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補鈣補鋅要繞開誤區走
No.2 Zn鋅
補鋅能使孩子更聰明?
在數種最常見的微量元素中,父母最擔心孩子缺什么?缺鋅!易女士的兒子剛上幼兒園小班,一天下午,她去接孩子時,跟帶班的老師聊了幾句,老師說,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好像長不高,還有就是上課回答問題總比其他小朋友慢一拍。易女士聽了心里就犯嘀咕: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不夠聰明呀?老師的回答很婉轉:“我看你家孩子的癥狀有一點像缺鋅,因為他比別的小朋友愛出汗,我們的保健老師說過,出汗多的孩子,鋅元素通過流汗流失的也多。缺鋅的孩子,容易有學習障礙、發育慢、長不高,你看要不要給他補點鋅?”
易女士接了兒子回家,一路如百爪撓心一般難受,上網一查,缺鋅的癥狀12條,兒子倒可能有10條相符,還猶豫啥?馬上去買了市場上最貴的補鋅劑給兒子吃,還滿懷信心地對先生說:“我就不信咱補不出一個神童來!”易女士給兒子挑選的補鋅口服液,是一個穿白大褂的老外“專家”推薦的產品,說是被4300萬歐洲兒童選擇的補鋅劑,是名副其實的“智慧補腦液”。易女士丈夫告訴她,在發達國家,科研人員是不準做廣告的,因此,這些“國外專家”一般都不可信。易女士堅持說:“先補起來總沒錯。”易女士丈夫則堅持要帶孩子去做一個全面的微量元素檢測,以確定孩子是不是缺鋅,因為“我聽說對不缺鋅的孩子來說,補鋅對智力的影響微乎其微;而補多了鋅,反而可能使孩子的免疫力下降,還影響鐵元素的吸收,這不是得不償失么?”
誰說得更有道理?
單從孩子的表現癥狀上來看,缺鋅的孩子最有可能出牙慢,長蛀牙;容易口腔潰瘍;視力差,怕光;皮膚無光澤;注意力不集中,反應慢;記憶力差;多動;厭食、偏食;發育慢,長不高;免疫力差;易感冒發燒……然而光憑這些癥狀并不能判定孩子缺鋅,需要到醫院做檢查。如很多兒童出牙慢,長蛀牙,是因為缺鈣;容易口腔潰瘍是因為缺乏維生素C;視力差是因為缺維生素A;免疫力差,易感冒發燒也可能是缺鐵、缺維生素A……因此,判定微量元素是否真的缺乏,必須通過頭發檢測或血液檢測。
寶寶多汗當心缺鋅
有一類孩子俗稱“蒸籠頭”,即使在寒涼天氣,稍一奔跑活動,就渾身濕透,鼻尖、額頭、頭發滿是汗珠,掀開衣帽,水汽蒸騰而上。而人體中多種微量元素都通過汗液排泄,鋅便是其中之一。鋅是促成孩子生長發育、免疫功能完善、視覺系統及性發育的重要元素,多汗兒童的缺鋅可能明顯高于正常兒童。因此一旦發現您的小孩是“蒸籠頭”,就要有意識地增加一些富含鋅的食物,如牡蠣、瘦肉、魚蝦、動物內臟如豬肝、雞心等,在小麥胚芽、芝麻、南瓜子、楓糖漿里,鋅的含量也比較豐富;一旦確診孩子缺鋅,也可適當補充一些鋅劑,如葡萄糖酸鋅,還可服用一些中藥,如黃芪、大棗等,令孩子補氣斂汗。
哪些誤區誘發孩子缺鋅
