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喚朱永新的新實驗教育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新教育實驗
新教育實驗 新教育: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共同體 選自《教育藍皮書·2006年:中國教育的轉型與發展》 新教育實驗,由朱永新教授發起的一個民間教育改革行動,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一個以教師發展為起點,以六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近幾年來,新教育實驗因其強調教育者自身的行動反思,以及新教育共同體對社會公益的關注而倍受矚目,形成國內著名的教育NGO。 新教育實驗始于2000年朱永新教授出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書,書中提出了“理想教育”的基本思想,朱永新對現行教育的批判、反思及對行動的渴望引發了民間教育思想者的熱情響應,通過網絡,通過對話與碰撞,一種新教育思想逐漸成形。2002年6月,“新教育實驗”的專門網站“教育在線”開通;2002年8月,實驗于江蘇省昆山市玉峰實驗學校啟動,提出了核心理念、基本觀點、基本原則,并規劃設計了“六大行動”實驗項目。 一 新教育核心理念: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認為,兒童的學習不應該只是“為將來的工作與生活作準備”,教育本該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兒童今天在學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為長遠的人生與社會理想服務的同時,本身就應該是幸福的生活。 新教育強調“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這既是對教育終極意義的思考與追求,也是對當下畸形教育提出療治的愿望與計劃。在素質教育成為越來越多人共識的同時,學生的童年和青春卻是充滿失敗、沒有美好夢想的,許多學生已經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眸,失去了追求理想的沖動,失去了淳樸的情懷和感恩之心……新教育實驗提出“教育幸福”,首先針對的就是這些脫離人性摧殘童心的畸形的教育而言的。 新教育在“幸福”后面加上“完整”二字,首先是指幸福的完整:教育既要滿足學生相對低級的內在需要,如安全的需要與被愛的需要;更要促進學生萌發高級的需要,如愛他人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社會認可的需要。同時,這個完整還是受教育者“身、心、腦”的完整,當前過于偏重靜態學科知識而忽略了心靈與身體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即便在智育中,割裂的學科、分裂的知識本身也已經不再是完整的。新教育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實現人的“全面和諧的成長”,能夠讓每個受教育者能夠獲得成功的智力,整合的智慧,高尚的德性,豐富的情感。 二 新教育實驗的基本方法:六大行動 在目前處境下,“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仍然只是一個值得追求的理想境界,一個必要的烏托邦。而重申教育理想,重建理想教育,恰恰是新教育共同體成員——一群教育理想主義者的追求。