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知識點
在日常的學習中,大家對知識點應該都不陌生吧?知識點是知識中的最小單位,最具體的內容,有時候也叫“考點”。還在為沒有系統的知識點而發愁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地理知識點,歡迎大家分享。
地理知識點1
1)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區,全年高溫多雨。
2)熱帶草原氣候: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終年高溫,一年中有明顯的干季和雨季。
3)熱帶季風氣候:以亞洲南部、東南部的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最為顯著。這種氣候終年高溫,一年中也可以分為旱雨兩季,風向隨季節而變化。旱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降水集中。
4)熱帶沙漠氣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和內陸地區,這種氣候降水量稀少,終年炎熱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地理知識點2
關于地理中緯度和經度知識點的講解內容,希望同學們認真看看下面的知識。
緯度和經度
①緯度的.變化規律:由赤道(0°緯線)向南、北兩極遞增。最大的緯度是90度,在南極、北極。
②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用“S”表示。
③以赤道為界,將地球平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經度的變化規律:由本初子午線(0°經線)向西、向東遞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度叫東經,用“E”表示;本初子午線以西的經度叫西經,用“W”表示。
⑥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160°E組成的經線圈。
20°W以西到160°E屬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東到160°E屬于東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以上對地理中緯度和經度知識點的內容總結學習,相信同學們已經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學們都能考試成功。
地理知識點3
一、東亞:
1、朝鮮境內有豐富的'森林、礦產資源;
2、日本國內森林資源、水利資源、漁業資源豐富;
二、東南亞:
1、礦產以錫、石油為主;
2、種植業發達:(1)馬來西亞:天然橡膠,油棕(第一);
(2)印度尼西亞:胡椒,金雞納霜(第一);
(3)菲律賓:椰子,蕉麻;
(4)泰國:水稻;
三、南亞:
1、印度礦產主要以煤、鐵、錳礦為主 高中化學,分布在德干高原北部;另外土壤肥沃,耕地面積大;茶葉、小麥等出口;
四、中亞:
1、小麥,棉花,畜產品;
2、礦產豐富,種類多樣,煤,鐵,石油(分布在里海沿岸);
五、西亞和北非:
1、石油資源豐富:分布在波斯灣沿岸以及伊拉克境內,儲量占世界的一半,開采量為1/4,出口量第一:
2、特產:土耳其安卡拉羊毛、摩洛哥橄欖油、阿富汗紫蓋皮羊毛、伊拉克椰棗;
3、北非的鐵礦分布在利比亞、埃及與蘇丹境內,磷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區;
地理知識點4
八年級地理新疆的知識點復習資料
【—八年級地理新疆的】新疆沙漠廣布,石油、天然氣豐富,是西氣東輸的起點、我國西部大開發的'主要陣地。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1、地理位置: 位于我國西北邊陲,從東向西南與蒙古、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坦等8個國家相鄰,是國我鄰國最多的省級行政區。
面積:160多萬平方千米,是國我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
2、自然環境:
(1)地形:三山夾兩盆,阿爾金山、準噶爾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侖山。
(2)氣候:深居內陸、
(3)河流:內流河為主,我國最大的內流河——塔里木河
距海遙遠→干旱→地形閉塞,山地、高原屏障
(4)植被:荒漠為主
(5)富有特色的綠洲農業:①主要農作物:小麥、玉米、高梁;②特色農產品:棉花、甜菜、瓜果等;③特點:產量豐富、品質優良。
新疆是是中國面積最大、陸地邊境線最長、毗鄰國家最多的省區。
地理知識點5
1、歐洲西部地區人口稠密,國家眾多,是發達國家最集中的地區。本區形成一個區域性的國際組織叫做歐盟,目前有27個成員國,統一貨幣叫歐元。歐盟加強了歐洲國與國之間的政治和經濟聯系,并在世界經濟領域和國際政治舞臺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活動題p58,讀歐盟成員國之間密切聯系圖8.14,讀歐盟國家分布圖8.15)
2、歐洲西部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目前也是世界上工業發達的地區之一。歐洲西部的工業以制造業為主,工業分布密集自英國向東到波蘭境內,自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南部到意大利,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工業密集區。