媽媽們也許會感到奇怪:現在的寶寶營養這么好,想吃啥就有啥,怎么還會缺鋅呢?營養專家不約而同地指出:太精致的、過度加工的飲食,本身就是兒童缺鋅的罪魁禍首,如小麥經過精加工,鋅含量下降92%,粗紅糖加工成精制白糖,鋅含量下降90%。專家們都認為,補鋅最關鍵是要糾正孩子偏食、挑食以及愛吃精米白面的毛病。
要補鋅,首先要保證均衡,攝入多樣化。比如動物內臟、瘦肉、魚蝦,以及貝殼類的海產品都是富鋅食物,應充分保證。另外,蛋黃、堅果類食物特別是甜杏仁和榛子,都含有豐富的鋅,應讓孩子多食。有些父母會認為動物肝臟是進行解毒的器官,所以一定帶有毒性,于是不讓孩子吃,這也影響了鋅元素的攝入。
當然,從食物中攝入足量的鋅以后,還要盡量保證多吸收,對此,柴博士建議,應多吃面包、饅頭等發酵性的主食,部分替代未發酵的米飯和面條。這是因為,米面中存在一種叫植酸的物質,它能與鋅元素結合,形成化合物,使得人體無法正常吸收食物中的鋅元素;同時,還應該增加奶制品的攝入,因為奶制品中不含植酸,又提供了豐富的營養。柴博士特別建議要斷奶的孩子,在添加輔食時,舍棄粥類喂養,而改用牛奶泡面包喂孩子。
如果孩子已有缺鋅的表象,可去醫院給孩子查一查微量元素,一旦發現孩子缺鋅,不要自己去購買市場上所謂的“補鋅保健品”來吃,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按孩子的體重折算出應當服用的鋅劑的量。鋅劑不要在飯后立即服用,否則可能又被化合掉,從而失去了補充的目的。
No.3 Ca鈣
補鈣,需補得明明白白
“你家寶寶補鈣了嗎?”
“醫生說兩歲以下的孩子都要補鈣,還要選擇含維生素D的產品,有沒有道理?”
“選擇高鈣牛奶是不是補鈣效果更好?在熱好的牛奶里加鈣粉行不行呢?”
“哪種鈣劑顆粒越細,我就選哪種,貴不貴先不論了,因為普通鈣劑只有30%的吸收率,顆粒細的寶寶吸收好。”
“市場上有400多種鈣劑,哪種適合8歲以下的孩子?”
“都說補鈣過量也不好,可究竟不好在哪里,誰知道?”
通過傾聽媽媽們的對話,我們發現,兒童補鈣方面的誤區還真不少,值得一一糾偏。
誤區一:補鈣過頭無害處
其實,嬰幼兒加服鈣劑應嚴格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補鈣過量對生長發育會造成極大危害。
△補鈣過多可使1歲以內嬰兒囟門過早閉合,頭顱不能隨著腦部發育而充分增大,一方面形成小頭畸形,另一方面限制腦部發育;
△骨頭中鈣質過多,骨骼變脆,易發生骨折;
△骨骼過早鈣化閉合,使身高受到限制;
△吃太多的鈣還會使孩子腸胃不適、食欲不振,也影響腸道對其他營養物質的吸收;
△維生素D和鈣過量都會導致兒童高鈣血癥,血液中的鈣含量過高,孩子成年后罹患各種結石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甚至會影響到心臟功能;
△極少數孩子長期補鈣過量,還可能患上“鬼臉綜合癥”:長著一張大嘴、上唇突出、鼻梁平坦、鼻孔朝天,兩眼距離甚遠。這類孩子往往還伴有消瘦、智力低下、心臟雜音等疾病。補鈣補成這模樣,是否令人后悔不迭?
