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急危重癥護理學論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觸過論文吧,借助論文可以達到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目的。怎么寫論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急危重癥護理學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急危重癥護理學論文 篇1
【關鍵詞】
急危重癥病人;心理護理
急危病人面臨生命威脅,心理處于高度應激狀態。近十年來,隨著搶救護理科學的形成和發展,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對急重癥患者也同樣需要進行心理護理。此時,如果做好心理護理,就會緩解緊張情緒,有助于轉危為安。否則,如果在患者心理上高度緊張之時,再加上搶救時的種種劣性刺激,就會加重病情,甚至造成嚴重后果。因此,醫護人員要善于具體分析每個急危重癥病人的心理狀態,以便有針對性地做好心理護理。本文結合工作體會進行探討。
1、對急危病人心理護理存在的誤區
1.1忽視病人的心理護理認為急危病人需要盡快搶救,輕視心理護理。應認識到急危重病人由于病情重、急,發展快,病人完全無心理適應,容易造成緊張、焦慮、恐懼,這樣造成后果是病人不愿意合作,還可以導致醫患糾紛,所以心理護理不容忽視。
1.2忽視非語言信息的作用認為心理護理就是和病人溝通過程中,發現并解決病人的心理問題,但在搶救室沒有時間或無法進行語言溝通。這樣就容易忽視非語言信息的作用。如果這時撫摸病人的手或輕拍肩膀或給病人一個微笑等非語言行為,會使病人心情舒服,增加戰勝疾病的信心。
1.3忽視家屬的心理需求家屬的情緒直接影響病人的情緒,家屬的心理反應比病人復雜,充分理解家屬心情,做好搶救的同時,同時也要穩定家屬情緒,使其了解病人的病情,配合醫護人員,使搶救順利進行。
2、心理護理技巧
由于急重癥患者的主導心理活動是恐懼,因此,心理護理的中心任務是增強患者的安全感。
2.1使患者有親切感急重癥患者大都求醫心切,一旦進入醫院頓有絕路逢生感。護士應當做到緊張而熱情地接診,親切而又耐心地詢問,悉心體貼,關懷周到,使患者感到在危難之時遇到了救命的親人。這種護患關系,對搶救過程能否順利進行有極大的影響,直接影響搶救和治療效果。
2.2使患者有信任感護士嫻熟的醫療操作技術和嚴謹的`工作作風,不僅是贏得時間使患者轉危為安的保證,同時對患者來說又是心照不宣的支持鼓舞和依靠力量,使患者感到可信、可敬,從而獲得安全感。
2.3使患者有安全感護士的醫德和技術是患者獲得安全感的基礎。對病人要高度同情,周到熱情,謹慎地服務。運用護理心理學知識,了解患者、家屬的不同心態,通過安慰、鼓勵、解釋、疏導,使患者減輕精神壓力,消除思想顧慮與緊張狀態,還應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做好心理疏導工作,減輕他們的心理上的壓力。對急重癥患者,無論預后如何,原則上都應給予肯定性保證,支持和鼓勵,盡量避免消極的暗示,尤其是來自家屬方面的積極暗示,使患者能夠身心放松,感到安全。
2.4增加責任心病人脫離危險后,面臨著較長時間的恢復階段,此期由于病人角色的轉換,與社會生活脫離時間較長,病人迫切希望早日康復,脫離醫院環境。此期要求護理人員要有較強的責任心,服務態度好,并著重加強生活護理,建立良好的治療環境。尤其對不能起床的患者,要注意保持其肢體的功能位置和臥位的舒適,以減輕病人的痛苦和不適,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協助病人解決生活中的難題,或安排替代的辦法,改善不良的心境。同時還要保持病室安靜、清潔、整齊,減少噪音等不良因素的刺激,加上護理人員熱情、周到的服務,誠懇的笑容,必定會維持病人良好的心境,縮短治療過程,促進病人早日康復。
總之,在給急危病人實施心理護理時應輕重緩急,根據個體的心理特點,解除病人心理負擔。使患者產生安全感、信任感和舒適感的同時更要全方面地觀察了解患者的個人心理狀態,及早發現其心理異常,做好說服、解釋工作,使患者的心理恢復正常,積極配合治療,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急危重癥護理學論文 篇2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將高職護理1班學生89人作為實驗組,2班93人作為對照組,兩組護生均為高考后經全國統一招生錄取入學,選用統一的教材,由同一位教師授課,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實驗組教學方法
