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端午節活動反思(精選14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那么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端午節活動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端午節活動反思 篇1
端午節是我國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由于托班幼兒年齡較小,為了能讓幼兒感受傳統節日的氛圍,讓幼兒初步了解故事中的人物、事情和相關物品,結合我園的傳統節日教育的精神,我幼兒園組織開展了“共度端午,揚民族正氣”的主題活動,在大力宣傳端午傳統習俗和衛生常識中我們的幼兒過了一個“文明、和諧、安全、節儉”的端午節。本次活動通過家園合作取得良好效果。
一、環境布置
主題墻:掛滿粽葉包成的小粽子、香包、彩蛋等使教室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二、教學活動
由于托班年齡較小的特點,我們通過故事、圖片的形式向幼兒介紹愛國者屈原以及粽子、香包等風俗的來歷。
我們的主要活動有以下幾個方面:
1、利用進餐前后及午睡前向孩子們講述了故事。
2、學兒歌。同樣利用進餐前后及午睡前的時間,教孩子們學念了三首既通俗易懂又瑯瑯上口的兒歌<端午>,孩子們非常喜歡這首兒歌,在短時間內就將兒歌學會了。
3、裝飾制作小粽子并用它來裝飾環境。
4、制作彩蛋。在老師的精心組織下,孩子們在在蛋寶寶的身上利用彩紙剪、貼、畫出漂亮的圖案,從制作的的過程中可以看出,孩子們非常喜歡這次活動。
5、考慮到六一家長剛剛來園活動,因次本次慶端午就不邀請家長參加,把家長到園包粽子活動更改為請家長將孩子在家包粽子、吃雞蛋等端午習俗用相機記錄下來,發給老師,然后在幼兒園交流分享。
6、孩子從家里帶來端午的食品一起分享。
7、認識各種蛋、蛋制品。
三、家園互動
在活動期間家長都能夠積極配合工作,如帶來了粽葉、蛋袋子、彩蛋、艾葉等等。使我們的活動能夠順利進行。
我們開展這次活動主要目的可以讓幼兒從小了解國家傳統文化,樹立民族意識,培養我們的幼兒過一個“文明、和諧、安全、節儉”的端午節。
端午節活動反思 篇2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xxx幼兒園為了迎接端午節,開展了“濃情端午粽葉飄香”主題活動,讓孩子們更真實地感受到這個中國特有的節日的氣氛,感受端午節傳統文化。
教師們通過課件展示,繪聲繪色地講述了兩千年前的愛國詩人屈原這個歷史人物與“端午節”的淵源,引導孩子們了解了有關“端午節”的知識,加深了他們對傳統節日和中國古代歷史人物的印象。
同時,各班還開展了豐富多彩、形式多種多樣的“端午美食分享”活動,大家一邊品嘗粽子、一邊朗誦著端午的兒歌,分外香甜可口。老師們組織了孩子們開展了“賽龍舟”、“包粽子”等游戲……,并將自己設計的香包送給了小班的弟弟妹妹,大家共享傳統節日帶來的樂趣。為弘揚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更好的.引導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節日,
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的愛國熱忱。今天上午,在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即將到來之際,我校三年一班開展了端午到粽香飄主題班會活動。
活動中,同學們紛紛拿出課前搜集的資料,有的通過誦讀端午節的相關古詩,來了解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有的通過故事的形式了解了端午節這一傳統節日的來歷風俗。還有的通過圖片的展示來解說端午的趣聞……真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通過這樣的活動,將了解民俗文化與歡度傳統節日融為一體,豐富了同學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為弘揚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園各個班級展開引導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節日的活動,并且針對端午節3天假期各個班級進行了假期安全教育。
