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須彌福壽之廟
須彌福壽之廟
須彌福壽之廟(須彌福壽之廟)
須彌福壽之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承德避暑山莊北面獅子溝南坡。這座廟自山腳順山勢向上延伸,氣勢雄偉。主體為3層高的大紅臺,中央是一座重檐大殿,名妙高莊嚴殿,俗稱金瓦殿,是廟中最大的殿,殿頂用鎏金銅瓦鋪蓋,四脊上有8條金龍。大紅臺東南有東紅臺,西有吉祥法喜殿,為班禪寢殿,重檐歇山頂鎏金瓦頂。殿北有金賀堂和萬法宗源殿,是班禪弟子的住處。
目錄 歷史溯源 地理位置 建筑特色 歷史意義 收縮展開 歷史溯源據寺內碑文記載: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弘歷七十歲誕辰壽日,后藏政教首領六世班禪額爾德尼要來避暑山莊祝壽,對此乾隆極為重視,為了隆重接待班禪,在這里特仿班禪所居的日喀則札什倫布寺的形式,興修了這座廟宇。“須彌”即須彌山,藏語名“札什”,“福壽”藏語名“倫布”。須彌福壽的意思,是像吉祥的須彌山一樣多福多壽。乾隆在《須彌福壽之廟碑記》中寫道:“布達拉既建,倫布不可少。擇向興工作,亦以不日成。都綱及寢室,一如后藏式。金瓦映日輝,玉幢揚風舞。”表達了這座廟宇興建的速度、形制和落成后的壯麗。由于建廟是為了接待班禪,所似又俗稱“班禪行宮”。
地理位置位于承德避暑山莊北面獅子溝南坡。這座廟自山腳順山勢向上延伸,氣勢雄偉。
建筑特色整個廟宇占地面積37900平方米,自南而北有山門、碑亭、琉璃牌朽、大紅臺、金賀堂、萬德宗源殿、琉璃萬壽塔等主要建筑,沿一條較明顯的中軸線采取左右基本對稱的'排列布局。從總體上看,是典型的藏族寺廟,但從某些建筑個體和細部裝飾,又是漢族風格,形式獨特。 廟周圍以墻壁圍境,東西兩端轉角處,各建防守了望的隅閣一座。山門前有五孔石橋,架在獅子溝上,長約120尺,寬約20尺。山門辟三個拱口,上建門樓,懸掛著乾隆御書“須彌福壽”匾額,和普陀宗乘之廟山門略同,門前列石獅子一對。山門正北為碑亭,亭四面墻壁開有拱門,內有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立的《須彌福壽之廟碑》。碑文用四體文字鐫刻,全高八米馀。碑頭碑身為一塊整石所造,周圍和兩側都刻有云龍紋樣;碑座為一巨石雕成龜趺,下部基石刻有波濤紋樣,四角還有魚、蝦、蟹、龜等動物裝飾。在避暑山莊和外八廟的全部裝飾中,此碑的形制和規格是最高的。碑亭以北,地勢逐漸高起,有不規則的石級三處,可登達琉璃牌樓。 通過琉璃牌樓往北,就是須彌福壽之廟的主體建筑物大紅臺,規模宏大壯觀。大紅臺頂部平面,平鋪方磚,磚下為錫板防水。壁面上辟有三層中國式垂花窗戶,盲窗與實窗相間,共39孔。窗頭上浮嵌琉璃制垂花門頭,有著強烈的漢民族建筑風格。大紅臺頂部平坦,四角各建有廡殿頂式小殿一座,琉璃瓦頂,脊上吻獸,南面兩殿用孔雀,北面兩殿用鹿。各殿皆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內供金剛佛像。大紅臺內部四周是群樓,上下共三層。群樓圍繞紅臺中心的主殿妙高莊嚴殿,形成都綱法式。由底層南面大門可進入群樓。群樓為木結構,分隔成四百馀間。第一層東面有四大天王坐像、十八羅漢像和喇嘛教噶舉派祖師那若巴、回洛巴等佛說法像。第二層東南角有八角形的三層轉塔,塔上有龍鳳呈祥雕刻,精細美觀。