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
導語:多媒體不再是傳統的輔助教學工具,而是為構造一種新的網絡教學環境創造了條件,以下是“論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多媒體技術主要指多媒體 計算 機技術,是指用計算機綜合處理和控制文字、圖像、動畫和活動影像等多媒體信息,使多種信息建立起邏輯鏈接,集成為一個系統并具有交互作用。這與傳統的多種媒體簡單組合是完全不同的。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是將視聽信息以數字信號的方式集成在一個系統中,計算機就可以很方便地對它們進行存儲、加工、控制、編輯、變換,還可以查詢、檢查。人們借助于多媒體技術可以 自然 貼切地表達、傳播、處理各種視聽信息,并具有更多的參與性和創造性。
當今多媒體已成為廣泛流傳的名詞,但人們對于它的認識,特別是對于它在教育教學方面如何更好應用,未知的因素還很多。
自從多媒體這個名詞引用到教育領域,發達國家的一些技術專家就提出了多媒體究竟是屬于促進偶然學習的東西,還是把發現學習法具體化的工具,或它就是處在原來CAI(計算機輔助教學)延長線的位置等諸多疑問,并對多媒體在教育方面的應用積極開展了試驗。根據國外的一些實踐,我認為多媒體不再是傳統的輔助教學工具,而是為構造一種新的網絡教學環境創造了條件,特別是對于教育社會化來說,多媒體網絡是一種理理想的傳播工具。隨著多媒體通信和網絡新技術的發展, 目前 一種新的網絡學習環境成為發達國家教育工作者關心的焦點。不僅教育技術專家潛心 研究 ,而且傳統的教育研究者也涉足到這個領域;不僅在通信型遠距離教育的領域研究,而且基礎教育領域也在進行新的網絡學習環境的試驗。目前這一課題的研究正在越來越深入地開展著。
1多媒體的教育特長任何一種媒體不管其怎樣先進,它只能是作為一種工具被應用到教育領域,能不能促進教育的改革,發揮媒體的更大作用,關鍵是應用的人有怎樣的教育 理論 指導及其對媒體的本質特性和教育特長的認識,多媒體引進教育領域也是如此。我們應吸取CAI的教訓。計算機輔助教學始終以傳統的直觀教學思想和程序教學的模式編制CAI課件,把計算機變成一種 現代 化“輔助工具”。CAI將線性的結構課件提供給學習者,使學習者仍然按照傳統教學觀念的要求開展個別學習,不能體現其應用價值。在多媒體迅速發展的今天,應當吸取教訓,加強理論研究,充分認識多媒體的特性及其教育特長,以便于工作更好地在教育領域開發應用多媒體。
1.1多媒體的特性。
1.1.1融合性。多種符號系統的融合是多媒體的特性之一,多媒體的這一特性區別于過去媒體符號系統的單一性或復合性。也就是說多媒體技術不是將符號系統疊加,而是具有整體性的融合。
1.1.2非線性化,無結構性。因為多媒體是在超文本、超媒體軟件支持下發展起來的。而超文本、超媒體的獨特性則在于它是一種符合人的多層次、多方位、多角度聯系的非線性化的信息系統,它具備一種任意想象的存儲擴充器的特征,更符合人的思維特點。所謂無結構性,是指其信息系統結構組合是自由的、可變的、不象原有其他媒體的線性化信息,其組合結構是固定的、不變的。
1.1.3相互交涉性。過去除電話以外任何一種媒體其信息的傳遞是單向的。不具備對話的功能。即使PC機的人機對話也局限于文本和符號,而多媒體則不一樣,由于信息編碼的數字化和融合性,則發展了相互交涉性的功能,由于聲音可自由選擇編碼的實現,其相互對話不僅可傳遞語言文本,有聲語言信息,而且具有豐富的感情色彩,可充分傳遞喜、怒、哀、樂等情感信息。所以,美國的RonWodaski稱多媒體為情感計算機。
1.1.4可編輯性。多媒體具有的關鍵技術呈數字高壓縮和解壓縮技術。數字化的信息易于復制,便于修改,包括聲音(語言、音響),圖像(靜態與動態),文字等經過數字化的壓縮都可以靈活地進行編輯。
1.1.5實時性。多媒體信息中的聲音、活動視頻、動畫與時間有密切聯系,對它們呈現、交互等集成處理是實時的。在顯示某一主體 內容 時,其視聽信息具有同步性。
