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

時間:2024-06-02 17:06:32 好文 我要投稿

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

  在現實學習生活中,說到知識點,大家是不是都習慣性的重視?知識點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數學的知識點除了定義,同樣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為知識點。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識點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

  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 篇1

  第六章認識區域:位置與分布

  東北地區

  1、地理位置與范圍:東北地區包括黑龍江省、吉林省和遼寧省(簡稱東北三省),位于中國東北部,地處東北亞的核心位置,東、北兩面與朝鮮及俄羅斯為鄰;西接內蒙古自治區,南連河北省,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2、地形特征:東北地區的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為主,地表結構大致呈半環狀的三帶:外圍是黑龍江、烏蘇里江、圖們江和鴨綠江等流域低地,中間是山地和丘陵,內部則是廣闊的平原。

  3、氣候特征:東北地區屬溫帶季風氣候,冬季寒冷漫長,夏季溫暖短暫。東北地區自南向北跨暖溫帶、中溫帶與寒溫帶,冬季南北氣溫差異明顯。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較多,地表積雪時間長,是中國降水較多的地區。

  4、人口分布:

  (1)東北地區人口分布不均。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區人可多,工業和交通運輸發達的地區人可多,其中松嫩平原和遼河平原人口較為稠密。山區人口較少。

  (2)東北地區是中國少數民族的主要分布區之一。主要少數民族有滿族、蒙古族、回族、朝鮮族等。滿族在東北地區分布較廣,是東北地區人數最多的少數民族。

  5、城市分布:

  (1)東北地區是中國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較高的`區域。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線沿線地區(鐵路運輸占主要地位),特別是哈大線(哈爾濱—大連)、濱洲線(哈爾濱—滿洲里)、濱綏線(哈爾濱—綏芬河)沿線地區。

  (2)哈爾濱:職能:東北地區北部的中心城市和重要的鐵路樞紐。工業部門:機械、醫藥、食品、石油化學、亞麻紡織、甜菜制糖等工業部門地位突出。

  (3)長春:職能:東北地區中部的中心城市,是中國的汽車制造基地。工業部門:汽車制造、鐵路車輛制造。

  (4)沈陽:職能:東北地區的綜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樞紐,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工業部門:以機電、重型機械、有色冶金著稱。

  (5)大連:職能:是東北地區的重要門戶,的避暑旅游勝地,全國重要的水產基地。工業部門:造船、機車制造、石油化學、服裝等工業發達。

  6、農產品生產基地

  (1)農業發展條件:

  土地資源豐富,氣候溫和濕潤。

  (2)主要農作物:

 、偌Z食作物:小麥、玉米、水稻、大豆。其中玉米以松嫩平原和遼河平原相對集中。小麥在東北平原廣泛分布。

  ②經濟作物:甜菜、花生、亞麻。甜菜主要集中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

  (3)農業地位:東北地區是中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主要有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

  7、重工業基地

  (1)發展條件:豐富的煤、鐵、石油資源(黑龍江省--雞西、鶴崗煤礦,大慶油田。遼寧省—撫順煤礦,鞍山、本溪鐵礦,遼河油田。)

  (2)工業特征和工業部門:重工業是東北地區的支柱產業。主要工業部門有鋼鐵、機械、汽車、石油化學工業等。21世紀以來,東北地區的高新技術產業和輕紡工業也有了長足發展。

  (3)工業布局:哈爾濱是中國重要的動力機械基地。以沈陽、齊齊哈爾為中心,形成了重型機械、冶金設備生產基地。以長春、大連為中心,形成了運輸機械制造基地。東北地區是中國重要的石油工業基地,大慶油田是我國的油田。

  (4)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20世紀90年代以來,東北地區傳統工業在全國的優勢地位不斷下降,經濟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20xx年,國家明確提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戰略,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尤其是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支持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提升。

  8、遼中南工業基地

  (1)發展條件:豐富的煤鐵石油資源(撫順煤礦,鞍山、本溪鐵礦,遼河油田)、便利的交通運輸。

  (2)主要工業部門:沈陽—機械工業、鞍山和本溪—鋼鐵工業、撫順—石油化學

  遼陽—化學工業、大連—造船工業。

  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 篇2

  一、理解氣候的成因

  地理是一門比較理性的科目,講究邏輯關系,在答題中也講究因果關系,所以我們首先應該理解氣候的成因。氣候的形成是大氣運動的結果,所以理解熱力環流和三圈環流的形成以及在它們的控制之下會有哪些天氣現象對于我們理解氣候的形成是非常必要的,特別是三圈環流形成了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而氣壓帶和風帶是隨著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移動的,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全球的氣壓帶和風帶是作為一個整體而移動的,大致移動5-10緯度,氣流的上升和下沉所產生的天氣現象不同,正是在不同的氣壓帶和風帶的控制之下,世界上才產生了不同的氣候類型。有很多同學是因為沒有很好地理解氣壓帶和風帶所以記憶氣候也是死記硬背,雖然可以記下來了但是往往效果不佳。所以理解氣壓帶和風帶是識記氣候的關鍵。

  二、如何識記氣候的分布?

