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學設計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是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科學精神”中的一篇精讀課文,屬于議論文。今天,CN人才網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學設計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掌握多音字“轉”的讀音及 “鍥”、“誕”等字的寫法。
②、能聯系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詞語和句子。體會文本語言及標點符號生動,準確的特色。
2、過程與方法:
、俳M織學生研究三個具體事例,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體會文中所表達的科學精神,培養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
、诮Y合生活實際,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善于發問、不斷探索、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
3、情感與態度:
教育學生懂得“只要善于觀察,不斷發問、鍥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的科學規律,增強自己發現真理的信心和勇氣。
教學重難點:
1、能從具體事例中理解“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含義。
2、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善于發問、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與本文相關的課件。
2、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查閱相關資料,做好預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簡介作者
課前先把課題寫在黑板上,少寫一個“誕”字。
1、學習“誕”字。
2、初步理解課題。
3、簡介作者
設計意圖:從課題入手,指導寫字。初步了解課題的意思,為解決理解“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含義作鋪墊,同時引導學生學習“從課題入手理解課文內容的學習方法!弊髡吆喗閯t激發了學生閱讀科普讀物的興趣。
二、檢測生字詞
1、(課件出示)
2、哪些詞是你以前很少見或沒有見過的,請大聲讀一讀。
3、哪些詞容易讀錯?重點掌握“轉“的讀音。
4、哪個詞最容易寫錯?鍥而不舍的“鍥”字。
5、聯系剛才的情境理解“無獨有偶”。
設計意圖:本課出現了不少的四字詞語和專業術語,專業術語不作為學習的重點,但根據教材特點和學情,詞語也應該是本課的一個教學點。本環節學生會的不教,教學生不會的或容易出錯的,引導學生學會在生活中理解和運用詞語,屏幕上的詞語也為下面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三、深入研究三個事例
1、總結事例
謝皮羅的發現 波義耳的`發明 醫生的發現
2、學生研讀討論并匯報,完成研讀表的填寫。
(課件:研讀表)
抓住“敏銳”、“立即”、“百思”等詞語體會事例中人物的精神品質和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3、總結共同點
找生匯報。用上“他們都是什么樣的人,因為____________”這樣的句式。
(這一環節老師盡可能以尊重學生的理解表達為主,多鼓勵表揚,同時要相機進行指導理解。)
4、總結真理
設計意圖:
對課文深入地探究、總結,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培養。抓住文中的關鍵詞語,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及作者用詞的準確性。新課標中新增了“非連續性閱讀”的要求,而本環節學生結合圖表中的內容,總結三個人物的共同點,既是對學生概括能力的培養,同時也鍛煉了學生非連續性閱讀的能力。
四、再次理解課題
1、讀句子,找生寫發現真理的三個關鍵詞。
2、學習第二自然段
請生默讀,思考提問。
預設1、用“?”和“!”的好處。
預設2、為什么不是把“?”扯圓變成了“!碧柲?
設計意圖:抓住“標點”的借喻用法,引導學生理解這種用法的好處,通過換符號培養學生深入思考問題的習慣。第二段是對課題的解釋,第七段是對觀點的總結,對這兩段的學習,更進一步理解了文章課題的含義。
五、聯系生活進行科學教育
1、利用句式說說其他事例。(課件展示)
請用下面的句式說一說你還知道的其他事例。
( )因為( ),通過反復研究,最終( )。
2、聯系學生生活探討為什么沒有發現真理。(課件展示)
生談,老師相機指導。
3、理解最后一句
、佟⒗斫狻坝袦蕚涞娜恕
、凇⒗斫狻吧朴讵毩⑺伎肌薄
③、理解“鍥而不舍精神”。
設計意圖:語文的外延是生活。通過文本與實際生活的聯系讓學生明白發現真理的易與難,樹立正確的科學觀,激發學生對發現真理的興趣,增強發現真理的信心和勇氣。
六、總結全文(課件展示)
這篇文章作者先提出觀點:(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然后再用(洗澡水的漩渦,紫羅蘭花的變色,睡覺時眼睛的轉動)進行了事例論證;最后又總結觀點:只要(見微知著、善于發問、不斷探索),就能發現真理。
提出觀點→事例論證→總結觀點
設計意圖:既有對本節課內容的總結,又為初中的學習作了鋪墊。
七、老師寄語
同學們,只要你善于從司空見慣的事情中見微知著,具有科學研究的敏感性,善于發問,鍥而不舍地追根求源,你就能發現真理。
讓我們努力去做一個有準備的人,一個善于獨立思考的人,一個具有鍥而不舍精神的人!
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走在發現真理的路上!
