性具體表現為:從群體的角度看,差異性主要表現為男女性別的差異;從個體的角度看,差異性表現在身心的所有構成方面。有些是發展水平的差異,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現方式上的差異。因此,教育必須因材施教,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和積極因素,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最大的發展。題干中,小學成立了十幾個學生社團,開設了三十多門興趣活動課,說明是為了滿足學生的個性差異,體現的是個體身心發展的個別差異性。C項正確。
A項:個體身心發展的順序性表現在人的身心發展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與題干不符,排除。
B項:個體身心發展的階段性表現在個體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表現出身心發展不同的總體特征及主要矛盾,面臨著不同的發展任務。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具體表現為:(1)同一方面的發展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是不均衡的;(2)不同方面所達到的某種發展水平或成熟的時期是不同的,即有的方面在較早的年齡階段已經達到較高的發展水平,有的則要到較晚的年齡階段才能達到較為成熟的水平。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C。
4.學校教育作為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重要因素,對個體成長起( )。
A.主導作用 B.保障作用 C.決定作用 D.基礎作用
4.【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影響人身心發展的因素。影響人身心發展的因素有遺傳、環境、學校教育和主觀能動性。其中,學校教育在人的發展中起主導作用。題干中,學校教育對個體成長起主導作用。A項正確。
B、D兩項:均為干擾項。與題干不符,排除。
C項:個體的主觀能動性是指人的主觀意識對客觀世界的反映和能動作用。主觀能動性是人的身心發展的動力,是促進個體發展的決定性因素。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A。
5.“教師無小節,處處是楷模。”陶行知這句話所體現的德育方法是( )。
A.說服教育法 B.榜樣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實踐鍛煉法
5.【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德育方法。榜樣示范法是指用榜樣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為、優異成就來影響學生的思想、情感和行為的方法。題干中,陶行知這句話“教師無小節,處處是楷模”說明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每一個細小的行為舉止都會影響到學生,體現的是榜樣示范法。B項正確。
A項:說服教育法是指借助語言和事實,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以影響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識,使其明辨是非、提高自身思想認識的方法。這是學校對學生進行德育的基本方法。與題干不符,排除。
C項:陶冶教育法是指教育者有目的地創設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感方面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陶冶教育法包括人格感化、環境陶冶、藝術陶冶等。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實際鍛煉法是指教育者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在行為實踐中使學生接受磨煉和考驗,以培養其優良思想品德的方法。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B。
6.在教育研究的定量分析中,常用的反應離散趨勢的統計量是( )。
A.中數 B.標準差 C.平均數 D.加權平均數
6.【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定量研究。教育研究的定量分析中,用以反映數據的離散趨勢的量數包括標準差和方差。標準差和方差是衡量數據集離散程度的重要指標,它們能夠幫助我們了解數據的分布情況,即數據圍繞平均數的波動大小。標準差是方差的算術平方根,能夠反映一個數據集的離散程度,平均數相同的兩組數據,標準差未必相同。例如,如果兩組數據的平均數相同,但其中一組數據的數值更加集中,那么這組數據的標準差會較小,反之則會較大。因此,標準差和方差在教育研究的定量分析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幫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數據的分布和變化情況。B項正確。
A項:中數又稱中位數,中數是按順序排列在一起的一組數據中居于中間位置的數,即在這組數據中,有一半的數據比它大,有一半的數據比它小。對一組數進行排序后,正中間的一個數:或者中間兩個數的平均數。這個數可能是數據中的某一個,也可能根本不是原有的數。與題干不符,排除。
C項:平均數是指在一組數據中所有數據之和再除以數據的個數。平均數是表示一組數據集中趨勢的量數,它是反映數據集中趨勢的一項指標。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加權平均數即將各數值乘以相應的權數,然后加總求和得到總體值,再除以總的單位數。加權平均值的大小不僅取決于總體中各單位的數值(變量值)的大小,而且取決于各數值出現的次數(頻數),由于各數值出現的次數對其在平均數中的影響起著權衡輕重的作用,因此叫做權數。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B。
7.早餐對身體健康具有重要影響,如果小學生沒吃早餐,出現了頭暈、反應遲緩等癥狀,這是因為血液里缺少了( )。
A.葡萄糖 B.維生素 C.脂肪 D.微量元素
7.【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對小學生的營養飲食衛生的理解。葡萄糖是身體的主要能量來源,特別是在早晨,經過一夜的休息和代謝,身體需要補充能量以支持日常活動和學習。當小學生不吃早餐時,身體沒有足夠的葡萄糖來提供能量,這可能導致頭暈、反應遲緩等低血糖癥狀。A項正確。
B項:維生素在人體內起著多種重要作用,如參與酶的催化、促進生長發育等。然而,維生素并不是身體的主要能量來源,因此不吃早餐導致的低血糖癥狀與維生素缺乏無直接關系。與題干不符,排除。
C項:脂肪是人體的重要儲能物質,也是構成細胞膜的重要成分。但它并不是身體直接用于供能的主要物質,特別是在低血糖的情況下。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微量元素雖然在人體內含量很少,但對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起著重要作用。然而,它們同樣不是身體的主要能量來源,與不吃早餐導致的低血糖癥狀無關。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A。
8.將某一學習語言的任務、快樂的事情聯系起來,以產生積極的心理體驗,進而泛化到其他學習任務中,增強學習的效果。這一主張所依據的學習理論主要是( )。
A.人本主義 B.行為主義 C.認知學派 D.精神分析
8.【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對行為主義的理解。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核心觀點認為,學習過程是有機體在一定條件下形成刺激與反應的聯系從而獲得新經驗的過程。題干中,學習努力屬于反應,快樂的事情屬于愉快的刺激,建立了刺激和反應的聯結。將這種體驗泛化到其他領域符合行為主義巴甫洛夫的觀點。B項正確。
A項: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學習理論從全人教育的視角闡釋了學習者整個人的成長歷程,以發展人性;注重啟發學習者的經驗和創造潛能,引導其結合認知與經驗,肯定自我,進而實現自我。與題干不符,排除。
C項:認知主義的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是在外部環境的支配下被動地形成S—R(刺激—反應)聯結,而是主動地在頭腦內部構建認知結構;學習不是通過練習與強化形成反應習慣,而是通過頓悟與理解獲得期待;當有機體當前的學習依賴于他原有的認知結構和當前的刺激情境時,學習受主體的預期引導,而不受習慣支配。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精神分析理論主要關注人的潛意識、欲望和沖突等心理因素,與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雖有聯系,但并非其主要關注點。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B。
9.根據記憶規律的特點,學習了一篇作文之后,記憶效果最好的是( )。
A.開頭與結尾部分 B.開頭與中間部分 C.結尾與中間部分 D.所有部分
9.【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記憶的規律。首因效應:人們往往對最初接觸到的信息(如文章的開頭)記憶深刻,這是因為這些信息在記憶中形成了強烈的“第一印象”。近因效應:最近接觸到的信息(如文章的結尾)也容易被記住,因為它們在記憶中留下了較新的印象,且較少受到后續信息的干擾。開頭與結尾部分:這兩個部分分別對應了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是記憶中最容易被記住的部分。在學習作文時,開頭和結尾往往包含了文章的主旨、論點或總結,因此更容易被學習者記住。A項正確。
B、C、D三項:中間部分受到了先前學習的材料和后來學習的材料的雙重干涉,即受到了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的影響,記憶效果不好。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A。
10.在人格結構中,理性自我具有調節作用,通過這種調節作用,個體可能解決發展中的各種危機,進而形成健康的人格。提出這種說法的心理學家是( )。
A.弗洛伊德 B.埃里克森 C.霍爾 D.班杜拉
10.【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埃里克森的社會化發展理論。埃里克森強調人格結構中理性自我的調節作用,他認為通過這種調節作用,個體可以解決發展中的各種危機,從而形成健康的人格。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認為,人的自我意識發展持續一生,他將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劃分為八個階段,每一階段都由敵對沖突或兩級對立的矛盾所構成,并形成一種危機。解決這些危機可以增強自我的力量,形成某種良好的自我品格,有利于個人對環境的適應。埃里克森的理論為不同年齡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教育內容,任何年齡段的教育失誤,都會給一個人的終生發展造成障礙。B項正確。
A項:弗洛伊德將人格結構分為三個層次:本我、自我、超我。與題干不符,排除。
C項:霍爾是內發論的代表人物,提出“一兩的遺傳勝過一噸的教育”。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班杜拉是行為主義的代表人,提出觀察學習理論。觀察學習又稱替代學習,是指通過對他人行為及其強化性結果的觀察,一個人獲得某些新的反應,或者矯正原有的行為反應,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習者作為觀察者并沒有外顯的操作。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B。
11.數學課上,楊老師給小學生講授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即建立等量關系,列方程,解方程與檢驗。這種關于“怎么做”的知識是( )。
A.隱性知識 B.緘默知識 C.陳述性知識 D.程序性知識
11.【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知識的類型。根據知識功能的不同,可以把知識分為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其中,程序性知識也叫“操作性知識”,是個人無意識地提取線索,因而其存在只能借助于某種作業形式間接推測的知識。這類知識主要用來解決“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問題,具有動態的性質。題干中,解應用題的步驟屬于“怎么做”的知識,即程序性知識。D項正確。
A、B兩項:隱性知識又稱緘默知識,是指儲存在個體頭腦中的記憶、經驗、技術、感受等,屬于未被言明或者難以言傳的知識。與題干不符,排除。
C項:陳述性知識也叫“描述性知識”,是個人有意識地提取線索,因而能夠直接加以回憶和陳述的知識,主要用來說明事物的性質、特征和狀態,用于區別和辨別事物。這類知識主要解決“是什么”的問題,具有靜態的性質。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D。
12.一年級小學生甜甜寫字的時候,既能注意坐姿,又能注意握筆姿勢,還能注意把字寫得端正。這種現象屬于( )。
A.注意轉移 B.注意穩定 C.注意分配 D.注意分散
12.【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注意的品質。注意的品質包括注意的廣度、注意的穩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轉移。其中,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進行兩種或多種活動時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對象的現象,即將注意分配到不同活動中。題干中,甜甜能同時關注坐姿、握筆姿勢、寫字內容幾種不同的活動,是將注意分配到不同活動中的表現,屬于注意的分配。C項正確。
A項:注意的轉移是指主體根據新的任務,主動地把注意從一個對象轉移到另一個對象或由一種活動轉移到另一種活動的現象。與題干不符,排除。
B項:注意的穩定性是指注意在一定的時間內相對穩定地保持在某種事物或某種活動上。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離開了當前應當完成的任務而被無關的事物所吸引,又稱分心,是與注意穩定性相反的狀態。是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C。
13.基礎教育課程可分為校本課程、地方課程、國家課程。這一分類的依據標準是( )。
A.課程實施的要求
B.課程內容的固有屬性
C.課程影響學生的方式
D.課程開發與管理的主體
13.【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課程的類型。依據課程開發與管理的主體,可將課程分為:①國家課程,即由國家教育行政部門負責編制、實施和評價的課程;②地方課程,即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根據國家課程標準及各地發展需要而開發的課程;③校本課程,即由學校的教師編制、實施和評價的課程。D項正確。
A項:依據課程實施的要求,可將課程分為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與題干不符,排除。
