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幼兒教學活動的組織與體會
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是有目的有計劃引導幼兒主動活動的、多種形式的教育過程。那么幼兒園里有哪些教育活動呢?我們將幼兒園的各類活動分為五大塊:生活快、游戲塊、體育鍛煉塊、教學塊和自由活動塊。針對教育活動的相關問題我做重點談一下。
幼兒教學活動總的來說,內容包括自然常識、社會常識、語言、藝術、數學等。它的要求是(1)培養幼兒學習的興趣,求知的欲望,好奇、好問、愛觀察、愛想象、愛動腦)。 (2)發展幼兒的智力和基本能力(正確運用感官的能力、語言交往能力和動手能力)。(3)增進幼兒對環境的認識,了解一些與生活有關的自然現象、社會現象。(4)萌發幼兒初步的審美情趣(感受美、表現美)。教學活動的組織體現了教師的教育觀和教育綜合能力,也直接影響幼兒的學習能力,所以著重研究。我在此說的教學活動并不是上面所指的全部,而是只某一單位時間里的教與學,通過這一方面來闡述總體。它的特點是:目的具體明確、教學內容容量小,活動時間有限,活動環境以是室內為多,這符合我班實際情況。下面我談談對教學活動組織的幾點認識和體會。
一、開門見山導入課題
教學過程的開始,有的教師喜歡用玩具做引子,如“我請來一位小客人”。有時,這種玩具根本與課題無關,看了很別扭;有的教師則把教具人為神秘化,如用布遮起來;還有的教師則不厭其煩的交代上課紀律等等。我覺得這樣反而把幼兒的注意力白白浪費掉了。我認為開門見山,讓幼兒立刻清楚現在要干什么比較好。當然,不同的教學活動,導入課題的具體方法應有所不同。如故事活動,導入課題時我有時以提要求為引子,比如“請小朋友仔細聽故事里有誰,他們在干什么?”然后再講故事,故事講完后圍繞要求提問;有時則出示故事中主角的形象,請幼兒先講講角色的相關特點或知識,再接著講故事。技能性的教學活動,如體育、音樂活動,我改教師示范在前幼兒嘗試性操作在前。把示范活動移至教學活動過程中間,并把教師的示范改為幼兒自己展示動作,用剖析幼兒動作替代純粹的教師示范。即使是圖畫活動,我也改變了教師按部就班完整示范的模式,只作部分示范、重點示范。示范部分、示范重點的選取盡可能根據幼兒的要求來定。常識活動,一般在活動前讓幼兒自己收集有關材料,或將相關材料放入活動室供幼兒提前觀察。活動一開始,就讓幼兒介紹自己的觀察事實,這樣幼兒就能很快的參與到活動中來。以上導入課題形式的改變,體現了我組織教學活動的指導思想:必須尊重幼兒好奇、好動、好表現的心理特點;要充分估計幼兒潛在的學習能力;以帶著問題學習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在有限的教學活動時間里保證幼兒投入的時間。
二、讓幼兒充分感知教學內容
我非常看重幼兒在自由自然狀況下的感知,如常識活動,認識物可在課前提供給幼兒觀察,正式教學活動先讓幼兒介紹觀察所得,緊接著幼兒在教師的提引下進行學習性觀察。這次觀察意在讓幼兒求得再一次的發現,得到進一步的認識,必須時允許幼兒觸摸認識物,或流動觀察、小聲儀論。教師在這段時間里要注意傾聽幼兒的議論,發現新問題,以便再次集中教學時有更豐富的學習內容提供給討論。在再次集中時,教師要讓幼兒充分表達自己的疑點,這樣才有利于認識活動的深化。對于按順序觀察,我把它放在幼兒充分感知后,與幼兒共同整理知識時進行。“講述”類教學活動,我有時讓幼兒整體觀察,再分組或讓幼兒自己找伙伴小議圖片內容;有時先讓幼兒講敘整體搭建的初步框架,再逐張圖片講述;有時先取一張較為重要的圖片,供幼兒發散思維,廣泛尋求答案,再整體展示圖片完整講述。不管采用何種方法,目的都是讓幼兒更多參與到活動中來,努力改變語言教學活動中發言面不寬的局面和講述內容受圖片限制的現象,使語言活動與思想、想象更密切的結合。
三、隨機調整計劃中的提問
提問是幼兒和教師相互作用的一個明顯表示,問題的設計直接關系到相互作用的效益。過去我們常常低估了幼兒的學習能力,又加上課堂教學中很少給幼兒自我表現的機會,所以幼兒的學習是被老師牽著走,提問中存在著全由教師發問和教師設計的問題過于細碎的情況。而今,我主張設計的問題應指向一個范圍而不是一個點,以便讓更多的幼兒憑借自我理解而解答,以便讓不同水平的幼兒在不同層次上表達自己的理解。當碰上幼兒無法解決的問題時,教師再把大問題化成小問題。在此,我想強調的是:每位幼兒教師都應該重視教學過程中自己與幼兒面對面發生的教與學的矛盾,并鍛煉自己調整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學角度的能力,使提問更加有針對性。
