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老年人健康情況調研報告(通用5篇)
隨著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報告十分的重要,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寫報告很是頭疼的,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老年人健康情況調研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老年人健康情況調研報告 1
一、引言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民群體是我國最大的人口群體,而農村老年人口也是我國最大的老年人群體。農村老年人口規模大,近年來,農村人口老齡化速度在加快。因此,關注我國農村老年人口,了解他們的現狀,積極解決他們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筆者于2004年8月對山西省平遙縣南政鄉所轄的西堡村、賈家莊、王家莊、南政村、西游駕、蔣家堡、劉家堡、北長壽等村進行了抽樣調查。調查以訪談形式為主,并輔之以問卷。共發放問卷60份,回收有效問卷57份,回收率為95%。
二、現狀描述
南政鄉位于山西省平遙縣的東南部,屬平原地形,經濟處于全縣中等水平,以農業為主要產業。近年來,全鄉產業結構調整加快,涌現出龍海集團、西堡康寶鮮奶廠等一批骨干鄉鎮企業。全鄉有22個行政村,總人口為38976人,60歲以上人口為4107人,60歲以上人口占全鄉總人口的10.5%。按照目前運用的10%的60歲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作為劃分老年型社會的標準,南政鄉已進入了老年型社會。為了能準確而全面反映南政鄉老年人口的生活狀況,筆者根據各村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對不同類型的村進行了調查。
(一)農村老年人口的思想政治狀況
這里所指的思想政治狀況包括老年人的社會主義信念、對黨的態度與評價、對改革理解與認同程度等三方面。
通過調查分析我們可以發現:由于時代的原因和建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農村老年人能深刻體會到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因而他們中絕大多數人相信社會主義,對社會主義充滿信心,信任黨的領導,擁護黨的領導,贊成黨在農村的改革政策。當然,也有部分老年人對目前社會上的貧富分化、腐敗現象和村民自治中存在的不健全方面表示了自己的憂慮。
(二)農村老年人的住房狀況
本文主要從農村老年人有沒有自己的住房,若有自己的房子,對自己目前的住房狀況感到是否滿意;若沒有自己的房子,那自己的住房問題是如何解決的,以及自己對目前的住房狀況是否滿意等角度展開調查和分析。
根據筆者的訪談,我們可以看到:有七成以上的農村老年人有自己的房子,他們中大多數人對自己目前的住房狀況感到很滿意或滿意。他們的房子大多是改革開放后由自己或自己跟兒女們一起修的。
有近三成的農村老年人沒有自己的房子,跟兒女或其他親戚住在一起,主要是跟兒子住在一起。他們中有一半略多的人常年住在一個兒子家中。調查中發現,只有一個兒子且跟自己兒子住在一起的老年人,即使沒有屬于自己的房子,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仍對自己的住房狀況感到很滿意或滿意,對"是否想擁有屬于自己的房子"持無所謂或不想的態度。而有兩個以上兒子,且沒有自己的住房,常年住在一個兒子家中的農村老年人,他們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有過因住房問題而挨媳婦罵或看媳婦臉色的經歷。他們中大多數人很想或想擁有屬于自己的房子,對自己目前的住房狀況感到不很滿意或不滿意。
有四分之一沒有自己的房子的老年人,在幾個兒子家輪流住。他們多則在一個兒子家住一年、半年,少則三個月、一個月。住多長時間由家庭會議根據老年人的健康狀況決定。此種老年人大多數很想或想擁有屬于自己的房子,對自己目前的住房狀況感到不很滿意或不滿意。交談中往往表現出對被拆的老房子的強烈懷念。
因為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比較晚。所以,現在的農村老年人家里多子女的現象比較普遍。子女們因老年人住房問題鬧糾紛的事例比較多。此種現象應引起政府有關部門的重視。 有約10%的沒有自己的房子的農村老年人靠村委會解決住房問題。他們大多數是村里的五保戶。對自己的住房狀況普遍感到比較滿意。但也有人反映自己的房子存在年久失修等問題。
(三)農村老年人的醫療狀況
本文主要從農村老年人得病后的反應(立即找醫生還是采取拖、扛的辦法)、老年人平時的看病處所、老年人對自己村里的醫療條件的滿意程度、老年人得了大病所花的錢由誰出、老年人每年的醫療花費和山西省鄉村衛技人員的素質等方面開展調查和分析。
根據筆者的訪談,我們可以看到:有近七成的農村老年人在感到身體不舒服時,會立即找醫生。這說明大多數農村老年人健康意識增強,但也有三成多的農村老年人在感到身體不舒服時,選擇扛不過去時再找醫生。他們中除一小部分是自信自己身體很好,頭痛感冒扛一下就過去了,不用找醫生外,大多數人是因為家里經濟拮據,現在醫藥費用高,看不起病。 有近80%的農村老年人平時是找村里的醫生看病,有15.8%的農村老年人平時在鄉衛生院看病。可見,村里的醫生和鄉衛生院擔負著大多數農村老年人平時看病就醫的重任。但有近30%的農村老年人認為他們村的醫療條件比較差或很差,村里醫生少,好醫生更少。大量無學歷甚至未經過培訓的人員充斥著鄉村衛生人員隊伍,農村老年人所接受的醫療服務質量不容樂觀。
從表十一可以看出,村里老年人得了大病所花的錢,有80%以上的老年人是自己出一小部分,兒女們出大部分或完全由兒女們出。可見農村老年人在醫療上能夠花多少錢,主要取決于兒女們的經濟狀況。他們自己沒有積蓄或積蓄很少,但也有10%略多的農村老年人得了大病所花的錢是他們自己的積蓄或他們自己出大部分兒女門出一小部分,這些老年人主要是離退休職工或干部,也有少數是個體戶或鄉鎮企業主。
從表十二可以看出七成以上的農村老年人每年花在醫療上的費用在350元以下。可見,農村老年人整體醫療消費水平還很低。
(四)農村老年人的養老狀況
本文主要從農村老年人是否投過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商業保險及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了解情況等方面來展開調查和分析。
