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冬夜讀書示子聿的詩意賞析
《冬夜讀書示子聿》是南宋詩人陸游所寫的一首詩。首句是對古人刻苦做學問精神的贊揚,告誡自己的孩子學業(yè)應(yīng)毫無保留,全力以赴,接下來就由小編帶來冬夜讀書示子聿的詩意賞析,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冬夜讀書示子聿》
宋·陸游
古人學問無遺力,
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
譯文:
古人做學問是不遺余力的,終生為之奮斗,
往往是年輕時開始用功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
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終歸是淺薄的,未能理解知識的真諦。
要想徹底明白書本上的深刻的知識必須要親自實踐。
注釋
1、示:訓示、指示。
2、子聿(yù):陸游的小兒子。
3、學問:指讀書學習,就是學習的意思。
4、遺:保留,存留。
5、無遺力:用出全部力量,沒有一點保留,不遺余力、竭盡全力。
6、少壯:青少年時代。
7、工夫:(做事)所耗費了時間。
8、始:才。
9、紙:書本。
10、終:到底,畢竟。
11、覺:覺得
12、淺:膚淺,淺薄。
13、絕知:深入、透徹的理解。
14、行:實踐。
15、躬行:親身實踐。
賞析一:
這首的意思是說,古人學習知識是不遺余力的。終身為之奮斗,往往是年輕時開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終歸是淺薄的,未能理解知識的真諦,要真正理解書中的深刻道理,必須親身去實踐,方能學有所成。
在宋寧宗家慶五年,即1199年的年底,陸游寫了《冬夜讀書示子聿》一首詩。
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詩。在這首詩里,詩人一方面強調(diào)了做學問要堅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將來一事無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別強調(diào)了做學問的功夫要下在“哪里”,這也是做學問的訣竅,那就是不能滿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實踐,在實踐中加深理解。只有這樣才能把書本上的知識變成自己的實際本領(lǐng)。詩人在書本與實踐的關(guān)系上,強調(diào)了實踐的重要,這符合唯物認識論的觀點。作者的這種見解,不僅在封建社會對人們做學問、求知識是很寶貴的經(jīng)驗之談,就是對今天的人們也是很有啟迪作用的,是非常有價值的見解。
作者簡介:
陸游(1125年—1210年),字務(wù)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紹興)人,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
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宋孝宗即位后,賜進士出身,歷任福州寧德縣主簿、敕令所刪定官、隆興府通判等職,因堅持抗金,屢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應(yīng)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投身軍旅,任職于南鄭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陸游奉詔入蜀,與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繼位后,升為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不久即因“嘲詠風月”罷官歸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游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書成后,陸游長期蟄居山陰,嘉定二年(1210年)與世長辭,留絕筆《示兒》。
陸游一生筆耕不輟,詩詞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詩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郁悲涼,尤以飽含愛國熱情對后世影響深遠。陸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書》,“簡核有法”,史評色彩鮮明,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鑒賞二
這是一首教子詩,子聿(yù),詩人的小兒子,是要告訴兒子學習的道理。首句是對古人刻苦做學問精神的贊揚。“遺”,即保留。“無遺力”,毫無保留,全力以赴。次句是說做學問的艱難。只有從少年開始,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打好扎實基礎(chǔ),并經(jīng)過幾十年的努力,最后才能有所成就。否則只能是“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是以古人刻苦學習的精神及做學問的艱難來告誡自己的兒子:做學問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后兩句,詩人更進一步指出實踐經(jīng)驗的重要性。“紙上得來”,指的是書本知識。“絕知此事”,指的是真正把握事物的底蘊。“躬行”,就是指親自去實踐,眼見為實。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學知識,固然很重要,但僅此還不夠,因為那只是書本知識,書本知識是前人實踐經(jīng)驗的總結(jié),不能紙上談兵,要“親身躬行”。一個既有書本知識,不要死讀書,又有實踐經(jīng)驗的人,才是真正有學問的人。當然自己不可以滿足在這不完整的書本內(nèi)容的東西了。詩的前兩句,贊揚了古人刻苦學習的精神以及做學問的艱難。說明只有少年時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竭盡全力地打好扎實基礎(chǔ),將來才能成就一番事業(yè)。陸游從古人做學問入手娓娓道來,使人倍感親切清新,如沐春風。其中“無遺力”三個字,形容古人做學問勤奮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動又形象。第二句闡述了做學問應(yīng)當持之以恒的道理,同時也強調(diào)“少壯工夫”的重要性。他語重心長地告誡兒子,趁著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時光奮力拼搏,莫讓青春年華付諸東流。否則只能是“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言切切,情深深。
詩的后兩句,特別強調(diào)了做學問的功夫要下在哪里,這是做學問的訣竅。書本知識是前人實踐經(jīng)驗的總結(jié),能否符合此時此地的情況,還有待實踐去檢驗。只有經(jīng)過親身實踐,才能把書本上的知識變成自己的實際本領(lǐng)。詩人從書本知識和社會實踐的關(guān)系著筆,強調(diào)實踐的重要性,凸顯其不凡的真知灼見。“要躬行”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學習過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獲取知識后還要“躬行”,通過親身實踐化為己有,轉(zhuǎn)為己用。作者的意圖非常明顯,旨在激勵兒子不要片面滿足于書本知識,而應(yīng)在實踐中夯實和進一步獲得升華。一個既有書本知識,又有實踐經(jīng)驗的人,才是真正有學問的人。
這首詩以思想和哲理取勝,使我們在理性的思辨中受到教益。它蘊含著深刻的哲理:直接經(jīng)驗和間接經(jīng)驗是人們獲取知識的兩條途徑。從書本中汲取營養(yǎng),學習前人的知識和技巧是非常必要的,這是人們掌握知識、積累知識的一個重要的方面,即形成間接經(jīng)驗。直接經(jīng)驗是直接從實踐中產(chǎn)生的認識,這是獲取知識更加重要的一個途徑。并且,間接經(jīng)驗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得到運用、檢驗和發(fā)展,如果“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不去參加社會實踐,不去接觸廣闊的社會生活,那么你的認識始終“覺淺”,只有通過“躬行”,把書本知識變成實際知識,才能發(fā)揮認識對實踐的指導(dǎo)作用,實現(xiàn)認識過程的第二次飛躍。
詩人在書本與實踐的關(guān)系上,強調(diào)了實踐的重要性,這符合唯物主義認識論的觀點。這種獨到的見解,不僅在封建社會對人們做學問、求知識大有裨益,即使在科技日新月異的現(xiàn)代,仍然具有較強的啟迪和借鑒意義。
【冬夜讀書示子聿的詩意賞析】相關(guān)文章:
《示兒》的原文與詩意10-11
長相思的詩意賞析11-25
山行的詩意09-18
蜀中九日的詩意02-02
詩意的對聯(lián)集錦01-22
漁歌子的詩意11-25
暮江吟的詩意10-09
回鄉(xiāng)偶書的詩意10-27
山居秋暝的詩意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