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認錯就永遠別回家!”
媽媽讓2歲的女兒瑞麗在院子里玩耍。她一再告誡瑞麗,不要獨自跑到外面的馬路上去,那樣會很危險。可是瑞麗總管不住自己,三番五次越過柵欄跑到道路中央。最后媽媽很生氣,她在嚴厲地制止瑞麗后,給哭泣的瑞麗講了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只小鳥和它媽媽一起待在鳥窩里。鳥媽媽要出去找蟲子吃,她對小鳥說: “在我離開的時候,你不要到窩外去呀!”但是,小鳥沒有聽媽媽的話,媽媽走后他還是跳到了窩外,結果摔到了地上,被一只大貓抓住吃掉了。
接著,媽媽說:“媽媽要你聽話,不到外面的馬路上去,是因為媽媽知道什么對你是最好的,就像鳥媽媽對小鳥說的那樣。媽媽不想讓你跑到街上被車撞著,我愛你,不希望你有任何危險。但是你不聽我的話,所以媽媽才會打你,幫你記住這是多么重要。”
孩子由于年幼無知,經常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父母應該對他們嚴格管教,但不能因此而個尊重他們,甚至因為他們犯了錯誤而厭煩、懲罰之前或之后父母應該盡量向孩子解釋清楚懲罰的原因。這樣做,—方面能達到懲罰的目的,通過懲罰幫助孩子避免今后再犯類似的錯誤;另—方面,也是表示對孩子的尊重。理想的做法是,父母一方面要把懲罰的表面原因向孩子說明,比如他沒有完成作業、任性或是干擾他人等等;同時,如果能把懲罰的深層原因一一父母是因為愛他才懲罰他一一一起傳遞給孩子,就會更加容易獲得孩子的積極合作,更有效地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同時,也能培養孩子充滿愛心的高尚人格。
謹記:在缺乏愛的前提下實施懲罰,是令人恐怖的,更不可能培養出心理正常的孩子。
很久以來人們就知道,如果一個嬰兒得不到任何喜愛、觸摸和撫慰,他常常會死于一種奇怪的疾病。這種感情需求的證據在公元13世紀時就已經被發現了、當時弗里德里克對50個嬰兒進行了,一次實驗,他想知道,如果嬰兒永遠沒有機會聽到口頭語言,他們究竟會說什么語言。為了得到準確的結果,他安排專門的養母給孩子們洗澡、喂他們吃奶,但是嚴格禁止她們對著孩子說話,也不允許愛撫和哄慰孩子。這個實驗的結果是悲劇性的,因為50個嬰兒最后全部奇怪地死亡了。后來, 上百次進—步的研究表明,生命的第一年中,母子間的親密關系對于嬰兒的成長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得不到任何愛意的孩子,無疑會面對自然界中最令人傷心的命運。
愛是一種營養,對嬰兒如此,對兒童如此,甚至對成年人也是如此,在那些甚至連一個能夠表達愛意的長輩都沒有的家庭中,孩子會像植物缺少水一樣失去生氣,失去正常心態,甚至死亡。
關愛是父母對孩子的正常感情,這種感情甚至像維生素或生長激素一樣,對于孩子的身心發育有著極大作用。受人關愛的孩子心理發育健康,與他人生容易和諧相處。
很多父母把對孩子的嚴格教育演變為專制,不知不覺中既把自己變成了暴君,也把孩子變成了惟命是從的懦夫。他們以為天生就該以粗暴的方式對待不聽話的孩子。殊不知,這種做法的后果不但不能讓孩子正確地認識自己,反而會使他的精神受到壓抑,催生性格缺陷,使孩子對父母乃至所有人產生怨恨,甚至完全毀掉一個健康正常的孩子。
有時候,正常的教育和暴君只有一步之遙。我常常看見美國的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時候話很多。3歲的瑪麗在玩小自行車,而她6個月的弟弟趴在附近的地毯上玩玩具。“瑪麗,你到那邊去騎自行車好嗎?你這樣騎過來,會碰疼弟弟的。” “是呀!媽媽。”小瑪麗非常聽話地到稍遠一點的地方去玩了。她也不想碰疼了小寶寶。離開這兒稍遠一點,一點也不會妨礙她玩自行車。如果是一個不懂得尊重孩子,粗暴對待孩子的媽媽會怎么說呢?“瑪麗,你到那邊去騎自行車!你的弟弟在這兒!”這句話讓孩子覺得媽媽將注意力都給了弟弟,而自己則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從而心里產生不滿。其實很多時候,父母只要再多說幾句話,或稍改變一下說話的方式,就可以改變孩子的心情和性情。
我們確實需要掌握—些技能,讓孩子在受到嚴厲懲罰時,仍能體會到父母的愛。
《今日美國報》近期報道了一項歷時35年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父母是孩子生活中主要的精神支柱。”調查還發現,如果孩子知道父母關愛自己,將年會帶來若干意想不到的積極后果。研究人員跟蹤分析了87名男性,從他們在哈佛大學就讀時的初始書面鑒定開始,直至他們成年之后,結果發現,20歲時能夠評價父母對自己非常關心并且公正的男性,比起那些缺乏這種體驗的男性,到50多歲時,他們患有心臟病、高血壓以及其他與壓力相關疾病的比率要低得多。
謹記:對于孩子,知道父母是愛自己的,這會影響他的一生。
如果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與孩子之間產生了誤會,孩子認為父母不再愛他們,此時,孩子可能會比父母更容易失去理智,他們會做出一些傷害父母的事情或說出傷害父母的言語、這種情況下,父母更應該用愛心做支撐,理智地向孩子伸出橄欖枝,因為,你必須要讓孩子感覺到,父母是愛他們的。當父母這樣做了之后,會意外地發現,孩子根本離不開父母的愛,即使他們表現出了對于父母的冷淡。
在西班牙的一個小鎮上,有一位名叫喬治的男子。有一天,他和兒子帕科之間發生了一場極不愉快的爭吵。第二天,喬治發現帕科的床空空如也——兒子離家出走了!
喬治心中充滿了懊悔,他終于意識到:沒有什么比兒子更重要的了!他迫切地想找回孩子。他來到鎮中心一家有名的商店,在店門前貼了一張醒目的大幅啟事:“帕科,回來吧!我愛你!明天早上我將在這里等你!”
第二天早上,喬治來到那個商店,他發現至少有7個叫帕科的男孩等在那里;這些叫帕科的男孩都是離家出走的,他們等在那里,都希望這是自己的父親發出的回家召喚,都希望父親能夠張開雙臂擁抱他們!作者:陳 忻
來源:《幼教博覽》(京),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