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文化人教不好一個小孩子
“高知家庭孩子極易患孤獨癥”、“高知家庭孩子心理問題多”……種種對于高知家庭孩子的不利說法,使得人們對他們充滿了不解和困惑,甚至戴著有色眼鏡看這群孩子。雖然尚無科學根據證實高知家庭孩子易出問題,但目前某些高知家庭確實存在教育孩子的誤區,記者領你走近其中一個高知家庭。
鏡頭一
2003年12月12日上午約10時,西村幼兒園操場。有別于往日,這天的西村幼兒園特別熱鬧。百多位家長圍在操場外,一臉欣慰地看著自己的寶寶做早操。這天是西村幼兒園的親子活動日,其中一項活動就是早操觀摩。只見小朋友們排得整整齊齊的,等待音樂開始。貝貝突然沖向場外的媽媽,但音樂一起,他又乖乖地回到隊伍中,跟著小伙伴的進度,開心地做起操來。做完早操后,貝貝和小朋友們一起往教室走去,偶爾也會跟小伙伴們說幾句。到了午飯時間,貝貝乖乖坐在位置上,自己一勺一勺地吃起飯來。
鏡頭二
去年,3歲多的小貝貝剛上幼兒園,他完全把幼兒園當成是“沒關門的雞籠”,愛走就走,愛留就留,完全沒有紀律概念。喜歡聽的課,譬如一些需要動手操作的游戲,他會靜靜地坐在座位上聽課,不喜歡聽的課,他愛什么時候走出去就什么時候出去,老師稍不留意,他就已經沖出教室了。
他從不主動跟別的小朋友說話,也不跟他們一起玩游戲,做早操時他經常自己一個人離開隊伍,讓老師去找他。別的小朋友來找他玩游戲,他一聲不吭,好像沒聽見的樣子。盡管如此,他從不主動去騷擾別的小朋友,也不會故意去影響他們,別的小朋友欺負他,他也當沒事一樣,從不還手,沒有任何攻擊性行為。他只是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幼兒園、老師、伙伴對他而言,是在另一個世界里的,與他無關。
那時候的他不會自己穿衣、吃飯、洗臉,不會訴說自己的需要,生活自理能力很差。
追溯
祖輩:生活上過分代勞
由于父母工作忙,小貝貝是由爺爺奶奶帶大的。爺爺早年畢業于吉林大學,奶奶來廣州前在當地衛生學校任辦公室主任,也是知識分子。
小貝貝皮膚白白的,眼睛大大的,特別可愛。爺爺奶奶對這個孫子寵得很,幾乎是千依百順的。兩老擔心老一輩的教育方法落伍了,于是買來很多現代家教書,務求“與時俱進”,奶奶還買了很多食譜書,小貝貝的每頓飯都是按照食譜來做的,一周7天,菜式不一,爺爺奶奶還特地為貝貝做了一個就餐表。至于穿衣打扮,爺爺奶奶更是鉚足了勁讓小貝貝做個時尚寶寶。
小家伙越長越大,動作變得越來越靈敏,年邁的爺爺奶奶有點顧及不來,出于安全考慮,兩老幾乎不帶貝貝外出。貝貝從出生到進幼兒園,幾乎都是在家里度過的,他甚至不認識一個同齡的小伙伴。由于寵愛,兩老往往在貝貝沒開口說想吃飯時,飯已經放在嘴邊了;沒開口說口渴時,水已經遞上來了。貝貝并不需要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想法。慢慢地,貝貝習慣了這樣的生活,他以為別人的世界也不需要言語、不需要溝通。
父母:調教孩子綽綽有余
貝貝的媽媽畢業于華南理工大學MBA,現任某大公司的經理,爸爸現正攻讀暨南大學MBA。媽媽懷孕時也閱讀過很多早教書,可是由于工作忙,她也沒有仔細去研究。而且貝貝媽媽認為,入園前的孩子只要在生活上照顧好就行了,他們一家四個文化人,調教一個孩子是綽綽有余的。外面的治安不好,減少外出對孩子有好處。家里的玩具、圖書等應有盡有,對于貝貝來說是足夠的。貝貝在入園前已經識了幾百字,會背多首古詩,在家里也沒表現出什么異常。他只是不愛跟媽媽說話,也從不關心她的去留。貝貝媽媽并不了解貝貝到底在想些什么,也從來沒想過要去了解他。她認為,孩子吃好,睡好,又學會了那么多字和詩,就是健康聰明。
聲音
他要學習與人交流
貝貝班主任洪老師:其實貝貝很單純,很善良,他只是自控能力有點差,但他不會攻擊別人,不會妨礙別人,他只是不懂得如何去跟別人交流而已。其實貝貝很聰明,記憶力很好,我們跟他說過的每一句話,教過他的每一首兒歌,他都背得出來,唱得出來。每當貝貝犯錯,我們就會跟別的小朋友說:“貝貝還沒想好該怎么做,大家給他一點時間,他一定能做好的。”小朋友也會一起幫他。班上有的小朋友的家長擔心貝貝會影響自己的孩子,我們會跟他們解釋:貝貝只是不能自律,但他不會影響你們的孩子的。后來,大家都接受了貝貝。