B項:依據課程內容的固有屬性,可將課程分為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與題干不符,排除。
C項:依據課程影響學生的方式,可將課程分為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D。
14.主張“以廣泛的社會問題為中心”來選擇和組織內容的課程理論流派是( )。
A.改造主義 B.結構主義 C.人本主義 D.要素主義
14.【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課程理論流派。常見的課程理論流派包括學科中心課程理論、活動中心課程理論、社會中心課程理論。其中,社會中心課程理論又稱為社會改造主義課程理論,其代表人物為布拉梅爾德,該理論流派觀點主要包括:①以社會問題為中心;②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和民主意識;③教會學生建立一種新的社會秩序和社會文化。題干中,“以廣泛的社會問題為中心來選擇和組織內容”屬于改造主義課程理論。A項正確。
B項,結構主義課程理論代表人物為布魯納,該流派強調以學科結構為課程中心,認為學習的目的在于以發現學習的方式,使學科的基本結構轉變為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與題干不符,排除。
C項:人本主義課程理論的代表人物為馬斯洛、羅杰斯,該流派認為課程目的在于培育“自我實現”的人或“完整的人”。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要素主義課程理論的代表人物為巴格萊,該流派基本觀點包括:①課程的內容應該是人類文化的“共同要素”,首先要考慮的是國家和民族的利益;②學科課程是向學生提供經驗的最佳方法;③重視系統知識的傳授,以學科課程為中心。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A。
15.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關于除法的學習,一年級學習“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四年級學習“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這一安排遵循的教學原則是( )。
A.鞏固性原則 B.啟發性原則
C.循序漸進原則 D.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15.【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教學原則。循序漸進教學原則是指教學要按照學科知識的邏輯系統和學生認識發展的順序進行,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序”包括教材內容的邏輯順序、學生生理節律的發展順序、學生認識能力發展的順序和認識活動本身的順序。題干中,先學“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再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是按照知識由易到難的順序組織教學,正體現了循序漸進原則。C項正確。
A項:鞏固性教學原則是指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地掌握知識和基本技能,使其長久地保持在記憶中,能根據需要迅速再現出來,以利于知識技能的運用。與題干不符,排除。
B項:啟發性教學原則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要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意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掌握科學知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理論聯系實際教學原則是指教學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從理論與實際的聯系上去理解知識,注意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達到學懂學會、學以致用的目的。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C。
16.2022年版各課程標準基于義務教育培養目標,將黨的教育方針具體化細化為本課程應著力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體現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培養要求。這是為了強化課程( )。
A.育人導向 B.創新導向 C.問題導向 D.實踐導向
16.【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中提出了關于課程標準的改變。其中第一條為: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各課程標準基于義務教育培養目標,將黨的教育方針具體化細化為本課程應著力培養的核心素養,體現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培養要求。A項正確。
B項:堅持創新導向是指既注重繼承我國課程建設的成功經驗,也充分借鑒國際先進教育理念,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與題干不符,排除。
C項:堅持問題導向是指全面梳理課程改革的困難與問題,明確修訂重點和任務,注重對實際問題的有效回應。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加強一體化設置,促進學段銜接,提升課程科學性和系統性。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為干擾選項。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A。
17.小學勞動實踐活動的評價要將學生參與勞動教育課程學習和實踐情況納入學生綜合素質檔案,重視和加強( )。
A.總結性評價 B.診斷性評價 C.過程性評價 D.相對性評價
17.【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教學評價的類型。根據評價功能的不同,可以把教學評價分為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其中,形成性評價也叫過程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為改進和完善教學活動而進行的對學生學習過程及結果的評價。題干中,將學生參與勞動教育課程的學習和實踐情況納入檔案屬于對學生在日常勞動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評價,屬于過程性評價。C項正確。
A項:總結性評價是在一個大的學習階段、一個學期或一門課程結束后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又稱終結性評價。與題干不符,排除。
B項:診斷性評價是在學期開始或一個單元教學開始前,為了解學生的學習準備狀況及影響學習的因素而進行的評價。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相對性評價又稱常模參照性評價,是運用常模參照性測驗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的評價。它主要依據學生個人的學習成績在該班學生成績序列或常模中所處的位置來評價和決定他的成績的優劣。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C。
18.教學過程的“三要素說”認為,教學的基本要素包括( )。
A.教師、學生和教學內容 B.教師、學生和教學環境
C.教師、教學內容和教學環境 D.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環境
18.【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教學的基本要素。教學的三要素通常指的是教師、學生和教學內容(或稱為教材)。這三者在教學活動中相互關聯、相互作用,共同構成了教學的基本框架。A項正確。
B、C、D三項:均為干擾選項。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A。
19.充分體現“先學后教、以學定教”教學理念的教學模式是( )。
A.情境—陶冶 B.傳遞—接受 C.示范—模仿 D.翻轉課堂
19.【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是指學生在家完成知識的學習,而課堂變成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互動的場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識的運用等,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因此,翻轉課堂的特點是學生先在家自學,之后上課教師再進行指導,符合題干的理念。D項正確。
A項:情境—陶冶式教學模式是使學生處在創設的教學情境中,運用學生的無意識心理活動和情感,加強有意識的理性學習活動的教學模式。與題干不符,排除。
B項:傳遞—接受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通過口授、板書、演示,學生則主要通過耳聽、眼看、手記來完成知識與技能傳授,從而達到教學目標要求的一種教學模式。與題干不符,排除。
C項:示范—模仿式教學模式是通過教師講解、示范,學生進行參與性的練習而獲得知識技能的一種教學模式。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D。
20.王老師在教學“年、月、日”時,一開始就說:“同學們,你們已經九歲了,大多數已經過了九個生日,但是有一位小朋友,也是9歲,卻只過了3個生日,這是為什么呢?學了今天的內容,你們就知道答案了。”這種導課方式屬于( )。
A.復習導入 B.游戲導入 C.釋題導入 D.設疑導入
20.【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課堂導入的類型。設疑導入,又稱懸念導入,是指在教學中創設帶有懸念性的問題,給學生造成一種神秘感,從而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一種導入方法。題干中,王老師通過提問的方式導入新課,運用的是設疑導入的方式。D項正確。
A項:復習導入是指教師通過幫助學生復習與即將學習的新知識有關的舊知識,從中找到新舊知識的聯結點,從而合乎邏輯、順理成章地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一種導入方法。與題干不符,排除。
B項:游戲導入是指教師通過精心設計一些具有知識性、趣味性并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游戲,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與題干不符,排除。
C項:釋題導入是指教師從課題入手,通過對課題的關注、辨析、質疑,幫助學生了解所學內容的大致概況,為學生進入新課鋪墊心理基礎的導入方式。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D。
二、簡答題:根據題目要求,回答下列問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21.簡述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
21.【參考答案】
(1)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
(2)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3)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地、生動活潑地、可持續發展的教育;
(4)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
(5)素質教育要著力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2.簡述家庭對兒童發展的影響。
22.【參考答案】
家庭對兒童發展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情感和情緒的支持:家庭為孩子提供了一個穩定和安全的環境,父母通過積極的情感交流和關注,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培養情感表達能力。這種情感支持是孩子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基礎。
②教育和指導:家庭是孩子接受早期教育的重要場所,父母的教育方法和價值觀直接影響孩子的認知、技能和人格發展。家長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和教養方式都會影響孩子的成長方向。
③家庭結構和關系:不同的家庭結構如單親家庭、重組家庭等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影響。此外,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如夫妻關系、親子關系等,也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
④經濟條件和生活環境:家庭的經濟條件和生活環境對孩子的成長也有影響。貧困或不穩定的經濟狀況可能限制孩子的教育資源和機會,而良好的經濟條件可以為孩子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
⑤家庭氛圍:家庭的氛圍會對孩子的心理、情感和社會發展產生影響。一個充滿愛和支持的家庭氛圍有助于孩子形成積極的心態和行為習慣,而緊張或冷漠的氛圍可能對孩子的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⑥家庭成員的榜樣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榜樣,他們的行為習慣、道德品質、社交方式等都會影響孩子。孩子會通過觀察和模仿父母的行為來學習和發展自己的行為習慣。
⑦家庭對學校教育的補充: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場所,可以補充學校教育的不足。家長可以通過與孩子的交流、提供額外的學習資源等方式,幫助孩子鞏固學校所學知識,促進其全面發展。
23.簡述小學教師應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23.【參考答案】
(1)創設有利于創造性產生的適宜環境。
①創設寬松的心理環境。
②給學生留有充分選擇的余地。
③改革考試制度與考試內容。
(2)注重創造性個性的塑造。
①保護好奇心。
②解除個體對答錯問題的恐懼心理。
③鼓勵獨立性和創新精神。
④重視非邏輯思維。
⑤給學生提供具有創造性的榜樣。
(3)開設培養創造性的課程,進行創造性思維訓練。
①發散思維訓練。
②推測與假設訓練。
③自我設計訓練。
④頭腦風暴訓練。
三、材料分析題:根據材料,回答對應的問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40分)
(一)
早上,班主任張老師剛進辦公室,其他任課老師就說:“昨天上課時,你們班紀律差,彬彬還與同學吵架”。當天張老師召開主題班會,組織同學們討論昨天課上發生的事。同學們七嘴八舌,有的說:“都是彬彬的錯。”有的說:“班主任不在的時候,我們班就比較亂。”大家都認為一個班應該有班規,每個人還應有遵守班規的自覺性。張老師認真聽取同學們的意見,對大家達成的共識給予了肯定,最后張老師與同學們一起制定了本班班規,并希望大家一起遵守。放學后,彬彬主動找到張老師承認錯誤,張老師說:“你能主動認錯非常好,希望你和其他同學一起努力、遵守班規,相信你會表現得很好。”彬彬認真地點點頭,驕傲地說:“老師,您看我的行動吧!”