根據筆者的訪談我們可以看到:有100%的被調查南政鄉老年人沒有投過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只有14%的老年人比較了解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與商業保險的區別,有80.7%的老年人則根本不了解二者的區別。只有3.5%的農村老年人投過人壽或其它方面的商業保險。
可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在南政鄉還是空白。為了積極穩妥地解決好農民的養老問題,我國政府從1986年開始探索,到1991年,民政部在國內調查的基礎上出臺了《縣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方案》,同年在上東牟平縣組織試點,隨后在全國逐漸推廣,已經有十多年了,但僅有14.0%的農村老年人比較了解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與商業保險的區別,他們中大多數人是通過聽收音機而得知的。可見,平遙縣政府并沒有對農村老年人的養老問題引起足夠的重視,有位副鄉長則認為推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會增加農民的負擔。同時,農村老年人參保投保意識淡薄,在投保問題上思想顧慮重重,怕政策不穩。
(五)農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本文主要從農村老年人的文體活動、村委會在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中所起作用、老年人對老年生活是否感到孤獨、寂寞以及農村老年人與下一代關系等角度展開調查和分析。
根據筆者的訪談,我們可以看到:有近一半的農村老年人有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這說明農村老年人的健身意識、自我保健意識在增強。只有不到20%的農村老年人經常讀書看報,這主要是因為:由于經濟原因,很少有農村老年人訂報刊雜志,而村里訂的報刊雜志主要是給干部們看的;在目前的農村老年人群體中識字的并不多;有部分老年人是因為年紀大了,眼睛老化,看不清楚書上的字。
經常打牌下棋的農村老年人所占的比例并不大,而他們打牌下棋的場所主要是附近某戶人家的大門低下。
經常或偶爾養花或其它植物的老年人所占比例達到60%以上,這說明農村老年人的審美情趣在增加,養花成為受農村老年人普遍歡迎的活動。
幾乎沒有農村老年人參加過村里組織的老年活動。村里也幾乎沒有組織過老年人的文化活動。訪談中有部分農村老年人向筆者反映,鮮有村干部上門慰問他們。大部分村沒有老年人文化娛樂活動設施。而從表十八中我們可以看出:有將近一半的農村老年人經常感到孤獨、寂寞。可見,農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還很薄弱,村委會在提高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方面還有許多事要做。
有將近一半的農村老年人覺得他們與下一代的關系和睦融洽或和睦,有35.1%的人覺得一般,感到兩代人之間關系不和睦的只占7%。可見,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村老年人享受到越來越多的天倫之樂。
(六)農村老年人的再婚問題
本文主要從農村失去老伴的老年人是否想再找個老伴,他們的再婚狀況以及他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各種阻礙因素等角度展開調查和分析。
有將近一半的農村老年人,在失去老伴后還是想再找個老伴的。一位姓李的賈家堡老人說"人老了正是需要老伴的時候,兒女們跟自己親,但人家不能總在自己身邊。"
從訪談中筆者發現,很少有失去老伴的農村老年人能再找到老伴。眾多原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怕經濟上負擔不起。農村人一生中辦的兩件大事,一是蓋房,二是給兒子娶媳婦,到自己年老時,自己手中已沒有積蓄或積蓄很少。其次,是怕兒女們不養活自己了。中國農村實行的主要是延續了幾千年的.家庭養老方式。兒女們在負擔一個老人都覺得吃力的情況下,他們一般是不會允許自己的老人再娶老伴的。再次,是怕別人說三道四。農村中流行著這樣一種說法:失去老伴的老年人再娶老伴是老不正經。
三、對策和建議
根據上文的現狀描述和原因分析,筆者認為要提高農村老年人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使農村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至少應從下面六個方面著手:
第一,大力發展農村經濟。目前農村老年人所遇到的養老、醫療等各種問題,是"三農"問題的一部分,要提高農村老年人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解決農村老年人所遇到的各種問題應緊緊地圍繞"三農"問題來進行。不論是農村老年人的養老、醫療還是再婚問題都需要經濟的支撐。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戰略性產業,但目前農業面臨著總體收益低,谷賤傷農的現狀。因此,要在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基礎上,積極地探索農業的規模化、產業化經營,提高科學技術在農業收益中的貢獻率。努力拓寬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加快農產品流通體制的改革。大力發展鄉鎮企業,進行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事實證明,鄉鎮企業發達的地方,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程度也比較高,如蘇南地區。加快鄉村城鎮化建設,完善農村村民自治制度,切實維護農村老年人在農村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中的各項合法權益。
第二,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在繼續穩定和強化家庭養老方式的前提下,農村養老保險必須由家庭養老方式向社會養老方式過渡。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在我國延續了幾千年的家庭養老方式受到強烈沖擊。家庭規模和家庭收入是家庭養老的前提條件。隨著計劃生育的不斷深入,家庭逐漸小型化、核心化,我國農村不少地區出現了"4-2-1"家庭結構。由于家庭結構的小型化、核心化,相應的家庭收入減少,贍養的能力降低,現行的農村家庭養老方式已難以承擔農村養老保障的負荷。勞動就業制度的變革,自主用工使得就業競爭激烈,要求子女在事業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家庭養老功能。