3、發達的畜牧業:本區地處中緯度大陸西岸(大西洋東岸,北冰洋南岸,地中海北岸),常年受西風影響,形成溫和濕潤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勢平坦,多汁牧草,草場廣布,本區的人們把牧草稱為“綠色金子”。荷蘭、丹麥是著名的乳畜大國。
4、讀圖8.23p64,找出主要平原(西歐平原、波德平原、多瑙河下游平原)、河流(萊茵河、多瑙河)、山脈(阿爾卑斯山脈、比利牛斯山、亞平寧山脈、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島嶼(大不列顛島)、半島(南部自西向東依次為伊比利亞半島、亞平寧半島、巴爾干半島,北部有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海及海峽(黑海、土耳其海峽、愛琴海、亞得里亞海、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比斯開灣、英吉利海峽、北海、波羅的海)。歐洲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
5、本區絕大部分位于五帶中的北溫帶,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終年溫和濕潤。地中海沿岸為地中海氣候,內陸及伊比利亞半島內部為溫帶大陸氣候,阿爾卑斯山脈為高原山地氣候。(圖8.22p63)
6、歐洲西部的自然條件多種多樣,南部地中海沿岸的國家,夏季陽光明媚,海濱沙灘風景優美;北部有曲折、幽深的峽灣;中部阿爾卑斯山脈是登山和滑雪的好地方。讀圖8.24p65,知道本區有哪些旅游資源。
地理知識點6
成功不是將來才有的,而是從決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續累積而成。編輯了關于陸地和海洋的七年級地理知識點,歡迎參考!
1.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極周圍卻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極周圍卻是一塊陸地(南極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陸地。(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3.半島是陸地伸進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峽是溝通兩個海洋的狹窄水道。
4.七大洲: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陸變遷的原因: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人類活動也會引起海陸的.變化。
6.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的假說。
7.20世紀60年代,地球科學研究表明,大陸漂移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
8.六大板塊示意圖參看課本第37頁。
9.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帶。
希望同學們能夠認真閱讀關于陸地和海洋的七年級地理知識點,努力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
地理知識點7
吉林省地貌形態差異明顯。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呈現明顯的東南高、西北低的特征。
以中部大黑山為界,可分為東部山地和中西部平原兩大地貌區。東部山地分為長白山中山低山區和低山丘陵區,中西部平原分為中部臺地平原區和西部草甸、湖泊、濕地、沙地區。
地貌類型種類主要由火山地貌、侵蝕剝蝕地貌、沖洪積地貌和沖積平原地貌構成 初中化學。主要山脈有大黑山、張廣才嶺、吉林哈達嶺、老嶺、牡丹嶺等。
主要平原以松遼分水嶺為界,以北為松嫩平原,以南為遼河平原。吉林省地貌形成的外應力以冰川、流水、風和其他氣候氣象因素的作用為主。第四紀冰川在長白山的冰川剝蝕遺跡至今仍然可見。
現代流水侵蝕作用對地貌的.影響很廣泛,山地、丘陵、臺地、平原、盆地、谷地多受侵蝕、剝蝕、堆積、沖積等綜合作用,形成了各種流水地貌,如河漫灘、沖積洪積平原、沖溝等。火山地貌占吉林省總面積的8.6%,流水地貌占83.5%,湖成地貌占2.6%,風沙地貌約占5.2%。
總結:吉林省礦產資源比較豐富,油頁巖、硅灰石、火山渣等礦產儲量居全國首位,開發潛力巨大。
地理知識點8
在赤潮發生時可以調劑用水,與此同時,改進養殖餌料種類,用半生態系養殖方法逐步替代投餌喂養方式,以期自然增殖有益藻類和浮游生物,改善自然生態環境。
1.控制海域的富營養化
①應重視對城市污水和工業污水的處理,提高污水凈化率。
②合理開發海水養殖業
為了減緩由海水養殖帶來的水體富營養化問題,要采取以下措施:
a、根據水域的環境條件選擇一些對水質有凈化作用的'養殖品種,并合理確定養殖密度,控制養殖面積。
b、進行多品種混養、輪養、立體養殖,尤其是魚、蝦、貝、藻混養,建立生態養殖系統。
c、提高養殖技術,改進餌料成分及投餌技術,使其有利于養殖生物的攝食,減少殘餌,減輕水質和底質的污染。
d、不能將池塘養殖的污水和廢物直接排入海水,應采取逐步過濾等辦法加以處理。
2.人工改善水體和底質環境
如在水體富營養化的內海或淺海,有選擇地養殖海帶、裙帶菜、羊棲菜、紅毛菜、紫菜、江籬等大型經濟海藻,既可凈化水體,又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利用自然潮汐的能量提高水體交換能力;可利用挖泥船、吸泥船清除受污染底泥,或翻耕海底,或以粘土礦物、石灰勻漿及沙等覆蓋受污染底泥,來改善水體和底質環境。
