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中班區域活動總結
區域活動是幼兒一種重要的自主活動形式。是根據幼兒發展需求和主題教育目標創設立體化育人環境,即充分利用各類教育資源,有效運用集體、分組和個別相結合的活動形式,組織幼兒進行自主選擇、合作交往、探索發現的學習、生活和游戲活動。幼兒園中班區域活動總結范文,歡迎閱讀。
幼兒園中班區域活動總結一:
“送教下鄉”工作是搞好農村幼兒教師教育教學的有效方式之一。本學期“送教下鄉”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為依據,為落實《東山縣幼兒園園本教研實施方案》精神,幼研室精心組織開展201X年“送教下鄉”工作。參加送(培)課的教師有林小彬、黃莉琛、林武燕、朱曉文、方雯清等5人,共送教4節課、2個講座,約有100多人次的鎮中心園、小學附設園、民辦園教師參加了送教下鄉活動。送教活動具有濃厚的研究氛圍,貼近一線教師的教學實際,廣大教師普遍認為:送的理論實用,課堂精彩、真實讓人服氣。有效促進了城鄉交流,提高了廣大農村幼兒教師實施新教材的能力和水平。為了順利完成預期的送教工作目的,東山縣教師進修學校幼研室進行了認真的準備、精心的安排和頗有成效的實施:
一.精心籌備
為增強送教下鄉活動的針對性,使活動得到實實在在的效果,幼研室在“走進課堂月活動”中,多次到鎮中心園、小學附設園聽課,與幼教輔導員、一線的教師進行面對面的交談,深入廣泛地調查了農村幼兒園教師在實施新課中最感困惑和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并結合以往送教下鄉的經驗,對本學期送教下鄉工作的具體形式和工作內容、工作要求,進行了認真而細致的討論。
1、確立了此次參加“送教下鄉”教師的具體人選和要求,由教研員、市學科帶頭人、市十佳教師、縣級十佳教師、骨干教師和二所實驗園的副園長教師組成送教(培)下鄉講課團。
2、我們要求執教老師要不辭辛苦,精心設計教學活動,準確把握各領域活動的特點,精心準備教具、學具,重視技能技巧、思維和能力培養。確保所送的每一個教育活動都能讓農村教師學得來,用得上。蹲下身子與聽課教師面對面的教研、交流等問題。
3、教研員分別與宅山中心園、銅陵片小學附設園共同商討活動內容、活動方案和活動安排,為送教下鄉有針對性、有步驟地開展活動提供條件。
二.認真實施
幼研室積極為農村教師量身定做,探索了一些切合實際情況的活動模式,在以往看觀摩課,聽理論講座的基礎上,增加了實踐操作內容,使理論、學習、實踐緊密結合,提升送教活動的'實效。每次送教下鄉活動內容豐富,安排有序,工作扎實,所到鄉鎮幼兒園教師大部分參加。
1。專題理論講座與送課下鄉緊密結合。
專題理論講座是集中解決教師教育教學思想觀念的重要形式。本次送教下鄉我們采用講座與示范課相結合的形式:一是農村的幼兒教師先觀摩兩節示范課,二是結合這兩節課的內容我們進行送教下鄉的專題理論講座,采用了示范課與理論講座。
12月1日,教師進修學校幼研室二位教研員親自帶領市學科帶頭人林小彬、實幼副園長余鳳妹、縣級十佳教師林武燕、方雯清老師來到宅山中心幼兒園送課下鄉。林武燕、方雯清兩位教師分別執教語言活動《寶寶為迷路了》和大班音樂活動《小雞出殼》。林老師利用桌面教具幫助幼兒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及對話,她的輕聲細語、富有感情的故事講述令所有老師折服;以她特有的親和力,循循善誘,關注每個幼兒,既教給幼兒學習內容的方法,又培養了幼兒偵聽的習慣。宅山中心幼兒園縣級十佳教師方雯清的大班音樂活動《小雞出殼》的教學設計新穎,充分調動了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課堂氣氛活躍。方老師通過故事形式以及道具演示引入活動,向幼兒詮釋小雞出殼的全過程,采用圖譜的形式幫助幼兒更快、更好地學習歌曲。她們的二個活動受到聽課教師的一致好評。課后圍繞“幼兒園故事教學的策略、如何培養幼兒傾聽能力”兩個問題進行了專題理論講座和研討交流。市學科帶頭人林小彬老師結合故事活動“寶寶迷路了”及語言領域中的一些故事范例,為大家作了題為《幼兒園故事教學的策略》的講座,她生動地從選材到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法的應用,深刻地剖析了幼兒園的故事教學,令在座的老師對故事教學又有了新的認識。
幼兒園中班區域活動總結二:
區域游戲是在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指導下,使兒童的認識水平、個性品質、社會化能力得到積極主動發展的重要物質條件。結合主題活動開展自主游戲,為幼兒提供豐富有效的材料,引導幼兒在自由、寬松的氣氛中主動探索、學習,區域游戲是體現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寓教育于游戲中的最好形式好之一。
本學期,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我班開設了巧手作坊、生活區、數學區、小熊超市、閱讀區、表演區,堅持每天開展游戲活動,指導幼兒動手、動腦,積極地與材料相互作用。現將半年來的活動情況作一簡單總結。
一、材料的投放
1、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投放材料。