  氣候的分布我們可以用兩種方法來記。第一種是按照緯度來記,前面我們已經記住了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范圍,所以按照我們常見的氣候類型分布圖,大概10度一個氣候類型,當然大陸的東岸地區主要是季風氣候,所以我們可以單獨來記憶。在考試中不僅僅會通過緯度來判斷氣候類型,有時候會給我們一個區域范圍,如果同學們們不能準確的判斷出區域位置,那么氣候也很難判斷出來。所以第二種方法就是按照區域位置來識記氣候類型,學生必須熟悉世界各大洲的分布及它們之間的相對位置,還要識記住世界上主要國家的經緯度。

  三、氣溫和降水的特征及其成因的分析

  氣溫和降水的特征及其成因的分析是我們地理中常見的簡答題,既然經?嘉覀兙蛻撝肋@兩個關鍵詞的內涵,氣溫特征主要從最高溫和最低溫、氣溫日較差和年較差這幾個方面入手,降水特征主要從降水量和降水的季節分配來答,抓好這幾個關鍵詞我們答題時就不容易丟分了。而氣溫和降水的影響因素我們可以從影響氣候的因素中去提取,區分好哪些是影響氣溫的哪些是影響降水的,遇見不同的問題時見招拆招即可。

  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 篇3

  政治文化中心

  1、天安門廣場、人民大會堂是首都北京的符號,故宮、四合院是古城北京的符號,“鳥巢”“水立方”是現代北京的符號

  2、天安門廣場位于北京的市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廣場。

  3、北京的位置:位于華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

  4、北京的城市職能:北京是全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

  歷史悠久的`古城

  1、長城、明清故宮、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頤和園、天壇、明十三陵等先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北京城中體現歷史文化傳統的四合院、胡同、牌樓等也令人流連忘返。

  2、北京故宮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筑群,F為故宮博物院。

  3、頤和園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

  4、南鑼鼓巷是我國唯一完整地保存著元大都里坊風貌的傳統民居區。

  5、前門大街是老北京城最繁華的商業街,有許多中華老字號

  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 篇4

  第二節以河流為生命線的地區——長江沿江地帶

  1、地理位置:以長江為生命線的長江沿江地帶東起上海,西至四川省的攀枝花。是一個典型的“帶狀”區域。

  2、自然條件:(1)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為主;流經地形區自西向東依次是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不同的'河段采取不同的利用方式:長江上游落差大,發電;全線發展旅游;中下游平坦開闊適宜農業、淡水養殖(有“魚米之鄉”之稱)、內河航運發達(黃金水道)。

  (2)氣侯:是亞熱帶季風氣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濕潤,四季分明;屬于濕潤地區,地理區域屬于南部地區

  (3)河流:受地形和氣候的影響,河網稠密,湖泊眾多,是我國地表水資源最豐富的地區,長江黃金水道橫貫東西,水運便利,宜賓以下河段四季通航。

  (4)資源:豐富的水資源、水能資源、礦產資源、旅游資源、土地資源等,長江上游資源豐富,下游經濟發達。

  3、沿江地帶的紐帶和輻射作用:(1)①紐帶:以長江為軸線的沿江地帶與貫穿南北的經濟發達的沿海經濟帶,以及西部資源富集地區,構成一個“H”型格局,是承東啟西的紐帶。西部可以借助江海聯運,進入國際市場;沿江地帶從東到西將上海、南京、武漢和重慶等商業中心連接起來,成為溝通東西部商貿的紐帶;沿江地帶是東部沿海產業向中西部推進的通道;沿江地帶是東部沿海技術和信息向中西部傳遞、轉移的通道。②輻射作用:重要農業區,工業基礎雄厚、高新技術產業獨具活力是基礎;南北支流和交通干道(水陸交通便利)是條件;南北經濟成為一體是輻射作用的意義。