在現階段,這一追求主要體現在新教育人力圖實現的“四個改變”上: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改變學校的發展模式,改變教育科研的范式。而實現這四個改變的方法與途徑,是新教育實驗倡導的“六大行動”。 (一) 營造書香校園 通過建設濃郁的閱讀氛圍、整合豐富的閱讀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讓閱讀成為師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進而推動書香社會的形成。 新教育認為,一個人的成長發育史,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閱讀是教育的最重要的活動,新教育將“營造書香校園”列于六大行動之首,并已經將它細化為若干具體的子項目,有效地解決了不同年級、性格與性別的學生,不同水平與學科的教師分別該讀什么和怎么讀的問題。 在2002—2006期間,新教育曾經提出“營造書香校園”希望小學六年要讀完一百本課外書、聆聽六十場精彩報告、寫完六百余篇日記、每個學生每月都要作一個10分鐘演講、師生網上都有一個家、六年學一項有用技能。新教育實驗認為,如果六年時間里孩子果真能夠這樣度過,他們就可以自豪地說,“我們是精神生命最豐富的人!”新教育還曾希望,有了這樣基礎的學生到了初中、高中,再引導他們閱讀100本必要的文學經典包括哲學著作,讓他們以書本為友,以真理為友,以大師為友,成為精神明亮的人。在這樣的文化積淀和經典熏陶之下,他們就會逐步擁有深厚的哲理素養,形成寬廣的文化視野和基本的價值判斷,他們就會智慧明達,目光敏銳,意氣風發,他們就能正確地認識世界和審視自己的人生,并且能夠很快把寶貴的文化財富,內化為自己的精神血脈! 在2006年,“營造書香校園”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實驗出版了《中華經典誦讀》;正式啟動了“毛蟲與蝴蝶——兒童階梯閱讀”項目;9月23號,孔子誕辰日,蘇州市召開了首屆讀書節;所有實驗學校舉行了各自的閱讀節,開展了“書香漂流”、“圖書跳蚤市場”等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 (二) 師生共寫隨筆 通過教育日記、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記錄、反思師生的日常生活,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學生的自主成長。 實驗開展的這幾年來,取得最大成果的一是營造書香校園,二是師生共寫隨筆。新教育實驗提倡師生共寫隨筆,最終目的不是為了發表與出版,但這幾年來實驗老師發表與出版的大量的文章和書籍,卻不能不說體現了這些實驗老師在理論上的成長,不能不認為是新教育實驗重要的甚至是豐碩的成果。在教育在線論壇與博客,有數千教師在堅持著寫教育隨筆,開辟個人成長專帖。用筆記錄自己的教育生涯,已經成為新教育實驗的一道獨特風景。 新教育實驗倡導行動與反思,用筆反思是新教育實驗重要的組成部分。新教育實驗正研究對典型教育案例進行多角度的理解和解釋,并日漸積累成一個“中國典型教育案例庫”。這個教育案例庫將從日常教育案例中依據若干主題來編成一個較為完整的體系,譬如像早戀問題、作弊問題、親子交流問題、教育懲罰問題、學生競爭問題等,先盡可能全面地收集案例,再邀請相關問題的專家來對這些案例作出學理的和操作改進的分析。也就是說,一方面,依據問題的性質,分別邀請法學的、心理學的、倫理學的、家庭問題的等專家來剖析案例背后的學理,另一方面,邀請富有教育經驗的教育專家來對每個案例和每種問題提出既符合相關學理又行之有效的處理辦法。新教育實驗相信,這個案例庫的建立,將會讓青年教師在處理各種教育問題時有案例可是以參考,有學理可以查索,其價值與意義,都是十分巨大的。 (三) 聆聽窗外聲音 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報告會活動,充分利用校內外的各種教育資源,引導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社會,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促進其多元價值觀的形成。 (四) 培養卓越口才 通過講故事、演講、座談、討論、辯論等活動,使教師和學生愿說、敢說、會說,從而培養其自信心,形成終身受益的溝通和表達能力。 (五) 構筑理想課堂 通過創設一種平等、民主、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將人類文化知識與學生的生活體驗有機結合起來,追求高效課堂與個性課堂。 (六) 建設數碼社區 通過加強學校內外網絡資源的整合,建設學習型網絡社區,讓師生利用網絡進行學習與交流,在實踐中培養師生的信息意識與信息應用能力。 在六大行動的基礎上,新教育實驗又開發了“新生命教育”、“新公民教育”、“新父母與幼兒教育”等整合性教育項目,并逐漸形成“專業閱讀+專業寫作+專業發展共同體”的教師專業發展模式,和針對學生的“晨誦、午讀、暮省”的新教育生活方式。 三 新教育教師專業發展模式:專業閱讀+專業寫作+專業發展共同體 新教育認為,一次次改革之所以最終走入形式主義的老路而成效甚微,根本原因在于教師專業素養的不足。作為課程、知識的傳遞者,教師自身專業化程度不高往往成為了教育改革難以實現、難以為繼的瓶頸,成了整個系統中最難突破、最難改造的部分,從而使整個系統的其他地方的改進勞而無功。教師的態度和專業素養在教育改革中舉足輕重,只是拎著一桶數十年不變的死水,是不可能實現任何的教育理想的。 所以,新教育實驗,將它行動的起點放在了“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上。“改變行走方式”是一種比喻的說法,它有兩層意思:一是要有效地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二是教師本身的教育生活也應該是教育的目的,應該是幸福完整的。新教育實驗這幾年最大的成果,是涌現了一大批在實驗中成長起來的優秀教師。出版個人專著、以普通教師的身份參與學術研討、到各地交流與講學,在新教育實驗教師中已經是極為普遍的現象。 通過幾年的探索,新教育實驗逐漸摸索出一條“專業閱讀+專業寫作+專業發展共同體”的教師專業發展模式。 和不同年齡不同生活經歷的兒童需要閱讀不同的童書一樣,不同學科與發展階段的老師,一樣需要閱讀不同的專業書籍。新教育認為,存在著阻礙教師專業發展的“最短的木板”,也就是說,可能存在著一個教師專業知識的合理結構(我們這里的知識,主要是通過經驗內化了的默會知識,而不僅僅是可以通過書面試卷測試的顯性知識),而可能許多教師在某一方面形成了“短板”,所以阻礙了自身的發展。為此,我們要研究一個圍繞教師教育教學實踐的教師專業閱讀研究,在充分考慮到個體成長的特殊性和序列性的基礎上,構建一個理想的教師知識結構模型。從而更有效地解決不同水平與學科的教師分別該讀什么和怎么讀的問題。 新教育實驗初期,教師們的隨筆主要是抒情性質的,隨意的,生活感悟式的。隨著專業發展思考的深入,新教育實驗逐漸將教師的專業寫作細化為五種形式:日常教育敘事,教育感悟,師生通過日記批閱、賀卡和書信相互編織有意義的生活(共寫),教育案例及剖析,教學案例及剖析。這五種形式的教育寫作各有不同的特點與作用,它們引導教師從各個層面對教育實驗與自身進行反思,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改進日常的教育實踐。 在實驗過程中,新教育實驗認識到,個人的摸索往往由于自身的思維假定而無法看清問題的本質,教師的反思往往無法對自己導致問題的思維方式進行反思,而要突破自身的“見障”,最好的辦法是利用對話,利用專業發展共同體。