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清明節掃墓習俗的意義
清明節的主題是掃墓行孝義。這一天是祭奠亡靈的日子。中國傳統的方法是土葬,所以也稱上墳、掃墓、祭掃。為故人的墳墓添些土,清除墓碑上的灰塵,再擺些貢品鮮花等。本文是小編精心編輯的掃墓的意義,希望能幫助到你!
【1】清明節掃墓習俗的意義 |
【2】清明節掃墓的禮節 |
【3】清明節掃墓的禁忌和避諱 |
【4】清明節各地的習俗 |
【5】清明節掃墓祭祀的由來 |
清明節掃墓習俗的意義1
激勵后代
在這個虛擬的紀念空間里永久記載著祖祖輩輩的光榮歷史,讓散居在全球的后人都可在這個平臺上了解祖輩光輝業績及其未竟之業,以此激勵后代不斷追求和努力奮進。
傳承文明
流傳幾千年的祭奠習俗本來就是因時而異。在互聯網如此發達的,祭掃習俗也需與時俱進。網絡祭奠是傳承中華民族;慎終追遠;的優良傳統,發揚重親情、重家庭、重孝道的傳統美德的現代的、科學的方式。只要祭掃的本義不變--誠心祭奠,祭掃的.方式并不重要。
促進和諧
網絡紀念館是一個超時空的網絡祭奠和溝通平臺,用戶不僅可以向先人表達敬意和孝思,而且可以利用這個平臺加強家庭、家族成員之間的溝通,增進了解、強化親情、維護團結,增強凝聚力,從而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
清明節掃墓習俗的意義2
1、 孝敬祖先,緬懷先人
清明節是紀念祖先的傳統節日,自古以來,中國人都非常注重孝道,而祭祖又是和孝道相掛鉤的,所以清明掃墓祭祖是慎終追遠、孝敬祖先的一種表現,是人們借以表達感恩之情,體現血脈相連的親情之愛的一種活動。
2、 銘記傳統,傳承中華民族精神
清明掃墓祭祖不僅僅是個人的.事情,還關乎國家民族精神文化的傳承。掃墓祭祖是孝道的一種表現,同時也是傳承了中華民族“孝”的精神,萬人同祭萬姓祖,是敦親睦族的表現,同時使人們追本溯源,不忘本分。而海外僑胞、華裔清明回鄉掃墓則表達了其不忘先人,不忘故土的愛國之情,有利于鞏固民族的感情。
3、 尊重生命,敬畏歷史
清明節的祭奠儀式是個體與歷史連接的精神臍帶,緬懷先人,祭祀先祖是人們尊重生命的表現,同時也是對過往歷史的一種敬畏,對先人奮斗和辛勞的敬重,在個人與家庭傳續的同時將國家與文明的歷史一并傳續下去。
清明節掃墓的禮節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蕩秋千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秋千,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為了避忌諱,改為秋千。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后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游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植樹
清明前后,春陽照臨,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會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我國植樹節。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放風箏
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里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中國的漢民族,祖先觀念非常濃厚。這恐怕與起源于農業文明,農耕技術、家庭事業、宗親宗族等都講究世代傳承有關,也與儒家思想觀念有關。因此,兩千多年來,清明節追思先人成為漢民族傳承不息的特有文明。
烏丙安教授指出,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中國的滿族、赫哲族、侗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個少數民族,也都有過清明節習俗。有一些少數民族清明節過得比漢族更隆重、更有味道。
烏丙安舉例說,壯族對祭掃祖先陵墓十分看重,屆時要全家出動,帶上五色板、肉、香燭、紙幡等到祖墳去上供,行拜禮。土家族在清明節這一天要上墳掛青,家里要吃豬頭肉,有“清明酒醉,豬腦殼有味”的說法。一些民族在清明踏青郊游時,還逐漸加入了蕩秋千、放風箏、踢球等豐富多彩的健身娛樂習俗。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民俗節日之一,去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清明節掃墓的禁忌和避諱
1、清明祭祀就是孝順祖先
清明是祭祀逝者的一種活動。清明祭祀很重要。在中國或者說在華裔眼里,祭祖是和孝道綁定在一起的。若是不參加祭祖,就是一個不孝順的人,一個忘記祖先的人。清明拜山指的是掃墓的意思,江南及南方諸多墓園在山上,故稱為拜山。北方通稱為掃墓或上墳。
2、清明掃墓的通常程序如何
按照風俗,祭掃的順序是首先要先掃墓,就是將墓園打掃干凈。其次是祭祀,這一程序很關鍵,一是寄托哀思,二是與先人相感,因為山有靈而無主,先人有主而無靈,與先人相感可以更好得到山川的靈氣。這就是風水。掃墓時,人們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修整墳墓,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還要在上邊壓些紙錢,讓他人看了,知道此墳尚有后人,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此后圍坐聚餐飲酒;也可放風箏,甚至互相比賽,進行相關活動。婦女和小孩們還要就近折些楊柳枝,將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條穿起來。有的則把柳條編成籮圈狀,戴在頭上,謂“清明不戴柳,來生變黃狗”。即:修正墓地、上香、上肉、敬酒、拜祭、放炮送別。最后提醒您要注意防火安全,待香燭點完后可離開。
3、掃墓結束后應如何做?