針對上述狀況筆者認為應采取如下措施來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1、加強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法制建設,通過立法的形式建立與健全社會保險制度,是世界各國開展社會保險工作的通行做法。應當從法律上明確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法律地位,促進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健康發展。
2、穩定農村養老保險的基本政策。建立個人帳戶將個人繳費和集體補助全部記在個人名下,屬個人所有,實行向農民養老保險傾斜的政策。條件成熟后,我國也可借鑒外國經驗,開征和形成社會保障稅,實現社會保障金籌措方式的轉變。
3、盡快建立基金分級管理體制,加強基金監管力度,建立開放式的監督機制,完善審計、檢察、財政等有關部門聯合組成的外部監督制度,以保證基金安全。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是農民的養命錢,它的安全與否,能否保值增值,不僅關系到參保農民的切身利益,而切關系到社會的穩定。
4、加大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重要性及社會保險意識宣傳的力度。要使各級領導和群眾接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必須大張旗鼓地宣傳。要向各級領導和群眾講清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重要性及政府對農村養老保險的基本政策。克服目前有關領導不重視,組織不力,農民思想顧慮過重的弊端。
第三,加強農村醫療衛生工作,完善合作醫療制度,改善農村的醫療服務。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強對合作醫療的組織領導。按照自愿量力、因地制宜、民辦公助的原則,繼續完善與發展合作醫療制度。有條件的地方,提倡以縣(市)為單位實行大病統籌,幫助農村老年人抵御個人和家庭難以承擔的風險。
要加大力度鞏固農村醫療衛生三級網。要充分發揮縣級醫院在農村醫療市場中的"龍頭"作用,積極指導鄉政衛生院開展新技術、新業務,加強對鄉鎮衛生專業人員的培訓。鄉鎮衛生院發揮在農村醫療衛生三級網中的樞紐作用,加強鄉村衛生一體化管理,鞏固農村合作醫療,開展社區衛生服務。要大力加強村衛生所的技術力量,迅速提高村醫的整體技術素質。
國家應加大對鄉村衛技人員的培訓和管理力度,加大衛校培養鄉村衛技人員的規模,提高鄉村衛技人員素質。克服目前農村醫生缺,好醫生更缺的狀況。改善農村老年人的醫療條件。
第四,村委會在提高農村老年人生活方面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1、在村民委員會中應專門設立能代表老年人利益并為老年人提供服務的專門組織。該組織領導不由村長任命,而由全體村民在村委會換屆選舉中跟村長等一起由全體村民選舉產生,以更好地保護農村老年人的合法權益。
2、村委會婦女主任應明確自己的職責,應經常組織婦女們開展關于贍養老人的宣傳和教育工作,并建立相應的激勵監督機制,充分發揮社會監督的作用。在調查中筆者發現,在多子女尤其是兒子多的家庭,在贍養老人方面,媳婦的人品、素質很重要。由于媳婦與自己的公公婆婆并無血緣關系,在嫁給自己的丈夫之前,該姑娘與自己未來的公公婆婆可能并不認識,即使認識也并無撫養關系。因此,在關于老人的贍養問題上,很多媳婦偏向于考慮自己小家庭的利益,而往往忽略了自己公婆的合理利益。而農村長期的風俗習慣是"兩家的喜事一家辦",即兩家辦喜事所花的錢都由男方家出錢。因此,娶一個媳婦對男方來說是一個很大的經濟負擔。一旦與自己的妻子離婚,多數男方很難再有經濟力量娶老婆,而且多數農家里的家庭收入是由媳婦掌握。因此,在因老人贍養問題發生矛盾時,男方及其父母多數忍讓于媳婦。中國農村主要實行的是家庭養老方式,老年人在自己年輕時省吃儉用,把攢下的錢給自己的兒子蓋房子、娶媳婦,到自己年老時,已沒有積蓄或積蓄很少,有的老年人還背上了一身的債。當他們年老體弱,失去勞動能力時,當他們需要自己的兒女贍養自己時,遇到的是因老人贍養問題而起的復雜的家庭矛盾。在農村,在多子女尤其是兒子多的家庭,此種情況并不是少數。
第五,需要國家和社會的積極支持。
1、建立新型的五保體制加快集中給養步伐。目前,在南政鄉除北長壽村建立了養老院,對村里五保老人實行集中給養外,其余各村實行的仍是分散給養方式。實行分散給養的村,村里的五保戶反映自己得不到好的照顧,特別是在生病的時候,希望村里建立養老院。受村里經濟狀況的制約,北長壽村的養老院規模小、設施差,給養率和給養標準低,"醫療難"問題突出。村里實行稅費改革后景況將更加嚴重。因此,隨著我國農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建立與農村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新型的五保體制加快集中給養步伐將顯得日益迫切。
2、國家應出臺有關政策,根據各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當地農村老年人最低生活保障線。對生活低于此線的當地特困家庭的農村老年人,國家和社會應給予一定的救濟。
第六,在改變農村不良風俗、推行農村中小學素質教育和建立有效的社會激勵監督機制上下功夫。
1、移風易俗。改變農民互相攀比,大辦喪事的陋習。提倡簡辦喪事,把節約下來的錢用于農業生產、子女教育等。據筆者了解,農村中大辦喪事之風盛行,一次喪事多則花七、八千元,少則花三、四千元。有農民向筆者反映,有的老年人活著的時候,兒女們也沒在老人身上花過那么多錢。
2、充分發揮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加強對青少年學生尊敬老人、關心老人的教育。敬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訪談中,有許多老人反映,農村社會道德下降,有好多年輕人認為老人老了沒用了,不孝敬老人。對公民敬老愛幼的教育應從娃娃抓起。但據筆者的調查,南政鄉多數小學并沒有開設思想品德課。學期開始,學生們從學校領取思想品德、圖畫、音樂等課的課本后就帶回家里仍在一邊不管了。有的小學即使開設了這些被稱為"副課"的課,也是隨便找個老師帶一下,并不把這些課列入考核學生的范圍。有位老師無奈地說:"人家考什么,我們教什么,成績上不去不行啊!"