24.(1)結合材料,評價張老師在班級管理中的做法。(10分)
(2)試述班主任應如何促進學生的品德發展。(10分)
24.【參考答案】
(1)材料中,張老師的做法遵循了新課改下的教育理念和班級管理的原則,值得借鑒。
①張老師的做法符合新課改下的學生觀。新課改下的學生觀認為學生是發展中的人,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發展潛能。材料中張老師面對其他任課老師的評價,并沒有責罵學生,而是相信學生可以變好,與學生一起制定班規,符合學生觀的要求。
②張老師的行為體現了新課改下的教師觀。在對待教學關系上,新課程強調幫助、引導。材料中,張老師認真聽取同學們的意見,對大家達成的共識給予了肯定,并勉勵主動承認錯誤的彬彬,張老師的行為符合教師觀的要求。
③張老師的做法體現了班級管理的自主參與原則。該原則強調在班級管理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發揮班級群體和每個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班級建設和班級教育。材料中,張老師面對班級秩序混亂的問題組織同學們展開討論,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一起通過討論達成共識并制定班規,體現了該原則。
④張老師的做法體現了教管結合原則。該原則是指把班級教育和班級管理辯證地統一起來,做到教中有管,管中有教。材料中,張老師面對班級學生吵架并沒有簡單的批評指責,而是通過組織學生討論的形式,為班級制定班規,也間接地讓彬彬認識到班集體紀律的重要性。做到了教中有管,管中有教。
綜上所述,張老師的做法符合班級管理的原則,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值得學習。
班主任促進學生品德的發展方法具體包括:
①有效的說服:教師經常應用言語來說服學生改變態度,在說服的過程中,教師要向學生提供某些證據或信息,以支持或改變學生的態度。②樹立良好榜樣:榜樣行為的示范有多種方式:既可以通過直接的行為表現來示范,也可以通過言語講解來描述某種行為方式;既可以是身邊的真人真事的現身說法的示范,也可以借助于各種傳播媒介象征性地示范。③利用同伴(群體)約定:教師可以利用集體討論后做出的集體約定來改變學生的態度。群體成員共同討論規定、原則。④價值辨析:價值辨析是指引導個體利用理性思維和情緒體驗來檢查自己的行為模式,努力去發現自身的價值觀并指導自己的道德行動。⑤給予適當的獎勵與懲罰:獎勵和懲罰作為外部的調控手段,不僅影響著認知、技能或策略的學習,而且對個體的態度與品德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⑥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使個人暫時置身于他人的社會位置,并按照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態度行事,以增進個人對他人社會角色及自身原有角色的理解,從而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⑦小組道德討論:小組道德討論即讓學生在小組中就某個有關道德的典型事件進行討論,以提高他們的道德判斷水平。
(二)
一天,徐老師帶領五(2)班學生參觀農業種植示范園,要求學生們認真觀察種植園里的農作物。出發前,他把全班學生分成A、B兩組,要求A組學生仔細觀察至少一種蔬菜,能描述它的莖、葉、花、果,而對B組學生未作具體要求。
參觀結束后,A組大部分學生都能較為具體、準確描述出一種蔬菜的莖、葉、花、果,有的學生甚至還能逼真地畫出來。而B組的大部分學生的描述都比較含混、模糊,有的學生甚至連看了哪些植物都說不清。
這個教育實驗說明,明確的教學目標有利于提高教學活動的效果。
25.(1)結合材料,分析該教學試驗中的自變量、因變量與無關變量。
(2)試述明確的教學目標在教學活動中的功能。
25.【參考答案】
(1)①該實驗中自變量:教學目標的明確程度。自變量是研究者掌握并主動操作,能夠促使研究對象變化的變量。材料中,研究者把全班同學分成A、B兩組。要求A組學生仔細觀察至少一種蔬菜,對B組學生未作具體要求。就是改變對教學目標的明確程度來研究對教學效果的影響。
②該實驗中因變量:教學活動的效果。因變量是指因自變量的變化而發生變化的有關行為、因素或特征,它是研究的結果。材料中,老師想研究教學目標的明確程度對教學活動效果的影響。
③該實驗中無關變量:A、B兩組學生的知識基礎、性格特點;教師在參觀過程中的指導;觀察的時間;農業種植示范園的環境等等。無關變量,即干擾變量,是自變量與因變量之外,可能影響研究結果,對實驗可能起干擾作用的因素,又稱非實驗因子或無關因子。材料中除了教學目標以外,還有可能因為A、B組學生的知識經驗、教師是否有偏差的指導,以及外在環境等因素影響教學效果。
(2)明確的教學目標在教學活動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們不僅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也是衡量教學效果的標尺。教學目標在教學活動中的功能有:
①導向功能:明確的教學目標為教學活動指明了方向。教學目標為教學的內容選擇、實施等提供標準和依據。此外,教師和學生都能清晰地了解學習的目的和預期成果,從而確保教學活動始終圍繞這些目標進行,避免偏離主題或浪費時間和精力。
②激勵功能:當學生知道學習的具體目標和達成這些目標后可能帶來的成就感時,他們會受到激勵,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明確的目標能夠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提高學習效率和效果。
③調控功能:在教學過程中,明確的教學目標有助于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進度,靈活調整教學內容、方法和節奏。當發現學生難以達到某個目標時,教師可以及時采取措施,如降低難度、增加輔導等,以確保教學目標的實現。
④評價功能: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是否完成來評估教學活動的成效,發現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而教學目標越明確,越有助于教師科學客觀評價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明確的教學目標對于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應充分重視教學目標的明確性和可操作性,確保教學活動能夠順利、有效地進行。
四、教學設計題:請根據所提供的教學材料和相關情況,按要求完成教學設計。(本大題共6小題,任選1小題作答,多答只按第1小題計分,共40分。考生可按所學專業方向,選擇作答。26為中文與社會,27為數學與科學,28為英語,29為音樂,30為體育,31為美術)
(一)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26.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簡述《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里第一學段的寫字要求?(10分)
(2)根據寫字要求,請試擬定教學目標。(10分)
(3)依據教學目標,對寫字要求進行教學設計并說明理由。(20分)
26.【參考答案】
(1)第一學段寫字要求:
①有主動寫字的愿望。
②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基本的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③努力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寫字姿勢正確,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2)①會認“沿、答、渴”等字,會寫“井、觀、沿”等字,掌握獨立識字的能力,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②能根據偏旁識記“渴、喝”等字,感受漢字的魅力,提升審美鑒賞能力。
③能在田字格中正確書寫生字“渴、喝”等字,初步感受漢字形體美。
④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和姿勢,能書寫規范整潔。
(3)環節一:會讀生字
教師利用生字卡片出示漢字“渴、井”等字并示范朗讀,學生跟讀。
環節二:會認生字
教師板書生字“渴、井”等字,利用替換偏旁部首法幫助學生識記漢字。如“渴”,首先把漢字的“氵”去掉,在剩余部分的基礎上添加其他部首,如“口字旁”等,請學生將渴與喝進行辨認歸類識字,借此積累漢字。
環節三:會寫生字
教師對“渴、井”等字進行書寫示范,邊寫邊強調書寫要點;指導學生在田字格里進行模仿書寫,并予以糾正和鼓勵。
環節四:理解字義
教師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幫助學生理解詞語含義;指導學生進行組詞、造句練習,借此掌握詞語含義。
設計理由:《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調,教師在教學中要多措并舉落實“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學習任務群,此教學設計通過不同形式的認讀漢字,旨在反復呈現漢字。同時以相同部分為橋梁,在漢字的基礎上加上或減去一部分,幫助學生快速、巧妙地識記生字、會寫生字。
(二)請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27.請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什么是圓的周長?至少寫出兩種測量圓的周長的方法。(10分)
(2)如指導高年級學生學習材料內容,試擬定教學目標。(10分)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課堂教學的新授環節并說明設計理由。(20分)
27.【參考答案】
(1)圓的周長:圍成圓的曲線的長叫做圓的周長。
測量圓的周長的方法可以有以下三種:
方法1:在圍成圓的曲線上先標出一點A,讓A點與直尺上的“0”刻度點重合,接著把圓沿著直尺向右滾動一周直到圓上的點A再次與直尺上的某一個點重合,讀出這個點的刻度就是圓的周長。
方法2:用線繞圓片一周,量出線的長度。
方法3:拿卷尺或皮尺直接繞一圈量。
(2)教學目標:
①了解圓的周長的概念,理解圓的周長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圓的周長公式。
②經歷動手操作的過程,提高空間觀念,體會轉化思想。
③激發學習數學的信心,體會到生活和數學的實際聯系。
(3)新授環節及設計理由:
環節一:初步感知。
教師活動:教師提出問題:如何測量車輪的周長呢?用圓片試試看。請學生拿出學具袋中的圓片以及繩子、卷尺、直尺等工具,想辦法量一量。教師組織學生四人小組交流討論,教師進行巡視指導,交流討論結束后,找學生代表回答討論的結果,教師評價。
學生活動:根據問題動手操作。
預設1:把圓片沿著直尺向右滾一圈,量出長度;
預設2:用線繞圓片一周,量出線的長度;
預設3:拿卷尺或皮尺直接繞一圈量。
環節二:深入探究。
教師活動:教師肯定學生們的回答,并順勢提出問題:圓的周長與什么有關?正方形的周長是邊長的4倍。圓的周長與直徑也有倍數關系嗎?教師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組織學生自主探究再回答,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結果作相應評價。
學生活動:通過自主探究,學生回答出:圓的周長與圓的直徑或半徑有關,可能也存在倍數關系。
教師活動:教師組織學生同桌交流并完成實驗:找3個大小不同的圓片,分別量出它們的周長和直徑,并算出周長和直徑的比值,填寫表格。教師提示學生測量中會有誤差,可以多測量幾次求平均數。
學生活動:根據問題動手操作、填表、計算,①光盤:光盤的周長31.5厘米,直徑10厘米,它的周長除以直徑的商是3.15厘米;②硬幣:硬幣的周長6.27厘米,直徑2厘米,它的周長除以直徑的商是3.135厘米。
教師活動:教師提問:觀察上表,你能發現圓的周長與直徑有什么關系?給予學生一定時間思考并搶答,學生評價。
學生活動:學生得出: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
教師活動:教師講授圓周率的相關知識:圓的周長除以直徑的商是一個固定的數,我們把它稱作圓周率,用字母π表示,計算時通常取3.14。
環節三:總結歸納。
教師活動:教師順勢追問:你能嘗試總結圓的周長公式嗎?給予學生一定時間思考并搶答,學生評價。
學生活動:圓的周長=πd=2πr。
設計意圖:通過設置問題,層層提問,利用提問法和引導法引導學生進行問題的思考并進一步討論,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采用小組討論和自主探究等多種學習方法進行問題的探究,能增強學生的合作交流、語言表達能力,體現學生主體性。
(三)請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28.請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依據《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5~6年級小學生英語思維品質分項特征是什么?(8分)
(2)如指導5~6年級小學生學習,請試擬定教學目標。(10分)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教學過程并說明理由。(22分)
28.【參考答案】
(1)義務教育英語課程從“綜合特征”和“分項特征”兩方面分學段描述核心素養,綜合特征體現核心素養的成長性、綜合性和整體性,分項特征是從不同維度描述各學段核心素養的具體表現。從思維品質維度來說,小學5-6年級學生的分項特征如下:
①能在教師引導和啟發下,主動觀察所學語篇中語言和文化的各種現象;
②通過比較,識別各種信息的相似性和差異性,發現并推斷因果關系;
③能根據獲取的信息,歸納、概括共同特征,具有問題意識,能提出自己的想法,有條理地表達觀點;
④學會換位思考,嘗試多角度認識世界,辯證地看待事物并對事物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能初步進行獨立思考,避免盲目接受或否定。
(2)【中文版】教學目標
①語言能力。
學生能夠理解新單詞“an astronaut,a dancer,a football player,a pianist”的含義和用法,并掌握新句型“-What do you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 -I want to be a/ an ...”。
通過課堂活動,學生能夠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并能準確運用新單詞和新句型就新話題“未來想從事的職業”進行簡單交流。
②文化意識。學生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情感態度。
③思維品質。學生可以運用英語進行獨立和創造性的思考。
④學習能力。學生有努力提升英語學習效率的意識和能力。
【英文版】Teaching aims
① Language competence.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meaning and usage of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 “an astronaut,a dancer,a football player,a pianist”, and master the new sentence patterns “-What do you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 -I want to be a/ an ...”.
Students can improve integrated language skills through classroom activities, and discuss the new topic of jobs in the future using the new words and sentence patterns exactly.
② Cultural awareness. Students can develop correct values and positive emotional attitudes.
③ Thinking quality. Students can use English to think independently and creatively.
④ Learning ability. Students will have the awareness and ability to work hard to improve their English learning efficiency.
(3)【中文版】教學過程
環節一:熱身及導入
課堂一開始,師生互相問好后,教師會帶領全班學生共同演唱《You Are My Sunshine》這首英文歌曲,活躍課堂氣氛。接下來,教師會向學生們展示關于職業的圖片,提出問題: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并邀請學生分享他們的答案。學生們的答案可能各有不同,對此教師都會給予相應的反饋。通過師生互動,順勢引出本節課的核心話題。
【設計意圖】圖片的內容形象、生動,能夠快速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活動中來。同時,該活動也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出本節課的核心話題,為接下來的活動做好鋪墊。
環節二:任務前
(1)新知識教學。
帶領學生學習重點單詞an astronaut,a dancer,a football player,a pianist和句型 -What do you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 -I want to be a/ an ...。
(2)預測。
請學生根據課文標題、圖片和關鍵詞對文本內容進行預測。
【設計意圖】通過學習新的單詞和句型以及對文本內容的預測,為接下來的閱讀環節做鋪墊。
環節三:任務中
(1)泛讀。
①請學生速讀課文,概括文章大意。
②請學生回顧重點單詞和句型,并進行相應的練習。
(2)精讀。
請學生再仔細讀一遍課文,完成判斷對錯任務。
Q1: Liu Tao wants to be a football player because he wants to play in the World Cup some day.
Q2: Su Hai wants to be a dancer because she wants to write stories for children.
(3)跟讀。
請學生跟隨錄音進行朗讀,注意正確的語音、語調等。
【設計意圖】通過泛讀和精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材料文本的細節內容。
環節四:任務后
(1)復述。
請學生根據多媒體上的提示復述課文。
(2)角色扮演。
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角色進行練習。鼓勵學生運用課文中的重點句型,并在全班同學面前進行展示。教師對學生的表演給予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復述和角色扮演,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
環節五:小結作業
(1)總結。一名學生將擔任“小老師”,總結今天所學的內容。
(2)家庭作業。聽音頻并朗讀教材中的新單詞。和家人討論未來想從事的職業。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加深對所學新知識的印象。同時將課內延伸到課外,有助于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
(3)【英文版】Teaching procedures
Step1. Warm up and lead i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lass, the whole class will sing a song named You Are My Sunshine to activate the class atmosphere, and then the teacher will show the picture of jobs and ask a question: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Some volunteers will be invited to share their answers. After that, the teacher will give corresponding comments on students’ answers and show the topic of this lesson.