所以,新教育實驗提倡建立各種同一教研組、教學組的,或者是本校的、校際的,以及利用網絡的各種專業發展共同體,在共同體中利用對話來突破個體思維的局限。這幾年比較有名的專業發展共同體是著名特級教師張萬祥的班主任學習小組、溫州蒼南新教育俱樂部以及毛蟲群落。 在實驗開展中,有一種觀點認為新教育應該開辟自己的學科課程系統,提出自己全新的學科教育思想。而新教育實驗認為,新課程改革在學科課程及學科教學已經作了非常有效的探索,新教育實驗強調教師基于自身學科的發展,則是從另外一個維度促進學科課程改革和課堂教學改革,學科課程的改進與教師的專業發展之間是相互補充的兩個系統,它們是完整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實現素質教育的雙軌。因此,新教育并不是一個封閉的拒斥新課程改革的自足系統,實驗教師同時應該是新課程的積極探索者,新教育實驗的教師專業發展模式應該能夠有效地促進新課程改革的深入。 四 新教育生活方式:晨誦、午讀、暮省 “晨誦、午讀、暮省”是新教育實驗倡導的一種回歸樸素的生活方式。 在物質文明的飛速發展中,童年卻充滿了危機:電視文化、網絡游戲、應試教育等童年的殺手,潛伏在這個世界的每個角落,隨時準備著吞噬孩子們的閑暇、良知和身心健康。電視和網絡讓我們不得不眼睜睜地看著兒童的天真、好奇漸漸退化,然后扭曲成為偽成人的可悲面目;應試教育剝奪了兒童的閑暇、游戲、個性,讓他們過早地學會爭斗、計算、幸災樂禍。在設法把電視文化、網絡游戲、應試教育從童年生活中清除的同時,我們還應該給予他們一種積極的生活方式,培養他們健全的心智,讓他們能夠從容地應對一切生活的誘惑與壓力,平安地度過危機重重的童年。 這種積極的生活方式就“晨誦、午讀、暮省”。 晨誦,在生命的黎明,你讓兒童吟誦什么?前幾十年兒童晨間機械地背誦課文的晨讀,引發了極大多數人的反對,然后,讀經運動,英語晨讀等替代性課程便應運而生。新教育實驗認為,晨誦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記憶未來可能用到的知識,不是為了進行記憶力的強化訓練,而在于豐富兒童當下的生命,在于通過晨誦,既養成一種與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習誦、領略優美的母語,感受詩歌所傳達的感恩、優美及音樂感。所以,新教育實驗開發的晨誦,是一個結合了古典詩詞、兒歌與兒童詩、晨間誦詩的復合課程。詞句優美、兒童在吟誦時可以感受與理解、傳遞人類美好的愿望與情愫,這是新教育晨誦的三個基本特點。目前,新教育實驗已經正式出版了《中華經典誦讀》6冊,并正在進一步編制更能體現以上晨誦思想的晨誦本。 午讀,代表的是整個兒童階段的非學科性質的閱讀。其中的核心內容就是閱讀屬于他們自己的童年書籍。 隨著實驗推進,一些問題越來越迫切地擺在了實驗老師的面前:我們有哪些優秀的讀物可以提供給孩子們,我們能確保這些書籍是通過更廣泛地篩選,是最優秀與最適宜的嗎?對一個具體的兒童來說(實際上,永遠不存在抽象的兒童,一個小學生,永遠有他特定年齡、性格、性別、經驗、興趣與獨特的智能),他能夠讀什么書?一本《愛的教育》,真的能夠適合1-6年級所有的學生嗎?再進一步講,許多孩子喜歡讀的讀物,它們真的適合孩子的成長嗎?也可以反過來說,為了孩子更好的成長,他應該讀什么書?以上這些,還只是一個書目的細化問題,即使我們擁有了一個最科學的書目,要讓不同的兒童在不同的年齡階段開展有效的閱讀,我們還是思考,我們該怎么開始閱讀活動? 為了解決以上的種種問題,新教育實驗自2006年起,開發了“毛蟲與蝴蝶——新教育兒童階梯閱讀研究”項目。毛蟲與蝴蝶項目認為,不同年齡的兒童,由于心理發展階段的限制,他們能夠讀懂的童書是相對有限的,我們要從大量的童書中尋找出每一年齡段兒童能夠閱讀的書籍。 毛蟲與蝴蝶項目認為:生活在不同的語言里,就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上;共讀一本書,就是創造并擁有共同的語言與密碼。