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原)課堂教學的有效“三問”
課堂教學的有效“三問”11月6日,我應邀到湖北隨州市為骨干教師作了一個講座:《今天,我們怎樣當教師》。3個多小時講了三項內容(做具有現代教育思想的教師;做課堂教學高效率的教師;做健康快樂幸福的教師。這些內容已在前幾篇博文發過)
我這里談談其中的一個小項的內容:課堂教學的有效“三問”
課堂教學過程是教師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維活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過程。教學中,有些教師習慣于只向學生提“是什么”的問題,即使是提“為什么”的問題,也總是千方百計引導學生回答出教師設計的標準答案。這實際上是向學生“奉送真理”,而不是教學生學會學習的作法。我們要改變這種設問模式,做到科學設問,有效設問,讓學生的思維得到訓練,智慧得到啟迪。學生學會學習才是教師的最終教學目的。
一、教師“三問”:
1、少提只有唯一答案的問題
這種只有唯一答案的提問,僅限于對學生基礎知識學習的檢查,不要多提。那些一看就知道的事物,不必讓學生去思考記憶。
例 :我見過一份小學語文試卷上有這樣一道題:
解釋下面句子中帶點詞(手)的意思:
1、我們都是神槍手。
2、這些書發給大家人手一冊。
3、他有一雙布滿老繭的手。
我發現,一個年級學生的考試,這一題前兩個“手”,大多學生都答對了,而“他有一雙布滿老繭的手”的“手”沒有一名學生答對,多數學生是空著沒有作答。我想,這個“手”不就是每個人都有的“手”嗎?學生怎么連自己的手都不知道呢!后來一想,我們老師能寫出這個“手”的答案嗎?我問了許多老師,不查字典,幾乎沒有一個教師能準確說出這個“手”的定義。這個“手”的標準答案是“ 人體上肢前端能拿東西的部分。”我們要思考,學生需要掌握這樣“一看就明白事物”的概念嗎?這樣的教學,實際是無效的。
2、多提有多個答案的問題
有多種問題的提出,有利于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要求學生不受標準答案限制,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來思考問題,其思維的質量更高。
例: 學生用“上”字組詞。當第一名學生說出“上車”之后,馬上就出現了“上汽車”、“上火車”、“上飛機”等詞語。教師問:“還有嗎?”接著又出現了“上大汽車”、“上小汽車”、“上大輪船”、“上小輪船”等詞語。最后還有學生搶著說“上噴汽式飛機”、“上宇宙飛船”等等。這時教師很高興,以為學生思維活躍。這里不能說學生的知識面不寬,但是,學生說出的這些詞語,只是“上”的同一意思,學生的思維限制在一個框框里。學生實際上產生了思維定勢障礙。教師應及時引導,除了“上去”意思的詞,還有什么呢?如“上學”......
3、精提沒有答案的問題
課堂教學最重要的并不是要讓學生必須知道某一具體問題的正確答案,而是要促進學生思維的展開,訓練學生思維的敏捷度,學習科學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學生圍繞某一問題展開討論、爭論,在很多時候并不需要最后得出一個唯一正確的結論。假設、想象、爭論的過程便是學生思維訓練發展升華的過程。
例:一節思想品德課,老師提出這樣一個問題:
現在只有一個蘋果,家中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自己五個人,怎樣分給大家吃?
學生展開討論,分別回答:
平均切成五份,每人一份。
切兩份大的給爺爺奶奶吃,切一份最小的給自己吃,剩下切兩份中等的,給爸爸媽媽吃。
對切成兩半,給爺爺奶奶吃,爸爸媽媽和我都不吃。
切成四份,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吃,我不吃。
還有學生說,再去買回4個蘋果,每人吃一個蘋果。
這時,有一名學生說,不用買,我們全家五人每人都得到了一個蘋果!
老師和同學都很奇怪,這怎么可能呢?
這名學生說:“ 家中只有一個蘋果,我把這個蘋果給爺爺吃,爺爺不肯吃,他想,有病的奶奶一定很想吃,就把這個蘋果送給奶奶;奶奶也不吃,把這個蘋果送給她最疼愛的小孫女——我;但我也不會吃這個蘋果,我把它送給在街上賣報紙的媽媽,因為媽媽每天在太陽下曬著,口渴的她一定需要這個蘋果;可是,媽媽也不吃,她把這個蘋果留給爸爸,因為爸爸進城這一年來每天都在工地上干很累很累的活,卻從沒吃過蘋果。這樣,我們家每個人都得到了這個蘋果。”
這充分體現課堂教學思維訓練與育人因素的有機融合。
二、學生“三問”:
1、學生主動向教師發問
有些教師習慣于滿堂講、滿堂問的教學方法,總擔心講掉了什么。講完之后,再象征性的讓學生提提不懂的問題。我們亟待改變這種陳舊的教育方式。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主動探索、能提出自己想弄懂問題的習慣。每一內容的學習,都要給學生向教師發問的機會,一旦學生發問次數和時間超過了教師提問的次數和時間,其學生學習的效度必定會更高。
2、學生向學生發問
教師有意把問題的解答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相互提出問題,共同討論解決問題,這是群體主動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生間情感溝通、信息交流、取長補短,全班同學討論會產生“1加50大于100” 的學習高效率。教師要為學生創造學生間發問討論,甚至有意激發爭論的氛圍,這比教師單一傳授的效果更好。
3、學生向自己發問
課堂上,有機會提問,答問的學生是少數。學生能不能在沒有機會發問、答問的情況下,也能進行思維訓練呢? 這就需要教師培養學生具有自己問自己的學習能力。學生在學習中能夠自己提出問題,自己主動思考,自己解決問題,這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高境界。我們要教給學生自己向自己發問的方法,培養學生“自問” 的學習習慣,這必將大面積提高教育質量。
【(原)課堂教學的有效“三問”】相關文章:
有效的課堂教學實施策略03-14
[熱門]有效的課堂教學實施策略03-14
《構建有效課堂教學》研修日記06-30
有效課堂教學心得體會02-13
構建有效課堂教學研修日記01-14
有效課堂教學心得體會11-28
有效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11-05
有效課堂教學心得體會03-01
每天三問作文07-31
原味初三作文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