掃墓結束后當日也應嚴肅,不能嘻嘻哈哈;對于信佛的朋友來說,掃墓回程,最好一路持誦《心經》或《大悲咒》。掃墓回家后,如感身心疲勞,應先洗個澡,換身衣服。清明節掃墓回來,一定要清掃你的鞋子,同時將鞋子的鞋尖朝里,同時勿忘將身上穿的衣服洗干凈晾曬為宜。當然我們可以佩戴一些佛像、護身符、桃木等。懷著尊敬先人的心情,對四周的亡者亦予以尊重。拜祭回家后,必要時可以進行過火盆儀式,可除去因時運勢較低時,拜祭所招惹回來的氣場入宅。過去在進家門之前跨火盆能祛除陰氣,也可以在家門口點些柴火示意之。
4、清明掃墓越早越好嗎?
這里涉及的是兩個時間問題:
其一,是清明節當日掃墓還是前后時間均可?越早越好嗎?只要在清明節期間均可,看自己方便。當然,各地都有一些當地的風俗,我們要尊重這些風俗。清明節祭掃的具體
日期,各地風俗不同,有的是在清明節的前十天后十天;有的稱;前三后三;有的在清明前后逢單日舉行;有些地方掃墓活動長達一個月。還有,對于某些風俗來說,給去世一年內的親人掃墓和給已經去世超過一年以親人掃墓,時間上也有些差異。
其二,掃墓當日出發的具體時間越早越好嗎?需要根據自己情況,最好是在5-7點,即卯時。最好在下午三點前完成清明拜山活動,因為陽氣已逐漸消退,陰氣逐漸增長,若是時運低的人,很容易會招惹陰靈纏身或騷擾。如果清明節不燒香不掃墓,會怎么樣
5、懷孕的婦女能清明節去掃墓嗎?
通常來說懷孕的婦女要避開清明拜山活動,不僅如此。嚴格說來,女性來例假,最好也不要參加此類活動,特別是不能在下午三點后參加清明拜山活動。南北方對于掃墓的風俗略有不同,比如:南方通常兒女均前往掃墓,而北方一些地方,則通常女兒不前往掃墓,如果是出嫁的女兒則隨夫前往掃墓。如果清明節不燒香不掃墓,會怎么樣
6、清明節可以在家拜祖先嗎?
清明祭掃儀式本應親自到墓地去舉行,但由于種種原因,很多人不能回鄉參加清明拜山活動,那么也可以在家拜祖先。方法是在家里陽臺或客廳,朝家鄉方向,擺上祭拜用的食品,燒上三支香,鞠躬三次,默念相關詞語。然后,再燒紙錢祭祀。
7、清明節悼念逝者買什么花合適?
通常是菊花,因為我國古代把菊花當作寄托之花,有思念和懷念的含義。白色菊花是最適合的,也可以搭配一些綠草,如百合,綠葉,康乃馨等,會更漂亮。黃色菊花有長壽菊之稱,比較適合看望病人。
8、清明節早上為何要看看自己的額頭?
掃墓的當日早上,洗漱之前,先照鏡看自己的額頭,看看有沒有烏黑的氣色,如有則表示時運較低,盡量當日避開掃墓為宜;若一定要去,可隨身佩戴玉器、桃木等,以作化解。
9、掃墓之前需禁食嗎?
掃墓之前最好禁食:當你動身開始掃墓,就最好不吃食物或食素了,以表示對先人的禮貌和尊重。
10、掃墓時能隨意著裝嗎?