3.控制有毒赤潮生物外來種類的引入
總結: 要制定完善的法規和措施,防止有毒赤潮生物經船只和養殖品種的移植帶入養殖區。
地理知識點9
知識摘要
1、地球內部三大圈層,巖石圈的結構,地殼結構的特點。
2、巖石圈的組成及三大巖類,巖石圈的物質循環及三大巖類之間的.關系。
3、內外力作用的能量來源及表現;地殼運動與地質構造;理解地殼運動及流水、風力作用對地貌的影響
知識結構
一、地球內部
1、地殼
(1)分層
A硅鋁層:以氧、硅、鋁為主,鈉、鉀較多;
B硅鎂層:以氧、硅、鋁為主,鎂鐵鈣增多。
(2)結構特征
地殼厚度不均和硅鋁層不連續分布
2、地幔
3、地核
二、巖石圈
1、范圍
2、組成
巖漿巖:花崗巖、玄武巖;
沉積巖:石灰巖、頁巖、砂巖;
變質巖:大理巖、板巖、石英巖。
三、地質作用
1、內力作用
(1)類型:變質作用、地殼運動、巖漿活動;
(2)地質構造:褶皺:背斜和向斜;斷層。
2、外力作用
風化、侵蝕、搬運、堆積、重力、化學作用。
地理知識點10
海陸的變遷
1、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地殼的變動、海平面的升降、人類活動(如填海造陸)。
2、板塊運動特點: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
上述內容是的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初中地理知識點總結之海陸的變遷,同學們要加強記憶了。更多更全的初中地理知識盡在。
世界人口的增長:
人口的增長速度在世界特別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
長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歐洲的人口增長速度最慢。歐洲為2%;亞洲為15%;
北美洲為10%;南美洲為17%;大洋洲為14%;非洲為27%。
以上對世界人口的增長知識的內容講解學習,相信同學們已經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學們都能考試成功哦。
鐵煤石油的分布:
世界上鐵、煤、石油的分布情況如下:
(1)世界上的`鐵礦主要分布在俄羅斯、馬西、國、澳大利亞、印度、加拿大和美國。
這七個國家的鐵的儲量約占世界的90%。
(2)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亞歐大陸和北美洲中部,在世界各國中,煤儲量居世界前列
的有中國、美國、俄羅斯等國。
(3)世界上石油資源的分布很集中,中東地區約占世界石油儲量的一半還多。主要輸往日本、歐洲和北美洲等地。
通過上面對鐵煤石油的分布知識的內容講解學習,希望可以很好的幫助同學們的學習,相信同學們會學習的很好的哦。
大自然的總調度室:
森林有調節大氣成分、凈化空氣、含蓄水源、增加空氣濕度、防風護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們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總調節室”。世界有森林面積40 億公頃,主要在以針葉林和闊葉林為主。全球森林資源絕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通過上面對大自然的總調度室知識的講解學習,希望可以很好的幫助同學們的學習,相信同學們會從中學習的更好。
地球上水資源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陸地水和大氣水三種存在形式。
陸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澤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種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
總量很多,但是 96%以上的是海洋水。在淡水資源中,冰川中儲存的水量最多,現在人們大量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保護水資源,主要途徑有:節約和合理用水,減少對水資源的浪費;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擴大淡水來源。
上面對地球上水資源的分布知識的講解學習,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學們會好好學習的吧。
土地資源
土地的利用類型:
土地的利用類型可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類型。
土地資源的分布:
溫帶濕潤的平原地的地勢平坦,氣候溫暖,適宜發展農業,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區。
氣候冷濕的亞寒帶地區和炎熱多雨的熱帶地區,保留了大片的針葉林和雨林。熱帶和溫帶半干旱地區草地面積廣闊,是世界畜牧業的主要分布區。
以上對土地資源知識的內容講解學習,相信同學們已經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學們會從中學習的更好的哦。
地理知識點11
Hello,你們好呀,我就是亞洲六大地理分區的東南亞。告訴你,我可是很重要、很厲害的。
顧名思義,我位于亞洲的東南部,處于熱帶。在我的身邊,有太平洋和印度洋,我呢,同時也跨著大洋洲和亞洲。
我的.身體上有一條對你們十分重要的交通線——馬六甲海峽。這是歐洲,非洲與我和東亞大哥各港口最短路線的必經之路。被你們稱之為地處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我是不是很厲害?