實驗組采用視頻導入法,教師課前做好充分準備,搜集與題材密切聯系的視頻資料,如“院外急救”內容用德國醫療救援聯動劇《112》導入、“急診科護理”用美國《MiamiMedical》導入、“重癥醫學科”用我國著名“三甲”醫院ICU宣傳片導入等,基本上每個內容均能在互聯網上搜到相關視頻,也可將視頻資料融合在多媒體課件當中。下面以“中毒概述”的教學為例,具體過程如下。環節1,視頻播放:播放“4歲兒童吃炸雞腿后死亡”(3分鐘)、“清華女生鉈中毒”(7分鐘)兩個視頻片段,護生觀看后頗有感觸。環節2,提出問題:導致他們中毒的物質是什么,有什么特點?中毒的表現各有不同,如何判斷?如何快速識別中毒并做好搶救工作?環節3,學習新知:就教材中的知識點與同學共同學習,強調重點,突破難點。環節4,總結歸納:再次回顧視頻中的關鍵點,鼓勵護生積極發言,各抒己見,用專業醫務人員的角度重新審視中毒問題,避免悲劇的再次發生。
1.2.2對照組教學方法
對照組采用復習導入等傳統的課堂導入方法,多媒體課件與實驗組相同。
1.3效果評價
采取學院督導組專家評課和教學對象問卷調查的方式,參照“護理教學評價體系”中的內容自制調查表,調查護生對教學質量的評價。評價問卷由班主任在課程結束后集中發放,護生當場填寫,當場收回,有效回收率100%。
2、結果
問卷和專家意見表明:在教學效果、方法和學生的興趣與主動性方面比較,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或P<0.01),充分說明視頻導入法教學質量優于傳統教學導入法。
3、討論
現階段,很多職業學院的教師大膽采用PBL、情景模擬、任務驅動等教學方式,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而視頻導入教學法與此類方法異曲同工,都是將“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接受教育”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體現現代教育精神。而急危重癥護理學是一門應用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更加需要視頻導入等方法的靈活應用,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探索”。實踐表明,視頻導入法雖然優勢明顯,但使用時仍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適可而止,避免濫用。視頻導入的時間最好在10~15分鐘內,過長會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視頻是教師更好地向學生傳播知識的媒介,而不是某些教師為逃避授課任務轉而依賴的工具。
第二,充分準備,有效引導。教師在課前必須做好詳盡充分的準備,如視頻下載后的截取與拼接,將無關內容刪減,并對視頻內容深層挖掘、討論分析。
第三,教無定法,博采眾長。帶著視頻之中的問題去學習,這與PBL等教學方法異曲同工。因此,視頻導入只是一種手段,即將問題、任務等放于其中的一種媒介,教師在教學中如能將各種教學法有效融合,博采眾長,更好地為學生服務,才能滿足現代職業教育的需要。
急危重癥護理學論文 篇3
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選取我校60名2012級護理專業本科生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名,女58名,年齡為23至25歲。所有學生均參加實驗考核。
2.方法
(1)分組。將學生隨機分為兩個團隊,每隊30名,學生自行選出一名總指揮來負責整個實驗的組織。再將每個團隊分成4組,分別是現場、院前、院內急救,以及重癥監護,每組7-8名,并選出一名小組長來負責,小組成員共同查閱、收集資料。每個團隊的總指揮及組長根據收集到的資料對病例進行編寫,并制定處理方案。完成病例編寫后,組員進行討論,并交由老師進行角色分配、練習、實施、總結匯報。同時,選派4-5名教師對每個團隊進行臨床指導。
(2)安排時間。體驗式課程安排在學生進入臨床實習前一個月,學生此時已完成急危重癥護理學的所有課程。教師在第三年開學時,將體驗式教學的設計及相關要求詳細告知學生,并讓學生自行到醫院對整個的急救流程進行觀察,再查閱文獻,設計出病例。學生在設計病例過程中,應充分結合急危重癥護理學理論知識與急救技術,并通過設置情境、角色扮演等完成此項探究性實驗。
(3)體驗式教學的內容。理論知識方面,要求學生熟練運用危急重癥、內科、外科等護理學科及基礎護理學等相關的理論知識;技能操作方面,會使用簡易呼吸器與心電監護儀,會心肺復蘇術、氣管插管術,熟練掌握外傷止血、包扎、搬運,患者生命體征的監測以及靜脈輸液、吸氧等操作。