3、全社會應建立有效的敬老愛老的激勵監督機制,加強對子女贍養老人方面的教育與監督。大力宣傳國家有關維護老年人權益的法律法規。農村老年人也應學習有關法律知識,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敢于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老年人健康情況調研報告 2
七月份,我們按照省老齡辦的工作部署,采取開會座談、基層走訪與問卷調查相結合的形式,對全市優待老年人和老有所為情況進行了一次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優待老年人情況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老齡工作和老齡事業發展,在致力于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的同時,把做好老年人優待工作、促進老年人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當成構建和諧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來抓,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規定。1998年1月,市政府出臺了《市優待老年人若干規定》(以下簡稱《優待規定》),并根據省優待規定,分別于2001年9月和2005年6月,兩次對《優待規定》進行了修訂完善,逐步擴大優待范圍,提高優待標準。同時將老年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各級財政按轄區內每位老年人1元的標準設立老年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用于發展老年事業;將老年人優待工作作為老齡工作的重要內容列入目標責任制考核,確保落實到位,監督到位。在此基礎上,各級老齡部門和涉老優待職能部門相繼制定了具體的實施辦法,加強管理,規范服務。為調動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老年人優待工作的積極性,我們一方面借助各級各類媒體廣泛宣傳《優待規定》,通過電臺節目“桑榆茶館”、晚報專版“夕陽紅”等大力宣揚優待老年人的典型事跡和典型人物,與市慈善總會辦公室、電視臺配合制作了一期關愛老年人的公益廣告;另一方面深入開展敬老愛老助老主題教育活動,通過“老年法下鄉”、“老年文藝匯演”等形式以及開展敬老模范村居、模范家庭,敬老好兒女、好媳婦等評選表彰活動,在全社會營造出關愛優待老年人和敬老愛老助老的濃厚社會氛圍。
(二)主要做法
1.發展養老事業,不斷提高養老保障水平。一是加快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建設。勞動部門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征繳力度,切實保障離退休職工的基本養老。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企業共7478個,參保職工32.5萬人,參保率達90%以上,其中,退休職工4.7萬人;全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機關事業單位共1713個,參保職工7.7萬人,其中,離退休人員2.18萬人,全部按時足額領取養老保險金。農村養老保險從1991年開始實行,2005年全市共收農村養老保險費4100萬元,比2004年增長10.2%,共支出547萬元,增長33.7%。二是在全市農村堅持開展簽訂家庭贍養協議書活動。目前,簽訂率已達到86%以上,兌現率達到95%以上,家庭養老的主導作用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另外,全市80%以上的村(居)將敬老養老納入了村規民約,制定了具體的敬老措施和贍養老人的標準,規范了村民的敬老養老行為。三是實行了農民退休和養老補貼制度。全市共有900多個行政村實行了此項制度,少的每人每年100元,多的達5000元,近兩年共為老年人發放生活補貼1000多萬元。各級還大力支持發展農村養老基地,把一些荒山、荒灘和荒地無償交給老年人開發經營,集體給予一定形式的幫助,收入歸老年人所有。乳山市南黃鎮南黃村2000年建成養老基地,老年人自愿參加“老頭隊”,經營50多畝土地和150多畝速生林及育苗基地,每位老人年收入3000元左右。目前,全市已建農村養老基地320多處,有近萬名老年人受益。四是建立了以市、縣、鎮三級財政供養為主的農村五保供養新機制,從根本上解決了五保供養經費籌集難題。今年全市共有五保對象9736人,需五保供養經費1507.4萬元,已全部納入三級財政預算。五是大力發展老年福利服務設施。從2002年開始,全市大力實施“星光計劃”,投資1億多元完成“星光老年之家”項目65個,總建筑面積達7萬多平方米。從2005年開始,市政府加大了敬老院建設力度,市級投資1500萬元,各市區配套1000萬元,對64處敬老院全部進行改、擴、新建,目前已有29處完工,新增床位5000張,預計11月底前將全部完成改擴建,基本滿足五保對象愿進全進的需求。從2005年7月開始,我市開展了市屬單位聯系農村敬老院工作,64個市屬單位分別聯系1處敬老院。活動開展以來,各單位高度重視,將其作為聯系基層、服務社會、關愛老人、改進作風的大事來抓,一年來共走訪慰問敬老院260余次,到敬老院開展志愿服務、義務勞動100多次,為敬老院提供幫扶資金約70萬元,各種慰問品折款約40萬元,極大地促進了農村敬老院的發展。另外,市級財政為100周歲以上、具有本市常住戶口的老年人,每人每月發放100元長壽補貼金,乳山市在此基礎上每人每月加發50元。榮成市、文登市等市區還為100周歲以下的高齡老年人提供了不同程度的優待和補助。
2.實施醫療保險和大病救助制度,努力減輕老年人的醫療費用負擔。2005年,全市參加醫療保險的企業共6668個,參保職工40.7萬人,其中退休職工5.4萬人。從2003年6月起,我市開始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2006年又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把參保標準由每人每年40元提高到50元,比國家、省標準均高出10元,目前全市農村參保人數共122萬人,參保率達94.56%,全省最高,其中有21萬農村老年人參保,全市9700多名五保對象全部納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此外,各市區還根據自身實際,建立了大病救助制度,將城市“三無”老人、農村“五保”老人和城鄉貧困老年人納入其中,進一步減輕了醫療費用負擔,文登市2005年為城鄉老年人補助大病醫療費用30多萬元;環翠區將391名貧困老年人全部納入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并為36人提供了大病醫療救助。另外,全市鎮以上醫院還普遍設立了老年門診和老年人家庭病床,縣以上醫院對前來就醫的老年人普遍免收掛號費,對彩超、B超、CT、腦電圖、心電圖、化驗等檢查項目以及住院費、診療費、治療費均實行了不同程度的減免。各級衛生部門還組織醫護人員為老年人每年提供一次免費體檢。
