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考語文總復習資料(3)
七、文言文簡答
1.《論語》:闡述學習與思考關系的句子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當別人不了解甚至誤解自己時,孔子在《論語》中認為應當采取的正確態度是: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AAPP會議在重慶召開,山城百姓喜迎各國嘉賓,《論語》中有一句話可以表達這種喜悅;“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2、《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說明人才必須經過艱苦磨煉的作用的句子: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諸葛亮的《出師表》:諸葛亮勸劉禪對宮中、府中官員的賞罰要堅持同一標準的句子是: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隨便看輕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諸葛亮向后主提出嚴明賞罰建議的語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出師表》中敘述諸葛亮追隨先帝驅馳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寫出先漢興隆和后漢傾頹的原因的句子是:親賢臣,遠小人;親小人,遠賢臣;指出出師戰略目標的句子是: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 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 當任命一個人來挽救局面,人們常引用本文中的一句名言: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4.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文中描寫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黃發垂髻,并怡然自樂。
5. 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文中范仲淹贊揚滕子京政績的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從空間角度描寫岳陽樓雄偉景象的句子是: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 從時間角度描寫岳陽樓景象的句子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表達作者曠達胸襟的名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面對人生中成功的歡樂和失敗的痛苦,我們應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態。(用《岳陽樓記》中原句答) 文中表現作者遠大抱負的名句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6.周敦頤的《愛蓮說》: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對比,集中表現蓮高潔品質,現在人們常用來比喻某些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潔自好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八、初中文言文活用詞語如摘錄
1、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奔:動詞作名詞,飛奔的馬,即快馬)《三峽》
2、夏蚊成雷(雷:名詞作動詞,指像雷響)《閑情記趣》
3、神定,捉蝦蟆,鞭數十(名詞作動詞,抽打)《閑情記趣》
4、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騎:動詞作名詞,指騎馬的人。這里指騎馬的偵察兵)《使至塞上》
5、造飲輒盡,期在必醉(盡:形容詞作動詞,指盡興)《五柳先生傳》
6、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義:名詞作動詞,意為堅持合宜的道德、情理。)《公輸》
7、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矣。(怪:形容詞作動詞,意為以……為怪)《陳涉世家》
8、將軍身被堅執銳,……功宜為王。(功:名詞作動詞,意為論功勞)《陳涉世家》
9、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詞作動詞,用鞭打)《馬說》
10、散入珠簾濕羅幕(濕:形容詞動用,滲濕或沾濕。)《白雪歌送武斷官歸京》
11、望西山,始指異之(異:形容詞動用,認為……奇異)《始得西山宴游記》
12、攀援而登,箕踞而遨(箕:名詞作狀語,像簸箕一樣)《始得西山宴游記》
13、縈青繚白,外與天際(青:形容詞作名詞,青山)《始得西山宴游記》
14、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翼:名詞作狀語,像翅膀一樣《醉翁亭記》
15、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名:名詞動用,命名,給……取名)《醉翁亭記》
16、飲少輒醉……故自號曰醉翁也(號:名詞動用,取別號)《醉翁亭記》
17、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釀:名詞動用,用釀泉水)《醉翁亭記》
18、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名詞動用,宴請賓客)《醉翁亭記》
1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名詞動用,限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0、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苦、勞、餓、空乏、拂亂:使動用法,使……苦、勞、餓、空乏、拂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21、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餉:名詞動用,送食物)《觀刈麥》
22、宜枉駕顧之(駕:動詞作名詞,指車、馬)《隆中對》
23、于是與亮情好日密(日:名詞作狀語,一天天。)《隆中對》
