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德國:實業興國的故事

時間:2023-05-06 16:27:54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德國:實業興國的故事

《半月談內部版》2012年第1期     2012年02月01日  摘要:德國一流的職業教育在這方面發揮著特殊作用。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讓企業和學校聯合培養一線人才,其教育活動受《職業教育法》和《學校法》的嚴格界定和保護。·  又是一年春來到。回首看,改革開放30余年,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望前路,我國依然處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期。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時代,我們需要繼續開眼看世界。《半月談內部版》從本期開辟“看世界”欄目,我們將和讀者一起就我們面臨的課題和困惑看世界,看看別國的經驗和做法對我們有什么啟迪。半月談駐柏林記者 韓墨·  同一個圣誕節,歐洲卻是冰火兩重天。受債務危機所累,希臘、葡萄牙等重債國紛紛削減開支,勒緊腰帶過年。而德國卻是另一番景象:大小商店都排起長龍,人們手里大包小包地購物,節日期間市場繁榮。·  德國人有充足的資本犒勞一下自己。當歐元區陷入停滯泥潭,美國為龐大的失業大軍發愁時,德國卻捷報頻傳,國內生產總值在2010年增長4.9%的基礎上再漲3%,失業率跌至5.7%,是德國統一20多年來的最低水平。·  人們不禁要問,在西方經濟普遍“稍息”時,德國經濟為何能夠穩步向前? 德國興根本是實業興·  表面上看,德國興,源于出口興。德國聯邦統計局報告顯示,德國2011年出口預計增長12%,將首次突破1萬億歐元。過去10年來,德國經濟增長的三分之二都來自于出口。德國由此成為世界第二大出口國,僅次于中國。而德國人口不及中國的6%,其實力可見一斑。·  強勢出口的背后,是德國堅持多年的工業基礎。過去100多年里,制造業始終是德國國民經濟的內核。“德國制造”暢銷世界,為企業贏得滾滾財富,為經濟發展帶來不竭動力,也為應對危機提供充足的底氣。德國興,其根本是實業興。 “隱形冠軍”源于堅守·  德國伍爾特公司是一家創立于1954年的家族企業,主要從事螺絲、螺母等緊固件和五金工具的生產銷售。經過戰后近60年的發展,伍爾特已從最初只有兩名員工的小作坊發展成在84個國家和地區擁有400多家子公司的跨國集團,2010年全球銷售額達到86億歐元。      “就算做螺絲釘也要做到最好。”德國企業家和工人們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伍爾特公司恰好印證了這話。看似簡單的螺絲釘,伍爾特已將它做到極致:上至航空航天器、下至暖氣水管,伍爾特數萬種五金產品幾乎遍及所有工業領域。·  在德國,像伍爾特這樣的中型乃至小型企業還有很多。它們有著類似的特點:規模不大,德國總部員工多則幾百人,少則幾十人;這些企業極少選擇上市,行事低調,并不為一般民眾所熟知;生產領域較為單一,但往往擁有全球領先、甚至不可替代的技術或質量優勢,堪稱工業譜系中的“隱形冠軍”。·  統計數據顯示,德國500人以下的中小企業占全國總數的99%以上,提供的就業崗位占全國70%。它們不僅是德國經濟奇跡的主要締造者,也是確保德國幾十年長治久安的中堅力量。(未完待續)(《半月談內部版》2012年第1期)·  當歐元區陷入停滯泥潭,美國為龐大的失業大軍發愁時,德國卻捷報頻傳,國內生產總值在2010年增長4.9%的基礎上再漲3%,失業率跌至5.7%,是德國統一20多年來的最低水平。人們不禁要問,在西方經濟普遍“稍息”時,德國經濟為何能夠穩步向前?(《半月談公開版》2012年第2期)  堅持實業的回報·  二戰后,德國中小企業得到國家的有力支持。當時的聯邦德國(西德)制定了《反限制競爭法》《中小企業促進法》等法規,成立了復興銀行等特別為中小企業服務的金融機構,地方政府則適時推出面向中小企業的研發補助、減稅政策等,而不少工商業協會也擁有專門的促進機構。·  21世紀初,當美國等發達工業國紛紛向金融服務業等產業轉移,打造所謂“華爾街模式”時,德國人似乎依然滿足于在車間里敲敲打打,既沒有將大批產業向新興國家轉移,也沒有把大量精力投入所謂虛擬經濟,被人稱為固守成規、難以適應新時代的“老歐洲”。