在我的身上,主要是熱帶雨林氣侯和熱帶手風氣候,全年高溫、降水豐沛。由于我氣候濕熱,我身上的這些人就種植水視和一些熱帶經濟作物,像天上的這些人就種植水稻和一些熱帶經濟作物,像天然橡蕉、棕櫚、椰子、蕉麻等。過也使我成為了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和熱帶經濟作物的產區。厲害吧。
我的身體主要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我身上一共被分成了十一個國家,其中,有五個島國,五個海陸兼備的國家,還有一個內陸國,是老撾。
我身上的中南半島地形為“山河相間,縱列分部。”地勢特征是北高南低。由此,我身上的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主要的有紅河、渭南河、湄公河、薩爾溫江和伊洛瓦底江。
我可是個適于旅游的地方,有很多著名景點:仰光大金塔,柬埔寨的吳哥窟、泰國曼谷的水上市場等。
地理知識點12
1。 歐洲地形的基本特征;(以平原為主,地勢起伏不大,冰川地形廣布,山脈主要分布在北部和南部)
2。影響中歐平原(波德平原)、東歐平原的主要外力作用及其表現;(地質時期的冰川侵蝕。平原呈波狀起伏)
3。歐洲地形對氣候的影響;(歐洲多為平原,且山脈走向為東西向;海岸破碎,多伸入內陸的海灣;有利于海洋濕潤氣流進入內地形成海洋性氣候 )
4。歐洲氣候的主要特征及成因;(溫和濕潤,海洋性特征明顯;自西向東由海性氣候過渡到大陸性氣候。①歐洲地形低平、山脈多東西走向;西臨大西洋,且多伸入大陸的海灣,在西風作用下,濕潤氣流容易伸入內地,降水較多; ②大部分地區位于溫帶緯度范圍內,且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溫增濕作用,氣候溫和濕潤; ③常年盛行西風,從大西洋帶來的水汽自西向東減少)
5。比較分析英國本島東西兩側農業地域類型的差異及形成原因;(西側乳畜業發達,為西風迎風坡,降水多,日照較少,且緯度高,熱量不足,只適合多汁牧草長的生長;東側發展種植業,為背風區,降水稍少,日照較多,氣溫較高,生長期較長,能夠滿足種植業對光熱的需求)
6。英國是世界上工業化最早的國家,分析其發展條件;(①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航海業發達;②煤、鐵、石油等工業原料豐富,開發早;③侵占殖民地,掠奪資源,占領市場,工業積累早,資本雄厚)
7。法國的地勢特征;(東南高,西北低;東南以山地和高原為主,西北以平原和丘陵為主)
8。分析巴黎盆地做為重要農業區的區位因素(法國成為糧食出口國的區位條件);(地形以平原丘陵為主,比較平坦,耕地面積廣;氣候溫和濕潤;土壤較肥沃;河網密布,水源充足;政府鼓勵農業發展的政策;交通便利、科技發達;高度機械化和現代化為農業發展提供物質保障)
9。注入地中海的羅訥河是法國水力資源豐富的河流,其上建有無數低壩,分析低壩的好處; (農田淹沒少,移民減少甚至不需要移民;船只過閘時間短,過閘用水也少;對生態和景觀的影響小;潰壩等造成的威脅小)
10。德國地勢特征;(南高北低,呈階梯狀分布;南部為高原和山地,中部為丘陵和中、低山,北部為平原)
11。萊茵河是歐洲最重要的航運河流,分析其航運價值大的原因;(1大部分在溫帶海洋性氣候區,水量豐富,水量大,全年可通航;②所流經地區大部分地勢低平,水量平穩;③氣候溫和,無結冰期;④干支流流經國家多,且都是經濟發達國家,航運需求量大;⑤河口處為著名港口鹿特丹,又與多瑙河等河流有運河相通,航運價值高)
12。試比較德國南北農業發展的差異和形成原因;(北部地勢平坦,但氣候夏季溫涼,冬季陰冷,土壤較為貧瘠,只生長牧草,主要發展畜牧業;南部的高原和山地主要為森林和牧場,南部的河谷地帶,土壤肥沃,日照時間長,熱量充足,主要發展種植業)
