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自制規則體現幼兒為主體解析
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規則是維系游戲活動的框架,一旦框架支起來了,一個完整的游戲才可以順利的進行。制定好的規則需要幼兒有一定的規則意識才能夠遵守,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自制規則體現幼兒為主體解析,歡迎閱讀。
自制規則體現幼兒為主體解析
《幼兒快樂發展課程》中提出:“大班幼兒自主性、主動性提高,教師要適當地放手、放權。為他們創造條件,引導幼兒進行活動化的共同學習。”于是我們教師放手讓幼兒自己制定各環節規則:大家共同討論一日活動環節如何做?怎么做?教師進行記錄;幼兒根據教師的總結歸納將規則用繪畫、剪紙的方式表現并粘貼在各環節的墻壁上,并隨時進行補充更換。
1.巧用兒歌加深幼兒洗手、入廁常規意識
為了讓大班的孩子更好的生活與學習,在生活方面我們用兒歌的形式展示常規要求。對于大班的幼兒來說,洗手、入廁規則已經形成,但是光靠小、中班延續下來的常規還遠遠不夠。他們的思維已經非常活躍,有的開始偷懶,也有的草草了事,不能做到認真,準確。為了增加孩子的正確洗手、入廁等生活常規,又為了提高幼兒的積極性,我們設計了兒歌的形式把洗手、入廁常規融入進去。兒歌是幼兒和教師共同創編的,合轍壓韻,朗朗上口,孩子們易于接受。如:洗手:排隊洗手不擁擠,挽起袖子不濕衣,洗手關緊水龍頭,小手擦干要牢記。入廁:入廁排隊不打鬧,節約用水我知道,廢紙用完扔進筒,干干凈凈真叫好。兒歌配以幼兒剪紙,繪畫作品。這樣一來,孩子們的規則要求又提高了,從洗手到排隊洗手,到提高幼兒節水意識,都有了進一步提高,符合大班幼兒年齡要求。入廁也是如此,不僅要排隊入廁,還要節約用水,用紙。規則制定后,孩子們玩水,浪費水的現象明顯減少,而且發現別人浪費水時還能夠有力制止。
2.利用剪紙、繪畫的形式制定補充進餐、午睡常規
為了讓幼兒有良好的進餐和午睡習慣,我們充分發揮大班幼兒的特點,通過共同討論,進行常規制定,讓孩子們共同參與制作。進餐常規是這樣的:身體貼近桌子安靜進餐、排隊自覺取飯、離開座位要插椅子、吃完把碗放進桶里。
小朋友在床上疊被子上床時要一階一階上梯子、下床的小朋友幫忙把鞋子擺放好、進入睡眠室要安靜。由于是孩子們親手制作的規則,孩子們樂于遵守,也善于遵守,樂于遵守表現在一部分幼兒動手參與對規則意識的明確,非常主動自覺遵守。善于遵守表現為:不僅自己能遵守規則,而且能提示其他幼兒要按照規則的要求去做。
3.利用連續剪紙制定集體活動常規
本學期由于拼音與數字的分解學習量加大,還為了能更好的進行幼小銜接,我們和幼兒一起商討了在寫作業、畫畫時的常規。幼兒通過連續性剪紙把人物與桌椅剪在了一起的方法來彰顯規則內容:桌子旁的小朋友端正地坐在裝飾漂亮的桌子旁,認真寫作業,一看一目了然,很明確地就表達了常規要求。安靜寫作業、認真寫作業、寫作業和畫畫時要坐直等,孩子們的提示語與連續剪紙遙相呼應。
4.創設活動區常規
在活動區的設計中,教師聽取孩子的意見和建議,為各個區設計了有特色的名字,并根據幼兒在活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區域中的規則制定,和孩子共同討論、總結、制作、粘貼各活動區規則。
“小讀者”——圖書區,規則通過繪畫、剪紙、照片的形式表現:小朋友愛惜圖書;看書時安靜;一頁一頁看書;共同欣賞圖書;坐姿正確看書。此外還有“神奇發現島”——科學區,“小巧手”——美工區,“聰明屋”——活動區,動感小舞臺等等。
自制中培養幼兒規則意識的策略
(一)在一日生活中認識規則
幼兒沒來幼兒園之前在家里的游戲是自主性的,而且對于對錯難以區分,隨意模仿,規則意識薄弱。所以教師在幼兒園時就要在生活活動中幫助幼兒認識規則,培養規則意識。在一日生活中,盥洗,就餐,午睡,教學等都有相應的規則,這些規則是為了培養幼兒更好的生活習慣而設置的,對于小班幼兒來說,培養他們的規則意識可以通過兒歌,圖片等方法來展示,形象生動的展示規則,從而養成守規則的意識。例如在就餐活動中的規則是要安靜就餐,保持桌面干凈等,那么教師可應在教學活動中通過講故事讓幼兒認識這些規則,知道吃飯時說話的壞處,知道怎么保持桌面的干凈,還可以教會幼兒關于就餐的兒歌,讓他們發自內心的覺得吃飯就應該怎么做,學會正確就餐,也培養了一定的規則意識。
(二)尊重幼兒的自主性
