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清明節的習俗是什么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一般是冬至后的第108天。在中國,這是一個較為重要的祭祀日子,人們會在這一天為祖先掃墓。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距今約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最初,“清明”只是一個節氣,曾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等農諺流傳下來。入宋之后,由于時間比較接近,寒食節的祭祀習俗以及上巳節“上巳春嬉”的習俗融入“清明”之中,一直延續至今。掃墓和踏青成為其中比較重要的兩個主題。
“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時光,女孩們會把不愉快的事情寫在風箏上,待風箏飛起后將線剪斷,寓意煩惱隨風而去。”民俗學者王娟介紹,早先寒食節時間其實很長,春季的好幾個月都算在其內,“寒食節還要求人們不動火。后來隨著節日系統的改良,這些習俗才逐漸并入了清明節,節日的時間也縮短為一天”。
高巍則表示,“踏青”這項習俗更多反映出了清明作為節氣的特點,“清明是二十四節氣是春天里的第五個節氣,這時春天那種生機盎然的特點已經充分展現出來了,所以清明節的習俗就提倡人們要融入大自然,去踏青、放風箏等等”。
除了掃墓祭祖、踏青郊游等各式民俗外,清明節的一些飲食也頗有特色。王娟介紹,有的地方有吃“子孫燕”的習俗,“就是會在祭祖的時候蒸很多小饅頭,做成燕子的形狀,祭祀儀式結束后分給孩子吃,帶有迎春的意思”。
“古代清明節,人們還會吃雞蛋,這跟西方的復活節很相似,雞蛋也意味著孕育生命的一種形態。”王娟介紹,南方有的地方則會吃“青團”,即用艾草或其他可食用青草的汁液與糯米拌在一起,蒸熟出籠,“青團味道可口、香氣撲鼻,吃青團也有辟邪的含義”。
高巍介紹,除了以上飲食外,“喝粥”也是清明節民俗之一,“為了適應春天‘生發‘的特點,人們會在這一天加上韭菜、豆芽等食物”。
“此外,清明節還有‘射柳’的習俗。通常的做法是將一個葫蘆分成兩半,里邊放上鴿子或者其他鳥類,然后將葫蘆掛在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飛鴿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也有的是掛上一條橫幅,將橫幅射下來后即縱馬向前,努力接住橫幅,總之是一種技藝類的游戲。”高巍稱。
[清明節的習俗是什么]相關文章:
1.【清明節的習俗】
2.清明節的習俗有哪些
3.清明節的習俗由來及傳說
4.簡述清明節的習俗
5.清明節的由來與習俗
6.清明節的來源及習俗
7.清明節的習俗盤點
8.盤點各地清明節的習俗
9.有關清明節的習俗
10.清明節的習俗與來歷
【清明節的習俗是什么】相關文章:
清明節習俗07-22
清明節的習俗有哪些09-23
關于清明節掃墓習俗的意義07-06
清明節碰蛋習俗的介紹及寓意06-30
寫清明節習俗的作文(精選32篇)08-02
從唐宋詩詞看古代清明節習俗07-07
傳統節日清明節習俗有哪些07-06
谷雨的習俗_傳統節氣習俗10-23
大雪節氣的習俗09-15
河南立春習俗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