3.狠抓優待規定貫徹落實,倡導全社會關愛優待老年人。省、市優待規定出臺后,我們采取有效措施,主動協調市直有關部門、單位和各市區、開發區不折不扣地全面落實各項優待內容。在候車(船、飛機)室設置老年人專用座椅;老年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優先進站、檢票、上下車(船、飛機);65周歲至69周歲的老年人,半價乘坐公共汽車,7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免費乘坐公共汽車;65周歲至69周歲的老年人,獨立居住的,有線電視初裝費享受半價優惠;老年人免費使用收費公廁等。乳山市對持老年證乘坐出租車的老年人實行優惠:60周歲以上老年人半價,70周歲以上老年人2公里基本里程以內免費。全市所有收費公園對老年人免費開放,收費的體育健身場所以及風景名勝區、旅游景點和文化宮、圖書館、展覽館、紀念館等公共場所一律對老年人實行半價優惠,70周歲以上老年人免費。同時,我們還鼓勵支持全市各類服務行業根據行業特點,對老年人給予優待和照顧。從去年3月份開始,我們在全市廣泛開展了商家關愛優待老年人活動,倡導商家對老年人實行優惠或免費服務,今年又為每個參與商家統一制作了“關愛老年人定點優惠服務單位”牌子,截至目前,參與此項活動的商家已超過百家,行業涉及鐘表、眼鏡、服裝、干洗、布藝、攝影、理發、醫療、法律服務等各個方面,使全市老年人更多、更好地享受到了關愛和照顧。
4.做好老年維權工作,切實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權益。2001年以來,市和各市區人大、政協先后兩次對老年法規政策貫徹落實情況進行了檢查和視察。各級司法部門把《老年法》和《條例》列入普法計劃,普遍建立了老年人法律援助中心、老年法律咨詢服務站、維護老年人權益小組、涉老糾紛調解小組等老年法律服務組織。我們與司法部門聯合為部分老年人發放了“法律援助卡”。各級法院(庭)對涉老案件都堅持優先立案、優先審理、優先執行和緩交、減交、免交訴訟費原則,有效維護了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幾年來,我市涉老案件和贍養糾紛結案及調處率均達到96%以上。
(三)存在問題及建議
一是老齡問題和老齡工作尚未得到全社會應有的關注。有的單位和基層領導對老齡工作重視程度不夠,關愛優待老年人的自覺性不高。二是落實優待老年人規定存有死角。一些公益窗口單位受經濟利益驅使,執行優待規定打折扣,如老年人進入旅游景點應減免門票費用的待遇在有的地方還沒有完全得到落實,個別公廁不執行有關老年人免費入廁的規定,一些老年福利服務機構在水電暖等方面還沒有或沒有完全享受到優惠政策。
建議:一是繼續廣泛深入地開展尊老敬老宣傳教育活動,用法制和道德的力量營造貫徹落實優待老年人規定的良好環境。繼續把貫徹落實老年法律法規納入全民普法宣傳計劃,把尊老敬老傳統美德教育納入黨校教育、中小學教育、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和公民道德建設之中;結合敬老愛老助老主題教育活動,采取多種形式,大力宣揚敬老愛老先進典型;在報紙、電臺、電視和刊物上辦好老年人節目和老齡工作宣傳欄目,做到刊物上有文章,電視上有形象,廣播上有聲音。二是建立健全黨政主導、老齡部門組織協調、相關部門各司其職、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工作體制和運行機制,定期召開有關涉老優待職能部門的聯席會議,強化行政的、社會的和輿論的監督機制,督促有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不斷加強管理,規范服務,確保各優待服務場所、設施和窗口按照《優待規定》的要求,設置優待標識,落實優待內容。三是積極探索多元化的老年事業投入機制,可以通過政府劃撥一部分、福利彩票或其它方式資助一部分、社會捐助一部分的方式逐步增加對老年人優待工作的經費支持,大力開展老年福利服務設施建設,不斷提高老年人的養老保障和醫療保障水平。
二、老有所為情況
(一)基本情況
在我市41萬老年人口中,約有70%都是低齡健康老人。隨著全市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養老觀發生了明顯變化,他們中許多人有知識、有經驗、有潛力、有熱情,也有很好的勞動習慣,不愿意賦閑在家,渴望發揮余熱,多為社會貢獻一份力量,“老有所為”已成為他們晚年生活的需要。我市各級黨委、政府十分珍惜老年人“壯心不已”的精神,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優惠政策,堅持“黨政主導,老齡牽頭,社會參與,注重實效”的工作原則,鼓勵各市區從本地區、本系統、本行業、本企業、本居住區的實際情況出發,探索新形式,充實新內容,為老年人創造寬松有利的環境和條件,把老年人的政治優勢、經驗優勢、時空優勢和年齡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從調研情況看,我市目前共有老年知識分子1.2萬人,占老年人口總數的2.9%;有各類老年人才組織和團體216個;老年人常年參加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科技開發、教育、醫療、社會服務、公益事業等方面的人數約27500人。這些老年人通過自發成立老年群眾性組織、接受原單位和社會的聘用或者在涉老部門的組織指導下,積極參與經濟、社會發展,不僅使晚年生活更充實、更有意義,提高了社會對老年人重要作用的認知度,而且推動了老齡工作的全面健康發展。
(二)主要做法
(1)發揮老年人政治優勢,引導參與中心工作。為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諧的.需要,真正體現黨政領導“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精神,各級黨委、政府不斷加強和改進“老有所為”工作,各級老齡組織和涉老職能部門都把“老有所為”納入日常工作范疇,組織和動員廣大老年人,在關心下一代、凈化社會風氣、維護社會治安、宣傳政策法規、技術經驗傳幫帶等方面發揮作用。市委、市政府為發揮老干部、老黨員、老英模的政治優勢,引導他們積極參加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和社區精神文明建設,從2002年開始,對市區、鄉鎮領導班子進行年終考核時,在每個考核組里都配備了一位退休或退居二線的擔任過處級以上領導職務的老同志,賦予他們充足的權力,鼓勵老同志參政督查、建言獻策,取得了良好效果。2005年進行《市優待老年人若干規定》的第二次修訂時,市政府通過基層老齡組織在近4萬老年人中開展了大型征求意見活動,使修訂后的優待規定范圍進一步擴大,標準進一步提高,更好地維護了廣大老年人共享經濟發展成果的權益。在先進性教育活動期間,我們充分發揮基層老黨員的政治優勢,在社區分別選派有文化、威信高、肯負責、有能力的老黨員擔任支部成員,參與社區工作,并定期組織轄區居民召開組織生活會、思想工作匯報會、民主評議等活動。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萬多名老黨員參與了村(居)組織的學習教育、發展黨員、民意收集、衛生監督、社區服務、再就業、參政議政等活動,成為影響和帶動村(居)服務工作發展的中堅力量。
