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雙語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稿)
第一部分 總 則一、幼兒園雙語教育指的是:以普通話(母語)為第一語言,以英語為第二語言的雙語教育。 幼兒在幼兒園同時學習漢、英兩種語言,并通過這兩種語言學習其它知識。
二、語教育的定位是:母語為基礎,英語為特色。母語教育先于英語教育,母語教育重于英語教育。
三、《幼兒園雙語教育指導綱要》是以《幼兒園工作規程》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為主要依據,同時結合我園雙語教育的實際制定的。
四、幼兒園雙語教育應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合理分配雙語教育的比例,以習得為主,學得為輔的辦法實施雙語教育。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為幼兒創設真實、自然的雙語環境,讓幼兒在沒有壓力的狀態下,在生動活潑的活動中掌握兩種語言。
五、幼兒園教師應在日常教學和生活中合理地使用漢、英兩種語言,為幼兒提供良好的語言范例。
六、幼兒園英語教育應實施差異教育,并靈活運用集體、分組和個別教學形式,使每一個幼兒在原有基礎上都獲得發展。
第二部分 教育目標
一、幼兒園雙語教育應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堅持保教結合的原則,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全面落實《幼兒園工作規程》。
二、幼兒園雙語教育的總目標:激發幼兒學習雙語的興趣,掌握并豐富基本詞匯和日常用語,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發展幼兒雙語交際技能(聽說)。經過小、中、大班三年訓練后,幼兒能聽、說和讀母語詞匯500-700個,能聽說英語詞匯1000多個,能讀英語詞匯200多個,唱30多首英語歌曲,講10多個英語故事,能與外籍教師自由地日常對話。
三、幼兒園雙語教育的具體目標
(一)語言發展目標
具有強烈的雙語學習興趣,有運用雙語積極進行交際的意識和動機。
能夠掌握日常雙語基本詞匯和交際用語,養成聽說雙語的習慣,獲得運用雙語進行日常交流和獲取信息的基本能力(聽、說、讀能力)。
初步具有感受雙語語言美的能力。
(二)認知發展目標
通過兩種語言的學習,認識周圍世界,開闊幼兒視野,發展多種智能。
能自覺比較漢、英兩種語言的異同點,初步形成漢、英兩種語言概念。
培養幼兒對雙語的敏感性,初步感受兩種語言的文化特點,逐步形成多元的、開放的思維態度。
(三)社會性發展目標:
通過雙語教育促進幼兒形成活潑、開朗、大方、自信的良好個性。
培養幼兒運用雙語進行口頭交際的能力,促進其社會性發展。
運用多種感覺器官學習兩種語言,開發大腦潛能。
四、幼兒園雙語教育的階段目標
(一)小班以母語為主,英語為輔。主要進行漢字無意識記,提高母語表達能力,滲透簡單的日常英語用語。通過聽聽、說說、玩玩、唱唱等活動,為幼兒創設有趣的雙語活動環境,讓幼兒初步掌握兩種語言的正確發音,初步感受文字符號,培養幼兒聽說興趣,使幼兒理解和運用簡單的禮貌用語,培養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母語教學在聽說訓練的基礎上,無意識記漢字250-300個,培養幼兒閱讀漢字的興趣。
(二)中班雙語并進,激發幼兒運用雙語進行交際的興趣,提高幼兒靈活運用雙語的能力,培養幼兒活潑開朗、大方自信的個性品質。母語教育培養“聽、說、讀”的能力,英語教育培養“聽、說”能力。第一學期母語教學占70%,英語教學占30%,鞏固和發展漢字識記和表達能力,逐步加大英語學習份量,第二學期母語教學占30%,英語教學占70%,母語教學繼續發展幼兒的聽說能力和識字水平,識記漢字150-200個,英語教學向大班教學目標靠攏,逐步加大情景對話和故事、歌曲、表演訓練。