·  然而,過去的幾年時間里,國際金融危機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兩場風暴接連襲來,看似老舊的“德國戰車”每次都能首批駛離衰退泥潭。即使在金融風暴最猛烈的時候,德國也沒有像歐洲其他國家那樣風聲鶴唳。憑著雄厚的生產制造能力,德國的就業率、工廠訂單和經濟增速等指標在短暫波動后總會很快轉好。·  反觀一些信奉負債發展和過度消費的發達國家,一方面虛擬經濟傷筋動骨,短時間內難以恢復,另一方面實體經濟早已元氣不足,無力支撐經濟增長,深受高赤字、高失業、低增長的困擾。難怪不少專家感嘆,德國在危機中的驚人表現顛覆了人們對“新經濟”的看法,宣告了“傳統經濟模式的回歸”。·  當然,德國實業的成長之路也非一馬平川。上世紀90年代末至本世紀初,受長期實行的高福利政策和兩德統一影響,德國經濟陷入低迷,失業率居高不下,負債連年增加,經濟競爭力顯著下降,一度被稱為“歐洲病夫”。·  2003年起,時任總理的施羅德啟動了艱難而大膽的改革,總體思路是為企業松綁,變革僵化的勞工保護制度和薪酬機制,以更低的勞工成本換取更充分的就業保障。這場名為“2010議程”的改革,讓施羅德付出了不小的代價――他在2005年大選中失敗,但同時也為德國經濟再次崛起奠定了基礎。·  此后上臺的默克爾政府堅持了前任的改革方向,在方式上更為務實和靈活。面對金融海嘯沖擊,德國政府推行短時工作制,盡可能避免裁員,為企業在日后重整旗鼓儲備了力量。 德國制造的“青春訣竅”·  先前有學者提出,作為發達國家,德國勞動力成本不占優勢,其制造業終究會被新興國家蠶食。而目前的事實是,那些被看做潛在對手的新興國家,恰恰是“德國制造”的大買家。這些國家的工廠需要德國先進耐用的精密機床和重機械裝備作為生產工具,新興的社會階層需要德國轎車彰顯財富和地位。無論是高科技密集的中小企業,還是大眾、西門子這樣的制造業巨頭,新興市場都為它們提供了巨大商機。·  德國制造業活力依舊的秘訣何在?答案首先在于它長盛不衰的創新力。在德國,企業是應用技術創新的主體,研發投入約占全國的70%。大約80%的大企業都擁有專門研究機構,研發投入占到當年銷售額的6%至10%。中小企業一般沒有獨立研究所,而是通過加入行業協會或委托大學和各類研究所展開技術攻關。·  為了確保中小企業的創新能力,德國政府接連出臺激勵措施,如“企業技術創新風險分擔計劃”“企業研究開發人員促進計劃”等,其中既有直接的資金支持,也有低息貸款、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  德國創新體系的另一大特色是由馬普學會、弗朗霍夫學會、赫爾姆霍茨協會和萊布尼茨學會組成的四大非營利性科研機構。它們的分支遍布全國,研究領域各有側重,主要從事大型基礎性研究和工程技術研究,預算每年都在15億歐元以上,主要由政府提供。除企業委托的研究項目外,科研成果全部向社會公開,由公眾共享。·  如果說科學家和工程師主要負責技術的突破創新,那么一線的工人和技術員則關系實實在在的生產。德國一流的職業教育在這方面發揮著特殊作用。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讓企業和學校聯合培養一線人才,其教育活動受《職業教育法》和《學校法》的嚴格界定和保護。學校主要負責理論知識的傳授,而企業則為學生安排實習和培訓,時長為3年或3年半。·  借助“雙元制”職業教育,學生可以親臨生產現場學習,與社會建立初步聯系;企業則可以獲得相對低廉的勞動力,儲備人才,同時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可謂一舉多得。·  最前沿的創新技術和最傳統的嚴謹作風實現了近乎完美的結合,這或許才是德國實體經濟真正令人生畏之處。德國的故事再次告訴我們,經濟興盛還是需要實業的支撐,牢牢樹立實業興國的觀念,腳踏實地用雙手和智慧創造財富,才是國家獲得持續發展的正途。(半月談駐柏林記者 韓墨)

【德國:實業興國的故事】相關文章:

教育興國作文08-11

美麗的興國園05-01

興國之旅作文500字04-29

科教興國閱讀為本04-26

落實科教興國戰略的思考05-02

蘇酒實業工作體會04-30

憂勞興國 逸豫亡身作文05-07

科教興國,教育為本。04-27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教學反思05-02

張之洞創辦實業學堂的思想與實踐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