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窗前的氣球反思
在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的今天,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那么什么樣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窗前的氣球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窗前的氣球反思1
我不知道是不是我講得慢,還是怎么回事。我才講到這一課,以后就是一天一課也得十六天才行,除去休息日,還得是一天也不影響也得到二十左右才能結束課。怎么這么緊呀?所以從本課開始,速度就要快很多的了。我想以后的讀書時間不讀課外書,讓學生讀課文,。這樣可以加快課堂上的進度。又可能保證學生對課文的'印象。本課就是這樣,我用一節課幾乎結束了,第二節我占了美術課,完成了生字的學習。還練了幾道題。可能以后就得這樣了。必須保證一天一課,不然一定完不成教學任務。本課的生字在書寫的時候比較有特點。比如都是門字框的字或是半包圍結構的字。想到崔老師曾經教過的關于這些字的寫法,我也來現學現賣。(廣字框呢,里面的字要寫得向外一些。病字框呢,第三筆要向里一點,為的是讓兩個點有位置。)覺得學生寫得不錯。但是我發現一個問題,學生還是不能很好的觀察,最基本的橫中線豎中線的占位還是不準確。所以我今天特意要求學生在寫之前要注意這兩點,其實平時也是這樣要求的,可是因為沒有反饋一下,學生可能就置之不理了。唉,這些孩子呀,真拿他們沒有辦法。有一點的不經意就會產生很多問題。
窗前的氣球反思2
《窗前的氣球》是一篇充滿童心童趣,凈化孩子們幼小心靈的好課文。在教學本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科里亞的孤單寂寞,放手讓學生從一二自然段中找出有關詞語,如“傳染病、不準、不能、靜靜地、呆呆地、沒意思”抓住這些詞語,指導讀含有這些詞語的句子。并讓學生換位說說科里亞此時的心里話。在學生充分體會了科里亞的.孤獨寂寞后,采用對比,再次體會科里亞看到紅氣球的快樂心情,并在“嘰嘰喳喳,指手畫腳”理解的基礎上想象指手畫腳的情景。引領學生打開想象的大門,飛向真情的天空。扎實地進行說話訓練。
除了語文的人文性,我還注重了語文的工具性。在教學中,聯系課后讀讀寫寫用“可愛的”“高興地”說句子,最后,聯系生活,感悟友情,提升認識,說說怎樣用行動關心身邊的同學和朋友。
這節課上完,雖然感覺不錯,學生也很投入,但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如評價語言單一,環節過渡不自然等。應變能力較差,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完善我自己。
窗前的氣球反思3
本節課教學環節設計清楚、合理。先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一、二段,勾畫體現病中科利亞的心情的句子,并進行說話訓練,說說得了傳染病的科利亞誰不能來看望他,他也不能去哪些地方,從而感受科利亞的“孤單、寂寞”。接著通過科利亞不同表情的兩張圖片的對比,讓學生自由讀找出重點句“科利亞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許多”,通過兩個問題:“科利亞的心情為什么一下子好多了?”“為什么紅氣球讓科利亞的心情一下子好多了?”讓學生自主學習、交流,然后通過填空讓學生理解語言,體驗同學間的深情厚誼。最后以小組合作填一首可以表達書本內容的兒歌來結束本課。
在教學中注重了讀寫結合。通過自由讀、分組讀、全班讀一些重點句,讓學生充分地通過閱讀來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通過讀詞“可愛的”“高興地”,讓學生用這兩個詞練習說話并在書中寫話。最后通過讀全篇課文,小組合作完成氣球卡片,讓學生再次回顧課文,理解課文,深化情感。
經過這次的教學,我也看到了很多不好的地方:
評價語太單調。我曾在一本書上肯到過這樣一句話:“教師的語言如鑰匙能打開學生心靈的窗戶;如火炬能照亮學生的未來;如種子能深埋在學生的心里。”足以可見,教師語言水平的高低、表達能力的強弱,直接關系到教育教學工作的成敗優劣。許多特級教師之所以能染個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是因為他們精彩的課堂評價語深深地打動了每一個孩子的心靈,產生了心與心的交流,這樣的課堂才有活力!但是在我的課堂上,特別是在對學生的.回答作出評價時,我的評價語總是“好”“很好”“不錯”“真棒!”這些單調的話語,不能對學生的回答作出有針對性的評價,不能通過從回答問題的學生的回答中讓其他學生受到啟發或者吸取優點,這是我今后在教學中還需要努力的地方。
窗前的氣球反思4
《窗前的氣球》是一篇充滿童心童趣、至情至真的課文。紅氣球是孩子平時喜愛的玩具本文中成了小伙伴們傳達內心感情的工具,紅氣球是伙伴們的笑臉、真誠的問候。
體會科里亞的心情是這一課的重點。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中科利亞的孤獨和煩惱,我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生病時的感受和心情。學生說了很多,有的說身體難受,老想哭,有的說不去上學呆在家里沒有小伙伴很無聊,還有的說要耽誤爸爸媽媽工作很難過。有了自己的感受做鋪墊,學生也就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科利亞孤獨、傷心。進一步以角色體驗來解讀文本,抓住“誰也不準……他也不能……”、“靜靜地、呆呆地、一角天空”等詞句引導學生理解感悟。為了讓有更深刻的體會,讓學生展開聯想“如果不是病了,科利亞可能在……”,以快樂學習、生活的多姿多彩的情景來對比當下的孤單寂寞,學生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與課文情感相碰撞產生了共鳴。下面的品讀就水到渠成了。
利用課文留白組織討論“如果你是科里亞的小伙伴們,你指會議論些什么?”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深化升華情感,不留痕跡的進行了關愛他人的教育。
本課教學的遺憾是個性化的朗讀指導還不夠。老師總結的話語太多。以后要對學生的讀書多一些師生、生生評價,多幾次指名讀,讓讀書好的孩子多一些展示自己的能力的機會,從而促進其他孩子來進行感悟。
窗前的氣球反思5
今天上完了《窗前的氣球》,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一個小小的氣球,小孩子可以用它來做游戲,也可以作為慶祝節日的禮物。可就是這么一直普通的氣球,在這篇短短的文章中卻是愛心的傳遞員,它給科利亞的是一聲問候、一張笑臉、一陣驚喜。本課教學中我抓住了科利亞沒意思、孤獨、傷心最后高興地笑了這一情感變化為線索,著重讓學生體會科利亞的心情變化。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所以這節課中我以讀為主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去讀,同桌讀,指名讀,男生讀,女生讀,齊讀……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書中感受到了氣球帶給科利亞的快樂。從“真沒意思”到“高興地笑了”,學生體會到位,讀得很好。在課堂上我注意把學生朗讀和教師范讀相結合,讓學生通過一次次得朗讀體會窗前的氣球帶給我們的濃濃真情。
窗前的氣球反思6
教語文也就是教做人。這篇課文帶著濃濃的情感,文本價值在于教育學生“懂得珍惜友情,獲得美好的人生體驗”。學習本課時,恰巧我班有兩位同學生病在家休息,通過課文的.學習,同學感悟到,應該相互關心,珍惜友情,于是借此生活資源,提醒同學們該怎樣去關心我們自己身邊的同學和朋友。學生紛紛討論只要有愛心,可以用很多方式方法表達自己的愛心。最后師生共同完善了我們的班級格言,加上了“互相關心”,學生更加深了對友情的理解。