(三)大班以英語為主,母語為輔。英語發展“聽、說、讀”三種能力,以聽說為主,閱讀為輔。把英語作為生活和教學活動的交流工具,為幼兒創設全方位的英語環境,發展幼兒英語思維和英語交際能力。開設普通話訓練活動,通過散文、故事、兒歌、看圖講述等形式,繼續發展幼兒母語聽、說、讀的能力,銜接小中班識字教學,一學年漢字識字量為100-150個,發展幼兒的母語表達能力。結合節日活動,滲透中西方文化,使幼兒初步萌發英語思維,創造性地進行交際。提高幼兒感受漢英文學作品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幼兒活潑開朗、自信大方的個性品質。
第三部分 教育原則
一、盡可能講英語,有必要時講漢語(Speak English if possible, speak Chinese when necessary)。
“盡可能講英語”是指教師和保育員在一日生活學習活動中盡量用英語與幼兒交流,“有必要時講母語”是指借助形象教具、身體語言等手段,讓幼兒理解教師所講的英語。在大班階段,教師不應放棄任何使用英語交流的機會,要盡可能多地創設英語環境,讓幼兒盡可能多地接觸和使用英語。
二、許幼兒自由選擇英語或漢語。 當幼兒選擇母語進行交流時,教師和保育員應盡量講英語,利用母語中的有利因素,排除母語可能對英語產生的干擾。
三、輸入(INPUT)先于輸出(OUTPUT)。 在語言學習的起始階段有一個以聽力理解為主要活動的沉默階段(SILENCE STAGE),不要強迫幼兒說,在幼兒開始說之前應讓幼兒有機會多聽、多看、多做動作,不要求幼兒過早地進行表達活動,主要擴大語言輸入(LANGUAGE INPUT)。對幼兒的語言輸入必須是自然的、可理解的(NATURAL AND UNDERSTANDABLE INPUT),教學中應借助圖表、圖畫、簡筆畫、表情、手勢、動作等輔助方法,降低幼兒理解語言的難度。
四、習得(ACQUISITION)活動是幼兒語言學習的主要形式。
習得活動是指以內容為中心的語言活動,例如:每日活動環節滲透、情景會話、看圖講述等,句子結構和語法分析都不是幼兒要學習的內容。
五、樹立“容錯”(TOLERATING ERRORS)觀念。
幼兒的語言錯誤常常是具有創造性的表現,不犯語言錯誤的兒童,其語言不可能有較好的發展。只要我們持續地給予正確的語言輸入,耐心等待,積極鼓勵,就會發現孩子的自糾能力是非常強的,隨著兒童語言的發展,錯誤會自動消失。幼兒的口頭錯誤不會影響信息傳遞,語言學習中的口語錯誤是難免的,成人刻意糾正往往是無效的,而且往往會給幼兒帶來情感障礙。“容錯”觀念可以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
第四部分 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
一、幼兒園的雙語教育活動,是有目的、有計劃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多種形式的教育過程。
二、雙語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是教師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過程。教師要根據《幼兒園雙語教育指導綱要》和本班幼兒的實際,制定切實可行、富有彈性的工作計劃,并靈活地執行。
三、雙語教育活動目標的確定要以幼兒的原有經驗和發展水平為基礎,循序漸進,逐步落實。
四、雙語教育的內容,應去繁就簡,貼近生活,以功能項目(如問候、告別、感謝、意愿、請求等)為主要內容,其中英語應以自編英語教材為主,適當補充歌曲、故事、韻律詩等。