四、順其自然結束教學活動
在教學活動進行到最后,常常是教師的小結、評價。我認為這時幼兒的注意力已經處于難以集中的狀態,教師卻要再講一遍他們已經知道的內容,幼兒很難感興趣,還不如順其自然結束教學活動或布置一個小任務,留點懸念,以調動幼兒活動后再學習的興趣。此外,對教學的評價不一定都要放在教學活動結束時進行,可視情況做不同的處理。如對美術作品,可另設專門的評析活動,以提高幼兒相關技能;對于動作性的教學活動,評價可在活動過程中進行,即幼兒做出某一動作后,讓幼兒相互評價,教師及時組織大家學習這既可鼓勵每個幼兒參與表現的積極性,又可鍛煉幼兒的評價能力。
以上是我對教學組織的認識。根據這些認識,我充分在教學活動中運用,取得很好的效果。我具體說一下在繪畫活動中得體會。
首先要喚起幼兒的興趣。孩子大都喜歡圖圖畫畫,但一旦正式開始學習繪畫,他們往往缺乏信心和熱情,常常是面對畫紙不敢下筆,我就讓不想畫畫的孩子坐在旁邊看別的孩子畫,等他們想畫再讓他畫;鼓勵表揚能大膽做畫的孩子,以輕松的口吻談繪畫的趣味,激起孩子參與活動的愿望;不給孩子施加壓力;不對孩子的作品吹毛求疵,而是與每個孩子分享參與的喜悅和驕傲。這樣孩子就會打消顧慮,拿起畫筆,漸漸的,他們也就喜歡繪畫了。
其次要創造良好的繪畫條件。單靠每周幾節集體繪畫活動是無法滿足幼兒繪畫愿望的。我從區域活動室挪出一塊角落專供孩子繪畫用,并在那里提供各種繪畫用具和參考書,幼兒在里面可自由選擇材料做畫。還鼓勵孩子們自己多觀察,把自己看到的各種景象畫下來。讓幼兒自由想象,這種形式無拘無束,幼兒非常喜歡。
再次要傳授一定的表現技能。掌握一定的技能是幼兒把自己的想象、創造表現出來的前提和基礎。一般來說,技能的學習是枯燥的。為了不讓幼兒對學習技能感到無味,我經常這樣做:(1)借助游戲激發幼兒學畫的愿望。如畫老鼠就說:今天老師和小朋友都扮黑貓警長捉老鼠,看誰本領大,捉到的老鼠有大有多。現在,先看看我是怎樣捉老鼠的(老師示范老鼠的畫法)。(2)將枯燥的術語轉換成幼兒熟悉的語言。如把豎線、橫線說成“小棒棒站起來”,“小棒棒睡下去”;把大圈、小圈轉化成大皮球、小皮球等。(3)把要畫的內容編成生動、有趣的故事或兒歌。如畫狐貍:有一座房子(即頭的輪廓),上面開著兩扇小窗子(耳朵),屋里走出一個好孩子(嘴),種上四棵小樹(胡子),里面留下兩個樹洞洞(眼睛),房子后面拖著個大壇子(身體、位置由幼兒自由選擇),撐著四根小棍子(腿),壇子后面掛著一面大旗子(尾巴)。幼兒邊畫邊念,很快就掌握了畫狐貍的基本方法。
還有激發幼兒的藝術創造力很關鍵。幼兒掌握了必要的繪畫技能后,最關鍵就是畫幼兒的所思所想,而不是一筆一畫臨摹老師的范畫。為了做到這一點,我總是先讓幼兒充分的觀察所要表現的事物,并展開討論,然后作適當的講解提示,在布置作業,讓幼兒思考怎么表現,創造,最后在出示范畫。入讓小朋友劃猴子,賢納猴子的真實圖片,然后請他們講猴子學猴子。在此基礎上與幼兒一起分析猴子的面部特征,交給幼兒表現猴子的基本技能。然后啟發孩子說:“除了公園有猴子外,還有什么地方有猴子?猴子在哪里干什么?會發生什么事?怎樣解決?”這樣做開闊了幼兒的思路,全班幼兒的畫面無一雷同,畫面內容也很豐富。
最后,鼓勵夸獎幼兒必不可少。對孩子的作品,不管畫的的好不好,我都把它貼在作品欄中,并適當稱贊。在評價孩子作品時,我不是做居高臨下的評價者,而是制作積極的參與者,做孩子的聽眾和參謀,讓孩子說自己的見解和看法。隊部成功的作品,我用商討的口吻說:“假如我畫,我將這樣畫……”這樣,氣氛就更融洽,更愉快了。
綜上所述,我認為以幼兒的實際情況為依據組織的教學活動才是有針對性的,幼兒也只有在他們能適應的教學中才能快速的發展,所以我更應多學習,多總結,以便把各種知識傳遞給幼兒,讓幼兒各方面都提高。(楊晶晶)
【淺談幼兒教學活動的組織與體會】相關文章:
淺談如何進行課堂組織教學04-29
淺談教學體會02-29
淺談師范院校組織課堂教學對策05-02
淺談路基施工的組織與設計05-01
組織幼兒節日活動方案04-30
淺談教學中的體會論文04-27
漢語言組織藝術淺談05-03
淺談動物組織培養與植物組織培養的區別05-03
幼兒園活動組織方案11-08
淺談盲人推拿教學幾點體會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