活動中,有的通過圖片的展示來解說端午節的習俗,有的通過故事的形式了解了端午節這一傳統節日的由來以及傳說,有的通過誦讀端午節的相關古詩,來了解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
針對交通安全問題、防溺水、防騙、防中暑等問題對幼兒進行了安全教育。
通過這一活動,讓孩子更加了解我國端午節傳統文化,豐富孩子們的愛國主義情操。希望同學們能過一個健康、安全、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活動反思 篇3
重新站上講臺,一切都是新的。第一次在新的學校里上公開課,我不敢有任何懈怠,提前很多天就開始緊鑼密鼓地做準備。在一番對課文和相關資料的細致研讀后,大致的教學思路逐漸形成。一篇文章,尤其是大家的文章,可講的東西很多,但要上好課顯然不宜面面俱到。本著“一課一得”的有效教學理念,我設計了以“學習精彩的場景描寫”為主要目標的教學方案并付諸實施。
臨到上課時,教室后面坐著的一排老師讓我的學生們多少有些緊張,我自覺準備還算充分,自然要以微笑鼓勵他們。整節課基本上順利地按計劃進行,也基本達到我所預期的教學目標。但課還沒上完,我已經有了遺憾之感。因為臨場發揮的能力和經驗的欠缺,交流討論場景鑒賞和實踐場景描寫兩個板塊完成得比較倉促,未能達到應有的程度和水平。
現在想來,這些應該算是我對自己的教學所做的最原生態的反思,而真正的反思是在聆聽了各位前輩和同仁的評價之后開始的。他們在給予肯定的同時,給了我很多切實有力、極富啟發性的指點。我歸納總結為以下三點:
第一、語文課應該實現內容的深化理解。孔子有言:“文勝質則野,質勝文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我想,為人、為文固然要追求文質兼美,上課也應該以此為旨歸。而我這節課在處理內容和形式時有些偏頗,執著于窮盡對描寫手法的鑒賞,而對課文本身的核心內容有所忽略。《端午日》中流動的是濃郁的湘西民俗文化和風土人情,也是我國傳統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體現,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而我卻未能加以強化,這是一處不容忽視的敗筆。另有,在PPT的制作上也有形式大于內容的傾向,多配的動畫圖片有點喧賓奪主。
第二、語文課應該實現方法的落實掌握。本課中,我著重以《端午日》的場景描寫為例子,系統地總結了文中所體現的各種描寫方法。遺憾的是,我在講授這個環節時沒有進行強化總結,這使得學生們對這個知識點的理解流于倉促和浮泛,對這幾種描寫方法的認知不夠扎實。在隨后的對“追鴨競賽”的場景描寫中,有的學生就沒有能夠有意識地以清晰的思路去加以練習。
第三、語文課必須重視語文特有的感悟體驗。在本課中,我在強化方法的指導的同時,弱化了對朗讀的要求。我想,語文課要有明晰的方法指導,更要有朗讀感悟,這二者是并行不悖、相輔相成的。上課時當把二者有機結合,以理解促進朗讀,用朗讀體現理解。
再次回望開公開課的前前后后,感受最深的是那種無形的壓力,然而也深知這些壓力正是成長的契機。我想,也只有在不斷的歷練與反思中才能不斷地成長吧。
端午節活動反思 篇4
在近期的業務學習中,園長曾指出我們老師目前所存在的問題:缺乏時代性和時尚性,活動設計不能很好地貼近生活,自己好好想想,的確平時可能過分地依賴“學習”一書,把以往比較重視的節日教育等方面都拋之腦后了,有的時候也只是在晨談活動中偶爾提起一下,以為孩子記住節日的名稱和日期就行了,卻不曾想到,就在這一次次不重視中,孩子喪失了無數獲取知識,增強民族自豪感的機會。因此,趁端午節來臨之際,趕快糾正自己之前的錯誤做法,設計并實施了這樣一次端午節活動。
其實這樣的活動不僅有利于孩子的發展,同時也是對老師的信息量和知識量提出了一定的挑戰,只有當老師自己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才有可能不誤人子弟,因此在本次活動前,我自己首先收集了一些關于端午節的資料,尋找到一些課件,希望通過這些資料,讓孩子更好地獲取到有關端午節的知識。整個活動,因為自己事先做的準備比較充分,因此對孩子的回應比較游刃有余,同時對孩子的一些疑惑也能解答地比較到位。
