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福壽螺
福壽螺
福壽螺(福壽螺)
福壽螺,瓶螺科瓶螺屬軟體動物,個體大、食性廣、適應性強、生長繁殖快、產量高,是餐桌上的佳肴。1981年引入中國,目前已被列入中國首批外來入侵物種。食用未充分加熱的福壽螺,可能引起廣州管圓線蟲等寄生蟲在人體內感染。
目錄 簡介 形態特征 生活習性 生長繁殖 簡介其肉質細嫩鮮美,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胡蘿卜素、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是餐桌上的佳肴,由于含脂量低,是高血壓、冠心病患者的優質滋補品。另外,它還是一些珍貴水產動物的飼料。福壽螺個體大、食性廣、適應性強、生長繁殖快、產量高,中國各地均有養殖。食用未充分加熱的福壽螺,可能引起廣州管圓線蟲等寄生蟲在人體內感染。 而管圓線蟲病是由于鼠類的心、肺部的寄生線蟲寄生在人的中樞神經系統所致。可引發腦膜炎。食用生的或加熱不徹底的福壽螺后即可被感染,可引起頭痛、發熱、頸部僵硬等癥狀,嚴重者可致癡呆,甚至死亡。 因此,食用福壽螺時一定要注意徹底加熱。
形態特征個體大,每只100~150g,最大個體可達250g以上。有巨型田螺之稱。福壽螺殼薄肉多,可食部分占螺體重的48%,既是美味佳肴,又是高蛋白飼料。 福壽螺整個身體由頭部、足部、內臟囊、外套膜和貝殼5個部分構成。頭部腹面為肉塊狀的足,足面寬而厚實,能在池壁和植物莖葉上爬行。貝殼短而圓,大且薄,殼右旋,有4~5個螺層,多呈黃褐色或深褐色。有一個薄膜狀的肺囊,能直接呼吸空氣中的氧,具有輔助呼吸的功能。肺囊充氣后能使螺體浮在水面上,遇到干擾就會排出氣體迅速下沉。 福壽螺與田螺相似,但形狀、顏色、大小有區別。福壽螺的外殼顏色比一般田螺淺,呈黃褐色,田螺則為青褐色;田螺的椎尾長而尖,福壽螺椎尾則平而短促;田螺的螺蓋形狀比較圓,福壽螺螺蓋則偏扁。 具一螺旋狀的螺殼,顏色隨環境及螺齡不同而異,有光澤和若干條細縱紋,爬行時頭部和腹足伸出。頭部具觸角2對,前觸角短,后觸角長,后觸角的基部外側各有一只眼睛。螺體左邊具1條粗大的.肺吸管。成貝殼厚,殼高7cm,幼貝殼薄,貝殼的縫合線處下陷呈淺溝,殼臍深而寬。貝雌雄同體,異體交配。卵圓形,直徑2mm,初產卵粉紅色至鮮紅色,卵的表面有一層不明顯的白色粉狀物,在5~6月的氣溫條件下,5天后變為灰白色至褐色,這時卵內已孵化成幼螺。卵塊橢圓形,大小不一,卵粒排列整齊,卵層不易脫落,鮮紅色,小卵塊僅數十粒,大的可達千粒以上。卵于夜間產在水面以上干燥物體或植株的表面,如莖稈、溝壁、墻壁、田埂、雜草等上,初孵化幼螺落入水中,吞食浮游生物等。幼螺發育3~4個月后性成熟,除產卵或遇有不良環境條件時遷移外,一生均棲于淡水中,遇干旱則緊閉殼蓋,靜止不動,長達3~4個月或更長。
生活習性福壽螺喜生活在水質清新、餌料充足的淡水中,多集群棲息于池邊淺水區,或吸附在水生植物莖葉上,或浮于水面,能離開水體短暫生活。最適宜生長水溫為25~32℃,超過35℃生長速度明顯下降,生存最高臨界水溫為45℃,最低臨界水溫為5℃。在長江以南廣大地區福壽螺可自然越冬。
生長繁殖福壽螺為雌雄異體、體內受精、體外發育的卵生動物。每年3~11月為福壽螺的繁殖季節,其中5~8月是繁殖盛期,適宜水溫為18℃~30℃。一次受精可多次產卵,交配后3~5天開始產卵,夜間雌螺爬到離水面15~40厘米的池壁、木樁、水生植物的莖葉上產卵。卵圓形,粉紅色,卵徑2毫米左右。卵粒相互粘連成塊狀,每次產卵一塊,200~1000粒,一年可產卵20~40次,產卵量3~5萬粒。 廣州年生3代,一代幼螺生長93天開始產卵,卵期9天,孵出二代幼螺歷期102天,日均溫27.1℃,相對濕度88%,二代螺生長63天產卵,卵期11天,即孵出三代幼螺,歷期74天,日均溫29.5℃,相對濕度87%。三代螺生長至翌年3月底,共189天,仍為幼螺,日平均溫度18.2℃,相對濕度78%,各代螺重疊發生。螺齡為20~80天,每只螺經10天,一代增重0.9g,二代2.398,三代0.188.一代每只雌螺平均繁殖幼螺3050只,孵化率為70.1%,二代每只雌螺平均繁殖幼螺1068只,孵化率59.4%,1只雌螺經1年兩代共繁殖幼螺32.5萬余只,繁殖力極強。
【福壽螺】相關文章:
洱海周邊福壽螺分布調查05-02
沱江內江段福壽螺中重金屬調查04-26
象山縣水稻福壽螺生活習性及防治技術研究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