共讀,就是和讀同一本書的人真正生活在一起。所以,新教育實驗倡導親子、班級共讀,通過共讀一本書,共寫心靈真誠的話語,實現師生之間、親子之間、同學之間乃至老師和家長之間真正的共同生活。實驗開展以來,通過共讀,發生了大量感人的故事,改善了無數親子、師生、家校關系,讓大家真正地感受到了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從某種意義上,新教育實驗是將共讀傳統的恢復,視作改良教育的突破口。 毛蟲與蝴蝶項目認為:童年不是一個靜止的房間,它是一段由浪漫到精確,由粉紅到天藍的彩色階梯。二年級和四年級,不是相近的兩個教室,而是隔了幾重天地的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因此,每一年的閱讀,也就應該是符合它們各自的不同特點的。毛蟲與蝴蝶項目依據研究,在低年級(1至3年級)倡導讀寫繪結合,用閱讀圖畫書、講故事、用圖畫表達與創造相整合的辦法,來讓低幼兒童的學習力與創造力得到自由地發揮。在中年級(3至4年級),開始逐步從繪畫中淡出,而加大文字閱讀;結合講故事,加大整本書的主題探討;并開始進行歷史故事與人物傳記的閱讀。在高年級,則主張共讀方面以主題探討為主;加大自由閱讀的量;加入自然科學方面的閱讀;將閱讀與兒童文學創作相結合。在實驗中,這種有針對性的閱讀呈現出非常明顯的“治療效果”。婁葑二小有個一年級學生,幼兒園期間一句話也不說,入學時摸底測試為零分,在開展讀寫繪活動一個月后,突然有一天給媽媽講了一個完整的故事,并開始畫出非常漂亮的兒童畫(含有故事情節),并且學科成績也達到了合格的水平。而幾乎極大多數童書實驗兒童,都自覺地開始遠離電視、遠離游戲,整個精神面貌,有了非常明顯的改善。 毛蟲與蝴蝶項目還認為:教育是喚醒,也是給予。我們相信,每一個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種子,蘊藏著不為人知的神秘,而閱讀,則能夠喚醒這種蘊藏著的美好與神奇。同時我們也相信,教育是一種給予,無論是民族文化的特質,還是普世文明的價值,都需要教師和家長按符合生命成長的規律,慢慢地通過閱讀,通過故事傳授給孩子。在充分考慮到民族文化的特質,以及漢語言特點的基礎上,我們是以二十余個人類文化母題和核心文明價值,來作為挑選共讀的童書與故事的“關鍵詞”的。可以說,尤其是共讀中的每一本童書,都是以故事的形式,完美地體現了一個或若干個核心文明價值。兒童階梯閱讀研究,就是為每一個兒童尋找到他此時此刻最適合的童書;在他們成長的每一個時刻,一定有著這一時刻最適宜的一本童書。這些精心挑選的書籍,將在娓娓動聽的故事中,告訴他們和平、尊重、愛心、寬容、樂觀、責任、合作、謙虛、誠實、樸素、自由、團結、專注、想像、寧靜、勇氣、敬畏、熱忱、虔誠、感恩、紀律、反思……它們將編織出一張美麗的網,呵護孩子在漫長的旅途中保持著純真、快樂與勇氣。 毛蟲與蝴蝶項目既尊重兒童成長中的序列,譬如將神話放在童話之后,將歷史與英雄人物放在神話之后,將自然知識放在想像知識之后,也重視民族文學特質的傳授。為實現民族文化本征的授予,我們設置了先中國神話,后希臘與希伯來神話的序列,為同一個目的,我們還將開發中國本土圖畫書精品(包括神話、民間故事、佛教道教故事、英雄與名人故事等系列)。 暮省,指的是學生隨筆、日記,以及師生通過日記、書信等手段,相互編織有意義的生活。用日記記錄成長,親子之間、師生之間用詞語相互激勵、撫慰,成了新教育實驗重要的組成部分,以及日常的生活方式。 在實驗初期,學生的隨筆帶有明顯的作文傾向,實驗教師是以作文的要求來評價學生的隨筆,而沒有將之視為共同生活的一種方式。隨著實驗的改進,有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自覺地引導學生把隨筆與日記視為“三省吾身”的生活方式,并提筆參與學生的成長,利用師生共寫隨筆引領兒童走向自主與成熟。