  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 篇5

  中國的四大地區

  北方地區

  1.地形:北方地區地形以平原為主,也有高原和山地。東北平原是中國的平原,位于長白山和大興安嶺、小興安嶺之間,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遼河平原三部分組成,土壤為肥力的黑土,被譽為“山環水繞,沃野千里”。

  2.氣候:中國北方地區主要是北溫帶,溫帶季風氣候。氣候特點是一年四季分明,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南方地區

  1.地形:地勢西高東低,地形為平原,盆地與高原,位于第二、三級階梯,丘陵交錯。

  2.氣候:南方地區以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西北地區

  1.地形:西部地區地形包括天山山脈、阿爾金山脈、祁連山脈、昆侖山脈、阿爾泰山脈、河西走廊、準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瑪干沙漠、吐魯番盆地等山地、盆地、沙漠、戈壁。

  2.氣候:西部地區僅東南部少數地區為溫帶季風氣候,其他的.大部分地區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和高寒氣候,冬季嚴寒而干燥,夏季高溫,降水稀少,自東向西呈遞減趨勢。

  青藏地區

  1.地形:青藏地區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稱。

  2.氣候:高原山地氣候。冬季嚴寒,夏季溫暖,全年干旱少雨,輻射強烈,植被較少。

  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 篇6

  1、珠江三角洲位于廣東省東南部,珠江下游,鄰港澳,與東南亞隔海相望,被稱為我國的“南大門”。

  2、珠江三角洲的經濟特區是深圳和珠海,沿海開放城市是廣州。

  3、珠江三角洲和西雙版納都是高溫多雨的熱帶季風氣候,但夏季風的風向不同。

  4、珠江三角洲的產品以港、澳為貿易渠道,出口至東南亞、歐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區,20世紀末,這里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和日用消費品出口基地。

  5、珠江三角洲是外向型經濟,與港澳合作的基本模式是“前店后廠”。

  6、近年來,外商投資的熱點由珠江三角洲轉移到長江三角洲。

  7、珠江三角洲加工制造業的發展,促進了服務業的發展,吸納了大量的外地

  勞動力,加快了城鎮化速度。

  8、我國目前的城鎮化水平不到40%,與發達國家的70%有一定的差距。

  9、西雙版納位于云南省橫斷山脈的南部,南鄰緬甸、老撾,有瀾滄江流過。

  10、西雙版納是我國除海南省以外,熱帶雨林保存最完好的地方,雨林植被種類多,有層次性。

  11、西雙版納主要少數民族是傣族,住竹樓,吃竹筒飯,過潑水節,跳孔雀舞。

  12、西雙版納長期以農業生產為主,現在旅游業發展成主導產業。

  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 篇7

  北方地區自然特征與農業

  一、地理位置

  我國北方地區大體位于大興安嶺、青藏高原以東,內蒙古高原以南,秦嶺—淮河以北,東臨渤海和黃海。

  二、地形特征

  北方地區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東部有面積廣闊的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西部有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

  三、氣候

  1、氣候類型:北方地區地跨我國的中溫帶和暖溫帶,大部分地區屬于溫帶季風氣候。

  2、氣候特征:北方地區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攝氏度以下,夏季炎熱,最熱月平均氣溫在20攝氏度以上。

  大部分地區的年平均降水量為400~800毫米,屬于半濕潤區。降水季節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

  四、黑土地和黃土地

  1、東北平原在冷濕的環境下,發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人們常把東北平原稱為“黑土地”

  2、黃土高原被深厚的黃土所覆蓋,黃河、海河從黃土高原攜帶大量泥沙在下游地區堆積,形成了廣闊的.華北平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又常被稱為“黃土地”。

  3、“黑土地”與“黃土地的自然差異”

  五、重要的旱作農業區

 。ㄒ唬┳匀粭l件

  1、北方地區平原廣闊,土壤肥沃,耕地集中連片。

  2、北方地區降水偏少,耕地多為旱地。

 。ǘ┲饕魑

  1、北方地區的糧食作物:主要種植小麥、玉米、谷子等。

  2、北方地區的經濟作物:甜菜、棉花、大豆等。

 。ㄈ┳匀粸暮

  1、災害及成因: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降水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嚴重。

  2、解決措施:采取南水北調等跨流域調水措施,發展節水農業。

  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 篇8

  一、我國的農業

  1、農業取得的成就

  ⑴、我國農業生產發展較快。糧食、肉類、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等產量居世界前列,其中棉花人均占有量超過世界水平。

 、、農業生產條件日益改善。(生態條件較差,基礎設施較薄弱)