【Justification】The picture is vivid and interesting, which can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 in the teaching activity. Meanwhile, it can also introduce the topic today naturally.
Step 2. Pre-task
(1) New knowledge teaching.
Guide students to learn the key words “an astronaut,a dancer,a football player,a pianist” and sentence patterns “-What do you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 -I want to be a/ an ...”.
(2) Prediction.
Let students predict the content of the conversation according to the title, picture and keywords.
【Justification】Students can learn the new expressions and predict the content of the
conversation to pave the way for the next part of the reading.
Step 3. While-task
(1) Extensive reading.
① Read the text quickly and conclude the main idea.
② Review the key to words and sentence patterns and do the exercises.
(2) Intensive reading.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conversation carefully and do the following task: True or false.
Q1: Liu Tao wants to be a football player because he wants to play in the World Cup some day.
Q2: Su Hai wants to be a dancer because she wants to write stories for children.
(3) Repetition.
Ask students to read after the tape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Justification】Through this part, students will comprehend the conversation and their reading ability to get specific information will be improved.
Step 4. Post-task
(1) Retelling.
Ask students to retell the text according to the instructions on the PPT.
(2) Role-play.
Students will act out the content in different groups. The teacher will encourage them to use the key sentence patterns and give a show in front of the class. Then the teacher will give his or her opinions about the performance.
【Justification】These activities can train students’ oral expression ability, and also raise their awareness of cooperation.
Sep 5. Summary and homework
(1) Summary.
One student will act as an assistant teacher to conclude what they have learned today.
(2) Homework.
First, listen to the audio and read the new words in the textbook.
Second, talk about jobs in the future.
【Justification】Students can develop good study habits and deepen their impression of what they have learned. At the same time, the in-class learning extends beyond the classroom, which helps students apply what they have learned in real life.
(四)請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29.請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簡要分析歌曲的節拍、調式、曲式結構、音樂風格、情緒情感。(4分)
(2)如指導中年段小學生學習這首歌曲,試擬定教學目標。(9分)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學唱歌曲環節的教學活動”并說明理由。(27分)
29.【參考答案】
(1)《草原上》歌曲特點如下:
①節拍、調式:4/4拍,B羽五聲調式。
②曲式結構:一段體。
③音樂風格:從節奏上看,歌曲多使用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音樂較為規整、律動性強,從旋律上看,歌曲以三度以內的音程進行為主,同時出現了四度和五度的音程跳躍,塑造了活潑、陽光的音樂形象。
④情緒情感:歌曲的音樂情緒為甜美地,表達了蒙古族人民熱愛大自然的真摯感情。
(2)《草原上》教學目標如下:
①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美,通過視聽結合、創設情境等方式,體會蒙古族人民熱愛大自然的真摯感情。弘揚民族音樂,增強民族自信。
②學唱《草原上》,積極參與演唱、模仿、創編、師生互動等實踐活動,對蒙古族民歌產生興趣和學習熱情。
③理解、掌握四度、五度音程的演唱,在感受蒙古族人民熱愛大自然的真摯感情的同時進行音樂編創和賞析,進一步提升音樂表現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
(3)《草原上》設計“學唱歌曲”的教學環節如下:
環節一、初步感知
1.初聽歌曲,請學生思考:“聽完這段音樂,你內心有著怎樣的感受呢?音樂速度又如何?”
學生回答:甜美地;中速稍慢。
2.復聽歌曲,請學生閉目思考:“聽完這段音樂,你腦海中浮現了怎樣的畫面呢?”
學生自由想象。
3.三聽歌曲,請學生跟隨音樂自由律動。
環節二、探究音樂
1.教師引導學生用la哼唱歌曲旋律,請學生自主發現問題。
學生自由回答,引出四度、五度音程的問題。
2.針對該問題,設置如下練習,并在練習中解決問題。
①請學生通過多媒體課件觀察四度、五度音程的特點,教師為學生編寫一條4小節、有針對性的旋律練習。具體如下:
②請學生跟隨教師琴聲,由慢漸快模仿演唱,鞏固旋律意識,教師予以鼓勵性評價。
3.加歌詞演唱歌曲,提示學生充分呼吸,咽腔打開,笑肌抬起,氣息平穩,唱出輕快活潑的感覺,同時解決歌曲處理問題。
①教師通過彈唱歌曲,引導學生視唱歌曲樂譜,并提問學生:“歌曲的音樂情緒該如何表現呢?”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補充整理,引出如下問題并解決。
A.全音符,理解全音符的作用,進行節奏模仿。
B.配樂朗誦歌詞,理解歌詞的作用,創設情境進行模仿練習。
②請學生運用所學的歌詞知識,以小組為單位,結合恰當的舞蹈動作上臺展示歌曲,教師給予鼓勵性評價。
4.教師追問:“這首歌曲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呢?” (蒙古族人民熱愛大自然的真摯感情)
設計意圖:
《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明確提出,音樂教學中應以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及文化理解四方面的核心素養為導向展開課程設置。以上教學環節寓教于樂,積極融入了上述核心素養,可以引導學生充分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循序漸進地掌握學唱歌曲的教學環節。
(五)請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動作方法:根據學生人數的多少,走成一個或幾個圓形隊,面向圓心蹲下或坐下。選一名學生做丟手絹的人,手拿手絹站在圈外。丟手絹的人圍著圓圈走或跑,乘人不注意,把手絹悄悄地丟在任意一個人的身后,然后繼 續向前走或跑。圓圈上的人發現了自己身后有手絹,立刻拾起來去追拍丟手絹的人。丟手絹的人在跑到拾手絹的人位置之前如被追(拍)上,則繼續做丟手絹的人;如未被追(拍)上,則拾手絹的人換做丟手絹的人。如此輪流做下去。
30.請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簡述體育游戲“丟手絹”的功能。(8分)
(2)如指導1~2年級學生學習,試擬定教學目標。(10分)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教學過程并簡要說明理由。(22分)
30.【參考答案】
(1)功能或作用:發展學生快速反應和協調、靈敏、速度等身體素質,培養遵守游戲規則的好習慣。
(2)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
(1)了解游戲項目的規則、相關注意事項及丟手絹的具體玩法,發展速度、靈敏、協調等身體素質,提升體能,能夠掌握丟手絹并嘗試完整游戲。(2)通過對丟手絹這一游戲的學習,加深對游戲項目的認識,養成參與體育運動的習慣,提升情緒控制能力,學會團結協作。(3)在游戲和競賽中強化規則意識和責任意識,能夠自尊自強,主動克服困難,樹立勇敢頑強、積極進取、挑戰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質。
(3)本節課的教學環節:
環節1:開始部分
課堂常規:
a.體育委員整理隊伍,檢查人數,向教師報告。
b.師生問好。
c.宣布本次課教學內容和要求。
提問導入:同學們,老師想問一問大家:你們都知道有哪些體育方面的游戲呢?(跳格子、跳山羊,手推車)看來同學們非常喜歡玩游戲,那大家想不想多掌握一些游戲呢?今天老師就帶領同學們學習一個新的游戲—丟手絹。
d.安排見習生。
【設計理由】通過這一環節使學生收心凝神,明確課的內容及要求。運用提問導入方式,符合小學高學段學生的學情,更能激發學生興趣。
第二環節:準備部分
①熱身—慢跑
熱身跑:學生圍400m操場慢跑一圈。
組織方法:四路縱隊。
要求:聽從指揮,充分熱身。
②徒手操
(4節,每節一個8拍,兩拍一動)
第一節(4×8拍):頭部運動 1-2-3-4-5-6-7-停。
第二節(4×8拍):擴胸運動 1-2-3-4-5-6-7-停。
第三節(4×8拍):腰部運動 1-2-3-4-5-6-7-停。
第四節(4×8拍):膝關節運動 1-2-3-4-5-6-7-停。
第五節(4×8拍):踝腕關節運動 1-2-3-換-5-6-7停
組織:四列橫隊,體操隊形。
要求:動作標準,節奏準確。
【設計理由】通過這一環節,使學生充分熱身,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鋪墊,避免受傷。
環節三:基本部分
①示范講解
教師第一列同學做完整動作示范并提問,如何才能做到丟手絹時不被發現。
師生共同總結得出:根據學生人數的多少,走成一個或幾個圓形隊,面向圓心蹲下或坐下。選一名學生做丟手絹的人,手拿手絹站在圈外。丟手絹的人圍著圓圈走或跑,趁人不注意,把手絹悄悄地丟在任意一個人的身后,然后繼續向前走或跑。圓圈上的人發現了自己身后有手絹,立刻拾起來去追(拍)丟手絹的人。丟手絹的人在跑到拾手絹的人位置之前如被追(拍)上,則繼續做丟手絹的人;如未被追(拍)上,則拾手絹的人換做丟手絹的人。如此輪流做下去。
【設計理由】幫助學生建立動作表象,明確游戲基本要求及關鍵環節,為接下來的練習做好準備。
②練習
1.“8”字跑練習
組織教學:以列為單位將隊伍分成四組。
要求:每組同學,呈一路縱隊,在老師所畫“8”字上進行慢跑。
2.起跑練習
組織教學:以列為單位將隊伍分成四組。
要求:每組同學,在老師口令下進行蹲姿起跑。
3.完整練習
組織教學:全班同學呈一路縱隊,手牽手成圓,原地坐下,進行丟手絹游戲。
要求:不許交頭接耳,注意安全,遵守規則。
4.分組練習
組織教學:以列為單位將隊伍分成四組。
要求:每組同學,自己組織丟手絹游戲,教師巡視指導,提醒注意安全。
【設計理由】通過設置循序漸進的練習,能夠讓學生逐步掌握基本的游戲方法,符合學生的發展規律。
③檢驗—“丟手絹小王者”
方法:全班同學,以排為單位將隊伍分成4組,每組同學手牽手成圈,自己進行丟手絹游戲,每組選出一位,最終選出沒有被抓到次數最多的同學,稱為小王者。
規則:根據規則進行游戲,注意安全。
組織教學:根據學生的表現,教師和學生做出互評、師評。
【設計理由】學以致用,鞏固所學,讓學生體會游戲的樂趣,保證本課的適宜運動量。
環節四:結束部分
①配樂放松操—幸福拍手操。
預備式:原地踏步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抖抖肩,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扭扭腰,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跳一跳。
組織:四列橫隊,體操隊形。
要求:找準節奏,動作標準。
②課堂小結:教師總結學練情況,鼓勵全體同學的表現,激勵全體學生。
③宣布下課、師生再見、回收器材。
教學組織:四列橫隊。
【設計理由】整理放松,有助于學生運動后的迅速恢復,平復心境。通過總結及下課,幫助學生認識到本節課的收獲,獲得情感上的提升,養成遵守規則的良好習慣。
(六)請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31.請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列舉四個中國傳統民間玩具。(8分)
(2)如指導第一學段學生學習,試擬定教學目標。(10分)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新授環節的教學活動并說明理由。(22分)
31.【參考答案】
(1)民間玩具是民間美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常見的民間玩具有布老虎、風箏、泥塑、皮影戲、撥浪鼓等。
(2)如指導第二學段學生學習,試擬定教學目標。
①了解布玩偶的材料,掌握制作布玩偶的方法,并制作立體布玩偶作品。
②通過觀察、分析的學習過程,提高造型表現能力,形成藝術表現的核心素養。
③體驗針織品制作的樂趣,敢于創新與表現,產生對手工制作的持久興趣。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新授環節的教學活動并說明理由。
環節一:初步感知
教師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的針織品,請學生分享感受。學生回答后教師利用多媒體進行總結:手套、襪子、帽子都是生活中常見的針織品。
設計理由:本環節進行初步感知,通過多媒體展示相關內容,幫助學生對本節課的新知識有一個初步認識。
環節二:深入探究
通過提問、討論分析教材中的立體動物造型,思考:這些小動物用哪些工具材料制作的?運用的怎樣的方法?學生回答,教師總結:這些立體動物作品,是將原有的手套、襪子等軟性針織材料,添加紙團使得造型立體,再運用卡紙、繩子、畫筆等進行裝飾。
設計理由:本環節教師通過啟發式的提問、討論等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思考,將其帶入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對布玩偶有更深入的認識。
環節三:教師示范
