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十二章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掌握有關《論語》和孔子的基本文學常識,體味《論語》的語言風格及其對后世文學的影響。
2.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并背誦課文。
3.積累成語、格言、警句,體會文章所闡述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
【教學重點】積累文言詞語,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能力。
【教學難點】孔子的教育思想;《論語》的語言風格。
【教學時數】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1.介紹孔子及《論語》;朗讀全文,2.研讀并背誦前四章。
一、導入新課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如《論語》、《老子》、《孟子》、《莊子》、《荀子》等。這些著述對中華文化曾產生過深遠影響,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我們同學們進入中小學學習已經七年了,關于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和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的重要性,一定有了不少體會。我國古代的孔子是偉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在《論語》這部儒家經典中,他的弟子記錄的孔子言論,有不少是談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的,對同學們搞好學習,加強個人品德修養都有很大意義。現在我們就來共同探究學習《〈論語〉十則》這篇課文。
二、作品簡介
1.孔子其人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他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開創者,被公認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曾帶領弟子周游列國14年,終不再仕。晚年返魯致力于整理文獻和繼續從事教育。相傳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教出不少有知識有才能的學生。孔子被后世統治者尊為“圣人”,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與孔子并稱“孔孟”
孔子是一個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個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個品德高尚的知識分子。孔子高尚之品格主要包含這樣幾個方面:發憤忘食,安貧樂道;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與人為善,直道而行。
中國各地都有孔廟對其祭祀。舉世聞名的“三孔”——孔廟、孔林、孔府,位于曲阜城的中央,是在孔子故居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一組具有東方建筑色彩和格調、氣勢雄偉壯麗的龐大古代建筑群,總占地面積約3500余畝,擁有近千間建筑。因其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東方文化中的顯著地位,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于1994年12月被收入《世界遺產名錄》。
2.《論語》其書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于孔子言行的記錄,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其體式歸納起來主要有:語錄體(也可稱格言體);對話體;敘事體,。其內容上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治學態度和處世方法。東漢時,《論語》被列為“七經”之一(七經:《詩》、《書》、《禮》、《易》、《春秋》、《論語》、《孝經》)。南宋時,朱熹把它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成為儒家的重要經典。
三、初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
1.讀準字音
人不知而不慍() 學而不思則罔() 論( )語 ...
思而不學則殆( ) 不亦說( )乎 不逾矩( )( ) ....
三省()吾身傳()不習乎曾()子 ...
一簞()食曲肱( )而枕之 ..
2.教師導學
學習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積累一定量的文言詞匯。文言文中的基本詞匯大多與現代漢語意義相同,這好理解。但有些詞,古今意義發生變化。如成語“走馬觀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為“行走”,這個成語就講不通了。再如“赴湯蹈火”中的“湯”是“熱水”的意思。這些都與現代漢語完全不同。學習文言文要特別注意這些變義詞。另外,一些文言虛詞,如“之”、“乎”、“者”、“也”之類,意思比較寬泛,在不同的語言環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這就需要聯系上下文,正確理解。 先仔細讀幾遍課文,理解各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如果開始不理解懂,試著再讀幾遍。實在理解不了的,將問題提出來。
學生朗讀課文并提出不理解的字詞,教師幫助學生解決。
四、合作探究,重點學習課文前四章。
1.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齊讀。第一遍讀準字音 ; 第二遍 讀出節奏 ; 第三遍 抑揚頓挫。
2.小組合作解決字詞意義和語句翻譯,教師適時點撥。
第一章
(一)分析文義
子曰:“學(學習)而(表順承)時( 按時(名詞作狀語))習(復習)之,不亦(也是)說(同“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了解)而(表轉折)慍(生氣)不亦君子乎?”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翻譯:孔子說:“學了又按時復習,不也是很喜悅的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也是很快樂的嗎?人們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生氣,不也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嗎?”
(二)課文探究
第1句講:學習方法
第2句講:學習的樂趣
第3句講:個人修養
第二章
(一)分析文義
曾子曰:“吾(我)日(每天,名詞作狀語)三(多次)省(反省)吾身:為(替)人 謀(出主意)而(表轉折)不忠乎?與朋友交而(表轉折)不信(誠信)乎?傳(傳授的知識,名詞做狀語)不習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謀慮是否真誠盡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誠實?傳授的學業是否復習了?”
(二)課文探究
本章強調治學的人重視品德修養
第三章
(一)分析文義
子曰:“吾十有(通“又”)五而(表順承)志于學,三十而立(獨立),四十而(表順承)不惑(迷惑),五十而(表順承)知天命(自然規律),六十而(順承)耳順,七十而(表順承)從心所欲,不逾(超過)矩(規范)。”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翻譯:我十五歲開始立志學習,三十歲能自立于世,四十歲遇事能不迷惑,五十歲了解并順應了自然規律,六十歲對各種言論能明辨是非,到七十歲才可以隨心所欲,又不會超出規矩。
(二)課文探究
1.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學習和提高修養的過程。
2.從本章來看,學習和修養的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
十五歲到四十歲:學習領會
五十、六十歲: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七十:主觀意識和做人規則融合為一
3.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是怎樣的?
思想與言行融合,自覺遵守道德規范,而不是勉強去做。
4.我們從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啟示?