  ⑶、農業生產的地區布局趨于合理。

  2、糧食作物的分布

 、、北方—小麥春小麥:東北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冬小麥:華北平原、渭河平原。

  ⑵、南方—水稻洞庭湖平原、鄱陽湖平原、成都平原。

  3、主要經濟作物的分布

 、、特點:①、經濟價值高。②、技術要求高。③、商品性強。

 、啤⒎植迹

  ①、棉花: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新疆是我國長絨棉主產區。

 、、油菜籽:長江流域

 、、花生:山東、河南是主產區。

 、堋⒏收幔核拇ㄅ璧亍V東、廣西、福建、臺灣等。廣西是產區。

  ⑤、甜菜:黑龍江、吉林、內蒙吉和新疆的西北部。

  ⑥、荼葉:泰嶺、淮河以南的丘陵、山地是主產區。其中閩、浙、滇最多。

  ⑦、天然橡膠:海南省、雷州半島和西雙版納等。

  4、新型農業

 、、外向型農業:以出口創匯為主。主要基地有:山東半島、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閩南等。

 、啤⒙糜无r業(觀光農業)。

 、、生態農業和精確農業。

  5、畜牧業分布

  ⑴、主要牧區及優良畜種:

 、佟让晒拍羺^——三河馬、三河牛

  ②、新疆牧區——新疆細毛羊

 、、青海牧區和西藏牧區——牦牛

 、堋幭哪羺^——灘羊

  ⑵、商品生豬的主要產區:湘、川、豫。

  二、中國的工業

  1、影響工業布局的因素:自然資源條件、人口和勞動力狀況、市場因素及現有經濟基礎等。

  2、我國的煤炭、鋼鐵、棉布、電視機、電冰箱等產量居世界首位。

  3、能源工業的布局

  ⑴、煤炭是我國第一能源。山西省煤炭產量居全國首位。

  ⑵、石油是我國第二大能源。大慶油田是我國的石油工業基地。專家預測,未來十年內,新疆將成為我國石油生產的“龍頭”。(要了解“西氣東輸”工程的'基本情況)

 、恰㈦娏I:水力——主要在南方各大河的上游。如湖北省的電力工業等。

  火力——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區。如山西的電力工業。

  4、鋼鐵工業的分布

 、、大型鋼鐵工業基地:

 、佟|部沿海:鞍本、京津唐、上海。

 、凇㈤L江沿岸:馬鞍山、武漢、重慶、攀枝花。

  ③、黃河流域:包頭、太原。

 、、分析武鋼和寶鋼建立鋼鐵工業基地的有利條件。(略)

  5、機械工業的分布:遼寧、上!暇⒈本旖。(全國大型的工業基地)

  6、紡織工業的分布:我國以的棉紡織工業為主。

  主要棉紡織工業基地:上海、天津、青島、石家莊、鄭州、西安、武漢等。

  7、高技術產業

 、、形成高技術產業的條件:技術發達、知識密集、人才聚集等。

  ⑵、我國的高技術產業帶: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環渤海地區等。

 、、高技術產業四大密集區。(見教材P18—19面的說明)

  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 篇9

  第五章:中國的地理差異

  一、地理差異顯著

  1、自然地理差異

  (1)氣溫差異:自南往北,緯度逐漸升高,氣溫逐漸降低。

 。2)降水差異: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距海越來越遠,降水越來越多。

  (3)地勢差異:自西向東,地勢呈階梯狀分布,逐級下降。

  2、人文地理差異

 。1)農業生產方式的差異:西牧東耕、南稻北麥。

 。2)人口、城市、交通線的差異:東密西疏。

  (3)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東部高,西部低。

 。4)飲食習俗的地區差異:蘇州人、無錫人、上海人喜歡吃甜,山東、河北以及東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貴州、四川、重慶等地的.居民多喜辣,江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聞名。

  飲食口味差異形成的原因:與當地氣候、水質等自然條件有一定關系。

  3、劃分地理差異的界限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①它是我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②大致相當于我國冬季1月0℃等溫線;③是我國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線大致通過的地方;④是我國半濕潤地區和濕潤地區的分界線;⑤是我國暖溫帶和帶的分界線。

  二、四大地理區域

  1、不同類型的地理區域:自然區、經濟區、文化區等。

  2、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

 、艅澐忠罁焊鞯氐牡乩砦恢、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

 、扑拇蟮乩韰^域:北方地區、南方地區、青藏地區、西北地區。

  ⑶四大地理區域的分界線:

  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主導因素是氣溫和降水。北方地區與西北地區分界線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主導因素是夏季風的影響。