13。分析德國魯爾區工業發展的區位條件;(豐富的煤碳資源、附近有豐富的鐵礦區(法國洛林)、便利的水陸運輸條件、充足的水源、雄厚的技術力量、廣闊的市場)
14。分析意大利新興工業的特點;(以中小企業為主;輕工業占主導地位;生產過程分散,多實行家庭承包;資本集中程度低;工業多分散在小城鎮,成為“分散型工業化”)
15。意大利中小企業發展的條件;(廉價勞動力豐富;20世紀70年代世界原料和能源漲價,大企業和重工業發展利潤小;發達的銀行信貸體系;國家政策的引導與支持,經濟高度開放)
16。 “陽光·海難”是西班牙在西歐旅游宣傳的.主題,從地理角度分析這現象的成因;(西班牙大部分處于地中海氣候區,夏季少雨,晴天多,陽光充足;海域水靜浪小,海灘廣布,適合海浴;西歐大部分地區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終年多雨,陽光不足,不適合海浴,對陽光和沙灘有強烈的向往;西班牙“投其所好,做此宣傳)
17。冰島是世界上大氣質量最好的國家之一,從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上分析其成因;(冰島處于亞歐板塊和美洲板塊的張裂處,地熱資源極其豐富,減少了石化燃料的使用;該國經濟結構以旅游、金融等為主,幾乎沒有重工業的發展,降低了廢氣的排放量)
18。俄羅斯瀕臨三大洋,但海運并不發達,分析成因;(除摩爾曼斯克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終年不凍外,大多數海港因緯度高都有較長的封凍期;除北冰洋外,其它各海沿岸港口與外洋聯系,都必須經過別國的海域;國內工業與資源的空間分布特點,決定鐵路運輸比海運的成本要低,距離也更近)
19。俄羅斯大河(自南向北流向)眾多,但下游的農業卻不夠發達,分析原因;(大河下游緯度較高,熱量不足;氣候濕冷,土壤較貧瘠)
20。俄羅斯大河(自南向北流向)眾多,但航運能力較弱,分析原因;(所處緯度較高,河流結冰期長;地形起伏較大,流速快,開發航運難度大;河流自南向北流,且緯度多,常有凌汛發生;大河所處地域,人口少,遠離經濟中心,開發價值不大)
21。分析俄羅斯西西伯利亞沼澤的形成成因;(①所處緯度位置高,氣溫低,蒸發微弱;②地下有較厚的凍土層,地表水不易下滲;③河流眾多,地表不分充足;④地勢低洼,不易向外排水,長期積水形成沼澤)
22。俄羅斯大河眾多,但只有伏爾加河下游形成農業區,分析其自然區位條件;(緯度相對較低,熱量充足;位于沖積平原和里海沿岸平原,地形平坦;耕地面積廣,且土壤較為肥沃;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23。俄羅斯鄉村居民多用圓木建筑居所,分析這一現象形成的地理原因;(俄羅斯地處高緯度,冬季漫長寒冷,木屋可有效隔冷;古代鄉村居民多以游牧業為主,木屋便于拆卸;俄羅斯森林資源豐富,可就地取采)
24。分析俄羅斯與中國的能源合作可能存在的障礙;(俄羅斯的能源外交戰略使兩國能源合作面臨嚴峻的挑戰;世界各國對能源的爭奪使中俄能源合作面臨激烈的競爭;俄羅斯的政策環境、經營環境和社會治安環境也阻礙著中國對俄能源投資的積極性)
地理知識點13
中考地理知識點:降水的季節變化
降水的季節變化:
全年多雨區:在赤道附近地帶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區:在內陸地區、兩極地區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開羅;夏季多雨區:在南、北緯300—400附近的大陸東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國北京;冬季多雨區:在南北緯300—400 附近的大陸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羅馬;常年濕潤區:在南、北緯400—600的大陸西岸,全年受從海洋上吹來的西風影響的地