設計意圖:一段充滿激情的演講,進一步地深化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激發了學生對探求真理的渴望。
八、休閑小作業 (課件展示)
1、心動不如行動。選擇一個你在生活中發現的問題嘗試做一做研究,看能不能最終解決你的疑問
2、經?纯粗醒10套科教頻道的《我愛發明》。
設計意圖:作業的布置是對課文內容的拓展,更突出與文本的聯系性、體現了趣味性、生活性。
板書設計: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謝皮羅的發現
波義耳的發明
醫生的發現
見微知著,善于發問,不斷探索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學設計二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認識到凡事要多問幾個為什么的重要性。
2、理解三個科學發現的小故事在寫法和內容上的相同點,學習用事實說明道理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理解三個科學發現的小故事在寫法和內容上的相同點,學習用事實說明道理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形象導入,點明觀點。
1、老師在黑板上板書“?”,問:這是一個什么符號,它有什么含義?
2、師:把問號的上半部分拉直,就會變成什么符號?它又有什么含義?
(板書:?→ !)
3、師:由問號變成感嘆號,這兩個看似簡單的符號變換,卻被我們的作者葉永烈用它形象地向我們闡述了一個觀點,那就是“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板書課題)
4、看看這兩個符號變換,你們再看看課題,想一想,疑問號代表課題中的哪個詞語(問號),感嘆號又代表課題中的那個詞語呢?(真理)說說真理的意思,說說你們知道哪些真理?(名言警句、公式、科學家的發明等)
5、是的,以上的名言警句、公式等都闡明了真實的道理,都被實踐證實是正確的,所以我們稱它們為真理。這些真理在生活中廣泛運用,指導我們的言行。同樣,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第二十課的課題既是作者的觀點又是一條真理,誰來讀讀這一真理?
生讀,師:你似乎對它還有懷疑,讀得不夠堅定。不過沒關系,等你學完課文,贊同了作者的觀點,懂得這是一個正確的道理之后,你一定會讀得堅定有力的。
二、學習事例,理解觀點
1、用自己的話概括事例。
師:對于這樣一個道理,一個觀點,作者用了幾個事例來證明它的?根據第一課時的學習,誰能用自己的'話簡要地說一說。
生1:課文具體寫了三件事,第一件寫的是謝皮羅教授發現水的漩渦的旋轉方向和地球的自轉有關。
生2:第二件寫的是英國的化學家波義耳偶爾發現紫羅蘭濺到鹽酸會變紅色,最后發明了石蕊試紙。
生3:第三件寫的是奧地利的一位醫生從兒子睡覺時眼珠會轉動這一現象中發現了眼珠轉動和做夢的關系。
2、學習三個事例,填寫表格。
師:現在再請大家仔細地讀讀這三個事例,同桌合作完成以下表格。出示表格,學生邊讀課文邊思考,邊填寫。
3、交流表格的填寫,同時運用多媒體展示表格的填寫。
4、交流三個事例的相同點。
師總結過渡:這三個事例中提到的科學家發現和發明的過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發現問題,不斷地追問;再進行反復的研究和試驗;最后解決了問題,得出了結論。書上有一段話和你們說的意思是一樣的,同學們看看是哪一段啊?(第二段)
5、投影(第二自然段),齊讀。師: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問題、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這就是哪句話的意思?(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同時請學生練習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6、讓我們再來看一看這個疑問號和感嘆號,在這三個事例中,在這一段話中“?”和“!”又有什么含義呢,它們各指什么呢?
?的含義是:看出問題,不斷發問、追根求源。
!的含義是:不斷解決疑問,找到真理。
那么把“?”拉直變成“!”表示的也就是哪一句話的意思。(再讀課題)
這樣表達有什么好處?(形象、直觀、易懂)
7、科學史上,能從生活的細小現象中找出真理的事例還有很多很多,你還能舉出幾個嗎?(學生匯報搜集的資料)
如:魯班上山,手被植物葉劃傷,后來發明了鋸。
牛頓在樹下,被蘋果砸了頭,后來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蚯蚓在美國東海岸有,在歐洲西海岸同緯度地區也有,而在美國西海岸卻沒有,魏格納從蚯蚓的分布,推論出歐洲大陸與美洲大陸本來是連在一起的,后來裂開了,分為兩個洲。)
雷達、風車……
三、感悟精神,總結觀點。
1、師:這么多的事例說明了科學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遙遠。只要你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問題、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變成“!”,就可以找到真理。老師想問一問(隨意指幾個同學):你可以發現真理嗎?為什么?其實老師也不能發現真理,很多人都不能發現真理,這就說明真理的發現也是有條件的,那么科學家們憑借著什么在這漫漫的科學長途中尋找到真理的呢?請你們默讀課文的6、7自然段,找出關鍵的詞語劃下來并聯系事例理解理解。
2、學生讀書
3、師:你找出了哪些詞語,你覺得他們找到了真理,憑借的是什么?
