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母親替兒子應聘的求職故事
媽寶男,無論在日常生活還是職場上都不常見,然而,在職場上,需要的能是獨立自主的,勤奮的人。有自己的思維,能夠好好完成本職工作的人,而不是一切靠父母抉擇的孩子。不知道大家對媽寶男了解多少?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母親替兒子應聘的求職故事,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母親代替兒子應聘的求職故事
母親陪著兒子來人才市場應聘。看那兒人山人海的,母親就有了許多焦慮。無論如何她得幫兒子找到工作。
兒子大學畢業已經在家待了半年,眼看著他的同學陸陸續續都已經走上了工作崗位,找到了稱心如意的工作。可兒子老是不慌不忙的,說工作遲早會有的。為這,母親真有些生氣了,所以今天非得親自陪著兒子來應聘不可。
終于看到一份待遇不錯的推銷工作,兒子的條件也挺適合的。母親便努力地擠進密密匝匝的人群里去,好不容易幫兒子要到了一張應聘報名表。兒子接過表格,三兩下就填完了。母親接過一看,字跡很是潦草,就生氣地說,你怎么這樣,不能把字寫好點兒嗎?兒子不耐煩地說,我就那水平。
母親無奈地再次擠到了前臺,又要了一張表格,看看擁擠的人流,害怕擠出去難以再擠進來交表,便就著工作臺,拿筆填起來。念中學時母親的書法作品就曾得過獎,所以她的字寫得很漂亮。一個工作人員見她正專心地填表,湊過來,看了看說,不是你應聘吧?母親被身后的人流推得歪來倒去的,好不容易站穩了連忙說,不是的,我是給我兒子填的。那人說,你兒子本人呢?母親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說,他力氣小,擠不進來。工作人員看過母親寫的字說,你的字寫得不錯呢。母親趕緊說,我兒子寫得還要好呢。
因為表格交在前面,不多時就叫到了兒子的名字,母親趕緊大著嗓門兒朝后面叫著兒子的名字。兒子好半天才擠進來,還邊擠邊抱怨說,讓你別忙,你忙什么嗎?母親朝他使使眼色,意思是在工作人員面前別亂說。
母親和兒子被叫到另外一間小屋進行面試。工作人員問兒子,你為什么要來應聘這份工作?剛才還和母親頂嘴的兒子,此時突然有些緊張起來,好半天才擠出一句話說,我需要找份工作。母親趕忙幫他圓場說,我兒子從小就伶牙俐齒的,這會兒是緊張點兒。他適合做這個推銷工作的。你別看這孩子長得瘦,可能吃苦了。小時候吧,家里的一切家務活兒都讓他承包了,街坊四鄰一個勁兒夸他能干呢。
工作人員又問了下一個問題,你覺得做推銷工作需要具備怎樣的素質?兒子想了半天,大冷的天,額上冷汗直冒,半天才張嘴說,我覺得只要能吃苦就行。母親連忙接過他的話頭,嗔怪地看了兒子一眼說,這孩子,剛才在路上還給我說得頭頭是道呢,這會兒怎么就忘了?母親對工作人員說,搞推銷,一直是我兒子的夢想。所以,一直以來他都有意識地在培養這方面的能力。他平時就跟我說,推銷人員應該有以下素質:一是一副好口才,能為產品做詳細生動的口頭廣告;二是有吃苦精神,能走街串巷,不怕麻煩地上門服務;三是有良好的交際能力,能和各色各樣、三教九流的人打交道,廣泛地推銷產品……母親毫不停歇地一口氣說了十點,好多竟是工作人員沒聽過的有價值的新觀點。
聽過母親的介紹,在場的人都面露微笑。母親一看他們的微笑,心里就跟喝了蜜似的甜,她知道兒子的工作終于有希望了。于是歡天喜地領著兒子回家等候通知。
三天后,母親終于高興地接到了那家公司的電話。兒子也興奮地等在一旁。然而,聽過電話,母親卻呆在了那里——公司錄取的不是兒子,而是她。
“父替子應聘”是一種任性包辦
“我兒子在一家律師事務所做財務,這是他簡歷。”20日上午10點多,在武漢華中人才舉辦的“春風行動”招聘會上,一位頭發花白的“求職者”向招聘單位推介自己的兒子。面對招聘人員“您兒子怎么沒來”的疑問,這位父親很坦白:“他太辛苦了,還在家睡覺。”(2月21日《武漢晚報》)
在當今社會,包辦婚姻已經不再流行,而包辦工作卻成了一種趨勢。比如,一位父親辛苦跑招聘會,替代兒子應聘工作,兒子卻在家睡大覺,顯然,這是父母包辦工作的又一個現實標本。應該說,父母關心、甚至規劃子女的工作,其本身沒有惡意。問題是,父母違背子女的意愿,并采取“全程包辦”的方式,去左右子女的自由選擇,就是一種過度干預了。而且,這種過度干預,勢必會給子女求職帶來負面影響,也不利于子女成長和進步。
眾所周知,在國外,孩子只要滿18歲就自立,即使父母很有錢,孩子也要自己找工作,自食其力。而在國內,孩子從小到大始終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吃飯怕噎著,外出怕車碰著,交友怕學壞了。更有甚者,一些經濟條件好的家庭,父母早已為孩子置好了房,聯系好了工作,準備好了存款。處在這樣優越的環境和條件下,有的孩子把父母作為“靠山”,也就不足為奇了。然而,也有孩子比較“叛逆”,對父母包辦一切非常反感,并進行了頑強的抵抗。比如,河北一位母親,3年來10次到重慶,勸自己的兒子回家,像其哥哥一樣進入國企工作,端上鐵飯碗,兒子卻執意不從。這個故事背后,凸現的正是兩代人就業觀念的沖突,這種沖突下,我們看到了被異化的親情。
可憐天下父母心。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平穩、順利地成長,希望他們的工作妥當、安全。然而,工作是一輩子的事,個人的興趣和意愿應該放在第一位,父母應多尊重子女的興趣愛好,從旁引導,不要因為過度保護而越俎代庖,更不能采取替子女應聘等“全程包辦”的方式,去干涉子女的正當選擇。帶著職業規劃,理性處理子女就業的問題,并不影響“父母之愛”的發揮,相反,很可能在孩子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找到了適合他們長期發展的選擇,切莫因過于重“包辦”,而丟失了孩子在職業發展中的可持續性、成就感和幸福感。
然而,父母替子女應聘的事件時有發生, 值得當今社會反思。職業選擇,還是讓子女自己來掌舵 。子女“被安排”過度了,也會出現很多后遺癥,甚至會引發家庭糾紛和悲劇。如果我們還繼續沿用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模式,孩子20多歲了仍然要靠父母包辦工作、生活上的許多事情,那可就真應了一名老外的那句話——“這真是中國學生的悲哀”。當然,值得反思的還有我們的教育部門,特別是高校,應適當多安排一些社會服務實踐課程及實習機會,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接觸社會和企業,以便逐步提升大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母親替兒子應聘的求職故事】相關文章:
經典的求職小故事10-25
勵志求職故事感悟07-08
應聘編輯英文求職信(通用11篇)08-22
朋友應聘一家獨資公司故事:反思的力量10-16
關于母親教育孩子的故事6個10-12
奧黛麗赫本的兒子03-10
一位保安的勵志求職故事(通用9個)08-14
大學生百折不撓的求職故事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