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對教師與家長合作關系的探討
內容摘要:二十世紀知識經濟對人的整體素質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全面發展,而是以高度的主體性品質(積極主動性、獨立自主性、創造性)為核心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應加強自我與家長合作的能力,努力建立良好的合作合作,以人為本,開辟教育新渠道,形成現代幼教立體模式中必不可少的三維構造,使每個幼兒都得到全方位的健康和諧發展,達到“教師用心,家長關心,學生開心”的三贏局面,建立一個嶄新、有序、健康、科學、規范的育人環境。
一、建立教師與家長合作關系的社會意義
所謂合作關系是一種互相滲透性活動。從行為與目的來看,合作行為是教師與家長在相互依賴的關系中采取補的協調行為,使得彼此能共同創造互利的結果。從過程來看,合作關系肇始於彼此的共識,是一種連續性的異中求同的動態過程。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么學校的教學和教育過程就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目前,隨著終生學習概念的提出,幼兒園的教育功能也發生了變化,他不再是終結性的教育,信息時代的來臨,改變了幼兒受教育的渠道,電視節目、報刊、光盤已越來越多地成為幼兒接受信息和知識的主體,其中的不良內容影響著孩子的身心健康。其次,從幼兒的生活空間看,家庭活動形式逐步由開放式(庭院型)走向封閉式(單元型),這致使孩子難以廣泛體驗各種社會關系。所以,家長們在教育中產生了種種困惑,需要正確的引導,而教師在教育中感到了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不和諧,因而需要改變家庭教育的現狀。所有這些問題的存在,使教師與家長的溝通與協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密切教師與家長的聯系,互相交流教育信息,形成教育合力,將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產生積極的影響。
二、教師與家長在合作關系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眾所周知,良好的幼兒教師和家長的關系有助于孩子在家里和幼兒園中更好地生活、學習,能使幼兒教師在實踐中得到情感上的支持,然而很多現實情況卻并非如此。正如美國教育社會學家威拉德·沃納所指出的“從理想的觀點出發,家長和幼兒教師在以下兩方面享有共同點:都希望事情朝著最有利于孩子的方向發展;但事實上,他們卻生活在不信任和敵意的環境中。都希望孩子好,但卻是不同的‘好’,所以由此引發的沖突不可避免。”
<一>教師與家長的教育思想與教育方法不同
由于教師與家長雙方的教育素養水平不同,教育思想與教育方式也不盡一致,因此對幼兒出現問題的認識不同,理解也不同,使雙方產生心理分歧,產生矛盾。
<二>對幼兒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困難所抱態度不同
教師和家長的矛盾,常常是由于幼兒在成長的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困難所造成的。如有的幼兒發展進度總是不盡如人意,也有的幼兒存有某些不良的行為習慣,糾正多次,仍有反復等等。對此,教師和家長雙方可能會相互責備對方沒有教育好學生,不考慮具體情況就把責任推給對方。
<三>教師和家長缺少必要的聯系與心理溝通
教師和家長交往受阻,原因是多方面的。一種是由于教師與家長的關系并沒有一種組織隸屬的性質,雙方的關系是松散的。所以雙方交往的內容、形式、數量也就帶有很大的隨意性。此外,有時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聯系與心理溝通造成的。
<四>教師與家長合作中雙方地位不平衡。表現為以幼兒園教育為中心,教師指揮,要求家長配合,教師很少考慮家長的需要和想法,使家長處在被動服從的位置上,或家長缺乏參與幼兒教育的意識。
三、新時期教師與家長合作關系與過去教師與家長合作關系的區別
<一>教師與家長之間的地位與關系發生變化
過去,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教師是專家,家長是受教育者。現在,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家長與教師應該同樣是教育者,是為著共同的教育目標──教育好孩子而結成的平等合作者。
<二>教師開展工作的出發點和主要目的發生變化
過去,幼兒園開展家長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或改善辦園條件,讓家長來配合與支持班、園工作。現在,幼兒園開展家長工作的主要目的不僅是提高幼兒園辦園質量或改善辦園條件,還包括將影響幼兒發展的家庭因素、社會因素組織協調起來,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培養身心和諧發展兒童的任務。
<三>家長的教育需求與參與意識發生變化
過去,家長對教養機構和教師的教育需求比較單一,往往是被動地聽從教師的安排。現在,家長教育知識的不斷豐富,使得他們對教育的需求越來越多,越來越高,主動參與其中與教師共同規劃和設計對孩子教育的意識也越來越強烈。
