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曾仕強《易經》講座筆記之一用現代的觀念來看古老的《易經》
《易經》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經典著作,中國哲學思想的起源,比儒家和道家更早的國學經典,是中國文化之根本。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曾仕強《易經》講座筆記之一用現代的觀念來看古老的《易經》,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曾仕強《易經》講座筆記之一用現代的觀念來看古老的《易經》
曾仕強教授,從事易經研究多年,專研中美日管理比較、易經在管理上的應用、中西思想比較、人際關系與溝通、中國人的民族性、人倫關系等。所開創的中國式管理理論對華人企業管理培訓界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易經》,也稱《周易》,是一本人人皆知卻又深奧莫測的古老經典。易經是中國哲學思想的源頭。看懂了易經也就看懂了人生。
“易”字就是變化的意思。《易經》其實就是告訴我們應該如何認知世界、應該如何認知自我,從而做到“持經達變”、“通達樂觀”。《易經》是講未來變化的道理的。《易經》告訴我們未來是會變化的。所以一個人要重視你的未來,但是未來是不確定的,它是會改變的。改變它有一定的道理,這是我們要去掌握的。我們需要很小心地,用現代的觀念來看古老的《易經》。陰陽是兩個東西還是一個東西?西方人他陰就是陰、陽就是陽。他很容易分開來看!中國人是和起來看的民族。你看我們動不動就要合作,對不對?大家和諧,不能分的,一分就糟糕了。而外國人是分的,分到最后你是你、我是我。
我們的陰陽是一個東西,不是兩個東西;同樣一個東西,有時候變陰、有時候變陽。這是《易經》里面最好的一個法則。《易經》的哲理就是陰陽一體,如同我們看到的太極圖一樣;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易經》是中國哲學思想的源頭,中國所有的哲學,都是從《易經》出來的。無論老子還是孔子的思想,都是以《易經》為基礎的。那么這些古圣先賢是如何解讀《易經》的呢?老子是替很高智慧的人去解釋《易經》。《道德經》是高難度的!光是一句“道可道,非常道”,你就搞不清楚了。你把《道德經》讀完以后,你可以知道《易經》里面很高深的那部分哲理。
孔子是替中等智慧的人解釋《易經》。什么叫做《論語》?《論語》就是家常便飯。你要解釋論語,要從我們生活圈里面去體會。墨子是專門替那個基層的人、大眾的人,去講《易經》的道理。墨子的學說是最好的。所以做人,先學墨子;實干,認同上面。然后慢慢地走上儒家的路,最后你才可以去進入道家的境界。
《易經》是所有都包在里面,不管你天文地理,包括兵家、醫學,甚至于現在的電腦,都是從里面來的。
兵書36計中的許多計謀都是出自《易經》的卦象之中;而中醫講究的陰陽平衡更是出自《易經》的陰陽共體之說。《易經》包羅萬象,甚至包括我們現在使用的電腦。代表現代科技的電腦怎么會來自古老的《易經》呢?我們今天都知道電腦就是010101.0就是陰、1就是陽。現在講:010101就構成了浩瀚無窮的網際網絡,沒有人不相信。可是我們老祖宗六七千年前他就講了。陰陽變化就產生宇宙萬物,一樣的道理。電腦就是陰陽的變化,沒有什么稀奇。所以全世界各個國家都很在認真地學《易經》,我們千萬不要把這個寶貝丟棄掉了。
現在我們已經進入科學時代了,我們一定要用科學語言、用科學的發現來幫助我們了解《易經》的道理,這是現代人讀《易經》的一個方法。
《易經》給我們最寶貴的東西四個字,也是中華文化里面最可貴的四個字,叫做:“持經達變”。
什么叫做經?經就是不能變的東西。原則是不能變的,但是方法是一定要變的。我們現在受美國影響很嚴重,說什么都在變。我是不接受這句話的。各位,你如果相信一切、一切都在變,請你今天晚上回去,看看你自己的爸爸變了沒有?還是老一個,哪里有變呢!可見還有人不變嘛。如果你今天晚上發現全家人都變了,連爸爸也變了,那才是真的變了。沒有那回事!《易經》告訴我們:世界上如果沒有不變,你就不可能有變;如果沒有變,你就不可能有不變。它根本就是相對的。其實《易經》是全世界最高明的辯證法。你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中國人,你會發現中國人說要就會變成不要;說不要他就是要。你送禮給外國人,外國人會當場拿來,告訴你我最喜歡這個東西。中國人會嗎?中國人你送禮給他,他說不要、千萬不要;好啦,擱那兒好了。最后還是要。道理很簡單,叫做:站在不要、不要的立場來要,才不會亂要;站在沒有意見、沒有意見的立場來發表意見,才不會亂講;站在退讓、退讓的立場來不讓,最后當仁不讓嘛、當仁就不應該讓!這是最好的一個邏輯。《易經》告訴我們:少問喜歡不喜歡,多問應該不應該!