1.2多媒體的教育特長。
1.2.1信息的存儲利用便利。多媒體特別是多媒體WWW網絡信息的存儲、提取、雙向傳輸非常便利,它應用于教育,更利于教學信息傳播機制的建立。
1.2.2發散性思維的工具。在培養學習者發散性思維方面,多媒體對教育的 影響 也是特別大的。因為多媒體具有非線性、無結構化的特性,具有一種任意想像的存儲擴充器的特征,更符合人的思維特點。學習者在通過無結構化、非線性多媒體教材自主地學習狀態下,具備了根據自己的興趣或帶著 問題 進行學習的可能性,可以成為發散思維解決學習問題或創造性思維的基礎。
1.2.3促使學習個別化的實現。多媒體WWW網絡有利于個別化的實現。因為學習者各人需求、學習經驗、認知程度等不同,學習 方法 也有差異,由于多媒體教學信息的多角度多層次性,不具有固定的學習目標和既定學習路徑,學習者可以自定路徑選擇自己需要的學習內容。
2多媒體在教學中應用的幾種形式
2.1教學演示多媒體。在傳統的以教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中,多媒體主要用于教學內容的演示。所謂教學演示是指根據教學計劃和大綱要求,采用多媒體的表現方式,將教學的主要內容、材料、數據、示例等呈現在特定的顯示設備上,以輔助教師的講解,從而達到知識的高質量的傳播。
2.2模擬教學。模擬教學指利用多媒體技術與仿真技術結合,用來模擬、仿真或再現一些實際中不存在或難以體驗的事物,使學習者身臨其境,增強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水平。比如飛行員最初學開飛機,就不可能使每位學生都使用實際的飛機進行訓練,而是通過多媒體計算機的仿真技術,給學生營造飛行時的俯沖、旋轉等情形。學生只要帶上數據頭盔、數據手套就可以感受真實的飛行情境:或超重或失重或旋轉等,并通過數據手柄的操作控制飛行。
隨著對多媒體技術和仿真技術研究的深入,實現“虛擬現實”的理論方法也有很大發展。人們可以脫離昂貴的專用硬件或輔助設備(如頭盔、數據手套、高分辨率的圖形工作站等)來進行虛擬。近年來,人們開始用360度全景攝影技術所拍攝的高質量圖像來生成逼真的虛擬情景。它允許用戶有Windows操作系統或是Macintosh微機的操作系統技持下,在普通微機上(無需用高檔的圖形工作站)只利用一只鼠標和一個鍵盤(無需戴頭盔和數據手套)就能真實感受到和VR技術中一樣的虛擬情景。并且,這種表現虛擬環境的圖像可以壓縮為很小的空間,占很少的內存。可見,隨著這種技術的發展,虛擬環境教學將會在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
2.3交互式教學。由于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及網絡技術的發展和進一步融合,學生既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進行個人自主學習,也可以借助于網絡資源進行協作式自主學習。這兩種學習方式具有相同的特點——都是一種雙向的交互式學習方式。
2.4 現代 遠程教學。所謂現代遠程教學主要指基于 計算 機網絡的開放式教學系統。網絡傳播模式的出現,使得用于單個計算機的多媒體課件可以發布到廣闊的網絡空間,形成網絡課程。通過網絡課程的開設,學生可以不分年齡大小,不拘泥于固定的時間、空間按需進行 學習 ,即根據自己的需要和當前水平選擇不同學校、不同的教師,在自己合適的時間內進行學習。
3應用多媒體技術的教學效果
3.1利用多媒體技術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系統是利用圖形菜單、圖標、多窗口等美觀形象的圖形界面作為人機交互界面,把電視機所具有的視聽功能與計算機的交互結合在一起,產生出一種新的圖文并茂的、豐富多彩的人機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饋。它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形成學習動機。