不可以。為尊重亡者,掃墓應莊重著裝、念頭和言行。通常來說掃墓時要著深色衣服,并衣著整齊,神情莊嚴肅穆為妥。如果清明節不燒香不掃墓,會怎么樣
11、掃墓禁忌
公歷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為清明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民俗節日之一,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被正式確立為法定節假日。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在清明掃墓期間,有些禁忌與忌諱要避免。
清明節不適宜做什么
不可穿大紅大紫
清明節拜祭時忌穿到大紅大紫的衣服,應穿上素色的服飾。另外,不要佩戴紅色的配飾(本命年者除外)。事實上,清明節也算是鬼節,當然在發型上是需要注意的,尤其頭發不能遮住額頭,額頭是人身體的神燈所在,是不可蓋住的.。
不可買鞋
鞋與邪同音,所以在清明節這種陰氣重的祭祀節日期間,是不宜買鞋的,若真有需要也要錯開時間購買。如果有些朋友不慎在清明期間買鞋了,需用紅紙把鞋子包好,放在門口一晚,然后清早將紅紙燒掉即可。
不可在墓地拍照
大家掃墓的目的都是為了祭祀祖宗,而非玩樂。舉頭三尺有神明,大家掃墓的時候,最好心懷敬意,專心謹慎,千萬不要在墓地合影,甚至隨意拍照,否則引來了不好氣場,就有陰陽失衡的可能,會損害個人的運勢。
不可嬉罵,非議先人
掃墓完畢后,有人帶著孩子去的,可能剛開始還算肅穆,一結束就開始打打鬧鬧,嘻嘻哈哈了。這是要注意的,要知道墳地畢竟是陰靈沉睡之所,嬉笑怒罵會滋擾陰靈,是大不敬,可能會招致報復,非議先人就更不可取了,假如你路過他人的墓地,對逝者品頭論足即是褻瀆的行為。
不可探視親友
最好不要清明節當天去探視親朋好友,隔天去探視為宜。因為清明節是祭奠的特殊時候,此時去探視親朋好友很說不過去的,或者說不吉利。當然,你也可以請親朋好友在外面吃飯為宜。
孕婦不能去祭拜
清明節祭拜祖先心里面難免悲傷,有身孕的婦人忌去祭拜,是為了避免動胎氣。另外,懷孕的的婦人本來身體就虛弱,而墳墓一般陰氣較重,會容易碰到一些陰靈作怪之事。
清明節各地的習俗
1、北京清明節習俗
傳統的“寒食節”又稱“換火節”,說的是家家戶戶燒了一冬的爐膛,開春后要滅火清理了,所以家里;鹨粌扇,只能吃涼食了。因此舊時北京很多家庭都在寒食節的前一天準備出次日的食品,大多是一些小吃,逐步就演化出了老北京的寒食十三絕。
寒食十三絕是什么?有一種說法,“寒食十三絕”具體包括:蹄燒餅、螺絲轉、馓子麻花、姜絲排叉、驢打滾、糖火燒、艾窩窩、糖卷馃、糖耳朵、豌豆黃、焦圈、硬面餑餑、芝麻醬燒餅。另版“寒食十三絕”:奶油炸糕、螺絲轉、馓子麻花、姜絲排叉、驢打滾、糖火燒、艾窩窩、面茶、糖耳朵、豌豆黃、焦圈、硬面餑餑、芝麻醬燒餅。
2、浙江清明節習俗
清明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浙江桐鄉民間流傳著“清明大如年”的俗語。桐鄉是江南蠶桑的主要產地,其鄉間流傳著豐富的蠶鄉習俗,清明軋蠶花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活動。
在浙江湖州,清明節家家裹粽子,可作上墳的祭品,也可做踏青帶的干糧。農家有清明吃螺螄的習慣,這天用針挑出螺螄肉烹食,叫“挑青”。吃后將螺螄殼扔到房頂上,據說屋瓦上發出的滾動聲能嚇跑老鼠,有利于清明后的養蠶。清明節這天,還要辦社酒。同一宗祠的人家在一起聚餐。沒有宗祠的人家,一般同一高祖下各房子孫們在一起聚餐。
3、廣東清明節習俗
傳統的廣州人向來重視清明掃墓,有在正清當日“行清”的習俗。“行清”與踏青不同,踏青是郊游,“行清”則是一族人一起約定那一天齊齊去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廣州人祭祀完了后,分了豬肉,并不算完成了拜祭形式,家人會將豬肉帶回家后,配上清明時節的菜蔬“清明蕎菜”去炒著吃,還有不嫌麻煩的人家另外用這個“清明蕎菜”配一些雞蛋絲燒肉絲炸一些春卷吃,吃完了這些菜肉,這一年的“行清”任務才算完成。