《易經》它講的是六個字叫做:明象位,立德業。明象位。
象就是現象。位就是你的位置。一個人占到好地盤、占到合理的地盤,你就比誰都強。所以我們常常講:位置錯了沒有,就是你的份在哪里。很多人就是位置搞錯了,然后講話講錯了、做事也做錯了;最后自己倒霉。而位置什么叫做對、什么叫做不對,是看當時的現象,現象是變化的。什么叫中庸?中庸就是恰到好處。什么叫中?中就是合理。中國就是講究合理的國家;處處都合理的人,才叫中國人。
中國人是研究《易經》的民族,我們每一個人其實都懂得《易經》的道理,我們只是沒有去整理、沒有去提練而已。很多人認為,卦有好有壞。實際上每一卦都是用來了解自己,認知社會的。卦沒有好壞,卦只是告訴你,你處在這種位置,你看到什么現象,你應該注意什么事情,如此而已。立德業。一個人學問再好,不能擔保你有成就;能力再高,不能擔保你會發達;錢再多也沒什么用,最要緊品德要好;教育最要緊的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品德。中國人經常講一句話:要憑良心。做人別的都不是很重要,最要緊的就是憑良心;憑良心是很難的事情。所以我會常常告訴你:上半夜要想想自己、后半夜要想想別人。我們很多的道理其實一以貫之,就是說從小要告訴他,做人要實實在在、做事要規規矩矩;然后才來學應變。一個不務實的人,是沒有資格講應變的;而一個不懂得應變的人,他是沒有什么前途的。持經達變。
應變就是適應不同的人,讓大家都能夠接受你的原則,不能強制;因為強制沒有用。中國人到最后發展就是和而不同!我們很和諧,但是看法不一定一樣。和諧絕對不是和稀泥,和稀泥就完了。和稀泥就是沒有主張啊,反正怎么樣都可以呀,那這個做人沒有意思。我有我的原則,你有你的原則;我們不一定要完全相同,但是彼此要尊重。你看動植物要多元才能生生不息,人也是要多元才能生生不息。
你沒有辦法把所有人都變成跟你一樣,也沒有必要。我們彼此尊重、互相包容,然后我們一定在和諧當中,商量到一個大家都能夠接受的東西。這多愉快。《易經》中共有六十四個卦象,這些卦象沒有好壞之分,只是告訴我們在什么情況下,應該如何為人做事。
但六十四卦里面,有一個是從頭到尾都好的卦,叫做“謙卦”,就是謙虛的謙。做人一定要謙虛。人家說你不對,你不要馬上反應說:不!聽聽看嘛,有什么關系?也許正好是你沒有想到的那一點呢,你把它包容進來,不是更好嗎?每一個人,多少有一點他獨特的地方,你聽聽嘛,有什么關系?實在不行你就把它去掉就好了。我年紀越大,越感覺到馬上反應是很危險的、是非常危險的;所以我也跟各位建議:從現在開始碰到任何刺激、外面有任何東西進來,第一個把嘴巴閉起來。養成習慣,聽到什么話,嘴巴閉起來;嘴巴閉起來才會經過腦筋想,想妥當了再講、想妥當了再做。我保證你沒有事情。真正學懂《易經》的人,《易經》就是開關而已。就是一開一關。陰就是開;陽就是關。易經入門比較難,我們會一步一步地把它說清楚。
歷史淵源
《易經》是遠古文明的產物,是中國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融為一體的哲理性很強的著作。《易經》分為三部,天皇氏時代《連山》、《歸藏》,秦漢時期的易書《周易》,一起稱作“三易”(另有一說三本書均作于遠古)。遠古時代人們定天象、法地儀,觀象授時,創制歷法與易書等,文明肇始。《春秋命歷序》:“天地開辟,萬物渾渾,無知無識;陰陽所憑,天體始于北極之野…日月五緯一輪轉;天皇出焉…定天之象,法地之儀,作干支以定日月度。”古人很早開始就探索宇宙的奧秘,并由此演繹出了一套完整深奧的觀星文化。遠古時期古人“觀象授時”,并確定天干地支及陰陽五行、八卦原理。八卦與干支時間以及方位是聯系在一起的,它們同屬一個系統。遠古早已有之的時空、陰陽觀念,發展成為一個系統的世界觀,用陰陽、乾坤、剛柔的對立統一來解釋宇宙萬物和人類社會的一切變化。《連山》、《歸藏》是我國遠古時代的文化典籍,有說《連山》與《歸藏》不是失傳了,而是被改了名為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又或其它名稱。也有說《連山》與《歸藏》于漢代后下落不明或被儒道吸收作經或亡佚。此二易成為中華文化領域里的千古之謎。