妙高莊嚴殿高聳在群樓中央,象微黃教始祖宗喀巴成佛的佛境,是班禪六世在此居住時講經的地方。據記載:年已70歲的乾隆皇帝,為迎接班禪六世,專門學習了一般常用的藏語,還研究了藏史,在引導班禪叁觀了整個寺廟后,乾隆曾在此殿請他講經,由章嘉國師翻譯。班禪將跋涉途中每一站祈禱、祝福乾隆萬壽的紀錄送給乾隆,并獻哈達等禮物四十馀件。乾隆欣喜萬分,隨即送給他身穿袈裟的畫像一幅及弓、箭、金幣、金絲袈裟等,還頒發了金冊、金印,并為他題寫了“寶地祥輪”匾額。他請班禪在萬樹園中觀看了大型火戲,班禪扮演文殊菩薩,表演了跳步踏(即打鬼)。 妙高殿平面方七間,高三層,一層殿內正中供宗喀巴塑像,稍北供釋迦牟尼;二層樓上釋迦牟尼和兩大弟子阿難、迦葉、十八羅漢;三層是乾隆祈求長壽的轉塔。三層上下貫通,重檐攢尖屋頂,上覆銅制鎏金魚鱗瓦,角脊下面做成龍頭形,脊身波狀,匍匐金龍兩條,一只朝上,一只朝下,每條重量都在一噸以上。屋上八條金龍,姿態各異,栩栩如生,金光閃爍,活龍活現,大有跨空欲躍之勢。大殿與群樓形成全封閉內院。光線暗淡,氣氛肅穆,神秘莫測。據說整個殿頂用了頭等金1.l5萬馀兩,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金碧輝煌,莊嚴富麗。 在大紅臺東,建有連續重層紅臺,名為“東紅臺”,又稱“御座樓”。原為乾隆來此休息之所,外觀門窗與大紅臺基本相同,御座樓北殿門額為“南無阿彌陀佛”,殿內條幅有“到來佛相原如是,靜處塵心那更生”,“功德無邊復無量,因緣非色亦非空。”南殿條幅“現法化報身共依圓覺,攝聞思修教遍示妙明”。西殿條幅“象法涌祥輪西方霞旦,智光騰寶炬海藏天宮”。客堂題額“萬法宗源”,聯“便有香風吹左右,似聞了義示緣因。”在大紅臺北面中軸線上,是金賀堂和萬法松緣殿,又合稱“萬花仲院”,原為班禪六世弟子的住室。院平面呈凸字形,外觀為一白臺形式。庭院北面是萬法松緣殿,闊九間,深三間。據傳,此殿原有“萬法宗源”題額,可能“萬法松緣”一名即由此訛傳而來。殿前為中庭,東西兩側有深一間的廊廡。南面正中三間,又向南突出二間之深,稱“金賀堂”,前間單層,后面兩層,都是平頂結構。 琉璃萬壽塔巍踞于須彌福壽之廟中軸線最北山巔。建在方形基壇上,壇上,再承以八角形須彌臺基。臺基上裝有石欄桿,南面設踏步上下。塔身為八角形,共七層。底層具有廣闊的木廊,廊上覆以黃琉璃瓦,上面又設有八角形平臺,平臺周圍又有石欄桿。各層塔面用綠琉璃磚砌成,壁面上飾以精致的佛龕和佛像。塔身色調雅而不俗,輪廓清晰,結構美觀,在兩側白臺襯托下,顯得十分秀麗。
歷史意義這座廟宇不僅富有高度的建筑藝術和特色而且對于加強清王朝與民族之間的團結,共同抵御殖民主義者的侵略,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政治意義和歷史作用。1949年后,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須彌福壽之廟】相關文章:
福壽全04-29
芥子納須彌(芥子納須彌高考作文)04-25
福壽螺04-29
芥子納須彌作文09-14
[精選]芥子納須彌作文3篇12-15
華山廟,華山廟張籍,華山廟的意思,華山廟賞析 -詩詞大全03-13
洱海周邊福壽螺分布調查05-02
阿貴廟04-29
仙翁廟04-29
趙云廟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