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對孩子們的期望
對孩子們的期望 什么是教育,教育怎么做?這是對每一位母親需要思考的問題,也是需要更多的學習和執行的問題,植竣媽媽的文章讀后,深有感觸,摘錄了這位睿智母親的多篇文章(有所改動),在共鳴和認同里反復咀嚼: 這是一個很重要很重要的命題,所有的教育中軸點,圓心,對他寄予什么樣的期望值,決定了父母的教育方針和決策。 說起對孩子的期望,很多人可能都會想到我們老祖宗那句“成龍成鳳”。雖然大自然的規律決定了絕大部分人都是普通的,但這仍然是我們部分家庭的期盼,下一句潛在的臺詞,大概就是"光宗耀祖"了,特別是現在的獨生子女,更是一生下來就受到了眾星捧月般的愛,也注定要承擔更多父母乃至家族對未來的期許。 我希望他能幸福,享受幸福,體會幸福,感恩幸福,做他自己喜歡做的工作,不仰人鼻息,不卑躬屈膝,幸福而有尊嚴地生活,就是我的希望…… 我唯一的期望,就是孩子們能立志,享受和創造幸福生活。但是,似乎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都是不同的,什么才是幸福呢?有的人認為當官了幸福,有的人認為發財了才有幸福,有的人認為得到大家承認有名望了才幸福。可是在我看來,兒子能感受到到父母的愛,懂得去愛人,心理健康有安全感,在工作上能去做他真正感興趣的事,就是幸福,做一個人的最大的幸福! 看看我們身邊的人,有多少人是學以致用的?有多少人是在職場說話都唯唯諾諾口不對心的?有多少人是真真正正熱愛他的本職工作的?有幾個人真正有理想?有幾個人能夠真正循著內心的愿望執著地追求理想的?有幾個人能夠在名利面前不動聲色不虛偽狂妄的?有幾個人能為了理想耐得住寂寞?在這個喧囂而浮躁的物質時代,要一個人能立起一個志向,并且"寧靜致遠,淡泊明志","不已物喜,不以己悲",談何容易! 所以,我的愿望很簡單,但是,要真正做到,何其艱難! 要做到這樣的人,首先要有足夠強大的內心世界,有自己獨立的人生觀世界觀,這是立志的前提。哪怕就是做一個技術工人,這也是一種志向,他要相信自己,肯定自己,絕不因為旁人的幾句閑言而喜悲,可以參考借鑒別人,但一定要有自己獨立的判斷,跟著自己的心走,而不是跟著哪一個人走。咱們的兒子可以敬畏神靈,但是絕不膜拜權威,更加不要受世俗的名利所左右誘惑。 第二點,就是要有毅力和堅持。沒有人的成就是一蹴而就的,沒有人的事業是一帆風順的,崎嶇坎坷是注定的。是堅定執著地走下去,還是知難而退?是忍辱負重還是屈從放棄?這是南轅北轍的選擇,沒有毅力的人是不會等到果實成熟那一天的.某種意義上講,一個男人的意志力多強決定了這個男人能走多高多遠。 其三,這個人要善于學習和思考,堅持和固執之間一步之差,善于學習和思考的人懂得堅持,但不會固執,處理人和事的問題要有"知行合一"的智慧。古語云,“知進退,別存亡,此人雖貧而終富,暫卑而終高,此上智人也。”知進退,別存亡,就是一種很高的哲學智慧,不善于思考的人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知者,認知,行者,行動,合一者,統一于一身也,行為是為了目的服務,知是綱領是目標是戰略,行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戰術技巧,這兩者能達到某種高度與境界時,我們說,這人做到了的“知行合一。” 作為母親,我的家庭教育,就是要在知這一點上打基礎,下工夫,知可以是我能幫助他的,行則是他必須自己去經歷和成長的,用我的知來教化他,啟示和引導他的行,那么,這就是知行合一的教育模式。在知與行的道路上,孩子將不斷地完善和修正自己,逐步建立他自己強大又獨立的內心世界,領悟出他自己的知,再引導他的行,一個良性循環形成。有的媽媽執著于讓孩子自己去走自己的路,覺得父母無需太多干涉,那是他們自己的人生,要讓他們自己去積累經驗。這表面看是沒錯的,但是,讓孩子邊行邊學邊總結,把握不好,極大可能孩子在一些不必要的地方摔跤失足。如果求學期間的小摔是無關緊要,調整起來很快,但若是踏進社會后遭遇的一些大摔,很可能是落入再回首夢已斷無歸途的境地。試問,真的有必要讓孩子用無法估量成本的代價來成長嗎? 我的經歷告訴我,不應該,也不必要。父母若是正確地撒下“知”的種子,不但可以減少孩子走錯路的機會降低犯錯成本,而且還能讓孩子在逆境中逢兇化吉,遇難呈祥。 比如我在最困難最痛苦的時候,常常想起媽媽在我小時候對我說那句“人治人治不死,天治人草不生”,這句樸素的話給了我強大的支撐,讓我以驚人的頑強和勇氣去面對。