4、重慶清明節習俗
重慶人在清明這天,也有吃寒食的習俗。過去人們掃墓時的“清明食品”,往往是鍋魁加鹵菜、涼菜。這種鍋魁里面夾的“和菜”,由粉絲、萵筍絲、肉絲(或雞絲),加上春芽涼拌而成。掃墓一般都在郊外,相當于春游,一大家子人還會帶上涼面、酒菜、糖果等食品,祭奠先人后,大家一起吃掉,又有耍的又有吃的,最高興的就是小孩子了。
當時人們掃墓除了帶上紙錢香燭外,還會帶上一串用紙剪成的紙串,掛在墳前,用以招魂,俗稱“掛青”。俗話說,“有兒墳上掛白紙,無兒墳上屙狗屎”,是否有“掛青”,成了一個家庭是否后繼有人,是否興旺發達,是否父慈子孝的標志。
5、江蘇清明節習俗
常州人清明節一大早,家家戶戶門框上要插柳條和桃花枝,以鮮艷的紅綠祛除隔年的邪祟。而小孩子則是把柳枝編成圓形環圈戴在頭上,或把柳枝連葉帶皮捋到頂梢,成一柔軟可以抖動的“柳球”。也有人家將艷麗的桃花插在檐下的門環上,以示清明臨門,平安報春,藉以辟邪,帶來福祉。
除了這些,清明節當天,常州人早飯會吃沒有餡的糯米大團子。大團子是春節前就做好了的,放在冷水中泡著,要一直吃到端午節。清明那天,拿出大團子,切成一片一片的下鍋用油煎,根據自己的口味放糖或鹽。也有人家會放點柳葉在里面,意為添“青”。常州人還有在清明節吃青團子的習俗,做青團子要到田頭路邊去采一種叫“綠茱頭”的野生植物葉子,回來后洗凈,揉出綠汁液來,經過濾煮沸后和米粉而做成青團子。
6、河南清明節習俗
在河南,清明時節人們最常吃馓子、棗糕、雞蛋等食物。“馓子”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時叫“寒具”。寒食節禁火寒食的風俗在大部分地區已不流行,但與這個節日有關的馓子卻深受世人的喜愛。棗糕又叫“子推餅”,河南一些地方用酵糟發面,夾棗蒸食。他們還習慣將棗餅制成飛燕形,用柳條串起掛在門上,可以冷食,以紀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質。
在河南的`一些地方,清明吃雞蛋,就如同端午節吃粽子、中秋吃月餅一樣重要。民間習俗認為清明節吃個雞蛋,一整年都有好身體。據相關專家介紹,清明吃雞蛋習俗,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
7、湖南清明節習俗
長沙將掃墓稱為“掛山”,有“前三后七”之稱,即清明節的前三天后七天為掃墓期。掃墓祭祀有先后順序,一般都要先將墓地清理干凈,拔除墓地雜草,插上“掛山條子”在墓前拜祭,最好是下午3點前完成掃墓祭拜。
長沙府清明插柳,稱為“記年華”!安辶钡牧曀资加谔拼,本意是為驅疫避邪,后來又有了裝飾的意思。傳統習俗看來,放風箏可以放走自己的穢氣。所以很多人在清明節放風箏時,將自己的疾病寫在風箏上,放飛風箏,象征著帶走穢氣。
8、湖北清明節習俗
在湖北武漢,不管有多忙,清明節這一天,人們都會放下手頭的事務,回老家給先人祭祖,當地俗稱“上墳”。當地“上墳”包括墳前祭拜、送紙錢、獻花、添墳等流程。祭拜前,由家中長者或長子首先除去先人墳墓上的枯葉雜草,另外拿出幾張黃紙錢,以土石壓于墳頭,意在向外人顯示家中仍有后人。前期工作完成后,當地人會在墳前劃好上供范圍,擺上香楮、元寶紙錢、鮮花祭品等,然后按輩分為祖先燒紙錢。
由于受到寒食節禁火影響,在湖北恩施、咸寧等地,人們會在墳墓附近的小樹上或墳地竹竿上懸掛紙錢,叫做“標墓”。祭祀過的墳墓紙幡飄飄,而沒有紙幡的墳頭多是些未祭祀的孤墳了。
9、廣西清明節習俗
橫州鄉民清明節取柳葉及田螺浸水洗眼睛,據說可使眼睛明亮。XX縣掃完墓后,以白紙作長幡掛在墓頭,稱為“標墳”,又叫“掛青”。XX縣掃墓時,由值年主祭備酒食以祭。祭畢,親友就近飲宴,稱為“野餐”。
梧州鄉民大多數都是在清明節當天和后面的幾天去掃墓,只有一少部分的鄉民是在清明節的前幾天就掃好的。
