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學復習資料-材料分析
五、材料分析:12分從德育策略上分析:(注意結合材料分析,以下是課文知識)
學校德育的策略
。1)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行為的并舉
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行為是衡量道德發展水平的三個不同的方面,這三者是相互關聯的一個整體。人的道德行為不是一種本能的適應活動,它必須以一定的道德認識為基礎,因此認知發展是道德發展的必要條件;情感對人的道德行為具有引發和調節的作用,因此情感發展是道德發展的不可或缺的條件;行為是個體的道德發展水平在獲得道德認知,并在道德情感的促發下所表現出來的結果,是可測量,可評價的。
當代德育實效性低糜的原因,從根本上說是有道德的知、情、行三方面被孤立的結果,知德分離、缺乏情感性,從而造成道德行為的僵化,F行德育往往將德育內容知識化、學科化,沒有將情感作為其核心目標。而眾所周知道德的深層本質應該是發于情、出于自愿的行為。正如馬克思所說:道德的本質精神是自由、自律。因此只有將道德認知轉化為道德理解,同時使道德的話語、行為習慣等變為內心的感受、動機的一部分,才能使兒童成為真正的“道德哲學家”。現行德育忽視在德育過程中情感的品質、狀態的激發,忽略兒童德育內化能力的培養,只重視以“美德袋”的形式,通過說教,給予餞行機會以及獎勵的方法,把美德交給兒童。這種將道德中最具魅力的因素從道德教育中剝離出來,只剩下干巴巴的道德規范知識傳授的時候,使得德育從根本上失去了它的內在價值,變成套在人們身上的一副無形的枷鎖。
為了更好的促進兒童道德發展,我們不能為道德知識而灌輸道德知識,為道德情感而激發道德情感,為規則而遵守規則,我們要讓兒童在充分體認道德內涵的同時,激發其內在的情感因素,創設良好的道德情境,體驗如何作出合理的道德判斷,從而形成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因此道德認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任何一方面都不能忽視,要使它們從同一起跑線出發,齊頭并進共同促進兒童道德水平的發展。
。2)學校德育理想與現實的平衡
道德教育的理想與現實往往是矛盾的,道德并不是為了讓人難于生活,而是讓人更好的生活;并不是為了體現道德規范而生存,而是為了維護個體的權益而生存。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道德教育的理想并不是要約束人,而是促進人更好的發展。但現實中的道德教育卻讓人們感受到約束、限制與壓抑,過多的道德規范壓得人們無法喘氣,過于煩瑣的道德禮節讓人們為之而困惑,從而促使人們或多或少的對其產生厭惡之情。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理想與現實的混淆,用理想的評判標準去衡量現實的道德發展水平,難免讓人產生困惑。
如何將道德教育的理想具體化,與現實的道德教育接軌也是德育有效實施的一個重要方面。只有將道德教育的理想建構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通過恰當的方式方法與道德學習的主體進行多層次、多角度的交流對話、模擬、體驗,才能從較為現實的角度去理解道德,去建構道德的深層意義,從而為真正達到人格的完善,實現自我。
。3)學校德育原則內化的強化
道德原則的重要性在道德哲學家中有普遍的共識,道德原則只有在主體接受它并受其制約時,他才具有約束力。也就是說,道德原則存在的事實本身并不能保證一個原則是合理的或是有約束作用的。道德原則能否對主體的選擇產生影響、能否對行為產生約束作用,關鍵在于主體是否自覺接受這一原則。從這種意義上說,道德學習主體是自己道德原則的真正確立者和創造者。因此道德原則被看作是經個體選擇的合乎理性和人類價值的普遍性選擇方式。
因此在對兒童進行道德認知訓練的時候,我們不能僅僅停留于對道德知識的灌輸,不能只是把它擺在桌面上請學生品嘗,而必須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吃這道菜,這道菜的味道如何?有可能的話還應該讓學生明白這道菜是如何烹飪而成的?只有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了解,才能撥開云霧見青天,真正將道德原則內化為學生的一種需要與自覺,才能發揮學校道德教育的真正實效。
學校德育策略的依據是道德哲學的三個公設以及各德育模式存在的缺陷。具體策略是: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行為的并舉;學校德育理想與現實的平衡;學校德育原則內化的強化。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學復習資料-材料分析】相關文章:
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復習資料下載:04-27
環境材料的分析與研究04-26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學簡答題精選二05-01
國內滲透檢測材料分析04-26
關于裝飾材料污染性的分析04-26
2012考研教育學備考 考研大綱分析指導04-28
現代材料分析方法試題及答案304-30
各向異性材料散射的FDTD分析04-30
化學復習資料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