教師進行布玩偶制作步驟的示范講解:首先選擇針織材料;其次用紙團將內部填充;再次用繩子區分頭部和身體;最后添加裝飾完成。
設計理由:教師的示范能帶動學生的感官,幫助學生清晰地看見創作的過程,為學生自己動手創作打下基礎。
下半年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真題及答案 2
1、單項選擇題(共20小題,每題2分,共4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的中心環節是( )。
A.計劃
B.實施
C.檢查
D.總結
參考答案:B
2、下列我國古代教育家中,提出“仁有四心”,主張教育目的為“明人倫”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參考答案:B
3、學校教育應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S小學成立了十幾個學生社團,開設了三十多門興趣活動課。這一做法依據的是( )。
A、兒童身心發展的順序性
B、兒童身心發展的階段性
C、兒童身心發展的差異性
D、兒童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
參考答案:C
4、學校教育作為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重要因素,對個體成長起( )。
A、主導作用
B、保障作用
C、決定作用
D、基礎作用
參考答案:A
5、“教師無小節,處處是楷模。”陶行知這句話所體現的德育方法是( )。
A、說服教育法
B、榜樣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實踐鍛煉法
參考答案:B
6、在教育研究的定量分析中,常用的反應離散趨勢的統計量是( )。
A、中數
B、標準差
C、平均數
D、加權平均數
參考答案:B
7、早餐對身體健康具有重要影響,如果小學生沒吃早餐,出現了頭暈、反應遲緩等癥狀,這是因為血液里缺少了( )。
A、葡萄糖
B、維生素
C、脂肪
D、微量元素
參考答案:A
8、將某一學習語言的任務、快樂的事情聯系起來,以產生積極的心理體驗,進而泛化到其他學習任務中,增強學習的效果。這一主張所依據的學習理論主要是( )。
A、人本主義
B、行為主義
C、認知學派
D、精神分析
參考答案:B
9、根據記憶規律的特點,學習了一篇作文之后,記憶效果最好的是( )。
A、開頭與結尾部分
B、開頭與中間部分
C、結尾與中間部分
D、所有部分
參考答案:A
10、在人格結構中,理性自我具有調節作用,通過這種調節作用,個體可能解決發展中的各種危機,進而形成健康的人格。提出這種說法的心理學家是( )。
A、弗洛伊德
B、埃里克森
C、霍爾
D、班杜拉
參考答案:B
11、數學課上,楊老師給小學生講授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即建立等量關系,列方程,解方程與檢驗。這種關于“怎么做”的知識是( )。
A、隱性知識
B、緘默知識
C、陳述性知識
D、程序性知識
參考答案:D
12、一年級小學生甜甜寫字的時候,既能注意坐姿,又能注意握筆姿勢,還能注意把字寫得端正。這種現象屬于( )。
A、注意轉移
B、注意穩定
C、注意分配
D、注意分散
參考答案:C
13、基礎教育課程可分為校本課程、地方課程、國家課程。這一分類的依據標準是( )。
A、課程實施的要求
B、課程內容的固有屬性
C、課程影響學生的方式
D、課程開發與管理的主體
參考答案:D
14、主張“以廣泛的社會問題為中心”來選擇和組織內容的課程理論流派是( )。
A、改造主義
B、結構主義
C、人本主義
D、要素主義
參考答案:A
15、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關于除法的學習,一年級學習“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四年級學習“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這一安排遵循的教學原則是( )。
A、鞏固性原則
B、啟發性原則
C、循序漸進原則
D、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參考答案:C
16、2022年版各課程標準基于義務教育培養目標,將黨的教育方針具體化細化為本課程應著力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體現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培養要求。這是為了強化課程( )。
A、育人導向
B、創新導向
C、問題導向
D、實踐導向
參考答案:A
17、小學勞動實踐活動的評價要將學生參與勞動教育課程學習和實踐情況納入學生綜合素質檔案,重視和加強( )。
A、總結性評價
B、診斷性評價
C、過程性評價
D、相對性評價
參考答案:C
18、教學過程的“三要素說”認為,教學的基本要素包括( )。
A、教師、學生和教學內容
B、教師、學生和教學環境
C、教師、教學內容和教學環境
D、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環境
參考答案:A
19、充分體現“先學后教、以學定教”教學理念的教學模式是( )。
A、情境—陶冶
B、傳遞—接受
C、示范—模仿
D、翻轉課堂
參考答案:D
20、王老師在教學“年、月、日”時,一開始就說:“同學們,你們已經九歲了,大多數已經過了九個生日,但是有一位小朋友,也是9歲,卻只過了3個生日,這是為什么呢?學了今天的內容,你們就知道答案了。”這種導課方式屬于( )。
A、復習導入
B、游戲導入
C、釋題導入
D、設疑導入
參考答案:D
2、簡答題(共3小題,每題10分,共30分)
21.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
【參考答案】
(1)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
(2)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3)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
(4)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
(5)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
22.家庭對兒童發展的影響。
【參考答案】
家庭對兒童發展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家庭為兒童提供了穩定和安全的環境,有助于孩子形成積極的自我認知和情緒調節能力。
(2)家庭是兒童接受早期教育的重要場所,父母的教育方法、教育理念和價值觀直接影響孩子的認知、技能和人格發展。
(3)家庭結構會對兒童的'成長產生不同的影響,和諧的家庭成員關系有助于孩子形成積極的心態和行為習慣。
(4)家庭經濟條件為兒童發展提供物質條件、教育資源和機會,生活環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成長。
(5)家庭氛圍對兒童的心理、情感和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充滿愛和支持的家庭氛圍有助于兒童形成積極的心態和行為習慣。
(6)家庭成員是兒童學習的榜樣,對兒童的行為習慣、道德品質等起到示范作用。
(7)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場所,可以補充學校教育的不足。
23.小學教師應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參考答案】
小學教師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1)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提供開放的學習環境);
(2)激發和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鼓勵學生從失敗中學習;
(4)提供實踐機會,通過實踐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5)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與教學資源;
(6)設立創新獎勵機制,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和嘗試。
(本題比較開放,言之有理可得分。比如:引導想象、誘導質疑)
3、材料分析題(共2小題,每題20分)
24.材料:
早上班主任張老師剛進辦公室,其他任課老師反映昨天上課紀律不好,彬彬還與同學吵架了。當天張老師就召開了班會,組織討論了昨天的事兒。同學們七嘴八舌,都怪彬彬管不住自己。有的說啊,今天上課老搗亂。還說班主任不在的時候,班里就特別亂,大家一致的認為班里應該有個班規才好,每個人還必須遵守。班規的自覺性,張老師認真聽完以后,對大家達成了共識。最后,張老師與同學們一起制定了班規,并希望大家共同遵守。放學以后,彬彬主動承認了錯誤。張老師說,你能主動承認錯誤,這是非常好的。希望和全班一起努力遵守班規,相信你以后會做得很好。冰冰點點頭,仿佛在說:“好的,張老師,以后就看我的吧。”
問題:
(1)張老師在班級管理中的做法。
(2)試述班主任如何促進學生的品德發展。
【參考答案】
(1)張老師的做法是正確的,值得學習借鑒。
第一,張老師的做法符合常規管理模式。常規管理是指通過制定和執行規章制度去管理班級的經常性活動。材料中,張老師與同學們一起制定了班規來管理班級。這體現了常規管理模式。
第二,張老師的做法符合平行管理模式。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通過對集體的管理去間接影響個人,又通過對個人的直接管理去影響集體,從而把對集體和個人的管理結合起來的管理方式。材料中,張老師組織召開班會,討論課堂紀律問題,并一起制定了班規。在這個過程中,彬彬受到了影響,認識到自身錯誤。這體現了平行管理模式。
第三,張老師的做法符合新課改下的學生觀。學生是發展的人,老師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材料中,張老師相信彬彬以后會做得很好。這體現了學生觀。
第四,張老師的做法符合民主型領導方式。這種領導方式的班主任善于傾聽學生的意見,以間接的方式引導學生。材料中,張老師聽從了大家制定班規的建議,與學生達成共識并一起制定了班規。這體現了民主型領導方式。
第五,張老師的做法符合教師觀。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促進者。材料中,張老師在接到其他任課老師的反映后,就召開班會,與學生一起制定班規,彬彬主動向張老師認錯。這些體現了新課改下的促進者。
(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原則;期望效應也可得分)
(2)促進學生品德發展,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第一,有效說服。有效說服是指教師經常應用言語來說服學生改變態度,在說服的過程中,教師要向學生提供某些證據或信息,以支持或改變學生的態度。
第二,樹立良好的榜樣。樹立良好的榜樣是培養道德行為的重要途徑,因為榜樣在觀察學習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利用群體約定。經集體成員共同討論決定的規則和約定,對其成員具有一定的約束力,能使成員承擔執行的責任。
第四,價值辨析。在價值辨析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利用理性思維和情緒體驗來檢查自己的行為模式,鼓勵他們努力去發現自身的價值,并根據自己的價值選擇來行事。
第五,給予恰當的獎勵與懲罰。獎勵和懲罰作為外部的調控手段,不僅影響著認知、技能和策略的學習,而且對個體品德形成也起著一定的作用。
25.材料:
徐老師帶著五二班學生參觀農業種植示范園,要求學生們認真觀察園里的農作物。出發前,他把學生分為AB兩個組,要求A組學生仔細觀察至少一種蔬菜能描述它的葉莖花果,而對B組學生沒有做出具體要求。參觀以后,A組大部分學生都能較為具體準確描述出一種蔬菜的莖葉花果,有的學生還能逼真地畫出來,而B組大部分學生的描述卻比較含混不清,甚至連看了哪些都說不清。
問題:
(1)自變量、因變量無關變量各是什么?
(2)試述明確教學目標在教學活動中的功能。
【參考答案】
(1)自變量、因變量、無關變量
自變量:這是實驗者主動操縱的變量,能夠引起因變量發生變化的因素或條件。在這個案例中,自變量是“觀察任務的具體性”,即A組學生被要求仔細觀察至少一種蔬菜的葉、莖、花、果,而B組學生則沒有這樣的具體要求。
因變量:這是隨著自變量的變化而變化的變量,是實驗者要觀測的變量。這里,因變量是“學生對蔬菜的觀察結果”,具體表現為A組和B組學生在描述蔬菜時的準確性和詳細程度。
無關變量:這是除自變量以外一切可能影響實驗結果的變量,也稱控制變量。在這個實驗中,可能包括學生的年齡、先前知識、興趣、觀察時間、環境條件等,這些因素在實驗中應盡量保持一致,以減少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2)明確教學目標在教學活動中的功能
①導向功能:教學目標為教學活動指明了方向,教師和學生都能清楚地知道學習的重點和要達到的標準,從而避免盲目性和隨意性。
②激勵功能:明確的教學目標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使他們產生達成目標的欲望和動力,進而積極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
③評價功能:教學目標是評價教學效果的主要依據。通過對比學生的實際學習成果與教學目標,教師可以了解教學效果的好壞,進而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
④調節功能: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可以幫助教師和學生及時發現問題,調整學習進度和難度,以確保教學活動始終朝著既定的目標前進。
⑤指導教學策略的選擇與運用:明確的教學目標有助于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學效果。
4、教學設計題(共1小題,40分)
(本大題共有6小題,任選1小題作答,多答只按第1小題計分,40分。考生可按照所學專業方向,選擇作答。26為中文與社會,27為數學與科學,28為英語,29為音樂,30為體育,31為美術。)請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將所選題目的題號涂黑,未涂或多涂均無分。
26.請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第一學段寫字教學的要求。(10分)
(2)如指導第一學段學生學習本文,試擬教學目標。
(3)對本課寫字教學進行設計并簡要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1)寫字教學要求:
會寫800個左右漢字。
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基本的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努力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寫字姿勢正確,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2)教學目標
①認識“沿、答”等9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哪”,會寫“井、沿”等8個生字,理解“坐井觀天、無邊無際、大話”等詞語的意思。
②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好小鳥和青蛙的對話。
③能明確小鳥和青蛙爭論的問題,知道它們的說法不一致的原因。
④能理解故事蘊含的深刻寓意,懂得做人要開闊視野,不斷增長自己的見識,不做坐井觀天的人。
27.請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數學里面圓的周長
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圓的周長是什么?