(1)見微知著
請說說這個詞語的意思,從謝皮羅教授的事例中,那一句話體現了謝皮羅這種見微知著的本領呢?(板書“見微知著”)
讀句子:“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而美國……敏銳地注意到……”突出敏銳再讀。師:洗澡是件再普通不過的事情了,謝皮羅卻敏銳地捕捉到一個細節……并抓住了問題的本質,這種本領就叫——見微知著。這種見微知著的本領在波義爾和奧地利醫生身上能找到嗎?
讀句子:“波義爾立即敏感的意識到……”
“他感到很奇怪,連忙叫醒兒子……”
突出“敏感、奇怪”再指讀。
師:看來要想發現問題,有所成就,首先得練就一雙銳利的眼睛,善于觀察到生活中的細枝末節,能見微知著。
(2)善于發問
師:還憑借什么來找到真理,(板書“善于發問”)誰來讀一讀波義耳那一連串的問題。(多媒體出示波義耳的幾個問題)如果你是波義耳,你會怎樣問自己,問一問吧!(指讀)咱們跟隨著波義耳一起發問,一起思考,請齊讀這些發問的句子。
(3)不斷探索、獨立思考、鍥而不舍(學生匯報時板書這些詞語)
師:當他們發現問題之后,謝皮羅是怎樣做的?(讀句子“謝皮羅抓住問號不放……”)波義耳是怎樣做的?(讀句子“這一奇怪現象和一連串……”)奧地利醫生是怎樣做的?(讀句子“帶著一連串的疑問,他以妻子……”)
師:他們的反復實驗就體現了他們那不斷探索、獨立思考、鍥而不舍的精神,也正因為他們的這種科學精神,才找到了真理,這就是“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這也就把“?”拉直變成了“!”。同學們,如果你們擁有了這樣的本領,你們也一定可以找到真理的。
4、領悟“?”、“!”所蘊涵的情感
師:那么現在我們再看看這個疑問號和感嘆號,我覺得它們不僅僅是一個標點符號,不僅僅就是指問題和真理,也不僅僅就是指科學家們的質疑本領和科學精神,它們散發著溫度,洋溢著情感。你們想一想,當謝皮羅、波義耳、奧地利醫生等科學家們發現了問題,經過不斷探索找到了真理之后,他們的心情是怎樣的呢?(驚喜、興奮、激動、驕傲、自豪)
師:是啊,這個?和!凝結了科學家們多少難以名狀的情感啊!如果你是謝皮羅教授,在抓住問號不放并進行反復研究之后,發現洗澡水的漩渦與地球的自轉有關,你一定會贊同作者的觀點,一定會驕傲地對世人說(指課題):“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如果你是波義耳,在不斷發問并進行許多的實驗之后,發明了石蕊試紙,你也一定會贊同作者的觀點,也一定會自豪地說:“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如果你是奧地利醫生,在帶著一連串的問題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觀察之后,發現睡覺時人的眼珠轉動與做夢有關,你一定會說:“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學習了這么多科學家的事例之后,我們也一定會堅定地說:“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指第一位讀課題的同學再次讀課題。(讀得多響亮啊!看來你相信了這一真理啦!)
四、體會寫法,仿寫練習。
1、課文學完了,我們來看一看這篇課文跟我們以前學過的課文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本文先點明觀點,然后通過具體事例證明觀點,最后總結觀點。)
學生回答之后,教師總結:這篇課文圍繞著“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這一觀點,列舉具體事例加以證明。這樣的文章叫做議論文,不同于我們經常閱讀的記敘文。
2、“失敗乃成功之母”這句格言也是一條真理,現在就請你們仿照本文的寫法運用具體事例來寫一篇短文。
口頭交流短文的選材和提綱,課后再去完成。
五、語言激勵,總結下課。
親愛的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這一真理,理解了“?→ !”這一直觀、形象的表達方式,初步了解了議論文這一文章體裁,相信每個同學收獲都很大。老師希望你們作好充分的準備,學習科學家們那見微知著、善于發問的本領,學習他們不斷探索、獨立思考、鍥而不舍的精神,在將來也能把一個個“?”拉直變成“!”,也能自豪地說:“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板書設計:
20、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見微知著+善于發問+不斷探索+獨立思考+鍥而不舍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感悟人生的真理句子08-13
唯美真理愛情語錄10-11
愛情真理語錄07-31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翻譯05-13
杞人憂天教學設計07-27
《位置》的教學設計03-25
花臉教學設計08-09
《詠柳》教學設計08-20
《匆匆》教學設計08-07
養花教學設計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