因此,教師開展家長工作應是從“為了使兒童獲得全面發展,教師和家長應該做什么和可以做什么”這一角度出發,與家長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取長補短、共同努力。
四、教師與家長合作關系的類型和模式探討
我們在看待教師與家長的合作關系時就是看這種合作關系是否促進幼兒的發展,在多大程度上促進了幼兒的發展。我們不妨借用物理學中力的分析來看待這個問題,我們假定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是由一個支點發出的兩個分力,兩種分力所形成的角度就決定了合力(對學生實際可能造成的影響)的大小,而這個角度就是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或教師與家長形成的某種關系。當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方向越趨一致、教師與家長的關系越趨融洽時,所形成的合力就越強大即對受教育者正向的影響越大。
<一>教師與家長之間的合作關系分為三種基本類型:
1.默契的合作關系:家長默默地支持教師的工作,但與其謹慎地保持距離,不干涉教師的教學;
2.相互學習和支持的合作關系:這種關系雖然較理想,但實踐中多是家長對學校的單方面支持,教師很少求教于家長;
3.為推進教育改革奠定基礎的積極合作關系:家長和教師致力于共同的月標,成為教育和社會改革的主角。
<二>教師與家長之間的合作關系基本模式
一個是基于家長的信任等內容來維護合作關系----“教師為本”的合作模式;一個是基于家長的興趣、需要等內容來建立合作關系----以家長為本”的合作模式。但是這兩種方法由于出發點不同,所獲得的效果也有所不同。前一種取得效果的時間長,而持續的時間也長;后一種取得效果的時間短,而持續時間短。
1.“教師為本”的合作模式
這種模式是指以教師為中心延伸出去的能夠滿足家長需要的各項合作。這一模式包括內外環境分析、策劃和組織、分工和指導、執行、評估。從內外環境分析到評估是一個不斷循環的過程。
“外環境分析”這一環節,是指在具體制定合作政策前,先分析影響合作的學校內外環境因素,包括社會環境,家長的能力、需要和態度,教師的態度和交際能力、工作量等等。通過對這些因素的分析,可以確定開展合作活動的層次。
策劃和組織一環,是根據對校內外環境因素的分析,確定推行教師與家長合作關系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然后有針對性地制訂教師與家長合作關系的目標和政策的過程。
分工和指導一環,是指制訂合作的計劃后,實施合理分工,請有經驗的教師對指導。
執行階段,確保合作活動能得到家長的支持,從而成功地實施。
評估階段,是對前面過程的檢驗和評價。
“教師為本”的家校合作活動包括:家長訪校、家長學校、家長會、家訪、電訪等。
2.以家長為本”的合作模式
“以家長為本”的合作模式是指由家長指向家庭的、能夠配合教師教育的各項活動。這一模式包括家庭內外環境分析、策劃和組織、分工和指導、執行、評估和反饋五個環節。
對家庭內外環境分析就是熟悉和了解每個家庭。家庭內部環境因素包括家長的受教育程度、教育素養、健康狀況、年齡、職業、興趣、需求、特長、家庭的構成、經濟狀況以及兒童的年齡、健康狀況、智力水平、興趣愛好等等。家庭外部環境因素主要包括親戚鄰里、社區的自然和文化環境等。
通過對內外環境分析,確定教師與家長合作關系政策,合理策劃和組織合作的活動。
“以家長為本”的家合作活動由教師指導,執行階段由有關人員按計劃控制活動進度。
評估和反饋階段,由教師和學校對活動效果進行階段性的評估,從而為下一階段合作關系的進行提供參考。
“以家長為本”的合作活動包括:家長學校、家長咨詢委員會、家庭學習活動等。
總體而言,在教師與家長的合作關系中,我們應該努力為幼兒的生活、學習造就一個完整、沒有阻隔的空間。
五、教師與家長合作關系的具體方法和措施
<一>加強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
1.技術溝通法
教師應利用兒童入園家長會,向家長宣傳自己的教育理念和一些新的教育方法;利用家長接送孩子的機會主動出示孩子每天的活動記錄,有哪些突出表現;與家長一起為兒童制定共同的學習任務;向家長了解孩子的在家表現,個性傾向等等。任何一種方式都有不可能是萬能的,而當采取多種多樣方式進行溝通,往往在不知不覺中會見效。重要的是要讓家長產生信任和理解,家長和教師彼此都能從對方那里學習有關兒童教育的經驗和知識。溝通的方式很多,可以召開“家長建議會”、開設“家長俱樂部”、舉辦“家長沙龍”,充分聽取家長的意見;通過“聯系本”、“聯系卡”及時與家長交換教育孩子的意見;開通知音信箱、創辦家庭教育專刊指導家長;公布咨詢電話、進行電話家訪,開展“親子運動會”、“親子辯論賽”,創設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機會。漸漸地,家長與學校間的意見和分歧少了,相互諒解和合作多了。
2.感情疏通法
無論是教師與家長在教育觀念上的分歧,還是在教育出發點上的分歧,只要形成直接沖突,就必然會帶有感情方面的沖突。因此感情疏通就成為解決問題的一種必要手段。使用此法時,可采用兩種途徑:一是與家長直接溝通情感,這有利于教師與家長互相說出心理話,使知情統一,順利達成認識上的一致、情感上的相容。但這條途徑不適用情感沖突激烈的情況,因此,有時我們也必須采用間接溝通情感的形式。如通過對學生的真誠關心與愛護解決情感沖突,或通過其他人中表達自己的情感,以求達到諒解等。
3.基于網絡平臺上的合作交流