(2)如指導第三學段學生學習本課,試擬定教學目標。(10分)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教學過程
【參考答案】
(1)圓的周長
圓的周長是指繞圓一周的長度,計算公式為C=2πr或C=πd,其中C表示周長,π表示圓周率,r表示半徑,d表示直徑。
(2)教學目標
①在具體情境中通過觀察、操作、比載籌活動感知周長,能正確指出物體表面或簡單圖形的周長。
③在算一算、量一量等活動中理解周長的概念,了解測量周長的仿法滲透化曲為直的思想,培養空問觀念。
③通過活動掌握從多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28-31題:略
下半年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真題及答案 3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古之王者建國軍民,教學為先。”這向話出自( )。
A.《論語》
B.《學記》
C.《孟子》
D.《大學》
1.【答案】B.《學記》
解析:本題考查《學記》。“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出自《學記》,意思是古代的君王,在建設國家、統治人民方面,總會將興辦教育作為首要任務,體現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與政治的關系。B項正確。
2.有學者根據原始社會沒有學校、老師和教材的史實,認為數有起源與兒童觀對成人本能的、無意識的模仿。這種觀點稱為( )。
A.生物起源論
B.神話起源論
C.勞動起源論全人
D.心理起源論
2.【答案】D.心理起源論
解析:本題考查教育的起源。心理起源論認為教育起源于兒童對成人的一種“無意識模仿”,代表人物是孟祿。D項正確。
3.主張“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做中學,的實用主義教育家是( )。
A.洛克
B.赫爾巴特
C.杜威
D.果斯基
3.【答案】C.杜威
解析:本題考查教育學創立階段的代表人物及其教育觀點。杜威是實用主義哲學創始人,他提出的主要觀點有:①“新三中心”論:兒童中心(學生中心)、經驗中心、活動中心;②教育的本質: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的改組或改造(其教育思想的基礎與核心);③學校即社會;④從做中學;⑤五步教學法。C項正確。
4.某地大力扶持薄弱學校,組織優秀教師到薄弱學校任教。這種做法主要是為了
A.促進教育均衡
B.促進教育民主
C.維護教育尊嚴
D.提高教育效率法
4.【答案】A.促進教育均衡
解析:本題考查《關于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意見》的相關內容。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意見》在“加快校際均衡發展”中指出“以推進師資配置均衡化為重點,加快縮小校際辦學質量差距。”“推動優秀校長和骨干教師向鄉村學校、辦學條件薄弱學校流動。”題干中,某地大力扶持薄弱學校,組織優秀教師到薄弱學校任教這一做法主要是為了促進教育均衡。A項正確。
5.某小學組織學生參加“重走長征路,學習長征精神”活動。這一活動采用的德育,方法量( )。
A.自我修養法
B.榜樣示范法
C.制度育德法
D.實際鍛煉法
5.【答案】D.實際鍛煉法
解析:本題考查德育方法。實際鍛煉法是指教育者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在行為實踐中使學生接受磨煉和考驗,以培養其優良思想品德的方法。題干中,某小學組織學生參加活動,從而學習長征精神,采用了實際鍛煉法。D項正確。
6.為了使少先隊員感受到組織的力量,更深刻地認識到少先隊的舉行的如敬禮、唱隊歌等活動屬于( )。
A.主題隊
B.陣地活動
C.禮儀活動
D.夏令營活動
6.【答案】B.禮儀活動
解析:本題考查少先隊活動的基本形式。少先隊活動的基本形式包括隊會;禮儀活動;陣地活動;參觀、訪問、旅行及各種社會實踐;夏令營活動。其中,禮儀活動包括少先隊的禮節和儀式,如敬禮、集會時的列隊、逐級報告人數、出旗、唱隊歌、呼號等。少先隊禮儀教育能使隊員感到組織的力量,更形象地認識到少先隊的共同奮斗目標和組織紀律性。C項正確。
7.下列安全意識中表示“當心觸電”的是( )。
7.【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意外事故的預防與處理。黃色用于警告標志,以傳遞注意、警告的信息。A項為“當心觸電”的警告標識,即存在有可能發生觸電危險的電器設備和線路,如配電室、開關燈。A項正確。
8.小威同學認為,凡是大人贊同的就是對的,根據科爾伯格的理論,他的道德認知發展處于( )。
A.懲罰與服從取向階段
B.好孩子階段
C.維護權威階段
D.社會契約階段
8.【答案】B.好孩子階段
解析:本題考查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論。科爾伯格采用“道德兩難故事法”將兒童道德發展水平分為三水平六階段。其中,習俗水平的尋求認可定向階段,也稱“好孩子”定向階段,處在該階段的兒童,其道德價值以人際關系的和諧為導向,順從傳統的要求,符合大家的意見,謀求大家的贊賞和認可。總是考慮到他人和社會對“好孩子”的要求,并總是盡量按這種要求去思考。他們認為好的行為是使人喜歡或被人贊賞的行為。題干中,小威同學認為,凡是大人贊同的就是對的,說明其處于“好孩子”定向階段。B項正確。
9.小明與同學討論問題時,常常堅持自己的想法,不易受他人觀點的影響。這種認知風格屬( )。
A.沖動型
B.沉思型
C.場依存型理
D.場獨立型
9.【答案】D.場獨立型
解析:本題考查認知風格。場獨立型的學生對客觀事物做出判斷時,常常利用內部的參照,不易受外來因素的影響和干擾,獨立對事物做出判斷。題干中,小明能堅持自己的想法,不受他人影響,正是場獨立型認知風格。D項正確。
10.為了更好的理解與掌握葉的功能,小輝在老師的指導下,用思維導圖梳理了葉的光合作用、葉的呼吸作用等知識點,他采用的學習策略是( )。
A.組織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復述策略
D.元認知策略
10.【答案】A.組織策略
解析:本題考查認知策略。認知策略包括復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組織策略。其中,組織策略是整合所學新知識之間、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形成新的知識結構。常用的組織策略有列提綱、利用圖形和表格,以及歸類策略。題干中,學生用思維導圖梳理知識點,采用了組織策略。A項正確。
11.見月暈而知有風,由礎潤而知有雨,這反映了人的思維是有( )。
A.直接性
B.間接性
C.流暢性
D.創造性
11.【答案】B.間接性
解析:本題考查思維的特征。思維具有間接性和概括性,其中,思維的間接性是指人借助于已有的知識經驗,來理解和認識另一些不能被直接感知或不可能被直接感知的事物、事物之間的聯系以及事物發展的進程。題干中,“見月暈而知有風,由礎潤而知有雨”意為月亮周圍起暈,將要刮風,屋柱石礎返潮,將要下雨。這是人們借助“月暈”和“礎潤”來預測“風”和“雨”的表現,體現的是思維的間接性。B項正確。
12.小勇做數學題時,常常邊演算邊自言自語,這說明小勇內部言語的發展處于( )。
A.具象思維階段
B.抽象階段
C.出聲階段
D.無聲階段
12.【答案】C.出聲階段
解析:本題考查小學生內部言語的發展。小學生內部言語的發展主要經歷了出聲思維階段、過渡階段、無聲思維階段三個階段。其中,處于出聲思維階段的兒童為剛入學的兒童,他們還不善于考慮問題,這時的兒童主要是通過出聲思考和回答教師的問題來培養內部言語能力。題干中,小勇邊演算邊自言自語,是通過出聲完成演算的過程,處于出聲階段。C項正確。
13.布魯納認為,無論我們選擇何種學科,都務必使學生理解該學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這一觀點屬于( )。
A.形式主義課程理論
B.結構主義課程理論
C.人本主義課程理論
D.科學主義課程理論
13.【答案】B.結構主義課程理論
解析:本題考查課程理論流派。布魯納的結構主義課程理論強調使學生掌握學科的基本結構,認為任何學科都能以某種方式教給任何年齡的任何兒童。他認為“不論我們選教什么學科,務必使學生理解該學科的基本結構”。所謂學科的基本結構,是指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態度和方法。B項正確。
14.下列表述中,最能體現啟發性教學原則的是( )。
A.開而弗達
B.不陵節而施
C.溫故而知新
D.學而時習之
14.【答案】A.開而弗達
解析:本題考查啟發性教學原則。啟發性教學原則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要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意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掌握科學知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A項,“開而弗達”出自《學記》,意為要啟發學生而不是全部講解,正體現了啟發性教學原則。A項正確。
15.在教學過程中,老師確定教學難點最重要的依據是( )。
A.教學所需的設備
B.教師的業務素質
C.教學內容的性質
D.學生發展水平
15.【答案】D.學生發展水平
解析:本題考查確定教學難點的`依據。教學難點是指學生難于理解、掌握,或容易引起混淆、錯誤的內容。因此,老師確定教學難點最重要的依據是學生發展水平。D項正確。
16.為減輕小學生學習壓力,目前倡導的考試成績呈現方式為( )。
A.百分制
B.等級制
C.排名制
D.不分等級
16.【答案】B.等級制
解析:本題考查小學生考試成績的呈現方式。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在“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中指出,學校不得隨意增減課時、提高難度、加快進度;降低考試壓力,改進考試方法,不得有提前結課備考、違規統考、考題超標、考試排名等行為;考試成績呈現實行等級制,堅決克服唯分數的傾向。B項正確。
17.把大班上課、小班討論、個人獨立研究結合在一起,并采用靈活的時間單位代替固定上課時間。這種教學組織形式是( )。
A.個別教學
B.復式教學
C.道爾頓制
D.特朗普制
17.【答案】D.特朗普制
解析:本題考查教學組織形式的類型。特朗普制是把大班上課、小組討論、個人自學結合在一起,以靈活的時間單位代替固定統一的上課時間的組織形式。大班集體教學,由優秀教師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給幾個平行班統一上課;之后的小組課,研究討論大班課上的教學材料,由15~20人組成一個小組,然后由學生個人獨立自學、研習、作業。題干表述屬于特朗普制的特點,D項正確。
18.主張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采用非指導性教學的學者是( )。
A.馬斯洛
B.羅杰斯
C.布魯姆
D.布魯納
18.【答案】B.羅杰斯
解析:本題考查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羅杰斯主張用“學習的促進者”代替“教師”這個稱謂。教師的任務是要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手段和條件,促進學生自由地成長。學生中心模式又稱非指導模式,教師的角色是“助產士”或“催化劑”。B項正確。
19.甲學校辦學水平低,近幾年通過努力較先進有所提升,得到教育主管部門的表揚,而乙學校的辦學水平尚可,卻因努力不夠、停滯不前,教育主管部門對其進行了批評。這種批評
屬于( )。
A.相對評價
B.絕對評論
C.自我評價
D.增值評價
19.【答案】D.增值評價
解析:本題考查增值評價模式。傳統學校教育評價注重橫向比較,增值評價模式注重評價對象在原有基礎上的發展進步情況,關注學校、教師、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有沒有進步。簡單來說就是看進步,不搞橫向比較。題干中,甲學校辦學水平提高了得到了表揚,乙學校辦學水平尚可,卻因努力不夠、停滯不前,教育主管部門對其進行了批評。體現了增值評價。D項正確。
20.校本課程開發必須考慮的首要因素是( )。
A.教師的主動參與
B.家長的廣泛支持
C.學生的興趣和需要
D.豐富的課程資源
20.【答案】C.學生的興趣和需要
解析:本題考查校本課程開發。校本課程開發強調學校內教師等人員的參與,強調把滿足學生的需要放在首要位置,強調對學校及社區課程資源的利用。校本課程開發實質上是以學校為基地進行課程開發的開放的、民主的決策,即校長、教師、課程專家、學生以及家長和社區人士共同參與學校課程計劃的制定、實施和評價活動。因此,校本課程開發必須考慮的首要因素是學生的興趣和需要。C項正確。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21.簡述小學生注意集中的外部表現。
21.【參考答案】
人在集中注意于某個對象時,常常伴隨特定的生理變化和外部表現。注意的最顯著的外部表現有以下幾種:
(1)適應性運動。人在注意某一物體時,他們的感覺器官往往會朝向自己所注意的對象,以便作出清晰的反應。
(2)無關運動的停止。當注意力集中時,一個人會自動停止與注意無關的動作。
(3)呼吸運動的變化。人在注意時,呼吸會變得輕微而緩慢,而且呼吸的時間也會改變。
22.簡述教育調查研究中樣本選擇的基本要求。
22.【參考答案】
(1)明確規定總體。要從內涵和外延兩方面明確總體界限。研究的目的和課題性質決定總體的內涵。研究目的決定了總體的范圍。研究者準備將研究成果推廣到什么樣的范圍,就應在該范圍內抽樣從某一總體抽取的樣本,經過研究獲得的結果只能推廣到這一總體中去。
(2)取樣的隨機性。要盡可能使每個被抽取的個體具有均等的機會,也就是說使被抽取的任何個體與個體之間是彼此獨立的,在選擇上沒有聯系。
(3)取樣的代表性。盡可能使抽取的樣本代表總體。
(4)合理的樣本容量。要科學地確定樣本的大小,既要滿足統計學上的要求,又要考慮實際上收集資料的可能性,并使誤差減到最低限度。
23.簡述《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大準則》的基本內容。
23.【參考答案】
(1)堅定政治方向;
(2)自覺愛國守法;
(3)傳播優秀文化;
(4)潛心教書育人;
(5)關心愛護學生;