釋義
《易經》認為天地萬物都處在永不停息的發展之中,其闡述的就是這個“自然而然” 的規律。這規律揭示了整個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間所有事物的屬性。
“易”,一是“變易”、二是“簡易”、三是“不易”。變易,指變化之道,萬事萬物時時刻刻都在變化。簡易,一陰一陽,囊括了萬種事物之理;有天就有地,有上就有下,有前就有后,都是相反相成,對立統一。不易,雖世間的事物錯綜復雜,變化多端,但是有一樣東西永遠不變的,那就是規律;天地運行,四季輪換,寒暑交替,冬寒夏熱,月盈則虧,日午則偏,物極必反,這便是規律。萬事萬物的發展皆有“定數”與“變數”,定數有規可循而變數無規可循;定數中含有變數,變數中又含有定數,無論定數還是變數其大局皆不變。易有太極,太極生二儀,二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系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
曾仕強《易經》講座筆記解讀
宇宙人生有許多密碼,易經歸納為六十四個,第一個每個人看法不一。就六個字,潛、現、惕、躍、飛、亢。還提醒你群龍無首。不同階段有不同表現。無首指沒有固定的方法。這句寫在特殊的地方,用九。講乾卦,我不主張從第一爻說起,先要搞清用九。見群龍無首,吉,怪。當你表現群龍無首時,大吉大利了。平常講群龍無首是負面的。可見傳錯了。混不是吉。這個意思是龍了不起,處在不同階段要有不同調整。要是頑固就會慘了。現代語可以解釋為不同階段要做出不同調整。我常送人“人生是階段性調整”的話。扭曲了就可怕了。
乾卦分六個階段,一個階段大約二十歲,這是個大概。有人長有人短。從底下算起,一是潛。潛藏,不要表現。第二個是現,藏后再表現出來。第三個是惕,不表現,偶爾不警惕不要緊,但是多了就要注意了。否則所有缺點就都表現了出來。第四個是躍,要看自己躍不能躍進去。要么飛上天,要么退休了。這是人生重要轉折點。發展到第五個階段飛就要適可而止,最后一定是亢。不要盲目求強求大,過度擴張會倒閉。
潛是要做好充分準備,不是不表現,潛龍勿用,勿不是“不”用。像非禮勿言要不要講?勿用就是站在不用的立場來用。中國人會說我沒有意見,講人家也未必聽。長官問有沒有,沒有;再問,沒有;第三次說羅,再說,第三個再說還不說?責任是推不掉的。開會先聽別人的,都不如我,我才講。如果聽別人講得比我好,幸虧沒講。老子要爭先,太積極,站在不爭先的立場去爭先。乾是站在不說話的角度來說話,才不會亂說話。易經講“不”其實在講“要”,一陰一陽嘛。諸葛亮潛了幾十年,一現就不得了。如果他只是種菜,過不問世事的日子,劉備請他干什么用?我不認為是劉備自己三顧的,應該是諸葛亮設的局,弄得他不得不來。可是我們都說是劉備自己去的,不要老推銷自己,做到別人來找。今天講推銷,把自己當成了商品。懂了《易經》就不會如此了。看時機,時機不對,不出來。時機對,不出來不行。劉備三顧,還不下山,他會永遠默默無聞,他會白活一生。他下山時也知道這是不可為而為之,這是他最偉大的地方。沒有成功勝算,下山,因為他知道時不對,人對了。
九二,現龍,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大人是什么?與圣人有什么不同?大人指的是能救得了人的,教訓你的叫圣人。大人饒命,管到的就是大人。圣人是有學問的。道德修養好,會講道理,救不了人。如果圣人能救人,天下早太平了。利見大人,表現要有大人風范。胸懷寬廣,照顧所有人不自私。有人一表現只顧自己只顧眼前,肯定會被人干掉。表現要有陰有陽,引起人家嫉妒自己要檢討。自己問心無愧,表現好,但不要傷害到他人,一定傷害到他人,他人會干掉。年輕人一出社會會受到打擊,從此失去信心,比誰都壞。第二也要得到大人的賞識,九二沒得到九五的賞識,不成氣候。每個領導喜歡的作風不一樣,底下人的表現要看對不對得上胃口。只有他才能救得了你。利見大人既指自己也指別人。