10、福建清明節習俗
福建閩南并不一定只在清明節掃墓。掃墓日期一般有兩種,泉州習俗是在清明節前后幾天,漳州則有部分人士會選在三月初三的上巳節附近掃墓,客家人則通常在春節之后。
方式是,清理完墳墓環境后(如雜草、樹木),先祭拜土地神,然后祭拜祖先。祭拜完后在墳墓上,用小石頭壓上“墓紙”,代表已經將墳墓修繕完畢。清明節當天一般是不煮食物,只吃冷的潤餅,這是源于寒食節的習俗。
11、山西清明節習俗
掃墓時,山西南部多數地方不燒香、不焚紙,只是把冥錢、紙帛等物掛到墳頭上或墳塋旁的樹枝上,有“清明墳頭一片白”的說法。這種民俗可能是來源于寒食節禁火的習慣,也可能是出自干旱的春季民間防火的意識。
不過,山西北部多數地方的民俗卻截然相反,人們卻要將冥錢等物燒盡,認為燒不盡就轉不到先人手中,也有一些地方,如:大同等地,人們則習慣于白天上墳,晚上在家中焚紙。此外,晉西北的河曲等地,舊俗上墳要帶酒菜,祭畢祖先,便在墳地里飲食,意寓與先人共飲共食。
12、山東清明節習俗
清明節吃冷食的習慣。在山東,即墨吃雞蛋和冷餑餑,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據說不這樣的話就會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餅卷生苦菜,據說吃了眼睛明亮。晉中一帶還保留著清明前一日禁火的習慣。
清明時節,在濟南城鄉,還流傳蕩秋千的習俗。清明節這天,男女老幼,身著新衣在綠楊深外,或在街前廣場,立木為架,上袈橫木,下懸二繩,繩下橫系一板,人在板上可坐可立,手握兩繩可前后上下飄蕩,極富樂趣。
13、四川清明節習俗
清明節插楊柳是全國各省份差不多的習俗,而四川地區獨特之處在于,除了將楊柳枝掛在門口、墳前,愛美的四川婦女還會在清明節這天將柳條戴在頭上,叫做柳葉符。由于四川產竹,竹子在清明節期間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清明這天,家家戶戶會請道長畫上紙符,掛在竹子上,然后掛到墳頭,作為清明上墳的一個必要儀式和步驟,是為“掛青”。
火神門祭火神,這也是四川地區比較獨特的習俗之一。清明前一天是寒食節,人們把家里的火都滅了。人們在清明當天專門去火神門祭拜火神,回來以后再重新生火。
14、海南清明節習俗
文昌、瓊海等地一些村莊,一般不在清明節掃墓,而是在冬至那天掃墓。在給先輩燒香時,最為講究的還要屬?诟堑貐^,先長輩后晚輩,輩分順序是不能搞亂的。而西部地區,如儋州等地,過清明時以人多為榮,不分男女老少,只要能到,人越多越好。那些終日生活在船上的漁民,在清明時節,往往會在船頭燃放鞭炮,祈求先人保護風調雨順,后輩平安。
海南人掃墓時,以豬、鵝、魚、糕果點心祭祀,焚香化寶。也有同姓居民抓豬拉羊到始祖墳上祭祀,祈求后代子孫繁榮。清明祭祖分兩種,先為祭“己祖”,以一戶或幾戶為單位,在家中祖先牌位前擺放好“三牲”、干飯等祭品,人人跪拜。后為祭“眾祖”,以幾十戶或幾百戶為單位,同姓氏的宗族均參加。將備好的祭品帶到先人墳墓祭拜,清除雜草,添上新土。
清明節掃墓祭祀的由來
清明節為什么要掃墓?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迸c其他節氣不同的是,清明還是我國重要的傳統民俗節日,是掃墓和祭祖的好日子。清明節的起源,據傳說開始于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后來在民間傳開,于此日祭祖掃墓,代代相傳成為中華民族的固定風俗。
相傳,先秦已經有了設壇祭墓的習俗,后來逐漸演變為墳前祭拜。“寒食墓祭”大約在南北朝時成型。據《舊唐書·玄宗紀》記載:“寒食節上墓拜掃禮經無文,但近代相沿,積久成俗,士庶之家,每逢寒食節無不祭掃!辫b于此俗已久,唐玄宗就于開元二十年下詔:“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為常式!焙衬辜烙谑亲鳛閲叶Y俗確定下來,也清明節掃墓原因。