(6)加強安全防范;
(7)堅持言行雅正;
(8)秉持公平誠信;
(9)堅守廉潔自律;
(10)規范從教行為。
三、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
24.材料:
下周輪到四二班負責升旗儀式,班里的王超同學偷偷地給了班主任李老師一張小紙條,上面寫著我也想當升旗。王超同學因為小的時候發生過事故導致腿行動不便,但是通過治療己經好的差不多了,但是還是一瘸一拐的。他也就成為了同學中的丑小鴨。班主任李老師為此開展了圓夢升旗臺的活動,告訴了其他同學王超同學想當升旗手,同學們不約而同的說讓王超當把我們支持他。星期一的時候,升旗儀式開始了,王超同學擔任升旗手,臺下掌聲熱烈
問題:(1)結合材料,評析李老師的做法。(10分)
(2)談談班主任應如何抓住契機提高教育實效性。(10分)
24.【參考答案】
(1)李老師的做法是正確的,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第一,李老師的做法符合新課改下的學生觀。新課改的學生觀強調學生是發展的人,學生是獨特的人,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想法。材料中,李老師面對王超的請求,幫他實現做升旗手的愿望,體現了對學生想法和人格的尊重,符合學生觀的要求。
第二,李老師的做法符合新課改下的教師觀。教師是學習成長發展的促進者,在對待師生關系上,新課程強調尊重、贊賞。材料中李老師尊重了王超同學想當升旗手的想法,通過這種方式也引導和促進了學生的發展,符合教師觀的要求。
第三,李老師的做法符合平行影響原則(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原則)。該原則是指教師在德育過程中要善于組織和教育學生集體,并依靠集體教育每個學生,同時又通過對個別學生的教育來促進集體的形成和發展,把集體教育和個別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材料中,李老師收到王超的紙條后,開展“圓夢升起”活動,并與其他同學商量,使全體同學都受到教育,關心同學,體現了這一原則。
第四,李老師的做法體現了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是指教育者進行德育時,要把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的嚴格要求與對他們個人的尊重和信賴結合起來,使教育者對學生的影響與要求易于轉化為學生的品德。材料中,面對學生的要求,李老師尊重了他的想法,幫助他開展圓夢活動,體現了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的原則。
第五,李老師的做法符合德育過程的活動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規律。學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動和交往的過程中,接受外界教育影響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并通過活動和交往表現出來。活動和交往是德育過程的基礎。材料中,李老師通過開展圓夢升旗臺的活動幫助王超同學,同時也促進了同學之間的關系體現了活動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規律。
綜上所述,李老師的行為是值得借鑒的。
(2)抓住教育契機,提高教育實效性,班主任可從以下方式入手:
①了解和研究學生。班主任首先要做到了解和研究學生,以此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做到因材施教。
②表揚激勵學生為主。班主任要利用各種機會對學生進行適時的表揚,多通過鼓勵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信心。
③利用集體的教育力量。班主任要善于組織和教育學生集體,并依靠集體教育每個學生。
④善抓生活中的點滴,抓住各種活動進行教育。班主任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發生的事件作為教育契機,以此對學生進行教育,促進學生成長。
⑤要及時施教。及時巧妙地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地啟發與引導,以求得教育的最佳效果。
25.材料:
于老師是一個奇怪的老師,在他的課上可以想說什么就說什么,他也不會訓你。有一次在他課上,其他人在討論問題的時候,我脫口而出:“樹上結滿了西瓜。”話音剛落,大家哄堂大笑。這時,于老師微笑著看著大家說:“一切皆有可能!說不定晴睛將來真能培育出長在樹上的西瓜呢!”多年過去了,那堂語文課的情景仍然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
問題:(1)評析于老師的課堂教學評價行為。(10分)
(2)談談如何通過教學評價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10分)
25.【參考答案】
(1)于老師的做法是正確的,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第一,于老師的做法符合新課改下的學生觀。新課改的學生觀強調學生是發展的人,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學生,寬容學生的錯誤,尊重學生的想法。材料中,于老師面對學生的不合理回答,并沒有斥責學生,反而鼓勵學生的想法,符合學生觀的要求。
第二,于老師的做法符合新課改下的教師觀。教師是學習成長發展的引導者和促進者,在對待師生關系上,新課程強調尊重、贊賞。材料中教師尊重了學生的想法,以此促進了學生的發展,符合教師觀的要求。
第三,于老師的做法符合新課改下的教學觀。新課改的教學觀主張教學以學習者為中心,從關注學科轉向關注人,教學要關注學生的情緒情感。材料中的教師面對學生的問題,通過鼓勵的回答維護了學生的尊嚴,沒有傷害學生的情緒和積極性,符合教學觀的要求。
第四,于老師的做法體現了教育機智。教育機智是指教師能根據學生新的特別是意外的情況迅速而正確地做出判斷,隨機應變地及時采取恰當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決問題的能力。材料中,教師面對學生突如其來的“錯誤”的回答,及時采取了恰當的措施解決了問題,體現了教育機智。
綜上所述,于老師的行為是值得借鑒的。
(2)教師可通過以下的方式進行評價,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①采用發展性評價和激勵性評價。教師評價時要多鼓勵學生,以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受到參與感和成就感。
②評價方式多樣化。教師可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將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
③關注發展過程。課堂上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鼓勵學生互動,讓學生在互動中展示自己的見解和想法。
④評價主體多元化。除了教師評價,還可以使用學生自評、學習小組評價學生相互評價等方式,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其中,發現和發展他們多方面的潛能。
⑤評價標準分層化。教師在評價時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和潛力進行個性化評價和教學。
⑥評價語言藝術化。教師富有激勵性的、風趣幽默的語言是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的重要手段。通過恰當的藝術性的評價激勵學生,能讓學生感受課堂學習魅力,煥發課堂的活力。
四、教學設計題
請根據所提供的教學材料和相關情況,按要求完成教學設計。
(本大題有6小題,任選1小題作答,多答只按第一小題計分,40分。考生可按照所學專業方向,選擇作答。26為中文與社會,27為數學與科學,28為英語,29為音樂,30為體育,31為美術)
26.請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請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問題:
(1)本文在寫作上有何特點?(8分)
(2)若指導四年級小學生學習本文,試擬定教學目標。(10分)
(3)圍繞“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進行教學設計并說明理由,引導學生感受作者筆下的鄉村生活之美。(22分)
26.【參考答案】
(1)寫作特點
①本文是一篇寫景狀物的小散文。
②作者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間順序和季節順序交叉描寫,運用了擬人、對比等修辭手法。
③課文為我們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的生活,表達了作者對鄉下人家的欣賞和喜愛之情。
(2)教學目標
①會認“構”“冠”等10個生字,會寫“構”“飾”等15個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②通過反復朗讀、想象畫面、品析重點段落,了解文章內容,提高分析作品的能力。
③學習擬人、對比等寫法,提高鑒賞能力,增強文化自信
④體會作者對鄉村生活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3)教學設計
環節一、整體感知
引導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在朗讀過程中思考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學生朗讀完畢后,請學生回答提出的問題,明確:本文的中心句是“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環節二、深入研讀
①作者寫了哪幾個季節,哪些時候的風景?
明確:季節是春天、夏天、秋天;時間是白天、傍晚、夜晚。
②作者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描寫鄉下人家“獨特、迷人”的風景?有什么作用?
明確:作者運用了對比、擬人的修辭。如“比那高樓門前……可愛多了”將“瓜架”和“石獅子”“大旗桿”對比,寫出了瓜架的別有風趣;又如“你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探出頭來”運用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竹筍破土而出的動態畫面。
③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作者對鄉下人家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設計理由:整體感知環節可以抓住中心句,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寫作內容,掃清閱讀障礙,為深入研究課文打好基礎。深入研讀環節圍繞中心句,通過層層深入的問題設計,逐步引導學生揣摩課文的字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情感。
27.請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請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問題:
(1)什么是數據意識?數據意識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10分)
(2)如指導第一學段學生學習本課,試擬定教學目標。(10分)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課堂教學的新授環節并說明設計意圖。(20分)
27.【參考答案】
(1)數據意識主要是指對數據的意義和隨機性的感悟。
表現:知道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問題應當先做調查研究,收集數據,感悟數據蘊含的信息;知道同樣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數據可能不同,而只要有足夠的數據就可能從中發現規律;知道同一組數據可以用不同方式表達,需要根據問題的背景選擇合適的方式。
形成數據意識有助于理解生活中的隨機現象,逐步養成用數據說話的習慣。
(2)指導第一學段學生學習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①掌握用調查法收集數據及用“正”字記錄數據的方法,認識統計表,會用給定的統計表呈現和整理數據。
②通過對數據收集、整理和分析,培養數據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③積累基本的統計經驗,感受統計的價值,同時體會到嚴謹、科學、求實的態度。
(3)新授環節設計如下:
環節一:教學例1
教師活動:教師呈現例1中制作班牌的圖片,提問:怎么知道哪種顏色是大多數同學最喜歡的呢?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組織學生思考并搶答;教師評價。
學生活動:根據問題探究可以發現:①可以進行調查 ②調查時可以采用舉手表示的方法。
教師活動:教師順勢提問:你覺得應該怎樣調查?并強調:班級里面每名同學都要參加調查,并且每人只能選擇一種顏色。引導學生小組討論,教師進行巡視指導,交流討論結束后,找學生代表回答討論的結果。學生互評。
學生活動:根據要求用自己的方式展開調查活動。
教師活動:教師出示統計表,并講解用統計表呈現調查數據的方法。提問:觀察表中的數據,你能得到什么數學信息?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組織學生思考并搶答;學生互評。
學生活動:根據數據信息回答問題。預設1:全班共有38人,最喜歡藍色的人數最多;預設2:這個班制作班牌選擇藍色最合適。
環節二:教學例2
教師活動:呈現例2中的情景素材,提問:可以用什么方法來決定誰參加比賽?
學生活動:根據問題思考回答:投票。
教師活動:教師組織學生投票后提問:怎么記錄得票的情況呢?