通過上面對降水的季節變化知識的內容總結學習,同學們對上面的內容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學們在考試中取得很好的成績。
八年級地理復習資料之地殼運動
地殼運動。1、海平面升降。2、人類的活動。
①長期緩慢的構造運動
例如大陸和海洋的形成,古大陸的分裂和漂移,形成山脈和盆地的造山運動,以及地球自轉速率和地球扁率的長期變化等,它們經歷的時間尺度以百萬年計。另如冰期消失、地面冰塊融化引起的地面升降,也屬以萬年計的緩慢運動。
②較快速的運動
這種運動以年或小時為計算單位,如地極的張德勒擺動,能引起地殼的微小變形;日、月引潮力不但造成海水漲落,也使固體地球部分形成固體潮,一晝夜地面最大可有幾十厘米的起伏;較大的地震可引起地球自由振蕩,它既有徑向的振動,也有切向的扭轉振動。
傳統地質學最早發現了地球表層的垂直升降運動,證據是在高山上發現海相的沉積巖,并且有海中特有的貝類化石。這表明某些大陸地區的地殼在過去的地質年代中曾經是海洋。地質學中有所謂海進和海退之說,表明局部地殼是有升降變化的。但是傳統地質學否認地球表層曾有過大尺度的水平運動。
20世紀60年代以后總結了一系列的地學研究成果,證明地球表層在地球的歷史中曾經有過大規模的水平位移,各大陸的相對位置曾有過顯著的變化。最主要的證據是:①全球地震帶勾畫出6大板塊的輪廓,證明地球表層的巖石圈不是完整的一塊。②古地磁學的研究表明,由各大陸巖石磁性所得到的古地磁極位置不相重合,而根據各大陸不同地質年代的巖石磁性所繪制的極移曲線,在近代趨向重合于今地磁極位置。③大洋中脊兩側的磁異常條帶,表明海底地殼在不斷從中脊向兩側擴張,各板塊所負載的大陸巖石圈隨之發生水平漂移。
板塊的運動
總結:在大陸漂移說的基礎上,科學家提出了板塊構造學說。板塊構造學說認為,有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并不是整體一塊,而是有板塊拼合而成。
初一地理試題及答案之北半球某地
北半球某地(約75°W,45°N),河流清澈,森林茂密,風景宜人……
16. 一條大河由西南向東北流經該地,進入解凍季節時,該河流容易出現的現象是
①凌汛 ②水土流失 ③河岸決堤 ④水位暴漲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7. 該河流注入的'海域毗鄰世界某著名漁場,該漁場位于
A. 北太平洋西部 B. 北太平洋東部 C. 北大西洋東部 D. 北大西洋西部
總結:在冬季的封河期和春季的開河期都有可能發生凌汛。通俗地說,就是水表有冰層,且破裂成塊狀,冰下有水流,帶動冰塊向下游運動,當河堤狹窄時冰層不斷堆積,造成對堤壩的壓力過大,即為凌汛。
初一地理知識點總結之澳大利亞農業
(1)集約農業帶,又稱高雨量帶。其范圍從昆士蘭州北部海岸延伸到南澳洲的東南角,以及西澳州的西南部和塔斯馬尼亞,降水較充沛,適于發展種值業和奶牛業;
(2)小麥、養牛帶,其范圍從昆士蘭州中部向南延伸,經過新南威爾士州坡地至維多利亞北部和南澳洲農業區,是半干旱至濕潤氣候的過渡區,年降雨量400--600毫米,以旱作農業為主,大多數農場經營小麥、養牛和肉牛業;
(3)牧業帶,包括西澳州、南澳州大部分地區以及新南威爾士州西部、昆士蘭州南部,年降雨量少于400毫米,大陸中部沙漠地區少于200毫米。該地帶面積最大,牧場面積達3.8億公頃,但氣候干燥,植被稀少,以養牛業為主。
總結:澳大利亞經濟以農牧業、采礦業和制造業為主,盛產羊、牛、小麥和蔗糖,是世界上最大的礦產資源國之一,人均占有的資源量更大。
初中二年級地理試題之青藏地區圖
讀“我國西北和青藏地區圖”,回答問題
(1)西北、青藏地區是我國實施“西部大開發&rdquo,初二;的重點地區,圖中反映出在經濟發展中所具備的優勢是 。
(2)從空中俯瞰A→B→C的地表植被依次是