因寒食節是在清明的前幾天,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兩節合一,就形成清明掃墓的習俗了。直到現在,上墳掃墓的日期規定也不是很嚴格,清明前后時間都可以。
清明節為什么要掃墓?清明節掃墓來自寒食節。中國古代歷史中本有兩個節日,一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主要用于指導農耕﹔一為寒食節,旨在掃墓和緬懷親人。由于清明節和寒食節在時間上只隔一兩天,先人們就將這兩個節氣合二為一了。
清明節掃墓的`傳說
民間傳說中寒食掃墓的源頭,則有兩說。一說三國時諸葛亮治蜀,深得人心,但他去世后朝廷卻沒有為之蓋廟,于是百姓在寒食期間于田野道路上拜祭。其后朝廷自省措置不當,正式附祭諸葛亮于先祖(劉備)廟,但寒食野祭的風俗卻已經形成,并演變為各人祭掃先人的墳墓;另一說則稱寒食掃墓的習俗與寒食節同時形成于春秋時期,都因紀念隱士介子推而起。
還有人認為,寒食掃墓來源上古先民在春分時祭祀高禖的習俗。高禖即高母,在人們只認其母,不認其父的原始社會,高母就是祖先。祀高禖就是祀祖先。而寒食節的原本節期就在二月下半月,在時間上與古時祀高禖的時節是一致的,故唐玄宗立寒食為祀祖節。后世寒食節縮減成最后三天或兩天,或者直接與清明節結合在一起,所以寒食掃墓也就成為清明掃墓了。
關于清明節掃墓的習俗,民間還流傳著一個與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有關的故事。朱元璋幼時家貧,父母在一次瘟疫中死去,他和哥哥草草埋葬了父母,便到皇覺寺當了和尚。后來朱元璋參加了元末農民起義軍,東征西討打下江山當上了皇帝。可是父母的遺骨卻成了他的一塊心病。原來,當年埋葬他父母的那座山坡,多出了許多墳塋,朱元璋沒辦法辨認出哪座墳墓是自己父母的,于是經常悶悶不樂。
有個他家鄉來的太監猜到了皇帝的心思,于是獻了一條妙計。朱元璋聽后大喜,下令清明節這天,國民都要去祭祀祖先、踏青掃墓。暗地里卻偷偷地派侍衛去窺探,發現埋葬他父母的那座山坡上,只有一座墳荒草茂盛,無人掃墓,于是朱元璋便了卻了一樁心愿,移骨厚葬了他的父母。大概清明節的復興與朱元璋有關吧。
清明掃墓的通常程序
清明祭祀的方式或項目各地有所不同,常見的做法有兩部分內容組成:一是整修墳墓,二是掛燒紙錢、供奉祭品。
按照習俗,祭掃的順序是首先要先掃墓,就是將墓園打掃干凈。
其次是祭祀,這一程序很關鍵,一是寄托哀思,二是與先人相感,因為山有靈而無主,先人有主而無靈,與先人相感可以更好得到山川的靈氣。這就是風水。
掃墓時,人們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修整墳墓,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還要在上邊壓些紙錢,讓他人看了,知道此墳尚有后人,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此后圍坐聚餐飲酒;也可放風箏,甚至互相比賽,進行相關活動。婦女和小孩們還要就近折些楊柳枝,將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條穿起來。有的則把柳條編成籮圈狀,戴在頭上,謂“清明不戴柳,來生變黃狗”。
所以,清明掃墓的通常程序即:修正墓地——上香——上肉——敬酒——拜祭——放炮送別。
【清明節掃墓習俗的意義】相關文章:
清明節的習俗有哪些04-06
端午節賽龍舟習俗及意義06-08
關于清明節的掃墓活動方案09-25
作文清明節掃墓(精選50篇)04-08
清明節踏青活動意義04-03
清明節掃墓的作文(通用41篇)04-06
清明節祭祖掃墓詩詞30首04-08
寫清明節習俗的作文(精選32篇)02-03
學校清明節掃墓安排方案(精選13篇)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