我在后來跌宕起伏的經歷中,秉承著媽媽“靠誰都不如靠自己,要自己爭氣才能有立足之地”的家教,一直堅守原則自力更生。媽媽處處與人為善,讓我有了更多的慈悲情懷,“學人家的好,不說人的壞,不是自己的,勿貪勿占”的教育,讓我對別人的才與財都能坦然欣賞不嫉妒不羨慕。我覺得,正是這些高起點的“知”引導了我的“行”,如果不是有先“知”的思想基礎,我就可能還象大多數和我同齡的人一樣懵懵懂懂地捱日子打發時間。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也不知道真正需要珍惜的是什么,在物質生活越來越豐裕的同時,精神世界卻越來越悵惘失落。我聽很多朋友說過,我們磕磕碰碰走到三十多歲了,才開始真正審視自己的心靈,學習調整自己的心態,思考人生什么最重要,進行自我修補與救贖。這一課,來得太晚了,如果我們的父母曾經在我們的青少年時期走進我們的心靈,給我們上了這一課,該少走多少彎路啊。 這些人的例子,就是在沒有“知”的情況下,“行”上跟著感覺走,由個人的悟性來和幸福碰運氣。所以,作為理智的家長,要認識到我們應該給予孩子更多認知上的引導和啟發,建立一些得失進退的原則概念,在建立價值觀和認識世界的方法上,打“知”的預備役。在孩子未成年前,盡量給孩子更多更廣的刺激和體驗,勇敢地積極地讓孩子尋找機會投入社會實踐,教導他們怎么樣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更早地認識自己,改善自己,更主動更切實際地自我規劃,這樣,當他們在進入社會生活的時候,已經具備了比教成熟的心態,就可以在“行”上從容不迫地去勾畫自己的人生實現自己的理想,達到真正的“知行合一”的目的。 要具備這三種能力,需要有意識的引導和全方位的培養。育人不是三兩天的事,風物長宜放眼量,長短期目標要結合起來相輔相成。愛好學習和好習慣的重要性我身邊有一些家長,其實對孩子教育問題是非常在意的,但是他們在愛與自由的育兒新風尚影響下,加上自己的童年成長里曾有諸多的遺憾,所以往往是心有余而不得法。總是潛意識地認為學習和好習慣的養成,是進學堂以后的事情,在孩子還可以享受充分愛與自由的時候,還是盡量地滿足孩子給他們一個快樂的童年吧。 但是當孩子真正跨進學校的時候,在理想與現實的巨大落差下,有的家長是迎頭趕上,花心思費心血和孩子一起建立新秩序,讓孩子慢慢適應下來,也有的家長因為忽視了這個過渡過程或者沒有處理好這個過渡,讓孩子從一年級就開始厭學。極端的例子,我甚至看到因為孩子上學不適應,孩子太過頑劣頻頻被請家長,夫妻雙方互相指責,影響到夫妻關系鬧離婚的。 每每看到這些家長,我都相當有感觸,如果他們當初對孩子的教育有一定的規劃,未雨綢繆,給孩子提前做好一些預備工作,比如專注力的訓練,比如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等,讓孩子一進校門就能享受到校園生活帶來的樂趣,對學習有相當的自信,那就將進入可貴的良性循環。 任何好習慣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是一個有規劃有細節的系統工程,需要家長的耐心和堅持,而一旦養成了好習慣,帶來的好處,絕對不僅僅是學習上的優秀。 我發現一個現象,身邊一些優秀的孩子,往往不僅僅是學習優秀,他們幾乎都是全面發展的好孩子。課內學習和課外興趣一樣不拉下,且都能取得不錯的成績,并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種“高分低能兒。”尤其是大城市,在家長自身文化水平提高的情況下,普遍重視全面的素質教育,“高分低能”越來越少,“高分高能”卻越來越多。通過廣泛接觸這些優秀的家長,我發現他們的一個共性,那就是都非常重視習慣的培養,堅持不懈地努力,最重要是他們都很有主見,并不會跟風人云亦云。他們善于學習,卻不迷信權威,無論是孩子的課外興趣的選擇,還是是否上課外培訓機構,都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孩子的長遠發展需要,做出恰當的理性取舍,而不是頭腦發熱地拍腦袋決策。正是這些家長理性的獨立的思考,理智的選擇,溫柔地堅持下,讓孩子在良好習慣的推動中,達到事倍功半地學習效果。 我再次在這些優秀孩子的身上發現和證明了良好習慣的重要性,一個好習慣絕不僅僅是學習上有用,學其他的作用力也是一樣的,所以我們身邊可以看到一些孩子,一優秀起來方方面面都能表現出優秀,并不是這些孩子更聰明,而是這些孩子的習慣更好。 