(3)西部地區草原退化、沙化導致沙漠面積不斷擴大,重建西部生態環境,采取的措施主要是(至少答出2條)
(4)西氣東輸是我國“十五”計劃四大重點工程之一,其天然氣資源主要分布在( )
A柴達木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準格爾盆地 D河西走廊
(5)青藏鐵路現已通車,請思考青藏鐵路建設的重大意義。
總結:青藏鐵路是當今世界海拔最高、最長的高原鐵路。有豐富的太陽能、地熱和水能資源。
初三地理學習方法: 反復刺激課堂記憶法
青少年力強,理解力差,而遺忘率高。“反復刺激法”就是針對青少年的這一特點而提出來的。
反復刺激不是單一的重復,而是通過不同的渠道,運用不同的信息符號,把傳送給,一次又一次地接受信息,經過的、加工、整理,最后儲存信息,以利于對的記憶。
地理教學有書有圖,書是理性上的知識,圖是感性上的深化和理解。針對這一特點,具體做法是:看書、看圖、討論、系統歸納和作業鞏固。
1.看書——在提出看書內容的同時出示提綱。例如“新疆的概況和地形”,出示位置、接界的國家、面積、民族、地形輪廓、天山的成因、組成、陷落盆地、阿爾泰山的海拔、主要外流河及注入的海洋、昆侖山的世界第二高峰及海拔、兩個盆地的比較等題目。學生帶著這些問題看書,通過視覺器官從書中將其獲得的知識,作為信息第一次儲存。
2.看圖——先看書中插圖。把三山夾兩盆的地形輪廓落實到空間分布,接著看新疆地形的教學掛圖,不僅明確了兩個盆地的形狀、沙漠面積的大小,而且把主要外流河和內流河落實到兩個盆地的空間分布上。再看演示填充圖,進一步加強了三山夾兩盆空間分布的直觀性。最后看新疆在歐亞大陸地理位置的彩色幻燈圖片,加深了對新疆氣候的理解,這是通過視覺器官,使感性與理性行為有機結合,也是第二次儲存信息。
3.討論——可以了解學生自學的結果,也可以互相交流信息,對有爭議的問題必須加以肯定。例如討論塔里木盆地形狀時,有的學生說是梭形的,還有的說是環形的。結合教學掛圖肯定梭形是正確的,而環形是盆地的結構。對天山的成因,應把天山近一個時期的成因展開講述到天山的三個成山階段。學生通過聽覺器官,獲得知識。這是第三次儲存信息。
4.系統歸納——師生同步進行,教師板書、口述,學生整理筆記,這一節課教師板書了:(1)位置主接界的國家;(2)面_積及民族;(3)地形輪廓;(4)三大山脈及兩大盆地;(5)天山的成因;(6)兩大盆地的比較。學生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器官第四次儲存信息。
5.作業鞏固——先是學生當堂獨立完成填充圖作業,再由教師擦去板書歸納的主要內容,找幾個同學依次口述記憶回答。這不僅能了解學生一節課的學習結果,而且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使其一節課的主要知識達到深化記憶。
&ldquo 初中數學;刺激法教學”同時以雙基為主線,通過五個環節的教學活動,不僅能掌握一節課的主要基礎知識,同時也達到基本技能的訓練,不僅會運用基礎知識,而且也加強了的培養,如看圖、記憶填圖、分析歸納能力。
八年級地理復習資料之巴基斯坦
主要是了解巴基斯坦的自然和經濟發展的一般特征。由于其內容許多在總論部分已經涉及到,為了避免重復,所以只是重點突出的設計了兩個標題。
“南亞西北部的伊斯蘭國家”概括了巴基斯坦的地理位置及主要宗教。巴基斯坦位于南亞西北部,這一點對它的氣候影響較大,進而影響其經濟發展。宗教問題是南亞尤其是印巴之間的一個重要問題。
“印度河平原為經濟中心”突出概括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說明印度河平原對其經濟發展的重要性。該地區主要的制約因素是降水不足,所以其農業、城市、工業的發展,主要以印度河為中心進行。
關于“巴基斯坦”的教法建議