九三是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要高度警惕,諸葛亮下山會遇到許多嚴格的考驗,連張飛都不服,我是結拜兄弟,你算老幾呀?劉備也只是當作顧問,后來,連關羽張飛都服,才重視了。別人打擊你正是因為你干得好。要反過來想,不要太片面。無咎,這是《易經》追求的。不是大吉大利。得到好處注定要失去一些東西。只占便宜不可能。生意一好就忙,就沒時間看電影了;生意不好了,賺不到錢就有時間看電影了。不要想什么好事都想要。有一得必有一失。無咎不是沒過錯,是算有過錯也沒關系。人活著,永遠有過錯。只是大小而已。無咎是行得正做得正,別人也會原諒你的小過錯。大吉大利受人歡迎,但要知道與兇險相連,捧得高掉下來就慘,爬到那么高做什么?人有必要爬得那么高?自己適可而止。要有這樣的修養。不勉強追求任何事情但要盡力。這要合起來。包括讀書也一樣。讀到吃力不要學了,因為你不適合,干嗎一定要學?要小孩學姚明不是害死小孩?時機身高正好碰上他,養個比他還高,塞進計程車都難。要記住此一時彼一時也,時一變,整體都變了。要讀一個時字,孔子會隨時做合理的調整。
見群龍無首,吉,哪怕是龍,哪怕一切條件都好,但該潛要潛,要能屈能伸,情況不利,委屈一點,有利時,就吭氣,但也要小心啦,怕別人打擊呀,太滿,一定完蛋。話說得滿,一定會傳到老板處,人一旦自滿講話就會傷人,傳出去,就會傷到自己。太多人這樣。警惕,警惕,但會不會緊張?不是準備準備是為了下次做好準備。
上乾下乾兩部分,許多人走到下乾就沒命了。稍表現人家打擊自己緊張,不敢做了,退休了。要上前,就要更充實要表現得更好。九四是躍,飛躍,就看能不能躍得上去,上去了就飛龍在天,跳不過去,如在深淵。或躍在淵,無咎;九五是飛龍在天,利見大人。正好是天淵之別。最神氣的是九五尊。利見大人,是自己要表現得有大人風范,也要與下邊的心連心。九五看來是飛龍在天,其實也難做事情。一旦發號,所有人聽他的,他得負全部責任。神氣了當大領導了,不是那回事,沒坐熱,難。到這時,要想是不是為公,所有人都看到你,十目所視十手所指,所有人看到,騙不了誰。底下要有好得力的干部,他們所做的只有一個鞏固中心,但你要適可而止。上邊有亢龍有悔。太霸道了。九五叫老大,上邊有大佬,要記住天上有天,人上有人。最好適可而止。不要想我說了算,亢龍有悔,慘。九六是亢龍有悔。
上乾與下乾間有條線,最高期望有九五,飛龍在天。一輩子都寄托在這兒。但是,只有百分之二十的人會飛龍在天,其他都不會。怎么辦?沒關系,還有九二嘛。還可以表現嘛。我勸許多人把目標擺在九二,擺在九五太辛苦了。潛龍不是不用,充實是為了找到時機進到九二。人要表現看時機。永遠沒有時機表現有什么用?道理要好好參,透了自然會用。隨時隨地知道其中的思維管用。要做合理調整,孔子說君子不器,不要固定下來,就這樣子,不行。要隨時改變,才能有彈性,才能適應各種情況。要有兩把刷子,不能固定下來,否則沒了彈性。孔子的地位特殊,圣之時者,懂得時間像水一樣流永遠不停,一旦消失了沒法回頭。孔子告訴我們時最重要。諸葛亮不得其時,最后沒有結果。時決定一切,時勢造英雄,再了不起沒有時,也徒勞,與時俱進是隨時改變步伐,用合理的方法。
如果《易經》只講人,有什么用?它是解開宇宙的密碼,所以人事地物統統都要潛龍勿用,科學要研究,要記住潛龍勿用,完成也未必提出來,看對人類有害,要銷毀它。有害無害都弄出來,壞了,像塑料袋被研究出來了,就曾警告千萬不要生產,一定要等到可以化解時才生產,但老板沒聽從,唯利是圖,工程師上吊自殺了。各位最難的是拿捏的分寸。潛龍勿用是第一道開關。
【曾仕強《易經》講座筆記之一用現代的觀念來看古老的《易經》】相關文章:
曾仕強《易經》講座筆記之二 -何謂易經08-09
易經的奧秘12-08
易經的學問12-13
《易經咸》讀書筆記范文08-20
運用《易經》提高現代管理水平12-10
《易經》與人生12-10
《易經》的經典語錄10-12
論唐君毅先生之易經大和原理12-11
《易經》心理思想研究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