家庭教育不當,可造成阿斯伯格綜合癥
鄒小兵(中山三院兒童行為發育中心主任):對于這種不能自律的孩子,建議家長帶他就診,以便進一步確定病因,及時醫治。單從他的行動分析,排除了一些與生俱來的先天性心理疾病外,貝貝得的可能是阿斯伯格綜合癥。該病比自閉癥好很多,可是影響會更大。這種孩子天才與問題并存,他們往往智商較高,具有某方面的特長。可是他們也往往以自我為中心,不自律,忽視周圍環境的存在,沒有對權威的尊重。他們生活在正常孩子群中,如果教育處理不當,可能會造成不良影響。
多花點時間給孩子
李海(中山大學醫學康復科碩士):我們常常在周圍看到,一些高知父母為了自己的工作或學業,把孩子交給他人教養。殊不知,很多孩子教育的關鍵期以及對親子關系的需求就這樣被忽略了。等發現了問題再來補救,也使孩子的發展過程,走了許多不必要的彎路。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每天花一點時間陪孩子,其實并不是不可能的,關鍵是愿不愿意為孩子作出一點犧牲。作為高知的父母,更應懂得溫室里的花朵將來經不得風雨。作為一個社會人,孩子從小就應學會生活與交往。
鏈接
另類童年竟也精彩
任慶文是河南省團校的一名心理學副教授。他認為,從零歲開始,父母要帶孩子由近及遠、由點到面地廣泛接觸大自然和社會。
女兒任樂園出生后,當她剛試圖翻身時,任慶文就訓練她翻、坐、爬,讓孩子到雨泥里、荊棘林里爬,并讓她接觸社會上各行各業的人。
女兒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任慶文卻不想讓她的童年在幼兒園里度過,而是把孩子放進更廣闊的大自然和社會中。于是,當女兒三四歲時,他便細致耐心地訓練她吃飯、穿衣、洗手等基本生活能力,讓她在家中基本做到生活自理。
從小樂園3歲開始,任慶文便帶她走遍鄭州的大小街道,等她初步熟悉后,任慶文便開始訓練她獨立外出的能力。他先帶著女兒一遍遍地坐公交車,讓她熟悉坐公交車的全過程。然后讓她單獨上車,他再騎上摩托車跟在公交車后面,看她是否知道下車。慢慢地,小樂園就知道了下車的地點和各個站牌的特點,能獨自一人準確無誤地坐公交車了,甚至還可以拿著地圖,獨自一人坐公交車到達鄭州的任何地點。
有人問:“你讓女兒過早結束童年時代,進入她不熟悉的成人社會,會不會造成她人格缺陷呢?”任慶文說:“有人覺得我的訓練方法有些殘酷,會使孩子失去快樂的童年,但實際上小樂園與人交往、與社會廣泛接觸的童年生活遠比一般孩子精彩!”
6歲時,經過學校測試,小樂園的語言、數學及生活自理等方面的能力都超過了她的同齡人,任慶文直接把她送進了鄭州億龍學校讀三年級,現在她已上四年級了。(據《今日家庭報》)
記者手記
隨著高學歷家長的日漸增多,在高知家庭誕生的孩子也越來越多。高學歷的家長,特別是職業為教師或者從事專業技術性較強工作的家長,他們往往比較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也很注重教育方法的科學性。然而,高知家庭就有高質量的家庭教育嗎?非也。
記者在采訪中接觸過不少“怪”孩子,他們或在某一方面有特殊才能,但卻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如自理能力極差、極其多動或者自閉等,而他們的父母很多都具有高學歷。其實教育孩子是一門單獨的學問,家長的學歷與其教子水平并非成絕對正比。從貝貝的例子可以看出,某些高知家庭教育孩子存在誤區。
教育孩子不是“炒剩飯”,不能把自己的受教育經驗簡單搬到孩子身上。孩子是一本值得探究的“書”,需要家長去翻閱、去細讀、去思考研究。教育孩子更非一門“小學問”,需要父母實實在在地付出,絕不宜讓別人代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