(2)鼓勵老年人投身經濟發展,促進社會物質文明建設。我們在大力提倡尊老、敬老、愛老,不斷完善養老保障制度、維護老年人權益的同時,堅持從人力、物力、財力和政策上為老年人才發揮作用創造條件,支持鼓勵有專長、有技能、有熱情的老年人,退而不休,接受原工作單位或其他單位的聘任,為企業充當顧問,提供咨詢服務,讓老經驗服務于新發展。部分市區的工商部門為鼓勵老年人自我創業,專門制定優惠政策,為持老年證創辦、領辦經濟實體的老年人免去當年的工商管理費,大大增強了老年人參與經濟發展的自覺意識。2005年,我們發動全市企業和商家在老年人中開展了“四個一”活動,鼓勵老年人爭做政策宣傳員、決策參議員、致富信息員、民情聯絡員,為我市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提出一條合理化建議,提供一條有價值的民情信息,挖掘一條爭資立項的線索,引薦一個外地投資意向。一年中,來自各行各業的退休老人共引進外地投資意向28個,提供合理化建議500多條,其中有80%已進行了成果轉化,直接或間接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創造了寶貴財富。不少離退休老干部、老教師、老科技工作者還自發組成宣講團,采取入戶座談、文藝說唱等形式,走村入戶宣傳黨的政策、科技知識和致富經驗。
(3)支持老年人服務公益事業,推動社會精神文明建設。我們在各市區、各鎮(辦)以及青少年較多的村(居)老齡工作部門普遍成立了關工委組織,定期組織老年人為青少年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科普知識培訓、扶貧幫困等志愿服務。我們還與市老干部局、老年體協、老年大學等涉老部門積極配合,大力加強“五老”骨干隊伍建設,組織老科技工作者、老醫學專家、老教育工作者、老藝術家們開展科技下鄉、健康義診、助學助教、文化下鄉等活動,進一步豐富了農村精神文化生活,推動了和諧社區和新農村建設。今年,我市按照全國、省老齡辦關于開展“銀齡行動”的工作意見,在全市首次啟動了“銀齡行動”,堅持就近、方便、可行、實效、自愿的原則,廣泛動員老年知識分子在關心下一代、凈化社會風氣、技術經驗傳幫帶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并著手籌建老年人才數據庫,為廣泛、深入、持久、有效地開展“銀齡行動”儲備和集中人才。此外,還有不少老年人自發成立群眾性組織,發揮優勢和專長,分別成立了老年治安巡邏隊、老年勸導隊、老年便民服務中心、社區老年志愿者服務隊等各種老年組織約280多個,活躍在車站、碼頭、旅游景點、醫療機構、居民社區等地方,為城市建設做著力所能及的工作。乳山市老年志愿者隊伍,2005年5月成立以來,參與人數已迅速增至800人,他們通過開展維護社區治安、倡導公民遵守社會道德、關心教育下一代等活動,為全市三個文明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4)建立“老有所為”激勵機制,擴大宣傳和影響。為充分調動廣大老年人發揮余熱,關注城市建設,奉獻公益事業,積極建言獻策,我們在工作中注重發現、培育、宣傳典型,并通過每年舉行一次全市模范老人評選活動,大力表彰一批在“老有所為”活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老年人,充分發揮好他們在“老有所為”活動中的示范作用、骨干作用和橋梁作用。去年我們同市委宣傳部等六部門聯合表彰了100名模范老人,今年計劃再評選表彰“十大模范老人”。同時我們定期組織召開全市“老有所為經驗交流會”,借助電臺、電視臺、報刊等媒體,廣泛深入地宣傳好經驗、好做法、好典型。去年老人節期間,我們與市人事局、市人才服務中心聯合舉辦了一次離退休人才專場交流會,為離退休人才和社會企事業單位搭建一個人才供需的信息平臺,取得了良好成效。
(三)存在問題及建議
一是老年人社會參與的良好愿望與缺乏參與平臺的矛盾比較突出。調研顯示,我市80%以上的離退休老干部渴望晚年發揮余熱,但付諸實踐的不足30%。二是城鄉差別大。城市老年人的“老有所為”活動無論是在參與積極性、參與機會方面還是在活動內容、活動形式、活動效果上都明顯好于農村。三是老年人的整體素質有待提高。比如醫療、衛生、法律等行業的退休者、工廠的退休技術工人以及政府部門的退休干部由于知識水平較高,專業技能較強,社會關系較廣,老有所為的機會明顯大于其他老年人。社區中不少熱情的“大爺”、“大媽”普遍存在著年齡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理論功底薄弱、工作經驗少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老有所為作用的完全發揮。
幾點建議:“老有所為”是六個老有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積極老齡化的重要舉措,必須常抓不懈。一是要大力宣揚“老有所為”的重要意義,創造老年人參與發展的良好社會環境,增強社會開發老年資源和老年人自我開發的意識。根據社會需要和自愿量力的原則,為老年人搭建施展才能的平臺,積極爭取當地財政的支持和幫助,將“老有所為”經費列入年度財政預算,鼓勵和引導老年人從事教育傳授、社會公益事業、社區服務和自我服務等活動。二是要以城市社區和農村村鎮為重點,把“老有所為”落實到基層。基層是老年人生活和活動的主要場所,要把“老有所為”作為基層老齡工作的一項重點工作,認真組織實施,使其成為基層老齡工作的一個新亮點。城市社區要建立老年人才檔案,為老年人參與社區服務提供信息,牽線搭橋;農村基層要充分發揮老年人在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中的作用,鼓勵低齡、健康老人從事種植、養殖和加工業,積極參加“三個文明”建設。三是要將“老有所為”和“老有所學”有機結合,以老年學校、老年學習班、老年活動基地等為載體,組織老年人學習各種知識和技能,并定期開展各種文體娛樂活動,不斷提高老年人的身體素質和文化素養,促使老年人老有所學,學有所為。
老年人健康情況調研報告 3
一、調查基本情況
1、調查目的:
