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跟孔子學當老師讀后感
跟孔子學當老師讀后感(一)
剛讀了一本書,周勇博士的《跟孔子學當老師》。這本流淌著教育智慧的書讓我走近了孔子,走進了孔子的生活和思想,掩卷沉思,我們確實應該跟隨孔子學當老師。書的封面印著一行小字:師者,永懷“教學之戀”,永懷生命的恬靜、感動與美好。
反觀教學現狀,中國的家長歷來責任心奇強,今天不愿意丟失落榜的臉面,明天更不忍心目睹孩子待崗的痛苦,于是各自使出渾身解數,四處奔走物色名師家教,充分發掘孩子的時間和智力資源,決不允許孩子蹉跎光陰,虛擲年華。這樣虔誠的近乎愚昧的愛,讓孩子埋藏了自己的興趣愛好,熄滅了童年所特有的智慧的火花、創造的靈氣,甚至不時演繹出觸目驚心的人間悲劇!十年寒窗,學生們犧牲了自己應有的自由連同自己的花樣年華。一些表面上看上去天真活潑、熱情開朗的學生,心中也會充塞著對學習的焦慮、填滿對生活的恐懼。曾經有個成績優異的孩子這么說:“同學們都羨慕我:當班長、成績好、會彈鋼琴……其實我也有煩惱。每天爸爸媽媽輪流管我學習:該做奧數了,該去練琴了,該讀名著了……一刻也不得閑。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教育的目的應當是向人傳送生命的氣息。我們要學孔子的精神:潛心自己的事業,用純凈的良心成就一份責任,用艱苦的跋涉讓教育多幾份人性和溫暖。真的希望素質教育不再是浪漫的影像,而是真實的棲息;學校教育能應抹去追名逐利,呈現出生命的潤澤。在我們教師真誠的微笑里,蓄滿教育的陽光,讓我們一起蹲下身子,彎下腰桿,靜下心來,傾聽孩子的聲音吧……
跟孔子學當老師讀后感(二)
我們學校開展了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在活動中,我們與《論語》結緣,與孔子相識。孔子是萬世師表,是金聲玉振的集大成者,作為教師的楷模,他令我們仰之彌高,鉆之彌堅。雖然在《論語》的閱讀中我已經對孔子有了一些粗淺的了解,但孔子是怎樣當老師的?他的教育原則有哪些?作為老師應該向孔子學什么?這一連串的問題,仍然時時困擾著我。最近,我終于在《跟孔子學當老師》這本書中找到了部分答案。
感謝這本書的作者周勇教授,他悄悄把”圣人“頭上的光環遮了起來,聊天式地帶我們走進了作為一個教師的孔子的世界。結合著我自己讀《論語》的點滴感悟,一個走過千年風煙的至圣先師那魁梧的身軀,仁厚的心地在我眼前逐漸清晰起來……作為一名老師,從教育、教學工作的角度上來看,《跟孔子學當老師》對我們有什么樣的指導意義呢?本著”反求諸己“的想法,我合上書頁反思自己以前的教學,整理出了幾條心得,與大家共勉。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作為一名教師我覺得可以改成:教之者不如好教者,好教者不如樂教者。教學的最高目標就是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個”樂之者“,以學為樂,終身學習。教師的追求難道不是成為一個”樂教者“嗎?世上有什么比快樂還重要的!”工作著并快樂著“的格言不就是讓我們在樂教中追尋職業的幸福感嗎?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子游問什么是孝,孔子說:”如今所謂的孝,只是說能夠養活父母便足夠了。然而,就是犬馬都能夠得到飼養。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贍養父母與飼養犬馬又有什么區別呢?“這是孔子告誡世人贍養老人要注重精神贍養,在此借用孔子的句式說上一句:”今之教者,是謂能教。至于犬馬,皆能有教;不敬,何以別乎?“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要愛學生、尊重學生,不能想著象訓練犬馬一樣去訓練學生。這種對待學生的態度就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基礎啊。
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馬棚失火燒掉了。孔子退朝回來,說:”傷人了嗎?“不問馬的情況怎么樣。由此,我聯想到以前,教室的玻璃碎了,我們進教室是不是一般先問:誰把玻璃打碎了?學一學孔子吧!我們應該這樣問:玻璃碎了,傷到人沒有?然后你再問玻璃碎的原因,這樣問話的效果,哪一個更好就不言而喻了。千萬不要把這理解成僅僅是育人技巧的問題,這是師德、是仁愛的體現,他體現出一名教師大愛無痕的風范。
子游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子游說:”事奉君主太過煩瑣,就會受到侮辱;對待朋友太煩瑣,就會被疏遠了。“作為老師我覺得應該為子游這一句的后面綴上:學生數,斯氣矣。對學生要求太瑣碎了,教師就會墜入煩惱與勞累之中,因此千萬不要在學生面前婆婆媽媽的,把握與學生的距離也是一門學問。
子曰:”君子不器。(君子不能像一件器物一樣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我看過這樣一則趣聞,人們發現馬在冰上跑不會摔倒的秘密,就是它在冰上跑時永遠也不把自己的一切交給一條腿。孔子在告誡我們,君子應多才多藝,否則當我們只能以某種技能謀生時,那就會摔得鼻青臉腫,就像小說中的孔乙己一樣,百無一用。新課改強調知識的綜合性,我們既要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也要注重老師自身的一專多能,我們教師應該”不器“,做跨學科的復合型人才!