學生活動:根據活動規則進行投票,并回答計票方式,可能:①在對應姓名下每得一票打一個對勾②可以采用畫正字的方式,一個正字表示5票。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思考:哪種記錄方式更好?為什么?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組織學生思考并搶答,教師評價。
學生活動:學生分享用“正”字記錄更好,每1筆代表1票,一個“正”字5筆代表5票,便于計算。
教師活動:教師出示統計表組織學生將統計的結果填在表格中,并小組討論交流兩個問題。學生互評。
學生活動:根據要求填寫表格并分享結果。
【設計意圖】:通過這樣的設計,讓學生在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感受統計的嚴謹性,體會統計的價值。通過層層設計和提問,引導學生親身經歷、充分參與課堂知識的生成過程,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引導作用;滲透數據分析意識,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8.請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請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問題:
(1)依據《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簡述如何秉持英語學習活動觀組織和實施教學。(8分)
(2)若指導5~6年級小學生學習,試擬定教學目標。(10分)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教學過程及說明理由。(22分)
28.【參考答案】
(1)英語學習活動觀實際上是一種教學理念與方式的統稱,即以活動為核心組織和實施英語教學的理念和方式。英語學習活動觀體現的學習理念是:在體驗中學習,在實踐中運用,在遷移中創新。因此,想要落實英語學習活動觀,教師要嘗試:
①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是語言學習活動的主體,要引導學生圍繞主題學習語言、獲取新知、探究意義、解決問題,確保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語言能力發展、思維品質提升、文化意識建構和學會學習的成長過程;
②創設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提供自然、地道、有意義的語言輸入,使用直觀、形象、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夠通過多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引導學生注意傾聽、樂于模仿、大膽表達,積極開展簡單的日常交流;
③基于各種題材和體裁的口頭和書面語篇,圍繞語篇主題意義,設計主題意義探究活動和語言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利用多種工具和手段,如思維導圖、信息結構圖,在零散的信息和新舊知識之間建立關聯,建構基于語篇的結構化新知識;
④在教學設計中,教師充分挖掘語篇蘊含的育人價值,在英語學習活動觀的指導下,引導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通過邏輯關聯、層層遞進的學習任務,體驗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實現語言學習與課程育人的融合統一。
(2)參考答案1:
教學目標:
①語言能力目標
學生能夠理解新短語“Lion tamer, bee farmer, computer game tester, magician’s assistant, nut cracker”的含義和用法,掌握新句型 “ What/How about...?”。
通過課堂活動,學生能夠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并能就新話題“職業”進行簡單交流。
②文化意識目標
學生會更自信,提升社會責任感。
③思維品質目標
學生會提升理解、分析、比較等方面的水平。
④學習能力目標
學生有努力提升英語學習效率的意識和能力。
參考答案2:
Teaching objectives:
①Language ability
Students can master words: “Lion tamer, bee farmer, computer game tester, magician’s assistant, nut cracker”, and sentence structure “What/How about...?”
Students can know the main idea of the essay, improve integrated language skills through classroom activities, and discuss the new topic about great jobs.
②Cultural awareness
Students will be more confident and enhance social responsibility.
③Thinking quality
Students will improve their capability of understanding,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④Learning ability
Students have the awareness to work hard to improve their English learning efficiency.
(3)參考答案1:
熱身導入:
課堂一開始,師生問好后,教師會帶領全班同學共同歌唱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這首英文歌曲,活躍課堂氛圍。接下來,教師會向同學們展示關于不同職業的圖片,提出問題:What can you see in these pictures? 并邀請同學分享他們的答案。同學們的答案可能各有不同,教師都會給予積極的反饋。通過師生雙邊互動,順勢引出本節課的核心話題。
設計意圖:圖片的內容形象生動,能夠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到教學活動當中來。同時,該活動也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出本節課的核心主題,為接下來的活動做好鋪墊。
讀前:
(1)新知識教學:帶領學生學習重點單詞Lion tamer, bee farmer, computer game tester, magician’s assistant, nut cracker和句型What/How about...?
(2)預測:請學生根據課文圖片對文章內容進行預測。
設計意圖:通過學習新的單詞和句型以及對文章內容的預測,為接下來的閱讀環節做鋪墊。
讀中:
(1)泛讀
①請學生速讀課文,概括文章大意。
②請學生回顧重點單詞和句型,并進行相應的練習。
(2)精讀
請學生再仔細讀一遍課文,完成回答問題的任務。
Q1:How many jobs are mentioned in the story?
Q2:What does Zip want to be? Why?
(3)跟讀
請學生跟隨錄音進行朗讀,注意正確的語音、語調等。
設計意圖:通過泛讀和精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文章的細節內容。
讀后:
(1)復述。請學生根據多媒體上的提示復述課文。
(2)角色扮演。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角色進行練習。鼓勵學生運用課文中的重點句型,并在最后進行小組展示,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形成性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活動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的習慣,鍛煉學生口語表達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
小結作業:
(1)小結。一名學生將擔任小老師,總結他們今天所學的內容。
(2)家庭作業。聽音頻,讀教科書中的新單詞。和朋友討論自己喜歡的工作。
設計意圖:
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加深對所學新知識的印象。同時將課內延伸到課外,有助于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
29.請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請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問題:
(1)簡要分析歌曲的調式與情緒情感。(8分)
(2)若指導第二學段學生的學習,試擬定教學目標。(10分)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導入環節的教學活動并說明理由。(12分)
29.【參考答案】
(1)《我是草原小牧民》歌曲特點:
①調式:b羽五聲調式。
②情緒情感:歌曲的情緒為歡快活潑地,《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內蒙古民歌音調為素材創作的兒童歌曲,表現了小牧民手擎羊鞭、快樂歡唱的形象。歌曲的襯腔“啊哈嗬”表現了小牧民豪放的性格和放牧時的愉快心情,表達了草原兒童對自己家鄉和甜美生活的贊美之情。
(2)《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學目標:
①感受內蒙古民歌的美,通過視聽結合、創設情境等方式,體會草原兒童對家先的熱愛和贊美之情,培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②學唱《我是草原小牧民》,積極參與演唱、模仿、游戲、創編、師生互動等實踐活動,對內蒙古民歌產生興趣和學習熱情。
③理解、掌握6到6的八度音程大跳的演唱,在感受草原兒童對家鄉熱愛和贊美之情的同時進行音樂編創和賞析,進一步提升音樂表現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
(3)《我是草原小牧民》導入環節設計:
①師生互相問好,共同演唱“師生問好歌”,隨著音樂律動開啟美妙的音樂課堂。具體如下:
②教師運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關于內蒙古草原的視頻,并向學生提問:“你在視頻中都看到了什么?”
學生自由回答。(草原、放牧、蒙古包)
③教師向學生追問:“提到草原同學們有哪些歌曲與大家分享呢?”
學生自主分享歌曲。
④教師總結并給予鼓勵性評價,引導學生進入新課《我是草原小牧民》。
【設計意圖】
《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明確提出,音樂教學中應以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及文化理解四方面的核心素養為導向展開課程設置。以上教學環節寓教于樂,積極融入了上述核心素養,可以引導學生充分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循序漸進地掌握新課導入的教學環節。
30.請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請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問題:
(1)30~40m迎面接力跑動作要點。
(2)若指導3~4年級學生練習,擬定教學目標。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練習環節并簡要說明理由。
30.【參考答案】
(1)30~40m迎面接力跑動作要點。(4分)
采用站立式起跑和立棒式傳接棒方法,教師發令后向前跑出,直線快跑,右手立棒式錯肩傳接棒,把棒傳給對面同伴后,站到對面組隊尾。
(2)若指導3~4年級學生練習,擬定教學目標。(9分)
①知道“30~40m迎面接力跑”的動作要領和規則,能在練習中順利完成右手立棒式錯肩傳接棒。
②通過模仿練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熟悉和掌握立棒式傳接棒技術,加深對接力跑項目的認識,養成參與體育運動的習慣,提升情緒控制能力,學會團結協作。
③在游戲和競賽中強化規則意識和責任意識,能夠樹立勇敢頑強、積極進取的精神品質。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練習環節并簡要說明理由。(27分)
①練習1:兩人一組原地交接棒練習。
學生兩人一組合作練習,采用立棒式,一人傳棒,一人接棒。五次一組,每組結束之后接棒人和傳棒人互換位置,教師觀察、糾正學生不正確的立棒式將接棒方法。
設計理由:培養學生合作與自主學練的意識和能力,明確右手立棒式錯肩傳接棒的動作方法和技巧。
②練習2:10~15米慢跑迎面接力。
將學生分為4組,進行8~10米慢跑的迎面接力的自主合作練習,引導學生運用口訣“右手遞右手,從他右邊過”,體會右錯肩傳接棒的時機和方法。
設計理由:通過設置慢速跑迎面接力練習,讓學生體會錯肩傳接棒的方法,培養團隊精神和遵守規則意識。
③練習3:30~40米快速跑迎面接力
將學生分為4組,30~40米快速跑迎面接力,練習過程中要求學生明確分工,跑動迅速,立棒式錯肩傳接棒交接順暢。
設計理由:通過30~40米快速跑迎面接力練習,能夠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在練習和比賽中得到檢驗,體會團隊合作的樂趣。
31.請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請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問題:
(1)什么是傳統民居?(4分)
(2)若指導中年段小學生學習本課,試擬定教學目標?(9分)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新授環節的教學活動并說明設計理由。(27分)
31.【參考答案】
(1)傳統民居是指分布于廣大農村或城市中的民居建筑以及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部分公用建筑。在農村社會中,民居建筑除了住宅本身,還包括祠堂、廟宇、書塾、戲臺等;而在城市中,則涵蓋了一層或二層的臨街店鋪,以及醫館、藥鋪、錢莊、客棧等按行業分類的專門商店,也有供應居民日常生活的米店、蔬菜水果和雜貨店等。在一些保存完整的古城鎮,傳統民居甚至涵蓋了古城中的所有傳統建筑,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傳統民居通常具有民間、鄉村、鄉土、本土、傳統、自發等特點,是民眾歷經代代相傳,用于居住的建筑。它們與自然和經濟社會發展息息相關,形成于人與自然不斷抗衡、協調的過程,反映了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尤為明顯的地域特色。不同的人文歷史和地域環境造就了各地民居的多樣特色,如黃土高原上的窯洞、北京的四合院、福建和廣東等地的客家土樓、內蒙古的蒙古包等。
此外,傳統民居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具有反映特定地域歷史特性的歷史文化價值、體現特定時期建筑藝術特色的藝術審美價值、呈現特定區域社會生活習俗和風土人情的社會風俗價值等。
(2)教學目標
①知道不同地區民居的不同特點,欣賞傳統民居作品。
②通過觀察、探究、討論的學習過程,提高欣賞能力,形成審美感知的核心素養。
③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繼承發揚傳統文化。
(3)環節一:直觀感知
教師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了解的民居建筑,請學生分享感受。學生回答后,教師利用多媒體進行總結:北京的四合院、福建的土樓、陜西的窯洞都是傳統民居的代表。
【設計理由】運用直觀感知,通過多媒體展示相關內容,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幫助學生對本節課的新知識有一個初步認識。
環節二:深入探究
(1)教師展示四合院和土樓的圖片,提出問題:不同地區的民居有哪些不同特點?學生回答,教師總結:由于南北氣候條件的差異,民居的建筑形式也有所不同,北方民居多為一層,布局緊湊,功能分區明確,而南方民居則多采用二層或以上的結構,空間組合靈活。
(2)教師展示其他民居的模型,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分析欣賞傳統民居的欣賞角度。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欣賞傳統民居可以從材料、布局、地理環境等多方面進行考量。
【設計理由】本環節教師通過啟發式的提問、討論等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思考,將其帶入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對傳統民居建筑有更深入的認識。
【下半年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真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歷年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真題及答案10-09
2024上半年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真題及答案10-09
2024下半年中學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真題及答案10-09
中學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真題及答案(精選10套)11-12
2024上半年中學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真題及答案11-04
2024下半年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保教知識與能力》真題及答案11-06
2024下半年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綜合素質》真題及答案11-27
銀行從業資格考試真題及答案(精選16套)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