而學生隨筆,也逐漸地豐富為心靈獨白(保密日記)、相互傾訴(共寫日記)、觀察日記、班級共議日記、童話文學創造等多種形式。而在低段兒童,這種寫作則是與父母聯合,并與繪畫與文字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的。 晨誦、午讀、暮省,將教育回歸到一個樸素的整體,它既是對學科課程的補充,同時也是對過早精細化的學科課程進行一種矯正。新教育實驗認為,素質不是知識與能力的拼板,而是一個人的完整的理解力與創造力。通過一種整合的生活方式,并結合學科課程的學習,新教育有望實現素質教育提出的教育理想。 五 新教育整合課程:公民教育與生命教育 新教育認為,教育的根本的目的,應該培養出既有著民族情懷,又有著全球視野,既有著本真的生命體驗,又擁有全面的科學知識,具有創造能力的未來公民。為了實現此一目的,新教育實驗啟動了公民教育課程與生命教育課程。 1.新生命教育。 2006年,新教育在蘇州召開了首屆生命教育研討會,組成了一個新生命教育的研究團隊,并開始將國際著名的麥克勞希爾生命教育教材引進實驗學校(這是一套在美國覆蓋了將近60%的學校,在英國、新加坡,在全世界使用最多的一部生命教育教材),預計將在2007年9月份開始使用。對于基礎教育階段的生命教育,新教育實驗認為它有三個層次:第一是珍惜生命——不僅珍惜自己的生命,還珍惜別人的生命,不僅珍惜人的生命,還要珍稀動物植物的生命;第二是熱愛生活——生命是在生活中展開,教育應該讓我們的孩子們能夠多才多藝,讓我們的孩子能夠陶冶情操,成為一個熱愛生活的人;第三是成就人生,也就是達到馬斯洛需要層次最高端的自我實現。生命教育,簡言之就是旨在幫助學生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促進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2.新公民教育。 十五期間,新教育正式出版了《新公民讀本》,啟動了新公民教育。新公民教育以世界眼光和歷史視野審視中國的現實教育,試圖突破和超越傳統的德育教材和政治教材,充分突出人類普適的價值觀念,充分突出中國優秀的傳統道德資源,充分突出公民的權利、責任和參與意識,并以強烈的時代感、高度的前瞻性和全新的教育理念,為中國公民教育探索一條新路。 六 新教育實驗的另外一翼:公益行動 從2003到2006,新教育實驗逐步超越了傳統課題的范疇。一方面,它拓展了最初實驗課題中并不規劃的但為基礎教育所迫切需要的項目與課程,另一方面,它向外開展了大量的教育公益活動。新教育實驗配合其它的各個基金會(如靈山慈善基金會),在教育公益上,開展了各種人道的、專業的教育公益活動。 《南風窗》雜志曾這樣描述:“新教育實驗有望成為繼希望工程之后的‘新希望工程’——希望工程是一項增添書桌的工程,側重于物質;新希望工程是一項有了書桌后塑造一個什么樣人的工程,注重于精神。”從廣義方面講,整個新教育實驗就是一個面對所有中國基礎教育的一個新希望工程,從狹義方面講,新希望工程也是指新教育實驗從一開始就開展的對農村地區、西部地區進行的教育援助。從2003年開始,新教育實驗每年開展了西部支教活動,對四川、云南、重慶、貴州、陜西、寧夏、湖南、內蒙古等省市進行了先進教育理念的傳播。 “靈山-新教育公益項目”是由靈山慈善基金會和新教育實驗課題組聯合開發的,由基金會負責資金支持,新教育實驗課題組負責學術服務的公益項目。它主要承擔相對貧困的新教育實驗學校以及西部地區貧困學校的師資培訓以及閱讀推廣等項目。目前已經開展與正在啟動的主要項目有: 靈山-新教育貴州推廣計劃 由靈山慈善基金會和新教育研究中心聯合在貴州部分地區進行長期的教師培訓、學校扶持,將新教育理念推廣到西部地區,讓西部師生在第一時間接觸到最前進的教育研究成果。 靈山-新教育種子計劃 該計劃旨在通過對散落在民間的富有理想主義情懷的優秀教師個體持續不斷的學術支持和培訓,為新教育實驗乃至于中國教育不斷地發現和培訓尖端人才。 