就目前而言,傳統的溝通的方式比較單一,隨著經濟的發展,家長由于工作繁忙不可能定期同老師會面,同時由于大部分學校的電話數量有限,因此老師不可避免的要在家中接聽家長的電話,這樣也會有許多的不便。雙方在溝通的選擇上都比較被動。
因此可以以多媒體網絡平臺為老師和家長提供更多便捷的聯絡方法,靈活使用相互溝通和交流的工具,使老師和家長能及時了解孩子的情況,充分體現老師與家長的互不干擾的秘書式的個性化溝通。
<二>家園配合,共同育兒
由于缺乏對幼兒園管理的整體性眼光,家長總是從自己孩子的角度出發來看問題,只注重自己孩子的感受。對此,幼兒園應實行各級管理體制公開化、透明化,并請家長對于幼兒園的整體規劃提出建議,讓家長站在幼兒園管理者的角度考慮每一個孩子的利益,即通過教師與家長經常的聯系與溝通和不同水平上的分工與合作,實現家庭和幼兒園教育的一體化。其核心內容包括:
1.發自內心地關心、愛護每一個孩子,以孩子的健康和諧發展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并使家長感受到這一點。
2.正確認識家長的作用,尊重、理解、平等對待家長、服務于家長。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提出“幼兒園同時為家長安心參加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便利條件”,不僅如此,按市場經濟的規律,家長花錢送孩子進入幼兒園,也就有權力享受優質服務。因此,幼兒教師在做家長工作時,還應具有明確的“服務觀念、服務意識”,力圖使我們的工作做得使家長安心、放心、舒心。
3.正確認識幼兒是教師與家長建立合作關系的中介
瑞吉歐教育主張:幼兒的學習不是獨立建構的,而是在諸多條件下,主要是在與家長和教師、同伴的相互作用過程中建構的;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建構知識、情感和人格。在互動過程中,幼兒既是受益者,又是貢獻者。教師在與家長交往之前,往往通過幼兒彼此已有了一定的了解,這使教師與幼兒家長的關系具有中介性的特點。在這個人際關系中,教師是主導方面教師要主動與家長溝通有關孩子的信息。調動家長教育子女的積極性。教師與家長的合作關系也是教師、幼兒、家長三者之間的合作關系。在這一關系中,幼兒是聯系教師與家長橋梁、紐帶,幼兒的存在是教師與家長關系確立的必要條件。,兒是教師與家長產生各種矛盾的根源,又是教師與家長交往、合作的出發點和歸宿。
六、教師如何與家長保持長期的合作關系
有些教師與家長雖然了建立合作關系,但進入深層次的合作時,會感到缺乏有效的影響,難以進行與家長的長期密切合作。這也說明了建立合作關系是一會事,建立并保持長期密切的合作關系是另一回事。
那么如何解決。可以從兩個方面考慮。
首先,教師與家長建立合作關系之后,會有一個深化合作、建立信任感與認同感的過程,這個情感的建立需要家長對教師提供服務的質量、作用等方面內容的深化認識;也包括教師自身信譽、實力的深化認識。
其次,教師對家長的影響力問題。
作為合作關系主體之一的教師,在彼此合作中應當有所影響,但如何將這種影響適用于合作對象,使家長在教師的影響之下形成長期的合作。這種影響力的產生,不僅僅是依賴于教師單方面的服務,也與家長的心理也有密切的聯系。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的一個重要活動就是記憶,從記憶的效果來說,人的記憶的感官、短期、長期記憶,如何要家長對自己有一個長期的記憶,這就需要掌握家長的具體變化,在動態合作中尋求平衡的支撐點,從而達到教師與家長間的長期合作。
七、對教師與家長合作關系的展望
教師與家長之間建立合作關系的方式有很多,每種方式的目的都應該是形成教師和家長平等、相互指導的氛圍,從而形成雙向的、尊重的、誠實的和豐富的交流。隨著全社會教育意識的不斷增強,家長群體素質的不斷提高,幼兒園教師和家長之間的合作關系也面臨著更高的要求和難度。教師還應本著新《綱要》的精神和理念,不斷深化與家長合作關系的內涵,豐富形式,,挖掘資源,使其與幼兒園其他各項工作互相督促,互為補充,為提升辦園質量,贏取良好聲譽打下堅實的基礎。正如社會學家貝爾因所說,“社會運動有本身的信仰和道德原則,并向所有的人——包括政府、家長、公眾,以及一切愿意聆聽的人——宣稱其價值觀念是正確的。他并非是為謀取自身的利益的,而是基于一種最終會造福全人類的道義目標。盡管社會運動內部存在不少矛盾和不同意見,但正是目標一致性促使他們不斷向前進并維護團結”。雖然家長與教師之間建立可取的合作關系的道路還很長,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貝爾因的話是有道理的。
【對教師與家長合作關系的探討】相關文章:
淺談廣州圖書館與學校的合作關系04-29
高職院校教師績效考核的探討04-29
創新型教師的素質和能力探討04-29
論口譯員、講話人和聽眾的合作關系05-02
競合理念與戰略聯盟中的合作關系整合04-28
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培養探討04-30
探討英語教師在備課時應注意的問題05-02
從教師層面探討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04-28
《課程要求》下的大學英語教師能力結構探討04-27
外語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途徑探討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