3.2用多媒體技術可以促進學生知識的獲取與保持。有關 研究 表明人類獲取的信息83%來自視覺,11%來自視聽覺,這兩個加起來就有94%,還有3.5%來自嗅覺,1.5%來自觸覺,1%來自味覺。多媒體技術既能看得見,又能聽得見,還能用手操作。這樣通過多種感官的剌激獲取的信息量,比單一地聽老師講課強得多。有關知識保持的實驗研究資料表明,人們能記住自己閱讀 內容 的10%,自己聽到的內容的20%,自己看到內容的30%,而自己既看得到又聽得到內容的50%,如果把自己接收到的信息再用討論的方式表達出來則可以記住信息的70%。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則可以及時獲得視覺和聽覺的信息,同時又可以通過計算機的交互作用與同學或老師進行交流,達到對知識信息的鞏固和保持。
3.3用多媒體技術可對教學信息進行有效的組織與管理。教學信息的組織結構有線性結構、分支結構和網狀結構等形式。傳統的文字教材、錄像教材和錄音教材的組織結構是線性的、有序的。然而,由于多媒體一般都采用超文本的方式來管理教學信息。所謂超文本它是一種新型的信息管理技術,是收集、存儲和瀏覽離散信息,以建立和表示信息之間關系的技術。他以節點為單位,在節點與節點之間通過表示他們之間的關系的鏈來加以連接,形成網狀的信息結構,正適合于人類聯想思維的特征,有利于學生的創新思維的培養。
3.4用媒體技術可建構理想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建構主義 理論 認為人的學習即不是外部事物的簡單呈現,也不是人的原有認知結構的展開,而是人與外部事物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對外部事物進行意義建構。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過程,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新性。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情景”、“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構成學生主動自主學習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屬性。
在進行意義建構的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主體地位,通過主動搜集和 分析 材料、數據,對所學習的 問題 要提出各種假設并努力加以驗證,最后在老師的指導下和同學的討論中得到正確的結論。
4迎接信息 時代 ,運用多媒體技術,實現網絡教學傳播21世紀是一個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信息將會同物質能源一樣成為人們生活的第一需要。未來社會必然是物質型經濟大規模、高速度地向信息型產業經濟轉變, 工業 化社會模式大踏步、大范圍向信息化模式轉變,不斷形成三者的交叉與融合。我認為:要實現教育信息化,實現多媒體網絡教學傳播,首先必須認清以下問題:
4.1多媒體不等于光盤化。美國人RonWodaskl在他所著的《MultimediaMadness》一書中曾指出:“現在人們常打著多媒體的旗號,將大量研究資料和數據存儲在CD-ROM中,并認為這就是多媒體,本人對此持保留態度”。他還指出:“CD-ROM驅動器本身并不是多媒體,它僅僅是一種海量數據存貯介質。通過它,使訪問多媒體數據成為可能”。并且指出:“將來的計算機應該能聽會說,…… 目前 的計算機只能是一種單媒體。目前的多媒體,只是將幻燈動畫、錄像等復制到光盤中,基本還是制作與傳播相分離的,多種信息符號的系統集成制作和播出相分離的制作設備和播出設備!