靈山-新教育兒童閱讀推廣計劃 該計劃旨在通過將新教育實驗課題組關于兒童閱讀(含誦讀以及兒童階梯性閱讀)研究的最新成果向新教育實驗學校以及西部貧困地區進行大面積的推廣,并提供必要的培訓,從而將包括中國傳統文化在內的人類文化最寶貴的種子植入童年。 2005年,靈山-新教育項目正式啟動,首期項目資助15所新教育實驗學校,為每一所學校培訓一位校長、一名骨干教師,送一套教師用書、一套學生讀物,安置一臺電腦、一根上網線,輔導一學年新教育實驗、一學年跟蹤監督。 2006年7月,靈山慈善基金會負責人吳國平先生在北京會議上鄭重宣布,將在未來五年內投入5000000元給靈山-新教育項目(含10000個“毛蟲與蝴蝶”――新教育兒童階梯閱讀書包),標志著靈山慈善基金會與新教育實驗全面合作正式開始。 2006年8-9月,由靈山慈善基金會趙一平先生負責的靈山-新教育項目組組建了14人組成的培訓隊伍,在貴州湄潭縣和鳳岡縣開展了為期20天的靈山-新教育貴州行公益培訓。11月,組成38人參加的貴州新教育赴運城考察團,將考察與培訓結成為一體,有力地推動了實驗的進一步開展。結合支教,新教育實驗開始啟動“新希望”西部兒童閱讀計劃,計劃將兒童階梯性研究的最新成果以書包加培訓的方式向西部貧困地區兒童推廣. 贈你一雙明天的翅膀——溫州商會新教育兒童閱讀推廣計劃 2006年冬天,蘇州市溫州企業協會(溫州商會蘇州分會)成立,基于共同的心愿與責任感,企業家們捐贈30萬元給蘇州地區兒童,委托新教育研究中心和公益部,啟動了名為《贈你一雙明天的翅膀——溫州商會新教育兒童閱讀推廣計劃》的活動。活動運行辦法是:由商會及會員認捐專門為不同年齡兒童設計的價值400元的書包,該書包可供獲贈人使用兩年,項目執行者屆時將在書包上印上捐贈人姓名,并把獲贈對象的資料寄給認捐者。由項目執行部尋找受捐對象,對獲贈兒童的閱讀指導人進行培訓,監督閱讀開展情況,并收集相關資料。將推廣過程中孩子的成長及其他的動人事情,編制成《毛蟲的翅膀》四季故事。將四季故事郵寄給認捐者、各種媒體。目前,首批獲贈兒童,蘇州市新區新滸小學部分學生已經高興地接受了這份禮物,學生的任課教師也接受了第一次培訓。 在開展公益活動的過程中,新教育公益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公益制度與特色: 恪守嚴謹制度:新教育公益希望通過不斷的摸索,形成更為嚴謹規范的制度體系,使整個公益流程規范化,透明化,避免不必要的浪費,使項目運行更為務實高效。 凸顯專業精神:新教育公益希望通過不斷地引進最尖端的研究成果,強化公益活動的學術品質,弘揚專業精神,使公益活動不僅僅成為捐贈財物的過程,更成為造血工程,從而使靈山-新教育成為知名公益品牌,真正造福中國教育。 塑造公益文化:新教育公益希望通過文化之間不斷的對話(基金會文化、新教育文化、受助地區域文化),逐步形成特有的透明、公正、開放、高效的公益文化,使公益活動成為彼此豐富對方生命及文化的過程。 附:新教育實驗簡歷及影響 1999年,朱永新教授在常州湖塘橋中心小學講學,提出了“新教育”的基本追求。 2000年2月,朱永新教授的專著《我的教育理想》出版。該書受到廣大中小學教師的廣泛歡迎,在教育界掀起了一股“教育理想旋風”。 2002年6月18,朱永新教授創辦的“教育在線”(www.eduol.cn)網站開通。教育專家李鎮西任總版主。網絡平臺教育在線(www.eduol.cn)的實驗功能得到了進一步加強。目前,在線論壇注冊會員有18萬人,主題帖總數達23萬之多,帖子總數370多萬。大批教育專家、一線教師積極參與論壇上各種問題的對話和討論,已經形成了一種“批判反思”、“同伴互助”和“專業引領”的良好氛圍。 2002年10月,朱永新教授《新教育之夢》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朱永新教授決定將“理想教育實驗”更名為“新教育實驗”。 10月28日,昆山玉峰實驗學校成為第一所“新教育實驗”掛牌學校。 