縱觀整個活動,我覺得涵蓋的知識量是比較大的,所以每一個點并沒有挖得很深很透,對孩子來說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因此包粽子的環節最后我沒有實施,把它當做之后的'一個延伸活動來進行。
從孩子的表現來看,他們的興趣很高,能夠投入到活動中,通過這個活動,他們知道了屈原,了解了粽子的制作過程,這兩個點是他們比較關注的,我想如果把這些環節設計成幾個小活動,可能會更好,畢竟對于中班孩子來說,在一個活動中解決太多的問題是有很大難度的,這是我考慮不周的地方。
端午節活動反思 篇5
《端午節》是湘美版三年級下冊的一課,它屬于設計。應用的教學領域。在端午佳節時,為了讓學生們能夠參與和體驗節日的快樂氣氛,我決定教學生用卡紙做香包。于是我自己先學折了一下,然后讓其他老師也學著折了下,她們都說比較難,尤其是三年級的學生,認知能力和動手能力都還不是很強,很難學會!為上好這課我總結出幾個教學難點:
(1)制作香包用的示意圖,刻度必須精確。
(2)在折疊時,由平面形成立體的基本型。
(3)在裝飾時找準裝飾的面,從而進行有創意的裝飾。
由于三年級的學生動手能力較弱,也缺乏細心的概念,我將畫示意圖的任務課前布置給學生,讓學生和家長一起完成,這樣既節省了上課的時間,又讓學生與家長之間有一定的互動,對促進彼此間的情感交流有一定好處。
在課堂中,我以開門見山的提問導入,并請學生介紹了他們所知道的關于端午節的知識。在學生說到屈原時,我呈現了傅抱石的.作品《屈原澤畔行吟圖》在欣賞的過程中,讓學生了解了中國畫以及屈原的人和事,這一環節讓深刻的體驗到平時對學生美術素養的培養有多么重要,學生已經認識中國畫,而且還知道什么是中國畫。讓我無比欣慰。
在講述香包制作的過程時,我先帶領學生視頻欣賞《慶陽香包節》并跟隨視頻的播放介紹香包的種類,直觀性很強,提高了學生的眼界,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我又出示了自己制作的香包,請學生觀察,提問:香包有幾個面?學生回答:六個面。它有什么裝飾?生:小掛件和圖案。我請一位學生上臺拆,其他學生觀察,拆開后仔細觀察示意圖,提問:你發現了什么?師生交流。然后請一位已經會折的同學上臺邊演示邊講解香包的折法,并及時對上臺拆香包和演示折香包的學生給予肯定和鼓勵表揚。有了學生的講解和演示,大部分同學已經掌握,但最難的部分部分同學掌握的還不是很好,因此,我又介入再次講解重點部分,長方形的紙條如何有平面變成立體的,為了使學生看的更清楚,我在示意圖的前六個三角形中標注數字1、2、3、4、5、6這幾個數字,進行找朋友的游戲,1找4形成一個立體錐形,然后找到5,6也想和他們做朋友,于是它也來了,這樣既直觀又簡單明了的把折香包的關鍵點突破了。學生掌握后,開始自己動手折香包,老師巡回指導。對折的認真的特別是棱角分明的同學及時做出表揚,對學困生給予幫助和指導。
在學生折好香包后,請同學們欣賞手工藝大師的作品,他們的香包上裝飾了那些圖案。師生交流小結,有代表吉祥的圖案:蓮花、如意、蝴蝶、一切美好的東西以及自己發揮想象的圖案。在裝飾的過程中,學生們的想法都很豐富,涂出豐富的線條和色彩,各種各樣的吉祥圖案展現在大家的面前,本來我要自己教學生掛吊墜,但在教學過程中發現有一部分學生已經會自己掛吊墜,于是我再次請小老師來教學生,大家學的很認真。做好的香包上,有的圖案特別有創意,有的配以文字,有的同學在一個掛墜上掛了兩個、三個香包。一件件香包
作品掛在黑板上,大家欣賞著,孩子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說著自己喜歡的香包,也有提出建議的,此時的我也沉浸在幸福中,孩子們的能力再一次得到培養和鍛煉。
教學的方式是多樣的,目標卻都是一樣的,就是為了讓學生熱愛學習,并且學到更多的知識。美術課程不再單單是技巧與技能的培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非常重要,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學習,發揮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意識,享受過程,并且從中得到成就感和滿足感,找到學習的方式,明確學習的態度,為自身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但在這一課中,也存在一些缺憾,在教學中還應對學生的評價語言更豐富些,老師的語言再精煉些。這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謝謝大家!