五、雙語教育活動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以創設情境為主,注重直觀性、趣味性,寓雙語學習于生活、游戲之中。雙語教學時間不宜過長,每節課時小班10-15分鐘,中班15-20分鐘,大班20-25分鐘。除集中授課外,應以營造語言環境為主,使漢、英兩種語言成為學習、生活的交流工具。
六、雙語教育活動的組織應根據幼兒的學習特點,靈活運用集體、小組、個別等活動形式,以提高教育效益。
七、雙語教育環境是應為幼兒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機會和條件。創設生動活潑的雙語教育環境是促進幼兒發展的有效手段。不但注重正規的語言教學活動,提高單位時間內的雙語教學效率,更要重視非正規的雙語教學,在一日生活各個環節中進行隨機滲透雙語。
(一)創設視覺環境:利用幼兒園的墻壁、樓道、黑板、櫥窗等,精心設計,繪制富有童趣的,圖文并茂的,含有兩種語言的故事圖畫、情景圖畫等。幼兒園的所有設施、物品都應標上雙語標簽,給幼兒創設無意識記的條件和機會。
(二)創設聽覺環境:根據幼兒年齡階段教育目標,充分利用幼兒一日生活環節中的點滴時間,使用雙語與幼兒交流,組織幼兒欣賞歌曲、故事、卡通電影等,隨機滲透雙語教學內容,使幼兒始終處于濃厚的語言環境之中。
(三)營造活動環境:組織孩子們喜歡的節日活動、游戲活動、角色扮演、歌曲故事表演等,讓幼兒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習得兩種語言,豐富雙語交流經驗,發展雙語交際能力。
八、教師執行教育計劃的過程是再創造的過程。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一)關懷、接納、尊重幼兒。耐心傾聽、感受、理解幼兒的想法,支持、鼓勵幼兒大膽表現與表達,把“不許說話”限制在最底范圍內。
(二)密切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反應,靈活調整活動計劃或教育行為,適應幼兒的學習特點,提高教學效率。
(三)善于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偶發事件中的教育價值,把握教育的時機,恰當及時地引導幼兒參與活動。
(四)尊重幼兒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每一個幼兒都能感受到安全、愉快和成功。
九、家長是幼兒園教育中的重要合作伙伴。教師應本著平等、尊重的原則,吸引家長積極參與幼兒園的教育活動。
(一)向家長介紹幼兒園的雙語教育的宗旨、特點和方法,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參與;
(二)向家長了解幼兒的身心特點和家庭教育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雙語教育工作;
(三)爭取讓幼兒在園獲得的雙語學習經驗在家庭得到延續、鞏固和發展,也把幼兒在家庭獲得的經驗在幼兒園學習活動中得到應用。
第五部分 教育管理
一、雙語師資配備
(一)英語專業教師:被聘英語專業教師必須口語標準、表達流利,能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教學基本功扎實,且能勝任幼兒園的保教工作,教育教學效果好。中大班每班配備一名英語專業教師(小班兩個班一名),中大班聘任3-5名外籍英語教師參與英語教學工作。
(二)幼兒教師:被聘幼兒教師必須通過“五項”技能(彈、唱、講、跳、畫)考核。經過在職培訓,大班幼師熟練掌握《幼兒一日生活英語用語》、《一種意思多種表達》、自編英語教材和英語強化內容,并且能使用比較流利的英語組織教育教學活動和日常生活活動;中班幼師熟練掌握《幼兒一日生活英語用語》、《一種意思多種表達》、自編英語教材和英語強化內容,能使用簡單英語進行教育教學活動;小班幼師基本掌握《幼兒一日生活英語用語》。
(三)日班保育員英語水平要求:日班保育員除了具備應有的保育素質和能力,雙語水平必須能勝任各階段的雙語教育要求。