認識了必要的生活規則后,幼兒有了一定的規則意識,這為自主游戲中遵守規則打下了基礎。很多時候教師往往會忽略幼兒的作用,認為游戲的規則由教師來制定,幼兒只需遵守就可以了。可是事實卻不是如此,如果幼兒只是一味地聽從教師的安排,那么游戲何來的自主性呢?正確的方法應該是讓幼兒參與進來,和教師一起商討游戲的規則,一起制定幼兒熟悉且認同的規則,畢竟幼兒是游戲的主人,幼兒一起參與指定的規則幼兒最熟悉,也更有說服力,才能增強幼兒遵守規則的自愿性。比如在玩自助餐廳時,教師可以和幼兒一起了解游戲的場地以及材料,了解自助的含義,一起商量游戲的規則。他們可能不能夠一下子就制定出完整的規則,但是在玩過一次后,教師或者幼兒就會發現有的幼兒在拿食物時沒有端著盤子去拿,而是拿在手上的,有的幼兒就會那很多很多的食物到桌上吃,最后弄得一桌子亂糟糟的。教師在發現后可以和幼兒一起商量新的規則,制止不良行為的出現,這樣的補充規則可以增進幼兒的規則意識,讓他們懂得了如何制定規則,如何遵守規則。
在制定規則時還要和幼兒一起商量懲罰機制,在游戲中養成良好的行為舉止是很重要的,大部分幼兒制定規則后會遵循,但難免會有些幼兒出現破壞規則的行為,這些行為如果不加以制止,很可能會演變成不羈行為。因此,在游戲前還應該制定懲罰的規則,要讓幼兒明白違反規則的后果,從而加強對規則的遵守,這也是培養規則意識的一步。比如在建構游戲中,幼兒與同伴爭吵而出現違反規則的行為,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和幼兒一起商量對策,最后制定出這個一個懲罰:如果違反了游戲規則,那就停止游戲一次,下次才可以玩。面對這樣的懲罰,幼兒的違規行為將會大大減少,相對而言,遵守規則的意識也在慢慢培養。
(三)加強教師的引導性
1、在游戲前明確規則
幼兒的思維多為直觀性思維,所以教師與幼兒制定好游戲的規則后可以畫成圖畫展示出來,比如在圖書角要保持安靜,就可以準備一張大大的海報,畫上手指放在嘴唇上表示安靜。這樣又潛移默化的展示了規則,同時還便于幼兒記憶和遵守。這樣的話幼兒在進入區域游戲前就可以加強該區域的規則,不至于在游戲時出現違反的行為,影響到游戲的順利開展。
2、在游戲開展時實施規則
在游戲時,幼兒有可能會遇到關于規則的問題,這時有兩種解決的辦法:一種是教師找到問題,告訴幼兒解決的辦法;另一種則是教師發現問題提出來,讓幼兒自行商量解決,鞏固對規則的認識。當然,這需要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強才行,如果是小班年齡段的還未能夠解決問題,那就需要教師進一步指導了。
例如在自助餐廳中幼兒有序的拿餐,走到“餐桌”坐下用餐,餐桌只能夠坐下6個小朋友,這時有一個小朋友想要來餐廳吃飯,發現滿人了,怎么辦呢?我就問在自助餐廳的小朋友們“餐桌只坐的下6個人,可是她也想進來吃飯,怎么辦呢?”有小朋友就想到了可以擺幾張椅子在外面,讓進不來的小朋友等餐,等里面的小朋友吃完走了就可以進去了。還有的小朋友說可以增加一張椅子,讓她坐進來就好了。在如此這番的討論之下,幼兒不僅完善了區域活動的規則,還增加了自身的自主能動性,同時也可以看出她們的規則意識在慢慢增強。
(四)利用評價鞏固規則
游戲的規則需要在過程中進行不斷完善和鞏固的,所以教師需要在游戲中觀察幼兒的行為表現,并在活動結束后進行及時評價。有的教師在自主游戲結束后就不再進行總結和評價了,那么活動中出現的問題也就沒解決了,同時也忽略了游戲本身的價值。因此教師應該在游戲結束后和幼兒討論今天玩了那個區域,發生了什么好玩的事情,教師也可以講一講自己在游戲中發現的問題,一起討論一下為什么會出現這個問題,可以怎么解決。當然,幼兒在游戲中遵守規則的行為也是要強化的,通過表揚該幼兒的同時也激勵了其他幼兒,在這樣子的評價和總結當中,既可以鞏固游戲的規則也增強幼兒的規則意識,為下一次更好的開展游戲打好了基礎。
【自制規則體現幼兒為主體解析】相關文章:
自制規則體現幼兒為主體04-30
體育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04-30
為寶貝自制果蔬汁的方法05-02
淺談學生在英語學習中主體性的體現05-02
在科學探究活動中如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04-29
公示語英譯中譯者主體性的體現05-03
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體現學生主體地位04-29
體現主體性 走向自主創新學習之路04-30
英語教學應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