端午節活動反思 篇6
《端午節的由來》主要講了屈原的感人故事。他愛國、有才干,并且深受百姓的愛戴,可是楚王卻聽信了其他人的讒言,把屈原流放到了很遠的地方去,不再重用他。后來楚國被秦國占領,他感到報國無門,在萬分悲憤之下,抱著石頭投汨羅江自盡了。當人們聽到這個消息,都涌到江邊去呼喚、打撈,向江里投食物,倒雄黃酒,希望屈原的尸體不被魚蝦所傷害。因為那天剛好是五月初五,從此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這一天,為了紀念屈原,人們都會向江中投粽子。
我在這個教學活動時,覺得故事情節對中班幼兒來說有點深奧,怕引起不了孩子的注意力。因此就采用了提問教學法,讓幼兒一邊看圖片我一邊提出相應問題。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活動,我覺得有幾點值得反思:
一、自己設計的問題太多,顯得雜亂無章。
既然決定向幼兒提問,我就設計好了許多問題:比如“端午節有那些習俗?屈原是個怎樣的人?他為什么要投江自殺呢?他投江后人們是怎么做的?后來為什么向江中投粽子?”設計這些問題時,我也考慮到了問題太多,但又想不出如何更好的設計。教學中我只注重了故事內容,想讓幼兒理解故事的含義,卻忽略了孩子們的年齡特點。現在想想,不如把問題簡單化,讓孩子們看著圖片自己討論她們的看法則更能引起孩子們對故事的興趣。
二、課堂氣氛不夠活躍。
故事的內容有點深奧,幼兒在第一次聽的時候就有點耐不住性子,更何況老師還設計了那么多的問題。請幼兒回答的時候,我發現幼兒舉手發言的比平時上童話故事時要遠遠的'少很多。明顯,我的問題沒有激起幼兒的興趣。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如果幼兒對教學教學內容沒有了興趣,那么這就是老師的準備不足,也可以說是一堂失敗的課程。在以后的類似教學活動中,我會多加注意。
端午節活動反思 篇7
即將到來的端午節,讓孩子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從而敬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初步知道了端午傳統的民俗活動:包粽子、做香包、劃龍舟、掛菖蒲、掛艾草等。因為在他們的生活中可以經常看到粽子,孩子們對包粽子頗感興趣。但是,由于地域關系,其他的習俗在我們這邊不多見。孩子們的經驗相對來說比較缺乏。
由于本次活動是屬于知識系列的活動,為了讓幼兒對活動感興趣,活動前期我就給孩子們講述了關于屈原的故事,以及為什么端午有包粽子的習俗。孩子們都很感興趣,活動中我還準備了兩段關于端午的動畫視頻,還準備了粽子,香包、艾葉實物展示給幼兒,讓他們印象更深刻。活動前部分我利用幼兒熟悉的粽子導入活動,幼兒都能和我很好的互動,看視頻動畫環節卻沒有我預想中的好,我想是因為故事動畫對于小班幼兒過深奧,而我認為對幼兒前期經驗鋪墊得還不錯,但實際小班幼兒還不能記住,所以之后的提問就沒有幼兒能回答出來。我想不是所有看視頻的效果會比口述故事好,因為在口述故事時,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理解能力,調整講述故事的節奏,還可以在講述中與幼兒互動,以便掌握幼兒的`理解情況。端午習俗較多,也都離幼兒生活經驗較遠,只需幼兒了解,不需講得太細,由于時間原因,我省略了學習端午兒歌部分,這是一個很好的和幼兒的互動機會,我想加上效果會更好。
通過本次活動,我認為任何有意義的活動都必須建立在了解本班年齡、認知特點的基礎上,抓住幼兒感興趣的點,另外教師的組織語言及提問也更應貼近幼兒,讓幼兒更易理解,才會有課堂良好氣氛,達成活動目標。
端午節活動反思 篇8
活動前幾天,老師們就已經給孩子們講解了許多關于端午節習俗。孩子們被老師講述的故事感動著,其中最為孩子們津津樂道和印象深刻的就是“屈原的故事”,通過老師的講解,孩子們了解了端午節的來歷及意義,了解了我國傳統的風俗習慣及文化。
我們開展這樣的活動,目的是讓孩子們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通過活動的.開展,小朋友們都知道了農歷五月初五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有吃五黃、掛五端、染紅蛋、佩香包、賽龍舟、品粽子的習俗。
端午節活動反思 篇9