全體教師的雙語水平要在規定時間內(在同一個年級任教不超過2年)達到“全園大循環”的要求,不具備“循環帶班”能力的教師不能評為優秀教師,不能勝任全園大循環的教師要調離幼兒園或解聘。
二、教師“雙化”培訓
教師的雙語水平是成功實施雙語教育的關鍵,因此要堅持抓好教師“雙化”培訓,即“英語教師幼師化,幼兒教師英語化”。我園雙語培訓目標是“人人發音標準地道,表達規范豐富,交流靈活自如”,要求所有教師能根據雙語教育要求,隨時隨地用英語或普通話與幼兒交流。聘用教師時普通話水平必須過關,英語聽說水平主要通過日常培訓獲得提高。
1、培訓內容
(1)指令性語言。學會用英語組織幼兒一日活動;
(2)日常交流用語。學會使用問候、討論、請求等英語用語與幼兒交流;
(3)教學用語。學會用英語進行計算、常識、體育、電腦、美術等學科的教學活動。
(4)非英語教師要通過全國公共英語等級考試,鼓勵教師參加英語函授或自學考試,考試成績作為教師聘任和年終考核的一部分。《一種意思多種表達》、自編英語教材和英語強化內容為每學期教師考核內容之一。
2、培訓要求
(1)每月進行一次考核,成績與獎勵工資掛鉤,每學年還舉行一次口試和筆試。
(2)適當組織教師英語水平競賽,例如:講英語故事、英語歌曲比賽等,以促進互相學習,盡快提高。
(3)教師除了參加在職培訓,應注重在教育教學中使用英語,學以致用。
(4)教師和日班保育員應主動配合外籍教師的教學活動。
三、雙語教育環境。雙語教育環境包括“人環境”、“物環境”和“活動環境”。
1、“物環境”
小中大班的物環境要符合雙語教育的要求,為幼兒提供豐富的視聽材料。園內公共地方的大型壁畫每學期更換一次,幼兒物品應貼上雙語標簽,給幼兒提供圖文并茂的雙語視覺環境。根據幼兒年齡特點,有計劃地組織英語和普通話視聽活動。大班視聽材料100%為英語,中班要求三分之二時間播放英語節目,小班視聽材料100%為普通話。
2、“人環境”
(1)開展“一日10分鐘英語談話”,給幼兒提供更多的語言交流機會。每天早餐后十分鐘為活動時間,談話對象可以是全體幼兒,也可以是小組或個別幼兒。活動過程以幼兒為主,教師為輔。談話的主題可以有日常用語,所見所感,生活知識,自然現象,看圖講述,節日感受等。
(2)播放“睡前故事”,給幼兒吸收語言信息創造機會。“睡前故事”早、晚可播放不同材料,以保持幼兒的興趣和新鮮感。除了播放錄音外,老師(或保育員)要講給孩子聽,每班每周1-2次,可以照書讀出來,并隨機作解釋。
(3)做好語言范例。語言范例應表現在:發音正確,詞匯豐富,用詞確切,口語清楚,富于表現力;講話的快慢和聲音大小,以幼兒能聽清為準,表達方法適于幼兒的接受水平;講話的語調使幼兒感到親切。總之,從內容到形式,教師的英語語言都應是幼兒的榜樣。小、中、大班英語教師在教學活動和日常交流時(在園內)必須使用英語。在幼兒聽不懂教師英語用語的時候,教師和保育員可以利用身體語言、教具、情景等手段,或用普通話再講一次,不強求幼兒馬上理解和表達,只要教師堅持盡量講英語,幼兒就會在靜靜地聽(輸入),在日積月累中自然習得和輸出越來越多的英語。
鼓勵幼兒自由交談,把“不許說話”限制在最小的范圍。
3、“活動環境”:語言不是空洞的聲音,總反映一定的思想或生活內容,具有活躍的思想和豐富的情感時,才有表達的要求,豐富的生活有利于幼兒言語交際能力的發展。
(1)開展部際、組際和班際交流活動。幼兒交流活動是幼兒習得英語,獲得交際能力的重要途徑。部際交流在大班幼兒和小學一年級學生之間進行,組際交流在中班和大班幼兒之間進行,班際交流在園內班與班之間進行。
(2)開展形式豐富多樣的英語活動,拓寬幼兒輸出英語的渠道。比如:“大班幼兒英語故事擂臺賽”、“中小班英語歌曲大聯唱”和“幼兒園圣誕節文藝匯演”,讓幼兒在表演活動中學習英語、展示英語,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效果。
(3)組織區域語言訓練活動。區域活動既有助于鞏固雙語知識,又發展幼兒的交際能力。幼兒園應創設“愛心醫院”、“快餐店”、“娃娃家”、“超級市場”等角色游戲區,以及建構室、閱覽室、歌劇院等功能場室。