巴基斯坦是一個世界文明古國,應使同學了解其悠久的歷史與文化、宗教及風俗習慣等 初一,可以布置學生查找一些有關的資料,以事例說明印度與巴基斯坦在領土、宗教等問題上的爭議,關注南亞與我國西南相鄰國家局勢的發展變化,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培養收集資料的能力。
對于巴基斯坦自然條件與人類生產生活的關系,該節體現得較充分,可以將該節作為一個案例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從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氣候、河流等因素分析。
地理知識點14
1 文物古跡 包括古文化遺址、歷史遺址和古墓、古建筑、古園林、古窟卉、摩巖石刻、古代文化設施和其它古代經濟、文化、科學、軍事活動遺物、遺址和紀念物。例如,北京的故宮、北海,西安的兵馬俑,甘肅莫高窟石刻以及象征我們民族精神的古長城等等這些聞名于世的游覽勝地,都是前人為我們留下的寶貴人文景觀
2 革命活動地
現代革命家和人民群眾從事革命活動的紀念地、戰場遺址、遺物、紀念物等。例如,新興的旅游地井岡山除也具有如畫的風景外,“中國革命的發源地、老一輩革命家曾戰斗過的地方”這些人文因素,無疑使其成為特殊的人文景觀。而大打“魯迅牌”的.旅游城市紹興,起主導作用的魯迅故居、三味書屋、魯迅紀念堂等旅游點也都是這類人文景觀。
3 現代經濟、技術、文化、藝術、科學活動場所形成的景觀?
例如,高水準的音樂廳、劇院及各種展覽館、博物館。像農業示范園、農業觀光園這樣把科研、科普、觀賞、參與結合為一體的符合新時代要求的觀光地也是此類人文景觀的一種。
4 地區和民族的特殊人文景觀?
包括地區特殊風俗習慣、民族風俗,特殊的生產、貿易、文化、藝術、體育和節目活動,民居、村寨、音樂、舞蹈、壁畫、雕塑藝術及手工藝成就等豐富多彩的風土民情和地方風情。例如,近幾年的旅游“旺地”云南,除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外,還有賴于居住于此的各民族獨特的婚俗習慣、勞作習俗、不同的村寨民居形式、服飾、節日活動等。
總結:人文環境是當今最時髦最常用的—個詞匯,它的產生和廣泛使用適應了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客觀需要,實際就是指人們周圍的社會環境。
地理知識點15
孟天雄轉自:
銀河(外二首)
銀河,奇麗的河
流淌著億萬顆璀璨的星座
在宇宙深處,卷起
直徑10萬光年的神秘旋渦
銀河,生命的河
太陽系就在你的懷抱里生活
地球上無量數的生命
就是你哺育的鮮花朵朵
人們在想象中架起一座鵲橋
讓牛郎織女享有久別重逢的歡樂
太陽系
太陽,是無與倫比的偉大母親
她已是五十億歲的高齡
她兒孫滿堂:行星、衛星、小行星……
組成了一個稱為太陽系的大家庭
孩子們快樂地圍繞著她旋轉
幸福的滋養,使她永遠年輕
她無私地奉獻出自己的光和熱
千年萬年,無窮無盡
我,一個微不足道的'生命
愿意變成永遠為她歌唱的流鶯
水星
象一個嬌生慣養的孩子
緊緊地偎依在太陽媽媽的身邊
他懶洋洋地自轉著
一個晝夜的路程竟然要走九十天
太陽媽媽給了他過多的愛
使他任性怪癖、令人生厭
白天狂熱到攝氏400多度
晚上又聚冷到零下170度的死亡線
一切生命都無法存在
只有他自己孤獨地顧影自憐
【地理知識點】相關文章:
地理必修一必備知識點12-18
地理水平考知識點歸納03-03
地理高二知識點歸納大全12-18
地理水平考知識點歸納(集合)03-03
高一地理知識點歸納12-19
地理上冊七年級知識點03-01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復習02-28
高二會考地理知識點歸納精選五篇分享03-03
宇宙中的地球高一地理知識點12-18
高二地理必修三復習知識點5篇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