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級數學下冊認識圖形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圖形的認識教學反思例文3篇
篇一:圖形的認識教學反思
“認識圖形”這節課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認識四邊形、五邊、六邊形平面圖形 , 并通過搭、折、剪等活動 , 使學生體會圖形的變換,發展空間觀念。作為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要讓學生想吃,還要愛吃,更要吃好。我把握以下幾點:
一是在玩中激發學生興趣,創設學習情境。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 于是我一開始設計了一個充滿童趣面有新奇的“圖形王圖”這一場景。這一活動對學生來說很有吸引力,學生在這基礎上找出“王國”中的各種四邊形,人人參與,人人動手。在這活動中對四邊形有了再認識。這是一種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也為學習五邊形、六邊形創設了良好的情境。
二是在活動中探索新知,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本節課的特點是大膽放手,引導學生自主探索。首先我為學生提供了充足的材料,使學生動了起來,課堂活了起來。通過摸、數活動來發現其圖形的特征。通過剪、搭、折突出圖形的變換。使學生感知圖形之間的聯系與變換,培養空間觀念。我讓學生通過想一想回憶一下你周圍有哪些物體的面的形狀是今天認識的圖形,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所有的操作活動,讓學生人人參與,使課堂有了生機,充滿活力,也使學生在活動的課堂中逐步加深了對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的認識,體會感悟出其特征。這一節課學生真正“動”起來,思維“活”起來。開放式的教學讓學生在“玩”中學到知識、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較輕松,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
篇二:圖形的認識教學反思
執教復習課《空間與圖形》第一課時《圖形的認識》后,我感受頗深,現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
《空間與圖形》是六年級數學總復習第二版塊的內容,《圖形的認識》是第二版塊的第一個課時,主要是總體把握小學階段學過的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涉及內容點多,覆蓋知識面廣,在設計導學案時,我一直擔心學生的展示難以把握一個“度”,正是因為有了太多的擔憂,所以課堂上我一直沒有作解釋,沒敢就學生的展示發表自己的觀點,沒敢就學生的展示補充必要的內容,甚至連學生的錯誤也是一筆帶過,……所有的這一切,只是為了給學生充足的展示時間,否則時間肯定不夠用,必然造成拖堂,完不成學習目標等不良后果,殊不知,這樣的做法讓數學課沒有深度,沒有廣度,沒有遠度,學生的學習只是停留在表面現象,根本沒有深入到問題的實質,我在想,我是不是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課改勢在必行,我們要與課改一同成長。平時的課堂除了借鑒別人成功的課改經驗外,一定要切合自己的學生實際,一定要有自己創新的做法和獨到的見解。
就這一節課而言,學生的整體表現挺好,自始至終能夠以飽滿的學習熱情參與數學學習的每一項數學活動,但學生的基本功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如:學生在展示環節的口語表達欠嚴密,欠斟酌;學生在展示環節的展板書寫欠工整,欠認真;學生在展示環節的展示內容欠條理,欠系統,不用說,學生的口語功,學生的書寫功,學生的計算功亟待提高。
透過現象看本質,教師的基本功也需要再修煉,再上一個新臺階,才能適應新模式下的課改需求,如:處理教材的能力、駕馭課堂的能力、編寫學案的能力、應對突發的能力等,凡此種種,給現階段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我們必需銳意改革,積極進取,才能致力于教育的深入課改。在這節數學課上,一學生在展板上展示的“平行四邊形是特殊的長方形”顯然是一個錯誤,我只是在這句話的關鍵處畫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希望引發學生的思考,讓他們自己去解決,更希望馬上有孩子站起來說:“我糾錯,……”但所有的孩子一時無語,于是,我把這個簡單的問題,一句話就能解決的事兒,留給學生課后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現在想來,也許這樣處理并不恰當,抓住難得的契機,當即糾正,可能會更好。慶幸的是,結束新課的時候,我的一句話“下課的鈴聲已經響過,一個大大的問號在老師頭腦中揮之不去。”那個孩子當即站起來說:“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我繼續:“問題解決了,但探究的腳步不能停息……”
總之,這節課,學生自主學習、展示交流、達標測試完成情況良好,學生進步了,學生在課改中長大了,我們老師更要挑起課改的擔子,乘勝追擊,勇往直前!
篇三:圖形的認識教學反思
在教學本課時,我利用《認識物體》中的模型導入,并用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在黑板上畫出各種形狀,從而引出學生對平面圖形的興趣。
實際上,一年級的孩子對于空間與圖形的認識是一種直觀的認識,是基于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感知并逐步形成表象的過程。要引導學生從物體上分離出面,從物體表面抽象出平面圖形,這是有難度的,因此教學時我設計了說一說、摸一摸、畫一畫、認一認、找一找、圍一圍、拼一拼等環節。
說一說一些物體的形狀,是為了喚起已有的認知經驗,又為了學生感受“體”與“面”的區別與聯系提供素材,通過摸一摸、畫一畫的操作活動讓學生體驗平面圖形的特點,清晰的體會“體”與“面”的區別與聯系,同時在摸一摸中將學生的注意力從體上轉移到面上,在描一描中讓學生經歷“面”從“體”上剝離的過程,而找一找更是豐富學生的圖形特征的表象,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在圍一圍、畫一畫的操作活動中,孩子更是體會了長方形正方形圓的區別。進一步豐富圖形表象。在最后的拼一拼中,孩子再次感知數學的美,數學圖形的美,激發孩子的創新思維。
在教學中,還存在很多不足,也暴露了自己的一些欠缺。
一、課堂節奏調控不當,出現時間不夠用的情況,導致再次用長方體、正方體“畫”圖形,加深對“體”表面的認識,溝通新舊知識間的聯系這一環節來不及完成。今后要多考慮學生,在課堂教學時間內,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縮小教學預設和課堂教學實際生成間的距離。
二、要關注學生的體驗。
在認識長方形這一部分時,當學生利用長方體積木畫出長方形后,我展示了一個孩子的圖形,并貼在了黑板上,從而教學長方形。當時沒在意,過后想想,沒能使孩子的操作發揮起作用,學生畫的長方形可能有很多種,我卻只出示一位學生的作品,并貼到黑板上,這很容易讓學生產生誤導,只有這種長方形才是長方形,這樣學生的體驗就不豐富了。看來,體驗光有表面上的活動是不行的,()它還需要老師細膩和到位的指導。在學生操作時,教師不是旁觀者,更不是指揮者,而應是合作者,與他們一起探索發現。
在平時教學中重視讓學生在“做”中體驗數學,去促進數學知識的建構,不失為學生學習數學的畫稿方法。
[圖形的認識教學反思例文3篇]
【圖形的認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認識圖形知識09-24
小班教案認識圖形09-24
關于0的認識教學反思07-20
《有趣的圖形》課后反思08-20
小班教案+數學+認識圖形10-16
《圓的認識》數學教學設計與反思09-29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及課后反思07-31
小班教案《認識圖形》(精選10篇)08-14
軸對稱圖形教學設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