道德修養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循序漸進。
第四章
(一)分析文義
子曰:“溫(復習)故(就的知識,形容詞做,名詞) 而(表順承)知新(新的領悟), 可(可以)以(憑借)為(成為)師矣。”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翻譯:孔子說:復習舊的知識,并從中獲得新的領悟,做到這樣的程度,可以成為老師了。
(二)課文探究
本章談學習方法
五、課堂小結
這幾章強調了學習態度要謙虛,學習方法上要獨立思考和復習。
六、布置作業
1.背誦并默寫前四章。
2.熟讀課文五至十二章。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1.朗讀課文,背誦前四章;2.繼續研讀課文五至十二章。
一、朗讀課文,檢查背誦前四章,考查句子的翻譯及重點詞語的解釋。
二、繼續研讀課文五至十二章
第五章
(一)分析文義
子曰:“學而(表轉折)不思則罔(迷惑),思而(表轉折)不學則殆(有害)。
劃分句子停頓: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翻譯:孔子說:“只學習不思考,便會迷惑而無所得。只空想而不學習,就會有害。”
(二)課文探究
本章講學習方法,闡述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系。
第六章
(一)分析文義
子曰:“ 賢(品德高尚)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忍受)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樂于學)。賢哉,回也!”
句子劃分停頓:子曰:“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翻譯:孔子說:“顏回的品質是多么高尚啊!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屋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清苦,顏回卻不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質是多么高尚啊!”
(二)課文探究
本章贊揚了顏回樂于學習、安于貧困的品質。
第七章
(一)分析文義
子曰:“知之(代詞,指代學問)者(……的人)不如好(喜歡,愛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以……為樂趣,名詞意動用法)之者。”
劃分句子停頓: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翻譯:孔子說:“對于學習,了解怎么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為樂的人。”
(二)課文探究
本章闡述了學習態度:以學習為快樂
這一段運用了什么修辭?:頂真
講學習的三個層次:知、好、樂,層層推進,使說理更加透徹,令人信服。
第八章
(一)分析文義
子曰:“飯(吃飯,名詞作動詞)疏(粗糧)食飲水(冷水),曲肱(彎著胳膊)而(表順承)枕之,樂(樂趣)亦在其中矣。不義(正當手段)而富且貴,于(對于)我如浮云。” 劃分句子停頓: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翻譯: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于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樣。”
(二)課文探究
本章講人的道德修養
第九章
(一)分析文義
子曰:“三(幾個)人行,必有我師焉(在其中)。擇其善者而(表順承)從(跟從)之(代詞,學習),其不善者而改之。”
句子劃分停頓: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譯:孔子說:“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師的人。我選擇他的優點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為借鑒,改掉自己的缺點。”
(二)課文探究
本章講學習態度:向一切人學習。不但要學習別人的長處,還要借鑒別人的短處,反省自己有沒有類似的毛病。
第十章
子在川(河)上曰:“逝(流逝)者如斯(這)夫,不舍(舍棄)晝夜。”
翻譯:孔子在河邊感嘆道:“一去不復返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日夜不停。”
(二)課文探究
本章講時光易逝,應珍惜時間。
本章運用了什么修辭?:比喻
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時間的飛逝,指明時間的寶貴。
第十一章
(一)分析文義
子曰:“三軍(軍隊)可奪帥也,匹夫(普通人)不可奪志也。”
劃分句子停頓: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翻譯:孔子說:“軍隊的主帥可以改變,普通人的志氣卻不可改變。”
(二)課文探究
本章講一個人應當堅定信念、矢志不渝。
第十二章
(一)分析文義
子夏曰:“博(廣泛)學而(表并列)篤志,切(懇切)問而(表并列)近思,仁(仁德)在其中矣”
句子劃分停頓: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翻譯:子夏說:“廣泛地學習,堅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懇切地向別人發問,多考慮當前的問題,仁德就在其中了。”
(二)課文探究
本章講堅定信念、廣泛學習。
三、學生齊讀,鼓勵當堂背誦。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1.積累成語、名言、警句;2.文言詞語用法、意義及特殊文言句式總結;3.《論語》的語言特點與文學色彩。
一、積累成語、名言、警句
1.找出你喜歡的名言警句并說說理由。
2.學了這篇課文,你認為哪些內容使你收獲最大?談談感想。 (讓學生自由談)
3.與課文自相對照,談談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還有欠缺?應怎樣改進?
二、文言詞語用法、意義(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及文言特殊句式總結
(一)通假字:
1.不亦說乎。(說:同悅,喜悅、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學。(有:同又,放在整數與零數之間)
(二)古今異義
1..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養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2.可以為師矣
古:可以、憑借 今:可能、許可
3.飯疏食飲水
古:粗劣今:疏通、疏散
[論語十二章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論語>十二章》教學設計
2.《<論語>十二章》教案
3.《<論語>十二章》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4.《論語六則》教學設計
5.《論語十二章》第一課時教案
6.初一上冊語文〈論語十則〉教學設計
7.七年級《論語十則》教學設計
8.教學設計的心得
9.電功教學設計
10.《師說》教學設計
【論語十二章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論語>十二章》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9-25
杞人憂天教學設計07-27
《位置》的教學設計03-25
花臉教學設計08-09
《詠柳》教學設計08-20
《匆匆》教學設計08-07
養花教學設計10-21
《草原》教學設計09-19
草原教學設計06-27
論語原文及翻譯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