(4)利用社區環境。幼兒在真實(AUTHENTIC)的、豐富多彩、輕松愉快而又有教育意義的生活環境中,必然思想活躍、性格開朗,積極交往,語言豐富。
四、教學常規
(一)開展正規的英語課。每天一到兩節,進行發音練習、單詞和句型學習、講英語故事、唱英語歌曲等;
(二)抓好日常生活中的隨機滲透,如:餐后朗誦英語卡片、睡前英語故事、每天起床、就餐和戶外活動時播放英語歌曲、閱讀英語圖書等,這些活動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三)進行雙語文化滲透。不了解文化背景,就學不好該文化的語言,沒有文化滲透的雙語教育,不是完整的雙語教育。應該讓幼兒初步了解英語文化背景、掌握有關的英語文化知識,如問候方式、生活習慣等,使他們逐漸產生對漢英兩種文化的寬容和認同,深入地感受西方文化,增強對英語學習和使用的敏感性,提高英語自然習得的效果,達到最終適應漢英兩種文化的目的。還可以適時地組織有代表性的節日文化活動,如萬圣節、感恩節、圣誕節、復活節等,輔以仿真的活動和環境布置,讓幼兒在實踐中獲得知識經驗,體驗和比較西方文化與中國文化之間的差異,接受多元化的教育思想。
(四)中大班幼兒教師在教案中要有目的有步驟地加入英語教學用語,在日常教學中逐步加大英語份量,循序漸進地在教學中滲透英語;英語教師100%用英語備課和授課,新教師必須寫環節過渡語言。英語教師負責幫助本班教師和保育員提高英語表達能力,并負責批改幼兒教師的教案(英語部分)。
第六部分 教育活動評價
一、教育評價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自覺地運用評價手段,了解教育活動對幼兒發展的適宜性和有效性,以利調整、改進工作,提高教育質量。
二、教育活動評價的過程,是教師運用幼兒發展知識、學前教育原理、幼兒語言學習等專業知識于教育實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教師自我成長的重要途徑。
三、教育活動評價應以教師自評為主,同時發揮教師群體的智慧和合作精神,共同研究、共同提高。成功的雙語教育應該造就成功的雙語教師。
四、教育活動評價應結合教師的實際工作,伴隨著整個教育過程。不進行大范圍的雙語水平測試,主要通過平時觀察評價(如跟班聽課)、每學期的個別幼兒聽說測試和文藝節目展示等來進行。
五、幼兒的行為反應和發展變化是對教育工作最客觀、直率、真實的評價,教師要關注幼兒的反應和變化,把它看作重要的評價信息和改進工作的重要依據。
六、教育活動評價重點考察以下方面
(一)教育活動是否符合幼兒實際;
(二)教育活動的目標、內容、組織與實施方式、以及環境能否向幼兒提供有益的學習經驗,有效地促進其符合目的地發展;
(三)教育內容、方式、環境條件是否能調動起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他們主動學習;
(四)活動內容、方式是否能兼顧群體需要和個性差異,使每個幼兒都有進步和成功的體驗;
(五)教師的指導能否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與思考,是否有利于擴展幼兒的經驗。
七、評價教育活動時應該注意的事項
(一)全面了解幼兒的發展狀況,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識技能的掌握,忽略情感、社會性和實際能力的傾向;
(二)評價應貫穿在日常活動與教育教學過程中,通過觀察、談話、幼兒作品分析,以及與其他工作人員和家長的交流等方式進行;
(三)承認和關注幼兒在經驗、能力、興趣、學習特點等方面的個體差異,避免劃一的標準評價不同的幼兒;
(四)應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幼兒,既要了解幼兒的現有水平,更要關注其最近發展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