(4)總結匯報。結束實驗后,以團隊為單位寫一份實驗報告,并針對患者的具體病情發展繪制相應的概念圖。
3.效果評價
采用學校設計的調查問卷表對學生對體驗式教學效果的評價進行調查。調查主要包括理論知識鞏固,急救意識增強、急救技能提升等項目,且每個項目均設有幫助很大、較大幫助、不確定及極少幫助4個選項。共發放60份調查問卷,有效回收率為100%。
二、結果
超過92%的學生認為體驗式教學方式在理論知識鞏固,急救技能、應變能力、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的提高方面,具有比較大或非常大的幫助。
三、結論
通過體驗式教學的應用,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對急危重癥護理技術掌握和了解,能夠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在急危重癥護理學中的應用具有較大的意義。
1.可以有效提高學生急救的綜合能力。體驗式教學主要是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相互結合起來進行教學的,并通過合理的優化和演練,學生的.急救意識在不斷的增強。同時,增加了對ENSS知識,對急危重癥救護技術的訓練。通過本研究的實踐表明,學生的急救意識和知識以及實踐技能的培養有了很大提高。
2.可以有效促進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有效的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素質。體驗式教學整個流程需要將EMSS進行完整的演練,其中需要涉及到較多的內容,其操作比較復雜,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的人員比較多,其教學場所比較廣,學生在整個實驗的設計、準備、演練以及反思的環節中,需要進行反復的討論和修改,通過不斷的練習和思考,以便更好的完成實驗任務。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會扮演到不同的角色,同時,還需要進行大量信息的溝通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體驗式教學主要是以團隊式的方式進行的,考核的形式也是采用團隊和個人相結合的方式來完成的,因此,在進行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學生之間進行溝通和共同的努力,可以有效的促進學生團結合作素質的提高。
3.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體驗式教學的方式,主要是以學生自主學習和親自試驗為主,在學生試驗的過程中,通過自己查找資料了解試驗步驟、注意事項、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等內容,在不斷的探索過程中學習知識。同時,學生通過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觀察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等學習的過程,可以有效的激發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使得學生將注意力投入到教學的過程中,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習效率。綜上所述,在急危重癥護理學中開展體驗式教學,可將學生學習熱情充分激發出來,在培養其自主學習、綜合急救、交流溝通、人文關懷團結協作等能力方面,發揮出了重要作用。
急危重癥護理學論文 篇4
摘要:
目的分析在呼吸科危重癥患者護理中應用風險管理的臨床效果。方法隨機選擇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接受治療的呼吸科危重癥患者40例參與研究,在患者的護理中應用風險管理,比較管理前后的護理效果。結果實施后非計劃性拔管、意外事件及護理糾紛發生率分別為5.0%、2.5%、0.0%,實施前分別為17.5%、10.0%、7.5%,實施前后護理風險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護理風險管理用于呼吸科危重癥患者護理中能夠減少護理風險的發生,提高護理安全性,值得推廣。
關鍵詞:
呼吸科危重癥;護理風險管理;臨床效果