與之相應的,粗心,毛躁,這類看似不起眼的小毛病,其實就是學習不踏實,虛浮,似是而非,在低年級尚無大礙,考試很簡單,不容易拉開差距。但到中高年級,甚至越往后走,就越會產生出巨大的殺傷力。當孩子的天資小聰明不足以應對要求漸高的課業時,因為不良習慣導致的瓶頸就會出現,家長遲早要補上這一課方能繼續前進,或者就是不補這一課繼續往后退。 在初中以前,要以學習能力排在第一。也就是說,在十五歲之前,要把重心放在多讀多看多學上。看書要在涉獵廣泛的基礎上,尤其多看歷史書籍,中國有句古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英國科學家培根有句名言“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在孩子性格塑造最重要的十五歲前,有意識有引導地進行大量廣泛的閱讀,這利于塑造孩子豐富而強大的內心世界,形成獨立而健全的人格。 這個階段,除了堅持鍛煉保持健康的體魄,就是象海綿一樣吸收有益的精神營養,專注學業。專注學業,不代表完全唯分數至上,分數成績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要善于從孩子的試卷中發現孩子存在的核心問題,不必為了一分兩分不關鍵的得失太過于計較。最好就是讓孩子既能在考核中保持領先,又要避免成為僵化的考試機器,我們不必追求第一,木秀于林,風必摧之,第一并不是最佳的選擇,只要他是先進隊伍的一員就很好。如果輕松學習能考95,可以用更多時間看課外書,而反復復習輔導做習題才能考滿分,我寧可孩子在這個時候要個輕輕松松的95分,學習這東西,越到高階段考驗的越不僅僅是書本上那點東西,開闊的視野才能儲備強大的后勁。 這個階段,要盡量給孩子創造更多的外界環境刺激,有條件的情況下盡量把孩子帶出去感受不同的風土人情。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見識人間百態,孩子會在豐富的內外滋養下形成自己的觀點和視覺。我見過一些讀書很厲害的人,但是雙眼依然是缺乏神采,或者不善與人溝通,或者平淡乏味;而見多識廣的人眼睛往往更加堅定有神,不卑不亢.我一直堅定地認為,見識有助于培養一個孩子的氣質和底蘊。 說到鍛煉意志力,學琴就是其中一個手段。一個孩子假如能從四歲堅持練琴不拋棄不放棄,就算他不是走專業樂手的路,你要他這輩子放下琴可以,放下音樂已經是不可能的了。且不說他已經有了一個情感寄托和抒發的管道,他得到的遠遠不在于此。他能十年如一日地堅持枯燥的學琴練琴,他就能靜下心來堅持另一樣他真正感興趣的東西,決不會浮躁地輕易放棄。學琴,增強了他的毅力和耐力,讓他更加耐得住未來道路上寂寞,經得起坎坷受得起磋磨。誦讀經典也是一個方法,我一直非常認同和喜歡我們的一些經典文化,比如老子和周易,那是最經典的哲學書,戰略戰術書,啥時候讀都有不一樣的感受和收獲。我堅定不移地認為這些經典文化應該是我們炎黃子孫的寶貴財富,他應該更多更多地裝進孩子的大腦里而不是書柜上或者電腦硬盤上,就象猶太人把猶太教籍在孩子們十二三歲前就全部裝進孩子的頭腦一樣,這里面有很多我們需要傳承的精華。 我深深知道,就算是文化怎么大爆炸,信息怎么豐富,資源的索取怎么方便,你腦袋里的東西才是你自己的,才可以信手拈來,頭腦里沒有的東西,你就連搜索都無從下手搜起!有些東西它是根,萬變不離其宗,抓住了根,化身為根。深深地扎根泥土方能任他風吹雨打,縱是枝斷葉離,有根就能再發新枝。我們的現代教育中,太多虛浮的表象文化,轉瞬即逝的科技更新知識更新中,不變的,歷久彌新的,就是這些我們文化的根。所以,不管別人怎么評說,我要堅定不移地讓孩子們每天堅持誦讀幾十分鐘經典,寒暑不易。 我們讀它們不是盲目全盤接收,是古為今用,怎么看這里面的精華糟泊,要一個哲學的辯證的眼光就足夠。一個拋棄歷史文化或者無法正視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是沒有前途可言的。我有理由相信,將來孩子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隨著理解能力的增強,他會更多更廣更到位的運用經典。 我一直都很重視一個男孩的立志,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從某一個點,激發或引導他樹立自己的理想,這就是立志。雖然我們曾經嘲笑過自己的理想,但是孩子是萬萬不能沒有理想的,理想是一個孩子前進的動力源。