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永不后悔的人生(黃懷寧成功學演講節先)
我在《一生的保證》里把目標和人生進行了分類,讓大家清楚地檢驗自己的目標是生活目標、職業目標還是成功目標,讓大家清楚地檢驗自己的人生是健康人生、幸福人生還是成功人生。這本書的副標題叫《成功哲學:定義與測量》就是為了澄清大家腦子里模糊的概念模糊的期望,就是為了讓自己能對照對檢測,讓自己欺騙不了自己,我們許多人都在欺騙自己,都在安慰自己,最終陷害自己,甚至是下一代!我的任務就是讓每個人都能對人生問題有一個梳理。我再講一個故事。 有一對兄弟住在80層樓上。有一天他們旅行回家,發現大樓停電了,他們還背著大包的行李呢!可是此時沒有別的選擇,哥哥對弟弟說,我們爬樓梯!于是,他們背著兩大包行李開始爬樓梯。爬到20樓的時候他們開始累了,哥哥說“包包太重了,不如這樣吧,我們把包包放在這里,等來電后坐電梯來拿。”于是,他們把行李放在了20樓,輕松多了,繼續向上爬。他們有說有笑地往上爬,但是好景不長,到了40樓,兩人實在累了。想到還只爬了一半,兩人開始互相埋怨,指責對方不注意大樓的停電公告,才會落得如此下場。他們邊吵邊爬,就這樣一路爬到了60樓。到了60樓,他們累得連吵架的力氣也沒有了。弟弟對哥哥說,“我們不要吵了,爬完它吧。”于是他們默默地繼續爬樓,終于80樓到了!興奮地來到家門口兄弟倆才發現他們的鑰匙留在了20樓的包包里了.
這個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我們的人生:20歲之前,我們活在家人、老師的期望之下,背負著很多的壓力、包袱,自己也不夠成熟、能力不足,因此步履難免不穩。20歲之后,離開了眾人的壓力,卸下了包袱,開始全力以赴地追求自己的夢想,就這樣愉快地過了20年。可是到了40歲,發現青春已逝,不免產生許多的遺憾和追悔,于是開始遺憾這個、惋惜那個、抱怨這個、嫉恨那個.就這樣在抱怨中度過了20年。到了60歲,發現人生已所剩不多,于是告訴自己不要在抱怨了,就珍惜剩下的日子吧!于是默默地走完了自己的余年。到了生命的盡頭,才想起自己好象有什么事情沒有完成.原來,我們所有的夢想都留在了20歲的青春歲月。 那么有沒有永不后悔的人生呢?富蘭克林說:“回顧自己的一生,若是能夠再活一次的話,我倒愿意重演這一生。”他憑什么愿意重演這一生呢?無它,他的想、說的、做的相統一而已!所以他沒有后悔和浪費之處,每一個過程都值得重演。而我們經常聽到的卻是這樣的聲音:“要是能再活一次,我一定要如何如何。”他這句話就表明了他下一輩子還是一個失敗者,因為他不論是30、40、50歲說這話,他都還有足夠的時間讓自己的人生充實而有意義,然而他們就此宣判了。
我在書里提出了兩次質變理論,并進而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了人生的心理質變過程,第二次質變一般不超過41歲,35至40歲是奔理想而去實現人生價值的最后期限,這一段時間容易引發中年期危機,過了這個時期,就不再有人考慮了,他們的價值便轉移到下一代或吃喝玩樂上,總結一下有幾種轉歸,書中有詳細的分析。只所以出現這樣的結果,就是因為想的、說的、做的不統一,一輩子都在過著精神分裂的生活,除了后悔還能收獲什么呢?!認知、情感、行為的成長是邏輯的,成功果實的誕生也是邏輯的,要想保證自己的一生,從一開始就要有成功目標,而不僅僅是欲望,從一開始就過成功人生,而不僅僅是日子! 我們已經知道了什么是成功人生,但在這個多元價值的時代,不同的人對成功人生的理解仍然是不同的,我們如何把握自己呢?我們如何作才不至于人生后悔呢?有沒有一個簡單的操作準則呢?宗教永遠考慮的是人生問題,我們來看看他們是怎么回答的。一天,漢德·泰勒神父在醫院里主持一位病人的臨終懺悔,病人用最后的氣息說道:“仁慈的上帝啊,我喜歡唱歌,音樂是我的生命,我的愿望是唱遍美國。作為一名黑人,我實現了這個愿望,而且我還用歌聲養活了6個孩子,現在我的生命就要結束了,我沒有什么要懺悔的,我死而無憾。”
歌手的話讓神父想起他在五年前主持的一次臨終懺悔,那次是位富翁,他大約還記得富翁的話:“我喜歡賽車,從小研究它們,改進它們,經營它們,一輩子沒有離開它們,既是興趣又是工作的生活方式讓我一輩子開心,而且我還從中賺了大錢,現在我沒有什么要懺悔的。”
神父結合自己的其他經歷給報社寫了一篇文章,“不論窮人還是富人,人應該怎樣活才不后悔呢?我想也許做到兩條就夠了:一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二是能從自己喜歡做的事中賺錢謀生。”
謝謝大家!
【永不后悔的人生黃懷寧成功學演講節先】相關文章:
永不后悔作文08-03
愛你永不后悔的句子150句11-28
人生后悔句子10-21
杜子華:英語成功學(CCTV演講)05-04
失敗與成功學生作文11-22
成功學學習心得02-14
卡耐基成功學經典語錄12-28
安徽懷寧新城森林生態網絡體系建設04-29
永不永不說再見_900字11-06
失敗與成功學生作文10篇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