  青藏地區和其他三大地區分界線是地勢一、二級階梯分界線,即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脈。

  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 篇10

  八年級下冊地理期末復習知識點:海洋資源

  海水可直接作工業冷卻水源,也是取之不盡的淡化水源。

 、藕Q蠡瘜W資源:海鹽、

  ⑵海洋生物資源:有魚、蝦、貝、藻等,捕撈活動從近海擴展到世界各個海域。除了直接捕撈外,通過養殖、增殖等還可實現可持續利用。

  ⑶海底礦產資源:

 、俅箨懠芎5:石油、天然氣、煤、硫、磷等。

 、诮稁У臑I海砂礦:砂、貝殼等建筑材料和金屬礦產。③海盆:深海錳結核,是未來可利用的潛力最大的金屬礦產資源。

 、群Q竽茉:可再生、無污染;但能量密度小。具有商業開發價值的是潮沙發電和波浪發電,但也投資較大,效益不高。

  八年級下冊地理期末復習知識點:水資源

  1.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目前人類利用的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

  2.我國水資源總量位于世界第六位,人均為世界水平的1/4。屬于嚴重缺水國家之一。

  3.每年的3月22日為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為每年的3月22日到28日。

  4.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

  1)時間上——夏秋季多,冬春季少;解決季節分布不均的辦法:興建水庫(長江上的三峽工程、黃河上的小浪底)

  2)空間上——南豐北缺,特別是華北和西北地區缺水最為嚴重。我國水土資源的配合不合理,進一步加劇了北方的`缺水狀況。解決空間分布不均——跨流域調水(引灤入津、引黃濟青、南水北調)緩解我國北方地區的嚴重缺水的南水北調工程等。

  5.近幾十年來,隨著全球人口的增長、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導致人類對淡水資源的需求與日俱增,不少國家和地區出現了水資源不足和用水緊張。

  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 篇11

  長江中下游平原是指中國長江三峽以東的中下游沿岸帶狀平原。北接淮陽山,南接江南丘陵。

  地勢低平,地面高度大部在50米以下。中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漢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稱兩湖平原)和江西鄱陽湖平原。

  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長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以及江蘇、浙江、上海間的長江三角洲。

  中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漢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稱兩湖平原)和江西鄱陽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長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以及江蘇、浙江、上海間的`長江三角洲,其中長江三角洲地面高度已在10米以下。平原上河汊縱橫交錯,湖蕩星羅棋布。著名的洞庭湖、鄱陽湖、太湖、高郵湖、巢湖、洪澤湖等大淡水湖都分布在這一狹長地帶。向有“水鄉澤國”之稱,盛產魚、蝦、蟹、菱、蓮、葦。氣候溫和,無霜期240~280天,江南可種植雙季稻,糧、棉、水產在全國占重要地位,素稱“魚米之鄉”。長江中下游平原經濟發達,有上海、南京、南昌、武漢、杭州、長沙等大城市和宜昌、荊州、黃石、黃岡、九江、安慶、蕪湖、馬鞍山、鎮江、揚州、南通等中等城市。

  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 篇12

  第一步:讀、劃先行——“思維描圖法”

  第二步:填、寫結合——“地理事物定位法”

  通過第一步的復習,在掌握了教材上的地理知識、地理規律和相關的地圖知識的基礎上,利用地理事物都占有一定空間、都有一定的分布規律這一特點,對地理事物及規律進行定位。具體做法是:準備一張空白地圖(由教師印制好),把有關地理事物,如山脈、河流、自然帶、交通城市礦產等,按位置、比例,分別“定位”到空白地圖上,把眾多的地理事物歸納為一圖,使地理事物或規律更加一目了然,達到圖形合一(圖文合一),從而使學生的知識水平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起到深化和鞏固地理知識的作用。用此法還可以把不同章節的內容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達到對地理教材越學越薄,越學越少,概念、規律清楚,內容熟悉的`目的。

  經過上述幾個步驟,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地圖為中心線索,通過學生自己復習教材、轉繪教材。這樣就能進一步加強地理的空間觀念,進一步理清地理各要素之間的關系,達到提高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較好的完成復習的目的。

【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相關文章:

八年級地理下冊黃土高原知識點復習02-28

七年級地理下冊知識點03-04

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12-18

八年級語文下冊知識點12-18

語文八年級下冊知識點12-18

地理知識點03-03

八年級下冊語文語文知識點12-19

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優】12-18

地理必修一知識點03-03

地理高三知識點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