誤區二:每個年齡段的孩子最好都補鈣
事實上,每個能自行咀嚼進食、能吃塊狀食物、能在太陽底下自由奔跑的孩子,一般不需要額外補鈣。兩歲以內的小孩子,因為咀嚼和消化能力有限,食物比較單調,戶外活動也比較少,最好補充一定量的鈣劑和魚肝油。魚肝油中豐富的維生素D,能降低腸道內的堿性,促進鈣質在小腸內的吸收,這是確保寶寶不缺鈣的關鍵。
誤區三:補鈣劑越細越佳
基本上,這種觀念是受廣告的誤導,無論鈣粉的顆粒有多么細(甚至有些廣告上說,他們的鈣劑已經“納米化”),鈣的吸收率也只在30%到40%之間,根本不存在所謂“95%”的吸收率。吃下鈣劑后,鈣首先進入血液中,形成含鈣細胞,之后再通過復雜的變化過程穿透骨頭最外面的硬層,固定到里面的骨質中。補鈣劑的顆粒大小只是物理變化,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人體對鈣的吸收率,因此貴的不一定就好。考慮到兒童的腸胃功能較弱,不要選擇堿性較強的補鈣劑,如碳酸鈣、活性鈣等。0~2歲的孩子,每天大約需要600毫克的鈣量,其中400毫克完全可以從食物中取得,因此每天需補200毫克的鈣劑。父母可通過鈣劑中的含鈣量來換算控制,葡萄糖酸鈣、鈣爾奇D、龍牡壯骨沖劑都可以。
誤區四:所有的鈣劑都需要維生素D幫忙吸收,所以要給寶寶買“二合一”鈣劑
父母應慎給孩子服用大量添加維生素D的補鈣劑,尤其是同時在服用魚肝油的寶寶。因為服用維生素D過量,會產生積蓄中毒現象,使寶寶食欲減退、反應遲鈍、心率不齊,還可能出現肝腎功能損傷。并不是所有的寶寶都既缺鈣又缺維生素D,寶寶皮下脂肪內的活性物質在陽光作用下也能轉換成維生素D,這種“自我合成”是最沒有副作用的。因此,就算寶寶有缺乏維生素D的癥狀,醫生也建議間斷口服一定量的維生素D,同時多讓孩子曬太陽。之所以選擇“間斷補充”,是不想讓攝入的維生素D抑制孩子體內自身維生素D的合成。
目前,也有新生代的鈣劑,如氨基酸鈣、蘇糖酸鈣、維生素C鈣等,可以達到30%以上的吸收率,不需要維生素D的幫助,父母可為孩子選擇一些。
誤區五:牛奶加鈣,會產生“倍添效應”
“我們喝普通牛奶,我們給寶寶喝高鈣奶。”這種選奶方式對不對呢?專家們認為,以牛奶本身100mg/100ml左右的鈣含量汁,它本身已是種“高鈣飲品”,在牛奶中再添加鈣,實無必要。考慮到鈣的安全使用量,從今年初開始,上海已不再批準新的高鈣兒童營養牛奶面市。
在牛奶中添加鈣粉,也是“愛子心切”的行為誤區。因為牛奶與鈣一起服用,會產生酪化反應,不能被人體吸收。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在兩餐之間給孩子服用鈣劑。
區六:復合鈣劑多多益善
市場上口碑響亮的鈣鎂合劑、鈣磷合劑,真的可以達到補充微量元素“雙管齊下”的作用?NO,恰恰相反,磷的攝入量過多,將與鈣化合成不溶于水的磷酸鈣排出體外,而鎂過量不僅影響到鈣的吸收利用,還會引起運動機能障礙。而因為食物與水源的問題,我國北方地區的寶寶攝入的磷和鎂都已超標,因此,媽媽們需小心,千萬別給寶寶服用含磷或含鎂的鈣劑。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補鈣補鋅要繞開誤區走】相關文章:
如何繞開飲水的三大誤區04-28
市場定位要謹防誤區04-28
人生的路要自己走說說10-27
繞開障礙高二作文11-27
成功走職場要找準自己的快捷鍵04-27
蛋雞補鈣技巧04-28
孕婦吃什么補鈣03-08
補鈣、養氣與鍛句04-29
廚房的誤區04-26
關于總有一段路要自己走的說說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