我國如今已步入了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健康問題層出不窮。許多老年慢性疾病的發生發展都與飲食結構以及健康知識行為密切相關。為了了解社區老年人的飲食健康知識,增強老年人的飲食健康意識,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預防和減少某些疾病的發生,對周邊社區50歲以上的老年人進行了飲食健康的調查。
2、調查對象
周邊社區50歲以上的老年人
3、方法
對周邊社區50歲以上的老年人就飲食、保健、身體狀況等方面進行了訪問與調查。
4、結果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老年人對蔬菜水果的攝入比較低,豆類奶類攝入量也稍顯不足,禽畜肉類攝入量過高。三餐供能比中,晚餐攝入的熱能偏高。多數人有肥胖的癥狀。在其他健康方面,三高,心血管疾病,骨關節方面的疾病也較為普遍。
5、結論
老年人膳食構成不夠合理,需加以調節。老年人飲食認知存在問題 ,對營養知識的重視程度不夠,有人認為營養知識對健康不重要,有人認為空腹晨練不影響健康,有的人聽風就是雨。說鈣攝入過量不好,于是連400mg的鈣片也不敢吃了。因此需加強營養宣教。老年人營養健康狀況不佳,需引起注意。
6、關鍵詞:飲食、健康意識
很多老年人都有自己的飲食習慣和口味特點。例如淮安地區的老年人還是沿襲以前的傳統吃豬油面等高熱量的食物,有些甚至無肉不歡,還喜歡吃腌漬的食物,
60歲之后,人體各系統器官功能會逐漸減退,所以應改變以前的飲食習慣與口味特點。飲食要葷素搭配,營養均衡,才更有利于身體健康。食物要多樣,不能按照自己的'喜好,為平衡營養,各種食物都要吃一點。菜肴要淡。鹽吃多了會給血壓腎臟增加負擔,易引起血壓升高等問題。鹽應控制在每天6~8克。飯菜要爛,要吃易消化的食物。
針對以上現狀,我對老年人的調查結果分析了。結果如下:
二、對訪問的分析
1、老年人普遍會有缺鈣的癥狀,牛奶是鈣的最佳也是最重要來源,但由于種種原因,很多老年人并不經常引用牛奶。
2、社會現在很提倡保健,于是很老人其實知道要保健,但不了解它的真正意義,很多老年人只是知道保健,但不知如何保健。
3、現在的老年人藥物,保健品和補品吃的過多,覺得這些才是好東西。
4、老年人也容易受報紙雜志上的不同觀點所左右,沒有自己的判斷能力,往往人云亦云。
5、老年人睡眠質量都不太高,晚上睡不踏實。
三、調查結果分析:
許多老人不懂得保健,而且意識很薄弱,究其原因,有如下幾點:
1、國家政策不到位
我國雖然已步入了老齡化社會,但還有待發展。就像老年人健康問題,國家沒有從根本上改善,老年人對保健的做法、含義、意義都模糊不清,還需要國家進一步的普及營養知識。
2、觀念的影響
中國的家長總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所以這些老人們即使有錢也不舍得花在自己身上。總是把最好的留給孩子,對自己的健康狀況也不在意。
3、金錢的制約
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但難免還是有一些孤苦的老人,他們并不愿意把錢花在保健的方面,他們更愿意存著。
4、社會風氣
保健品、補品現在十分普及,人們更愿意吃這些藥品,雖然這些并沒有多大的意義,可現在社會風氣就是這樣。再加上營養師的缺乏,人們沒有合理正確的指導,所以保健意識薄弱。
四、友情建議:
1、蔬果宜鮮
新鮮、有色的蔬果類,富含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水果中還含有豐富的有機酸,有刺激食欲增加和維持體液酸堿平衡的作用。
2、數量宜少
若要身體安,三分饑和寒。老年人要吃多種食物,但每種食物數量不宜過多,每餐七八分飽。
3、質量宜高
質量高不意味著價格高,如豆制品、蛋、奶等都是質量高的食品,老年人應當經常食用。還要注意多吃魚,少吃肉。糖的主要來源是主食和蔬果,盡量減少白糖、紅糖、砂糖等精制糖的食用。
4、食物宜雜
沒有一種食物能包含人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素,因此,每天都要吃谷類、蔬果、菌藻等多種食物,還要注意葷素搭配,粗細搭配,色澤搭配,口味搭配,干稀搭配。
5、質地宜軟
老年人對食物的消化吸收不好,所以,飯菜質地以軟爛為好,可采用蒸、煮、燉、燴等的烹調方法。選擇的食物盡量避免纖維較粗、不宜咀嚼的食品,如肉類可多選擇纖維短,肉質細嫩的魚肉;牛奶、雞蛋、豆制品都是最佳選擇食物。
6、飲食宜淡
菜品要清淡,口味忌重。建議每日食鹽量不超過6克。建議老年人一日的食物組成:谷類150-250克,魚蝦類及瘦肉100克,豆類及其制品50克,新鮮蔬菜300克左右,新鮮水果250克左右,牛奶250克,烹調用油30克,食鹽6克,食糖25克,少飲酒,喝足夠的水分。
7、速度宜緩
細嚼慢咽有利于消化、吸收。尤其在吃魚時更要注意。魚肉由于肉質松軟、細嫩,容易咀嚼、消化和吸收;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等優點,是老年人的首選食品。但由于魚刺的問題,限制了許多老年人的食用。解決好這一問題,首先要選魚刺較少的魚類,吃魚時,最好不要與米飯、饅頭同時吃。
8、飲水宜多
老年人對口渴的感覺不像年輕人那么敏感,因此,要自覺多喝水,可選擇淡茶或白開水。千萬不要等到口渴再喝,以免缺水。缺水會引起老年人便秘和體內代謝失調。
老年人健康情況調研報告 4
一、調查目的
為了進一步了解和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情況,讓社會各個階層的人對老年事業有所關注,使老人的生活質量得到提高,健康醫療等方面得到充分保障,我們對連云港市老年人進行了整體生活狀況的抽樣調查分析。
二、調查背景
1、調查對象
連云港市老年人(包括各個街道、小區、路邊、敬老院等)
2、調查方法
大多數情況,我們調查小組自設問卷,但考慮到多數老年人的文化水平有限,無法動手完成問卷調查,因此,在隨機走訪的過程中,我們對能清楚表達自己思想觀點的老年人做一對一的談心調查,即訪談式調查,我們以和老人聊天的方式將問卷中所涉及的問題在此過程中問及,調查員同時記錄下談話的大體內容,回到學校后進行整理歸納。對于那些不能清除表達思想觀點的老人,我們則采取詢問其監護人的方法,例如在走訪敬老院時,我們主要是對敬老院的負責人(院長)詢問,從其口中了解敬老院每位老年人的整體生活狀況。
3、調查樣本分布
此次調查樣本總量35份,匯總顯示:被調查樣本涉及各個階層、各個文化水平老年人,年齡段介于60歲至90歲,其中老爺爺占62.9%,老奶奶占37.1%,
三、發現問題
在老人飲食生活方面,院長告訴我們,工作人員會經常變動飯菜類型,會給老人買水果或其他休閑類食品。過年過節都會做相應的飯菜和他們一起過節,而且平時自己也和老人生活在一起。今年物價上漲對他們的生活質量有很大的影響,飲食方面自然會有所下降,但總體還是保持的很好。
關于老人生活費問題,大部分老人是有兒女供給的,還有部分是靠自己的退休或者離休工資,還有孤寡老人是靠政府補貼和自己的資助來生活的。