因為有了理想,于是他有了動力,我沒有強迫也不用強迫他做這做那,他是為了他的理想而奮斗,所以干起來不需要我額外施加壓力。這種內在的源動力,讓他自主學習起來事半功倍,這就是立志之所以重要的原因。我們千萬不要去輕視或者嘲笑孩子自己設置的理想,我們要尊重并加以適時引導,雖然孩子以后成長過程中隨時可能改變他今天的想法,但是這有什么關系呢?我們關注的不是他的理想能否實現本身,而是這個愿望給他帶來的長久的驅動力,這比理想本身更加重要。 經過這樣的浸潤,進入高中階段,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相當的獨立自主能力,我認為這個時候是我放手的時候了,因為經過前一個階段的鋪墊,孩子已經有了比較明朗的目標和方向,高中就是他向自己的人生目標吹響號角的時候了。 我希望能在兒子上高中開始思考自己的未來,寫給我一份關于未來的職業規劃,他希望從事什么領域的工作,這是他的自由。我能做的就是支持,然后告誡他這個工作需要在哪些方面去做知識和能力的儲備。 男孩子本身是比較晚熟的,這一點我們要理性地認識,所以我并不在乎他在小學乃至初中階段是不是在活動組織領域出色優秀。但是進入高中后,乃至將來的大學里,我希望能鼓勵他積極參與各種學校和社會活動,關于人與社會的處世哲學,關于他自己在這個社會里該有的位置,承擔與責任,不應該是大學畢業才開始面對的,那時已經太遲!他應該從高中開始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在經歷中歷練和思考。 因為充分的準備和持續全面的早教,孩子進入小學后能輕松學習,把更多的時間用在練琴看課外書等事上,我相信,只要我們有計劃有準備,孩子高中的時候也一樣可以從貌似繁重的學業中抽出時間進入社會實踐領域。用發展的眼光看未來,我相信那時候學業已經不完全是評價一個孩子的全部,他極大可能面臨的是多元的評價體系。在這個知識爆炸的信息時代,如果一個家長對孩子的培養只是著眼于知識本身,那樣的出路是相當窄的,我更加看重的是對知識的興趣,習慣和方法.有濃厚的興趣,良好的習慣和正確的方法,我認為學業優秀本身并不是問題。 所以,我不會給孩子的未來去做什么定義,要做什么是他十幾歲后自己要去思考和面對的問題,只有找到他真正喜愛的領域和工作,他才會全情投入無怨無悔,他才會在里面找到真正的成就和樂趣。 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引導他在成長路上自己去思考和做準備。在孩子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塑造時期,我們都不必強求他非得上什么大學,那不過是他實現更長遠目標的一個小小坐標,我相信在我們培養下,懂得獨立思考的兒子自己會給自己尋找到合適的坐標的,就算坐歪了我們也要鼓勵他在下一個坐標去修正。不管他那時候是想純粹的做學問,還是立志從商,還是從政在社會大眾那里尋求實現抱負,或者只不過想過種菊東籬下一般的閑散人生,我都絕對尊重他,只要他是深思后的決定,是靠他自己去做到,不要我養不要啃老,那是他的人生,他必須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此外,我們還要特別注意,要避免用名或者利去要求和誘導孩子。一個人要為理想而在人生路上求索,并在求索路上不斷完善和修正自己的理想,正己修身,內心才會強大,人生才會豐滿,名和利不過是奮斗過程中帶來的副產品,而絕對不應該也不可以成為一個人追求的目標,一個為名利而奮斗的人,內心勢必慢慢荒蕪,遲早會在其中迷失掉自己。 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是一個長期的系統性工程,光有規劃和主見還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有堅持不懈的執行力,這一點也是最簡單的也是最難的。所以,我必須努力,我的堅持就是孩子的堅持,我的學習就是孩子的學習,我的引導就是為孩子的幸福在努力!【對孩子們的期望】相關文章:
期望04-29
期望作文05-01
期望與風鈴04-30
爸爸的期望04-26
爸爸的期望04-30
期望的作文12-02
關于期望的說說11-01
對未來期望的寄語12-12
給孩子的期望寄語11-07
家長的評語與期望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