4.2多媒體不是CAI的延伸。日本視聽教育協會編著的《日本教育中的多媒體小史》超媒體的開發一切中指出:在超媒體的開發方面,有兩種考慮 方法 :一種是把重點放在超媒體發展的原始起點和特長上,編制“無結構”的教材的思考方法;另一種是把映像和聲音加入迄今為止的CAI的思考方法。然而,如果考慮到超媒體的特長的教育意義,便不用說,是考慮前者的了。我認為它與CAI有兩個差異:
4.2.1以不同的教育觀為指導。CAI延用了傳統的教學觀,對不同的學習者規定了同一的學習目標,同一的學習路徑,采用了同一呆板的學習策略,使學習者以同一起點開始,經歷了不同時間段的學習,最終達到相同的目標終點。這是形式上的個別化學習,而不能達到個別化學習所要求的,做到學習者自定學習路徑,滿足學習者各自需要的真正的個別化學習。這還是以傳統的集體化的教學觀為指導的半物。多媒體則不一樣,美國的學者特德·納爾遜在比較了超媒體和CAI教材后指出:超媒體的長處在;①信息結構是以學習者為中心;②……。多媒體技術則是超文本、超媒體技術發展的產物,只有我們以學習社會化的新教育觀為指導,才能構建一種以學習者為中心,學習者可以自己控制的學習環境。
4.2.2具有不同的學習策略。如果CAI的教學策略掌握學習,是為了掌握同一的目標而學習;而多媒體教學的學習策略則為發現學習。它可以根據不同學習者自身的個性自定學習路徑和學習步子,缺乏在學生和計算機之間通信和 自然 途徑,這是ICAI系統發燕尾服的主要障礙。系弘在遇到新的學習情形境時,不能夠產生和理解對話。ICAI是對傳統CAI的發展,但由于其設計仍是以教師為中心的程序結構課件限制了學習路徑和學習策略的發揮,而多媒體網絡通信的學習環境則會大大改善以上存在的問題。系統構建了學生和計算機對話的有效環境。
4.3單個使用計算機,不能實現信息化。日本文部省有關教育改革的文件指出:所謂信息化社會,不是指單個使用電腦,而是指將它們連成網絡共同發揮作用。對信息化社會這樣的認識是有其深刻的道理的。傳播學者施拉姆指出:在 英文 中傳播與社區有共同的詞根,表明沒有傳播,就不會有社區。人類學家愛德華·薩皮爾指出:社會是各種大小和復雜程度不同的有組織的單位的成員部分的或完全的了解所組成的一個極其復雜的網狀系統。
4.4構建網絡教學系統。要實現整個教學環境的軟、硬件的網絡化建設。首先應當在學校范圍內建立一定規模的校園網絡的硬件體系結構;其次應當具備必需的相應的校園網管理軟件,要有課件點播系統網絡教室管理系統等子模塊;然后還應當具備相當數量的商品CAI教學軟年和大量由教師自己制作的多媒體教學課年,力求涵蓋絕大部分的課程內容,并且需要不斷擴充。
構建教學視頻傳輸系統,以寬帶網絡為主要傳輸平臺,形成學校間、網絡間的教學資源共享,向學生提供各種多媒體信息工具,讓學生真正做到主動自主學習。
5立足未來發展,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開展教學試驗發展多媒體網絡教學傳播是信息社會發展的結果。其本身投資大,技術要求高;教育思想新,教改程度深,涉及面廣;其改革是全方位的。在多媒體網絡教學中要突破CAI的傳統框架,通過創造多媒體網絡學習環境,發展個別化學習,培養個性;著重點不是知識教育,而是信息教育;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教師所考慮的重點不是教什么,而是怎樣教。學生不是考慮從教師那里學到什么,而是在教師的幫助下,學會怎么學習,確立終身學習的思想和態度。
今后的教學應以學生為主,教師應成為顧問、咨詢者、管理者,這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是難以實現的。而在多媒體網絡教學中只要以全新的教育觀為指導,全方位的改革教學思想和方法,這個目標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論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
【論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相關文章:
怎樣把信息技術應用到教學中05-21
淺談機械制造中數控技術的應用07-22
信息技術應用教學反思報告09-03
信息技術應用數的認識教學設計09-19
多媒體技術簡歷表格例子07-07
多媒體輔助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幾點思考05-29
多媒體教學開題報告09-01
信息技術應用成果教學設計方案09-08
多媒體與網絡技術專業簡歷模板05-17
多媒體應用年終工作總結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