其他方面:從院長那我們了解到在這兒的老人凡是有兒女的,兒女都算是孝順的,擁有不同文化水平的`老人給人的總體感覺也是不同的,老人們隨人都老了,但有很多時候他們還是在意自己的一些比如形象、生活環境、飲食等方面的東西。老人彼此之間有相互照顧的,也有彼此看不順眼的,就像大家說的像小孩,有時候會很固執的堅持一個想法。
四、 原因分析
對于敬老院里的老人,他們大多數在自己生活上不能自理,而家里人又都忙于工作,沒有時間照顧,而且現在生活條件好的家里都裝修的很精致,怕有老人在家麻煩;另外還有歷史造成的原因,比如來自臺灣的那位老人;最后可能真的猶豫本身已是孤寡老人,只能把敬老院當成自己的家。但住在這家敬老院的老人大多身體或者心智在存在問題,所以他們的業余生活相對而言也比較枯燥無味。
對于住在小區里的老人們,他們的公共娛樂場所就比較多,適合老年人的休閑娛樂健身場所也不少,這些老年人因為生活很富足,空余時間較多,所以他們平時的業余生活也比較豐富,生活很滿足。
最后,對于那些還在勞作的的老人們,他們的子女雖然孝順的居多,大多盡了贍養義務,卻僅僅滿足于維持老人生活的溫飽水平,老人們在精神上缺少慰藉,沒有什么心思玩樂,令可在勞作中充實自己。
五、 解決問題的辦法
對于敬老院,我想我們可以呼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這個老年群體,引起全社會的關心,使得老齡事業得到較快發展,從而進一步了解和改善敬老院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生活狀況,對養高養老機構服務質量提出建議,進一步實行規范化管理,提出相應管理辦法及改革措施提供科學的依據,使得敬老院的老人們過上更好的生活。
對于那些生活條件相對而言較好的老人群體,我們仍然需要呼吁社會給予更多的關愛,讓他們時時刻刻感受到溫暖,不會覺得孤獨。
對于那些生活在底層的老人們,我們則更需要時時刻刻都關愛他們,在每一個瞬間,在每一個路口,每一個拐角處,哪怕是報以一個微笑。讓他們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關愛他們的人無處不在。
六、 結論
通過此次為期一周的社會實踐調查,從整體上說,我們的收獲還是有的,我們看到,連云港市絕大多數老年人的生活狀態還是比較樂觀積極、健康向上的,老有所終,而且連云港市養老保障能力,醫療保障能力,老年活動場所、設施建設,社區老年服務建設等均有比較大的改善,然而,當中仍就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老年人整體文化程度不算最高,健康狀況偏差,老年人社會參與熱情以及愿意給他人提供幫助方面表現相對較差。大部分老年人都替子女著想,在家庭關系、自我權益方面,老年人家庭都比較和睦,子女孝順。在護理照料方面,都以家庭成員提供照料為主。總之,我們應該清楚認識到優勢和劣勢,讓連云港市的老年事業得到長足發展。
老年人健康情況調研報告 5
為了解掌握城區老年人生活狀況,不斷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近期縣民政局(項目辦)負責,興州街道辦參與,對城區10個社區60歲以上老年人生活狀況進行了調查。
一、調查對象及方式方法
1.調查對象:城區10個社區60歲以上常住老年人。
2.調查方式方法:分為入戶訪談和電話問卷調查2種形式。
二、調查內容
1.基本情況。此次共調查60歲以上老年人8056人,占社區常住總人口數的19.42%(高于全國18.7%、全省19.2%的`平均值,僅次于全市平均值),其中:男4185人,女3871人;60-69歲4344人,70-79歲2520人,80-89歲1056人,90-99歲136人,100歲及以上0人。
2.文化程度。文盲279人,小學2294人,初中3058人,高中1844人,中專477人,大學及以上學歷104人。
3.身體狀況。身體健康2363人,一般4270人,常年生病1309人,臥床不起114人。
4.月收入水平。300-500元875人,600-1000元563人,1000元以上6618人。
5.配偶及子女情況。有配偶有子女6312人(其中子女不在身邊的空巢老人1029人),有配偶無子女27人,無配偶有子女1687人,無配偶無子女30人。
6.醫療保障情況。城鎮居民醫療保險2602人,職工醫療保險5454人,無醫療保險0人。
7.調查對象構成。退休干部1374人,退休職工5031人,無業1651人。
三、存在問題及建議
1.部分老年人身體健康問題不容樂觀。
調查發現身體健康的老年人占比僅為29.33%;身體一般占比為53%;常年生病占比為16.24%;臥床不起占比為1.41%。建議:一是定期為60歲以上老年人開展免費體檢活動,做到早預防早治療,避免久拖成疾,影響身體健康;二是衛健部門在縣城內醫院專設窗口,為患病老年人開通綠色通道,提供就診便利服務;三是動員社會工作者或志愿者服務隊對患病臥床不起的老年人開展上門服務,提供衛生打掃、心理咨詢等基本需求;四是積極籌建民辦養老機構,解決生活不能自理、患病臥床不起老年人醫養問題。
2.部分老年人生活比較困難。
調查發現月收入300元-500元的老年人占比達10.86%;600元-1000元占比為6.98%;1000元以上占比為82.14%。建議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出臺相應政策,建立健全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慈善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大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投入,提高保障性收入。
3.老年家庭空巢化問題日趨嚴重。
調查發現兒女不在身邊空巢老人占比為12.77%;有配偶無子女占比為0.33%;無配偶無子女占比為0.37%。建議:一是社區工作人員要充分利用轄區居民微信群等載體,大力弘揚孝親敬老傳統美德,動員子女常回家看看;二是社區日間照料中心除解決老年人的吃飯問題外,要廣泛開展活動使老年人融入到大家庭中來,發揮自身余熱,認識自身價值;三是積極探索鄰里互助養老模式,以3-5戶老年人為一個單元開展鄰里互相幫助、互相照顧的微型站所解決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
【老年人健康情況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調研報告格式04-24
市場的調研報告格式07-20
廣告市場的調研報告范文03-01
有關服裝市場調研報告10-21
學校食堂調研報告(精選5篇)03-30
市場調研報告(通用12篇)04-24
國內激光加工專利分布調研報告11-11
春季老年人該如何養生05-16
關于縣特色產業調研報告范文(通用10篇)07-27
老年人呼吸困難是怎么回事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