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注兒童強迫癥
在強迫癥的治療過程中,成人患者和兒童患者所用的方法是不一樣的。由于患者年齡、心理的不同特點,治療的方法也需要適當的調整。那么,兒童強迫癥怎么治療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注兒童強迫癥,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兒童強迫癥的治療
兒童強迫癥是一種心理障礙系,心理矯正是最有效的療法。因此強迫癥的孩子除應請心理醫生診斷和藥物治療外,還應在醫生的鼓勵和指導下,通過反復訓練和實踐主動矯正那些令人苦惱的觀念、意向或行為,治療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樹立信心
對于有強迫癥的兒童,父母要幫助他們自覺認識和克服自己的性格弱點,指導孩子處理問題要當機立斷,幫助他們出主意,想辦法,克服遇事猶豫不決的弱點,讓孩子了解人的一生中必然要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不可能對每一件事情都處理得那么合適與周全,出現一些總是是在所難免的。鼓勵孩子對自己要有正確的評價,應該看到自己的力量,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多方創造條件,讓孩子獲得成功,幫助孩子提高自信心。還要注意豐富孩子的業余生活,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以減少他們不必要的疑慮。
意念訓練
兒童出現不可克制的強迫現象時,父母要幫助兒童用意念努力對抗強迫現象,使緊張恐懼的心情放松,并告訴兒童這種行為沒有任何意義,并分散兒童的注意力。當然,做到這點是非常不容易的,要有毅力,經過反復訓練,多數兒童的強迫現象才會逐步消失。
行為療法
對單純用意念不能對抗的強迫現象,可以采用“行為對抗療法”幫助矯正。
對抗療法基本上是一種操作性條件反射過程,把對抗刺激與強迫行為反復多次結合,形成一種新的條件反射,使之與原來的強迫行為相對抗,消除原有的錯誤行為。
具體做法是:吩囑兒童右手腕上套進用三股皮筋組成的橡皮圈,一旦出現不可克制的強迫現象時,加反復計數、反復檢查等,立即拉彈右手腕上的橡皮圈,以對抗強迫現象,橡皮圈的拉彈力量以手腕皮膚稍有疼痛感為宜,同時計數拉彈次數及強迫現象持續的時間。剛開始時需要拉20-30次,才能對抗強迫現象。經過一段時間的反復訓練,當拉彈橡皮圈3-5次能對抗強迫現象的時候,橡皮圈就可以脫掉,以后再出現強迫現象,就立即能想到手腕上橡皮圈的對抗力量,用自己的意念就能消退強迫欲念。
系統脫敏法
人的肌肉放松與焦慮是兩個對抗過程,兩者是不能相容的。一種狀態出現,必然會對另一種狀態產生抑制作用,即交互抑制。當全身肌肉呈松弛狀態時,心率、呼吸、皮膚等生理反應指標都表現出與焦慮狀態完全相反的變化。
系統脫敏可分為:想象系統脫敏和現實系統脫敏。
想象系統脫敏:先讓孩子放松3-5分鐘,然后,治療者對他說:“當您感到非常舒適和輕松時,抬起右手的食指。如果你仍然有點緊張,請抬起左手的食指。當孩子抬起左手食指,治療便可以開始。告訴孩子從害怕的事件的層次中最輕的事件(或情境)開展。“現在請把這個事件清晰地呈出在你的腦海里。”并把這一事件(或情境保持20秒鐘。然后讓他報告想象情境時,體驗焦慮的程度。當孩子報告之后,指示他進入放松狀態。如果當孩子想象后焦慮程序降低,超過30秒或沒有焦慮,說明癥狀在改善,可停止對這一事件的想象,如果連續三次報告想象焦慮程度不降,可換另外一個害怕的事件重新作業。
現實系統脫敏:當給孩子建立害怕事件層次之后,治療者將孩子引導到害怕事件的情境中,讓孩子體驗這種焦慮,反復多次之后,使其逐漸適應這種情境,不再感到害怕。然后再引導他進入另一個害怕事件的情境。注意系統脫敏治療,都是從最輕的事件或情境開展,并且逐漸加大作業的量。
培養愛好
父母要鼓勵強迫癥的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多與外界接觸,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興趣愛好,如唱歌、跳舞、聽音樂、打球、跑步等,以建立新的大腦興奮灶去抑制強迫癥狀的興奮灶,轉移對強迫癥狀的高度注意力,這樣可大大促進病情的恢復。
糾正父母不良性格
如果強迫癥孩子的父母有性格偏異如特別愛清潔,過分謹慎,過于刻板,優柔寡斷,遲疑不決等,要予以糾正,否則會影響孩子強迫癥狀的康復,并且不利于孩子以后的心理發展,這一點甚為重要。
藥物治療
嚴重的強迫癥孩子,由于強迫癥狀影響了上課學習和日常生活,因此必須進行藥物治療。
臨床實踐表明,使用氯丙咪嗪結合其他藥物,對于強迫觀念為主的強迫癥,療效比較滿意,但必須在醫師的指導下,由小劑量開始使用,且需要連續較長時間的藥物治療,才可控制強迫癥狀。
拓展:兒童期的強迫癥有什么表現
典型的“強迫癥”大致可分為兩部份:
(一)強迫思考(obession),包括某一個想法、沖動、腦內的心像、腦內浮現的聲音或感覺等等;
(二)強迫行為(compulsion)重復某一行為、收集或收藏某些東西等等。患者明明知道這樣的想法很不合理、很不舒服,可是無法阻止這類思考的出現及盤據在腦海中,直到強迫思考自動消失后才能松一口氣。
患者也明明知道重復某些行為是毫無意義而且會引人側目,可是他就是無法不去做。通常強迫行為與強迫思考的內容有關。常見的強迫思考無奇不有,比如怕臟、怕災難會降臨、怕想到不吉利的事,強迫行為則表現在重復清洗、重復檢查,以及其它可以解除因強迫思考帶來焦慮的行為。強迫癥的患者可能只有強迫思考,也可能只有強迫行為,但有的則兩者兼具。
兒童因為他們邏輯推理尚未臻成熟,說故事的能力不及成人(不易清楚表達他們真正的感受、理由)而且發生癥狀時,他們也會為自己的改變覺得莫名奇妙與不安,再加上“強迫癥”的好發年齡大多是青少年階段,容易令醫師及心理師掉以輕心而誤判為“精神分裂病”、“憂郁癥”、“情緒障礙”、“行為障礙”等,或老師、家長的解釋為行為偏差或他們開始進入叛逆期。
“強迫癥”在以往是用認知治療(cognitivetherapy)或行為治療(behaviortherapy),成效不錯。但遇上一些癥狀較嚴重的個案,就顯得束手無策。所幸一些抗憂郁劑,如clomipramine,fluoxetine,trazodone,fluvoxamine等的問世,通常有不錯的療效。
醫師建議“強迫癥”的患者若需服藥,則得持續規則服用一年后視情況停藥或減藥。有一些患者可能需要長期服藥,但只要生活品質過得好,這種不方便的代價也就值得。所以,家長們若發現自己的孩子改變了,而且重復某些想法或某些行為,得趕快帶孩子尋求精神科醫師的協助。
【關注兒童強迫癥】相關文章:
關注留守兒童作文08-06
關注特殊兒童村12-13
關注留守兒童倡議書11-05
關注留守兒童作文4篇[精華]11-25
強迫癥作文10-17
關于關注留守兒童的作文(通用26篇)10-21
關注留守兒童社會實踐心得體會02-23
強迫癥手術治療方法02-03
關注低碳關注華儀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