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早期的家庭教育是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前提
行為習慣,是人們成長過程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逐漸形成的一種行為傾向。從某種意義上說,“習慣是人生最大的指導”。俄國著名的教育家烏申斯基說習慣伴隨著人的一生,影響人的生活方式和個人成長的道路。“好習慣是在人神經系統中所存放的醬,這個醬會不斷地增長,一生都可以享用它帶來的利息”,而“壞習慣是道德上無法償清的債務,這種債務能以不斷增長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創舉失敗,并把他引到道德破產的地步。”
要使孩子有良好的習慣,首先應從家庭的早期教育入手。因為父母是兒童的親人,是兒童最親密、最信賴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時時刻刻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如果家庭教育方法靈活,沒有固定的“程式”,在休息、娛樂、閑談、家務勞動中對孩子的習慣進行良好的教育,使孩子不斷重復或練習并形成了固定化的行為方式,他們一旦形成良好的習慣,為以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效率帶來更大的幫助。
現代父母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但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往往忽視對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西方教育學者曾指出:“好的習慣比法律還正確”、“習慣是人生活中最大的引路人。” 那么,現代父母在教養子女的過程中,該如何培養子女的行為習慣呢?
1、文明語言習慣—從禮貌用語做起。
高爾基說過:“語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做為一名現代家長,在孩子的教養過程中,應注意從孩子的呀呀學語階段,就注意教育他學會禮貌用語。比如正確地稱呼大人,說“謝謝、請、對不起”等禮貌用語。還有一種情況,孩子說話雖然不帶臟字,但說話的態度不好,語氣急躁甚至嚴厲。這也是不好的習慣。試想,一個人語言文明、卻舉止粗野,或者舉止得體,卻出口不遜,這都是不和諧的。因此,家長在教養過程中要讓孩子學會說話和氣、舉止文雅、活潑大方、形成待人誠懇、落落大方的良好習慣。
2、集體意識—與他人和諧相處的行為習慣。
人是社會性的。孩子在一歲之后,越來越有了對伙伴兒的需求。但是對每一個孩子來說,如何與伙伴相處,還是他們亟需學習的一門學問。
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在早期教育中引導孩子與伙伴兒交往。在0-3歲期間,要經常帶孩子走出家門,接觸外部世界,讓孩子不認生;孩子進入幼兒園后,就引導孩子與周圍伙伴友好相處,要讓孩子有集體榮譽感,鼓勵孩子幫助別人,或為集體做事情—盡管有時,孩子所做的“幫忙”可能在大人眼中有些可笑,但切忌打擊孩子的熱情。 一般說來4—6歲的孩子就有了東西的歸屬意識。比如,這個玩具是我的,這盆花是媽媽的,玩具娃娃是幼兒園。家長應因勢利導,支持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圖書借給小朋友,教育孩子幼兒園的玩具要大家輪著玩,甚至以身作則,積極參與幼兒園的各項活動……這樣,才會使孩子在潛移默化中產生集體意識,學會遇事考慮他人的感受,不能僅僅以自己為中心。
3、勞動習慣—讓孩子從自己穿衣做起。
現在獨生子女家庭占絕大多數。現代父母在孩子的教養上,常常會過度保護或生活中處處代勞。在這種教養方式下,孩子可能會失去自己動手的機會,進而失去辦事靠自己的意識。勞動習慣,同樣是一項在幼兒時期就應該培養的行為習慣。一般幼兒的好奇心使他喜歡自己做。我們都知道孩子從1—2歲起就會搶著要自己吃飯,可常常是飯菜灑了滿桌,就是放不進嘴里。類似的情況還有,像孩子要自己穿衣、穿鞋、幫忙疊衣物、收玩具。但由于他們年紀小,勞動能力有限,在有些家長看來無異于幫倒忙。有些家長就喜歡自己代替,把一切打理得干凈利索。天長日久,就像俗話說的:父母能干,兒女嬌癡。孩子失去了學習和參與的機會,理所當然地認為這些就該由家長做。漸漸產生了依賴性。現在有的小學生甚至中學生都不做一點自我服務性勞動,認為“我的任務是學習”,進而不愛惜勞動成果;還有一些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極差,離開家長就吃不好、穿不好,這都是早期沒有養成良好習慣的結果。
4、衛生習慣—身心健康的重要一環。
現代家庭對子女衛生習慣的培養重在兩個方面,一是健康的飲食習慣,一是良好的作息習慣。
5歲的強強是個胖胖的小男孩,他食欲很好,可喜歡吃的除了零食就是洋快餐。爸爸媽媽說,這孩子幾乎天天都要去肯德基。可前不久幼兒園體驗,強強竟然血色素偏低,是營養不良造成的貧血!現代家庭中孩子養得嬌,往往是孩子喜歡吃什么就買什么,殊不知這對孩子的生長發育并無好處。
應該注意讓孩子從嬰幼兒階段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按時進餐,不暴飲暴餐,少吃零食,不偏食。尤其是要注意從小培養孩子健康的飲食觀,讓孩子從小形成飲食有節、均衡營養的好習慣。良好的飲食習慣,將伴隨孩子一生。
作息時間混亂是現代人生活的誤區,這一點,孩子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現在的小孩從嬰幼兒階段就開始接觸電視、電腦,到了幼兒期,沉湎于電視、電腦的機會更多。有些小孩子從3歲開始就接觸電腦;有的孩子精力充沛,周末、節假日甚至隨著父母的生活節奏晚睡晚起,這種做法不僅使孩子的身心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還使孩子到了上學年齡,不能適應學校的作息時間。
5、學習習慣—讓孩子受益一生。
大教育家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指出:教師要在學生有了學習要求的情況下去教;要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要求記;要在學生明白行動規則的條件下再要求去做。因此,我們必須改變原有的教學習慣,努力創設和諧的教學氣氛,積極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這不僅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更重要的是日復一日,學生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將受益無窮。
為人父母者,在孩子幼年階段,不僅要注意孩子的早期教育,更要注意激發孩子愛學習、愛看書的興趣,這對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極為有益。據美國教育專家表明,如果在學前階段,孩子的學習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發展,那么孩子將來入學后很可能就會學習能力低下,跟不上學校學習的進度。
有的家長認為,培養孩子看書的習慣至少要從孩子認字開始。其實不必如此教條—現代父母講究的是在孩子幼兒時期開始慢慢培養孩子的學習意識和學習習慣,由媽媽帶著“讀”書—媽媽抱著他一起翻看圖書,同時講述書中的故事,使孩子在聽的同時,領悟讀書的樂趣。
【早期的家庭教育是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前提】相關文章:
入園前提先培養良好習慣04-02
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總結(通用8篇)08-25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習慣03-06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習慣04-27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習慣-個人禮儀03-06
《培養良好的習慣》教案02-26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習慣范例(8篇)03-07
培養幼兒良好傾聽習慣10-25
培養幼兒良好的睡眠教案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