本節課是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愉快的夏天》中的第二個主題《過傳統節日—端午節》,這個主題下有三個內容,端午節的故事,端午節的活動和學做小紙粽,我這節課主要講的是前兩個主題。
通過研讀教材和教參,我覺得本節課的重點知識有端午節的日期,屈原的故事,端午節的活動。教師的授課應該從學生身邊入手,對于學生而言,端午節的活動可能更貼近他們的生活,所以我采用了倒敘的方法,先講端午節的活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對于這部分我多采用視頻資料的方法,既讓學生感興趣,又能夠記住端午節的活動,為考試做準備。
對于屈原的故事,讓學生了解就可以,主要是讓學生知道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學習他的愛國精神。
端午節的'日期應該說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和難點知識,學生年齡小,對于農歷,公歷了解的不多,我的突破口就是教他們看日歷,能夠看懂哪是公歷,哪是農歷,能夠根據農歷找公歷,能夠找到端午節的日期,這也是生活中的一種技能。
我的方法是在每個環節結束的時候出檢測題,目的是加深學生的印象,那么在整節課講完之后,出一張檢測卷,對學生這節課所學知識進行檢測,題的形式多樣化,更能夠加深學生的記憶,從而更好的掌握知識點,為監測做準備。
端午節活動反思 篇10
作為一名剛畢業的年輕教師,《端午日》這一課是我教學生涯中的第一節公開課,通過這次的公開課我認識到自身存在的諸多不足之處,借此機會,進行總結,希望在今后的教學中能取得進步。
一、課堂環節設置過于平淡,無亮點
《端午日》這篇課文的重難點是對“賽龍舟精彩場面描寫”的分析,但在講課過程中,由于教材處理不當,時間安排不合理,所以在這節課的授課中,并沒有凸出重難點,并且在重難點的講解過程中由于對學情分析錯誤,重難點的切入點沒有找準,導致了整節課的失敗,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思維也顯得十分混亂,甚至出現了學生誤解老師的問題的`情況。在公開課后我對教案進行了修正,在這一環節的設置上,采用朗讀法進行教學,分為集體朗讀,小組讀,再到個人朗誦。讓學生對這一段精彩的場面描寫多讀,在讀中感受比賽的氣氛,在讀的過程中發現人物動作的生動描寫。
二、選題失敗
《端午日》是一篇自讀課文,不適合進行課堂精講。
三、時間安排不合理,本末倒置
《端午日》這篇課文的重點是分析“賽龍舟精彩的場面描寫”,在時間的安排上,應該把大部分的時間花在分析場面描寫上,前面的導入和作者簡介應該以簡練為主,不可在這方面花費太多的時間。一篇課文最關鍵的地方就是重難點的講解,前面花費了太多時間,導致
無法深入挖掘重難點,問題分析得也不到位,略顯倉促和匆忙。 四:學會“不會”進行小組討論
端午節活動反思 篇11
我在本篇課文的教學上運用的是以讀為主,讓學生感知濃郁的民俗畫面。我先是聲情并茂的引導學生進入角色,再由學生自由朗讀,找出相關的精彩段落進行交流,最后分析完文章思路后全班齊讀,逐步走進作者的感情世界。
學生第一次系統的接觸類似內容的文章,而且學生的朗讀積極性不太容易調動的起來,因此我注重了課前的準備,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對于歷史典故和民俗故事會有比較濃的興趣,而且自己搜集資料也會更有成就感。
導入到正文之后,我從文章出發,在自主探究這個環節中以語言為教學立足點,關注學生對語言的理解、運用和積累。首先引導學生朗讀、揣摩品味文中重要的'詞語句子,使學生深入領會文中的思想情感。接著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合作探究,體味好詞好句。學生在朗讀討論后,找到了許多體現情感,以及語言特點的句子(比如:對比、字詞生動、文白夾雜等)。語言離不開生活,為了讓學生的語言發展得更好,我讓學生在分析時先朗讀,自己感受作者的情感,然后再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但是其中也有些不足。我在主題情感的挖掘上不夠到位。我對“為什么以端午的鴨蛋為題”這個整體感知的部分把握不夠,為了進入下一個環節,讓學生活動時間也不夠充分,因此,有些體現學生主動性的動手、動口的活動也不夠充分,未讓學生很好的展開討論,感受不夠深入。這是在以后的教學中需要解決的。
端午節活動反思 篇12
幼兒反映:
包粽子的活動提早已經通知孩子和家長了,孩子們可開心了,總是來問我什么時候開始。他們急切地等待和盼望著。活動那天,孩子們似乎來的很早,還一個勁地囑咐來參加活動的家長等一會不要遲到。孩子們都已經急不可待了,看著調好料的糯米、粽葉、線一樣樣地擺上桌子,他們紛紛要開始動手了。活動中,孩子們學得可認真,可積極了,一個勁地要求大人幫忙指導。雖然他們包的并不好,有的甚至屢屢失敗,但那份積極性和興趣依然很濃。下午,孩子們吃上自己包的粽子,又說又笑,成功的喜悅溢與言表。
家長反映:
家長很支持我們的活動,所以當日來了不少的熱心家長。在活動中,他們教得很認真很耐心,手把手地指導孩子如何卷棕葉、如何壓實糯米、如何包裹和捆扎。活動結束,幼兒和家長還留了影。
活動效果與反思:
本次活動內容豐富有趣,活動效果好。
首先,幼兒的參與很積極認真,通過談話“端午節的由來”、“ 棕葉飄香端午節”以及家長們共同參加的`包粽子等一系列活動,使幼兒對端午節這個中國傳統節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同時也發展了動手能力,感受了節日的快樂氣氛。 還有特別感謝那些即使不能來還特別有請奶奶來參加活動的家長,使活動的開展很順利。
端午節活動反思 篇13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但對中班幼兒來說,還比較陌生。本活動開始時我先出示粽子,引出話題。接著通過觀看卡通視頻,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最后通過觀看賽龍舟視頻,感受賽龍舟時的緊張的氣氛。屈原這個人物對于幼兒來說不熟悉,更不了解這個人物,所以我結合掛圖故事引導幼兒了解屈原的故事,從而使幼兒產生對屈原的敬佩之情。
但是課堂效果來看,幼兒對于古代的國與國的概念不是很清楚,聽的有點含糊。但是對故事的`大致思想還是有一定的感受。幼兒都知道端午節有特別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整堂活動中幼兒還是比較投入的。在屈原這個人物介紹這一方面還是需要再加強改進。讓幼兒更容易接受并學習。
端午節活動反思 篇14
介紹我國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由來,讓學生通過對端午節由來及其民間風俗的了解,激發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熱愛,樹立強烈的民族自豪感。端午節是我國的重要傳統節日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深刻的內涵。教學本課時,課前我布置學生閱讀有關書籍,訪問家長,了解端午節的習俗和屈原這個歷史人物。教學時聯系生活,激發讀書興趣,師生共同交流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以及家鄉端午節有哪些風俗習慣?對于這樣的問題學生很感興趣,也較投入,暢所欲言,從而形成了一種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為以下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世界,他會用自己獨特的心去感悟事物,形成自己獨特的心靈世界。新課程提倡個性化閱讀,“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在閱讀過程中,同樣也會有自己獨特的感悟。作為教師應珍視學生的這種的感悟。教學中,引導學生體會到屈原是一個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例,學生通過對“忠誠愛國,很有才干”,“在他的輔佐下也得到改善”等語句的感悟,從而也使學生受到愛國的情感教育。達到情的激發,智的啟迪,美的熏陶。
【端午節活動反思】相關文章:
端午節的教學反思(精選12篇)06-08
大班端午節教案及反思(精選11篇)05-31
端午節的活動方案(精選10篇)06-12
端午節活動標語130句06-09
社區端午節活動簡報(精選55篇)06-09
慶祝端午節的活動主題名稱06-07
端午節活動簡報(通用20篇)06-14
端午節工會活動方案(精選14篇)12-08
社區端午節活動標語(精選100句)06-19
游戲活動:適合端午節玩耍的游戲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