呼吸科危重癥患者病情較快發展,病情復雜程度比較高,生命體征平穩性缺乏,患者及其家屬容易出現不良心理,這類患者也增加了護理人員的工作量,需要承擔的護理風險更大[1]。因此,醫院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危重癥患者的護理風險管理工作,保證患者安全。本研究主要分析在呼吸科危重癥患者護理中應用護理風險管理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40例呼吸科危重癥患者參與研究,其中男19例,女21例,平均(58.7±6.5)歲。呼吸科重癥監護室中護理人員共有16名,其中12名初級護理人員,3名中級護理人員,1名高級護理人員;工齡不足5年有4名,5~10年有5名,11~15年有4名,超過15年有3名。
1.2方法
1.2.1成立風險管理小組
成員包括護士長、骨干護士和總務護士及護理人員,對患者護理風險進行評估,初步制定管理預案,及時記錄出現的問題并提出改進方法。
1.2.2制訂風險管理預案
呼吸科重癥監護室大部分護理人員年齡和資歷比較小,提高了護理工作中安全隱患發生的概率。通過分析呼吸科重癥監護室的特點,完成針對性的護理風險管理預案制訂。護理風險預案的制訂應該針對不同危重癥的疾病,包括緊急搶救患者預案、非計劃性拔管預案、呼吸機故障預案、患者突然死亡的處理報告流程、意外事件處理預案等[2];另外,護理風險管理預案的制訂應該考慮護理人員的能力以及年資,包括低年資護士RICU培訓與管理預案和緊急狀況下護士調配預案等。完成制訂后舉行全體會議,針對制訂的預案進行討論,針對不足之處進行修改,完成最后的預案確定。
1.2.3培訓護理人員
按照兩種方式進行,一種是集中培訓,開展集體授課,培訓涉及護理工作中的多項內容,主要為護理風險管理的理論知識及監護的各類技術。另外一種是分層培訓:
(1)高年資護理人員,培訓的內容主要包括國內外呼吸科重癥監護室護理的最新進展、新設備及儀器的使用、危重癥疾病的診療等;
(2)低年資護理人員,主要培訓內容有各種設備儀器的使用、呼吸科重癥監護室工作流程、溝通交流技巧、危重患者搶救流程等[3]。
1.2.4實施護理風險管理方案
將護理風險管理全程實施在患者的護理過程中,為患者建立風險管理檔案,小組負責對風險進行定期評估,發現當前存在的問題,探討改善措施。責任護士每天都要做好風險評估,完成好交接班工作。總務護士每個星期都要對風險防范的工作開展情況進行檢查,向護士長匯報。護士長負責召開每月1次的`反饋會議,發現問題,探討改進措施。一年一度開展全科會議,總結護理中存在的風險問題,提高防范意識。
1.3評價指標
觀察風險管理實施前后非計劃性拔管(管道包括CVC導管、氣管插管、PICC導管、氣管切開導管、鼻飼管、無創呼吸機管道、引流管、有創呼吸機管道等[4])、意外事件(包括窒息、燙傷、跌倒、墜床等)及護理糾紛發生情況。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實施前,非計劃拔管、意外事件、護理糾紛非別為17.5%(7例)、10.0%(4例),7.5%(3例);實施后非別為5.0%(2例)、2.5%(1例),0.0%(0例);實施前后護理風險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護理風險管理主要指識別患者、患者家屬及醫護人員在護理進行過程中潛在的風險,通過評估制定有效的處理對策并給予處理實施的整個過程。護理風險管理強調及時發現呼吸科重癥監護室患者當前存在或者潛在的護理隱患及護理風險,通過分析討論完成護理風險防范預案的制訂,對其中的風險進行及時評估,通過有效的措施來規避風險[5]。另外注重監控指導護理風險管理,以保證護理實施質量,借助護理風險管理預案的建立,做好評估與管理危重癥患者的護理風險的工作,通過對護理人員實施分層培訓及集中培訓,使每位護理人員應對護理風險的能力及風險防范能力明顯提升。因此,實施護理風險管理能夠降低意外事件的發生,減少患者非計劃拔管情況,最大程度避免醫患糾紛。本研究在呼吸科危重癥患者護理中應用護理風險管理,結果顯示實施后非計劃性拔管、意外事件及護理糾紛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實施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將護理風險管理應用于呼吸科危重癥患者護理中,能夠提高護理安全性,減少護理糾紛,提高護理效果,值得推廣。
【急危重癥護理學論文】相關文章:
護理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開題報告10-14
論文PPT格式10-21
藝術與哲學的關系論文03-23
網絡教育論文題目01-01
論文評語大全(2)03-27
關于創業機會的論文02-14
科技小論文2000字03-21
科技小論文精選1000字03-22
數學小論文優秀范文03-23
小學語文教育論文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