如果在活動區內提供的材料難度相同,對于一部分幼兒可能過于簡單,容易完成,這樣就會使其失去興趣,不利于其進一步發展。而對于另一些幼兒可能又太難,通過努力卻達不到,這樣也會使其失去興趣。因此,我們在了解每個幼兒發展水平的基礎上,考慮個體和個性差異,在活動區內提供難易程度不同的操作材料,供不同程度的幼兒選擇。如:在美工區投放折紙材料,讓幼兒練習能折雙三角物體時。教師就可以投放利用雙三角原理折疊的難易程度不同的多種物體,讓幼兒自由選擇。這樣每個幼兒都能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就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2、家園合作協調一致,共同準備活動材料。
在這個學期的區域活動中,我們有部分的材料是來自對各自幼兒家庭的廢物搜集。比如瓶子、種子、絨線、蛋殼等等,都來自幼兒和家長的共同收集。幼兒對各自帶來的東西都很感興趣,我們投放以后,都紛紛去嘗試著玩。這樣,在幼兒參與活動積極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園之間的聯系也進一步緊密。
3、區域材料能做為班級主題活動的.延伸。
我班能把區域活動做為班級主題活動的延伸環節,及時地把主題活動進行過后的材料投放到區域活動中,讓幼兒們在區域活動中繼續進行相關的主題探索與操作活動。美工區里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主題活動開展后投放的,這樣幼兒基本都了解了怎樣操作,也更感興趣了。
二、幼兒在活動中的發展
1、給幼兒發展的空間,讓他們自由表達和表現。
我們常常在一旁無聲地觀看孩子們的表演,盡量不去打擾到他們,充分滿足了幼兒表達和表現的需求,對幼兒的全方位發展起著很大的作用。
2、仔細觀察幼兒發展中的個體差異,對活動作出相應的調整。
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在發展上也是不竟相同的。我們在數學區設計了“玩牌比大小”的活動,能力較好的幼兒既能按照規則玩一個一個比,還能自己創出兩個兩個或三個三個比;但是有幾個幼兒不會玩,還有對活動不感興趣。于是我們就針對這樣的差異性作出調整。我們把“比大小”該成了“排小魚”的游戲,當牌排到相同的點數時,就可將相同點數之間的牌全部吃掉。更改游戲規則后,能力差的幼兒也都想到數學區游戲了,還自己比起誰贏的牌多呢。
幼兒園中班區域活動總結三:
游戲是為了尋求快樂而自愿參加的一種活動。
但幼兒游戲決不是單純感覺上的快樂,而是伴有生命充實感的快樂。
游戲是幼兒的活動,與學習活動,勞動活動有著不少的區別。
它有這樣的一些特點:第一:游戲是幼兒主動自愿的活動,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幼兒游戲不是在外強制的情況下進行的,而是幼兒出于自己的興趣與愿望自發自愿主動進行的活動。
幼兒游戲的類型很多,區角游戲、角色游戲和晨間自選活動,其中銀行、幼兒園、娃娃家、醫院、理發店、食品城等是角色游戲、區角游戲、晨間自選活動。
本學期,我們根據園務計劃精神和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積極地為幼兒創設、完善了游戲環境,通過發動家長、幼兒等多方面地收集游戲玩具和材料,認真地按計劃對幼兒的游戲進行針對性的指導。
通過努力,孩子們在游戲中交往能力、合作技能、表現欲望、創造性等得到了一定發展。
以下就本學期的游戲情況作個總結。
一、角色游戲
在角色游戲中,角色是游戲的中心。幼兒在游戲中通過扮演某一種假想的角色,以假想的方式把頭腦中已有的`表想重新組合,從而反映對社會生活的認識,并參與成人的社會生活。
幼兒在游戲中,經常會發生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并為之爭吵不休,對于我們中班的孩子,不僅要進行品德教育,讓他們懂得互相謙讓,同時也著重對幼兒協作意識進行培養。
第一,利用游戲規則誘發幼兒的協作行為。規則提出:不僅是為幼兒的活動提出要求,也是對幼兒行為及其游戲開展一種暗示。如,在娃娃家,我們是這樣引導幼兒確立規則:
“小朋友在游戲開始前,要先商量,確定各扮演什么角色,然后再游戲。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孩子是一家人,每人都要關心家里的事情和家里的人,不能想做什么就怎么做”。要求幼兒能提出自己想要擔任的角色,并相互協商。用“一家人”將他們間關系明確,暗示他們在行為上要有協作。
第二,教師主動加入幼兒游戲。老師加入幼兒的活動中,可以激發幼兒的游戲興趣,也能為幼兒做出良好的榜樣。如:一次,我在娃娃家當“媽媽”,磊磊當“爸爸”。早晨起來,我對磊磊說:“我給孩子穿衣服,你去買早點吧。”他回來時對我說:“我買了蛋糕。”吃過早點,我看了一眼手表說:“哎呀,我要遲到了,來不及送寶寶了,”說:“你快點走吧,我去送他”。開始時,磊磊是被動的與我交往,后來就變被動為主動,協調我們之間的行為。
[幼兒園中班區域活動總結]
【幼兒園中班區域活動總結】相關文章:
幼兒園中班春游活動總結09-21
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策劃書08-26
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反思范文(通用11篇)08-15
幼兒園中班家長開放日活動總結09-22
幼兒園中班六一活動方案09-22
幼兒園中班愛牙日活動方案05-01
幼兒園中班踏青活動方案10-18
幼兒園中班春游活動方案07-29
大班區域活動隨筆(通用10篇)03-15
中班下學期區域計劃(通用10篇)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