2003年7月,新教育實驗首屆研討會在昆山玉峰實驗學校召開,近500位來自全國各地的一線教師參加了盛會。會后,教育在線網站“義務支教西部行”活動拉開帷幕,支教隊伍分兵兩路,分別在云南安寧與貴州遵義傳播新教育理想。 2004年7月31日至8月1日,第三屆新教育實驗研討會在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召開。第二屆教育在線西部支教活動在陜西延安、定邊,寧夏中寧、石嘴山舉行。 2004年8月初,《朱永新教育文集》(十卷本)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5年7月12至14日,第四屆新教育實驗研討會在四川成都召開。第三屆教育在線西部支教活動在四川遂寧、重慶永川開展支教活動。 2005年12月24至25日,“北國之春——全國新教育實驗與教師專業化成長研討會”在吉林市第一實驗小學召開。 2006年7月15日至16日,“新教育實驗”第六屆全國研討會在清華大學大禮堂舉行。這次會議總結了“新教育實驗”的經驗,并制定了該項實驗的“十一五”發展規劃。“十一五”期間,“新教育實驗”總的目標是:努力成為中國素質教育的一面旗幟,全力打造一個根植于本土的新教育學派。實驗將在基礎理論和實踐模式兩個方面作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即加強基礎性(包括公民教育、生命教育等)研究,打造素質教育的經典個案,形成系列的可操作的實驗主題、實驗內容和實驗方法,積極推進素質教育有效實施,進一步促進素質教育思想行動化、具體化、系列化、大眾化。 截止2006年年底,“新教育實驗”在全國擁有14個實驗區,有430所學校(其中包括小學323所,中學86所,幼兒園19所,大學及專科2所),21755個班級,63423名教師和1061886名學參與了實驗。 實驗期間,人民教育出版社《朱永新教育文集》(一套10本);出版了《新公民讀本》、《中華經典誦讀》等新教育課程教材;福建教育出版社《新教育文庫》“我的教育實驗”系列、“我的教育故事”系列、“我的教育隨筆”系列、華東師范大學“名師課堂”系列等新教育叢書;數十位實驗核心成員發表了上百種個人專著,如魏智淵《冬去春又來》、《語文課》,干國祥《破譯教育的密碼》,袁衛星《生命課》,竇桂梅《教育與玫瑰》,李鎮西《做最好的老師》,蘇靜《麻辣學生酷老師》…… 幾年來,《南風窗》、《人民日報》、《北京青年報》、《解放日報》、《中國教育報》、《中國教師報》、《現代教育報》、《21世紀經濟報道》、《教育導報》、《教育時報》、《新民晚報》、中央電視臺、中國教育電視臺、山東電視臺、江蘇電視臺等50多家重要媒體相繼報道“新教育實驗”。《南風窗》2004年4月16日對新教育進行了如下評價:“可以斷定的是,作為一場對抗‘教育異化’的實驗,理想主義者試圖從源頭上救贖中國教育危機的努力,起碼可以視作以‘人的教育’為旨要的‘新希望工程’的剪彩儀式。”新教育實驗為什么如此快速發展并且受到廣泛的關注?《江蘇教育》雜志社副主編張俊平這樣理解:新教育實驗是一面旗幟,它用理想的方式向當下的中國教育說“不”;新教育實驗是一種追求,它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營造中國教育的“桃花源”;新教育實驗是一種自覺,它用行動告訴人們,中國教育到了該返樸歸真的時候了。【新教育實驗】相關文章:
呼喚朱永新的新實驗教育04-27
《新的實驗》教學案例04-29
新的學期應該新的教育孩子的方法04-27
教育實驗報告09-27
歐文的實驗村--新蘭那克的今昔04-29
教育實驗工作計劃11-06
新健康教育活動總結04-29
新教育實驗工作計劃04-25
生本教育實驗研究教案04-25
教育教學中幾點新嘗試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