24、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鼓:名詞作動詞,擊鼓)《曹劌論戰》
25、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冠:名詞作動詞,為第一)《上樞密韓太尉書》
26、太尉茍以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辱:意動用法,“以……為辱)《上樞密韓太尉書》
27、且人之學也,不志其大,雖多何為?(志:名詞作動詞,立志)《上樞密韓太尉書》
九、初中文言文一詞多義詞語總匯
安(1)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2)衣食所安(養)
卑(1)非天質之卑(低下)
(2)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
備(1)前人之述備矣。(周全、詳盡)
(2)一時齊發,眾妙畢備(具備)
比(1)其兩膝相比者(靠近,挨著)
(2)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余(等到)
鄙(1)肉食者鄙(鄙陋、目光短淺)
(2)先帝不以臣卑鄙(出身鄙野)
兵(1)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武器)
(2)上使外將兵(軍隊)
薄(1)不宜妄自菲薄(輕視)
(2)薄暮冥冥(迫近)
策(1)策之不以其道(驅使)
(2)執策而臨之(鞭子,馬鞭)
(3)策勛十二傳(記錄)
誠(1)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實在,的確)
(2)帝感其誠(誠心)
(3)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果真)
稱(1)稱其氣之小大(相稱,適合)
(2)不以千里稱也(著稱)
(3)流輩皆稱其賢(稱贊)
辭(1)蒙辭以軍中多務(推辭)
(2)未嘗稍降辭色(語言)
馳(1)愿馳千里足(騎)
(2)公將馳之(驅車(追趕)到)
(4)計將安出(產生)著)
道(1)會天大雨,道不通(道路)
(2)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3)伐無道,誅暴秦(正道,封建社會認為好 的政治局面)
(4)得道者多助(仁政)
(5)不足為外人道也(說,告訴)
得(1)既出得其船(尋到,找到)
(2)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領會,體 會)
(3)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同"德",這里是"感 激"的意思)
(4)林盡水源,便得一山(看到)
(5)故不為茍得也(茍且取得,這里是"茍且偷生"的意思)
(6)二者不能得兼(能夠)
(7)余因得遍觀群書(得以,能夠)
度(1)不教胡馬度陰山(度過)
(2)度已失期(揣測,估計)
端(1)東坡右手執卷端正(端頭)
(2)不能指其一端(項目)
(3)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端正)
等(1)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同樣)
(2)公等遇雨(諸位,表多數)
方(1)方七百里(見方)
(2)方以長(長方形)
(3)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當……時候)
發(1)野芳發而幽香(開)
(2)一時齊發(發出)
(3)舜發于畎畝之中(發跡)
(4)發閭左謫(征發)
(5)四夷之所憚以不敢發(發動)
霏(1)日出而林霏開(霧氣)
(2)若夫淫雨霏霏(雨雪盛大的樣子)
奉(1)為妻妾之奉(通“俸”侍奉)
(2)奉命于危難之間(接受、奉行)
(3)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供養)
賦(1)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寫)
(2)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文章)
顧(1)顧野有麥場(看)
(2)三顧臣于草廬之中(探望,拜訪)
(3)顧不如蜀鄙之僧哉?(難道)
故(1)公問其故(原因,原故)
(2)桓侯故使人問之(特意)
(3)故余雖愚(所以)
(4)溫故而知新(舊的知識)
(5)兩狼之并驅如故(原來的樣子)
(6)廣故數言欲亡(故意)
更(1)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2)醉則更相枕以臥(進而)
(3)更上一層樓(再、又)
(4)舉杯銷愁愁更愁(更加)
固(1)君子固窮(安于)
(2)齊人固善盜乎?(本來)
(3)固國不以山溪之險(鞏固)
(4)汝心之固(頑固)
觀(1)予觀夫巴陵勝狀(看,觀看)
(2)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景象)
(3)其文理皆有可觀者(觀賞)
茍(1)茍富貴,毋相忘(如果,假使)
(2)茍全性命于亂世(茍且)
(3)茍無饑渴(或許,表希望)
光(1)以光先帝遺德(發揚光大)
(2)仿佛若有光(光線)
歸(1)云歸而巖石暝(聚攏)
(2)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3)微斯人,吾誰與歸(歸依)
過(1)過秦漢之故都(經過)
(2)及魯肅過尋陽(到)
(3)人恒(過犯過失)
(4)況才之過于余者乎(超過,勝過),
號(1)陰風怒號(呼嘯)
(2)號為張楚(定國號)
(3)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號令)
(4)故自號曰醉翁也(別號)
和(1)政通人和(和睦,協調)
(2)春和景明(溫和,和暖)
患(1)且人患志之不立(擔憂、憂慮)
(2)無凍餒之患(憂患)
(3)為鄉人所患(當作禍害、認為……是禍害)
惠(1)大王加惠(恩惠)
(2)汝之不惠(同“慧”,聰明)
或(1)而或長煙一空(有時)
(2)或異二者之為(或許)
(3)或以為死,或以為亡(有人)
極(1)南極瀟湘(到)
(2)此樂何極(窮盡、盡頭)
加(1)而山不加增(更加)
(2)萬鐘于我何加焉(好處)
(3)弗敢加也(虛夸,以少報多)
【中考語文總復習資料(3)】相關文章:
初一語文復習資料09-05
北師版小升初語文總復習試題12-31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復習資料01-01
中考語文作文萬能開頭03-28
中考語文必背文言文03-23
中考必備:語文常考名句知識點12-31
初中語文中考知識點歸納02-14
六年級下數學復習資料06-16
關于總與什么有關作文(精選16篇)04-23
中考必備:中考作文素材大全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