教師的課堂提問,甚至是充滿愛意的眼神,千萬不要集中在幾個學生的身上,否則將會影響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熱情,因為孔子說:”民不患寡而患不均“。學生不怕教師嚴厲,就怕教師偏心、不公平。
盡管這本書寫得深入淺出,但我承認我還遠遠沒有讀懂孔子。孔子就是一座豐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不深入研究和學習孔子,就不算入教育之門。“我想:學習,不管從什么時候開始都不晚,合上這本書,我跟孔子學當老師的旅程便開始了……
跟孔子學當老師讀后感(三)
最近拜讀了《跟孔子學當老師》,雖然談不上讀精,卻也受益頗豐。因材施教,有教無類,教學相長,循循善誘,誨人不倦,溫故知新,學而時習之……這些中國教育大地上的美妙風景,深深卷入了我們的教育生活得美好詞語,蘊涵著一份宗教般虔誠、熾烈、雋永的”教學之戀“。
書中有兩章的題目最吸引我——”我們有的,孔子沒有“和”孔子有的,我們有嗎?“。帶著疑問,伴著好奇心,我細讀了其中的內容,孔子沒有能保障生活的”鐵飯碗“即工作單位,沒有固定的”月薪“、”職稱“、或各種”榮譽稱號“,更沒有”國家“以”法律“來保護他的工作和薪水,最可悲的是連一段唯一的愛情,也因為李逵般的學生子路只知道捍衛”男女授受不親“,認為老師不該有一份”丟人“的愛情而就此葬送了。正如作者所問,近乎”光桿司令“的孔子緣何能成為萬人仰慕的先生?孔子究竟有什么呢?在書中我找到了答案:孔子有堅定執著的信念,孔子有修養。孔子有的,我們沒有。孔子之所以值得學習,不僅因為他有我們沒有的東西,更因為他的精神可以成為我們中國教師的”根“。(salifelink.com)我們以他的精神為”根“,不僅可以讓自己的日常”做人“有一個中心,而且能讓自己的職業生涯給學生帶去一種文化或精神上的熏陶,使他們將來無論做什么也有源自中國文化的”根“。是什么使沒有學校的孔子不愁沒有學生?是什么使沒有受過專業教育的孔子教出如此優秀的學生?是什么使顏淵、子路這樣的學生孜孜不倦、一心一意地向孔子學習?我思來想去,終于明白了,是孔子的人格魅力、人文修養。孔子創立了儒家學說,他一生不懈地教化民眾,要人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格物、致知、誠意和正心。修身為第一要。孔子說: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平天下者,先治其國。那么,欲誨學生者,先修其身。孔夫子所說的修身,就是學習做人的道理,就是教化和教育,做有文化涵養的文明人。而修身的先決條件是格物、致知、誠意和正心。要努力觀察和研究事物,探究事物的發展規律,不斷獲取高深的知識和智慧。有了高深的學問和智慧,就能心誠意實,言行一致,即使無人在時,也照常遵守道德準則,保持情緒平穩,平常心,沒有憂患,很好地修身。
回想到自己,在從教的道路上雖然曲折蜿蜒,但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也是一直不斷地在學、不斷地在提高自己。除了做好日常教學工作以外,其他有挑戰性的工作任務,我也從來能樂意接受。因為,我想到,只要我去嘗試了,去努力了,就肯定會有所獲!畢竟,一個人能”學有所成、學有所獲、學有所用“,這也算是一種所謂”為人的樂趣“吧!要是時時刻刻都在計算自己的付出與收獲的不成正比,在斤斤計較中對工作敷衍了事、得過且過,既不能滿足自己物質方面的需求,又不能找得精神上的支撐點,學無所成、一無所獲,那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也許大部分同行,也像我一樣,還沒有辦法得到像孔子與教學那樣柏拉圖式的愛情,可是我們至少可以做到像孔子那樣,在教學工作中因為自己學得新知識、新方法,或者幫助學生取得新進步,從而令自己活得飽滿、活得充實、活得實在!這種為人師的快樂,往往有時候能使我們克服物質生活上的一些園囿與不足,而令我們更加熱愛生活,從而堅定信念。
很多現代人會這樣覺得:人生在世,就是辛辛苦苦學習十幾年,忙忙碌碌工作幾十年,然后等著年老,等著死去,人啊,就是生活的機器。但或許我們真的要從孔子的身上領悟到這一點:學習就是一盞明燈,失去它我們就很容易失去方向。”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我想,擺正了這樣的心態,教書的哪怕還是一輩子的窮教書匠,也可能找到生活的意義和快樂。師者,永懷”教學之戀“,跟孔子學當老師,這是一段溫暖的旅程,它讓我深深的眷戀和無垠的自我期許,它會伴我快樂的前行著!
【跟孔子學當老師讀后感】相關文章:
孔子語錄 孔子名言 孔子名言 -孔子簡介09-21
孔子誕辰日紀念孔子故事07-09
骨干教師跟崗學員跟崗總結范文08-03
孔子的故事07-25
孔子故事08-11
跟外交官學五招建立職場人脈09-18
教師跟崗實踐總結07-21
孔子誕辰紀念日孔子名言09-12
孔子名言警句10-17
孔子孝道名言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