盡管這節課效果尚佳,但細細思量,還是有許多不足之處,比如在寫字指導時,教師應該再田字格范寫,這樣會更好的訓練學生規范地寫字;另外,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沒有及時糾正個別學生發音不準的字,使學生在出錯后第一時間改正,如此等等,都應該成為本人今后課堂教學中應注意的地方,不斷努力,使課堂教學的效率最大化。
窗前的氣球反思7
一個小小的氣球,學生們可以用它來做游戲,可以作為他們相約偷玩信號。可就是這么一直普通的氣球,卻是愛心的傳遞員,它給科利亞的是一聲問候,一張笑臉,一陣驚喜。課文留有許多的空白點,如:科利亞獨自躺在病床上的孤獨心理,同學們在升起氣球前的爭論,小伙伴在拉動氣球的言行和心愿……這些空白點能為孩子們提供想像的空間,同時這些空白點也是學生們理解文本中小伙伴對科利亞的真摯情感的突破點,語言表達的生成點。執教了本文之后,有以下三點表示滿意:
1,教學設計圍繞一個點展開。低段的語文教學離不開字詞教學,根據這一特點,也根據學情,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節:抓住"病"字的教學而展開整堂課的學習。先教學"病"字框,然后書寫,接著給"病"字找朋友,找找課文中有"病"的句子,是哪一些,讀一讀,一是為了加查學生預習課文時對文本的熟悉程度,另一方面是在朗讀的過程中隨機理解科利亞生病時孤獨寂寞的處境,為后面同學的問候打下情感鋪墊。整個來說,教學時是按照這樣的環節實施教學的,預設得比較成功。
2,課堂教學中的第二個重要的環節——學習課文的第四自然段,安排了學生的自瀆,感悟的環節。這些說起來有些廣,但是學生經過一年多的訓練之后,在這一方面已能得心應手。我只是在其中穿插一些必要的'練習,如:說話訓練,情景想像等,把課文中的空白點對學生進行適當引領,這個環節應該是也還是成功的。
不容置疑,在教學中也出現了一些應該或不應該的錯誤,我也總結為三點:
1,在教學第四自然段的時候,學生已能相當好的歸納文本所描寫的內容和闡述文本所要表達的情感,而我對部分學生的語言沒有做進一步提升,如果此時能進行更有效的教學行為,我想在這里的教學會更出采,學生對文本的感悟也會更深刻,以后的學習習慣也會更佳。
2,課堂上出現的突發事件,我也沒處理好。并且忽略了學生的回答,導致一個說話內容的重復與一個想像訓練太簡單。
3,總覺得自己的課堂教學還不夠大氣些,無法做到熟練地駕輕就熟。
遺憾總是有許多,教學中的不足能激勵我前進,為我今后的教學帶來方向。
窗前的氣球反思8
二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接觸的事情比較少。于是我就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自己在什么時候也覺得真沒意思,這樣的體驗和學生的生活實際非常接近,于是在說自己的體驗時,有話可說,也能真切的體會到科利亞的心情,和科利亞產生感情上的共鳴。于是,在有感情朗讀這段話時,水到渠成的完成了朗讀任務。另外,在對學生的朗讀作出評價的時候,學生也不會只停留在表面上的感悟,他們會從具體的重要詞句來進行品味、揣摩,體會人物的心理。這比教師進行純技術的朗讀指導效果要好。
現在的孩子在家中都是“小皇帝”“小公主”,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只知道索取,而不懂得奉獻,更別說體貼照顧別人了。這篇課文是向學生進行助人為樂教育的好教材,課堂上充分利用現有的.材料對學生進行教育。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幫助別人的樂趣。
一個小小的氣球,學生們可以用它來做游戲,可以作為他們相約偷玩信號。可就是這么一個普通的氣球,卻是愛心的傳遞員,它給科利亞的是一聲問候、一張笑臉、一陣驚喜。課文留有許多的空白點,如:科利亞獨自躺在病床上的孤獨心理,同學們在升起氣球前的爭論,小伙伴在拉動氣球的言行和心愿……這些空白點能為孩子們提供想像的空間,同時這些空白點也是學生們理解文本中小伙伴對科利亞的真摯情感的突破點、語言表達的生成點。執教了本文之后,有以下兩點表示滿意:
1、教學設計圍繞一個點展開。低段的語文教學離不開字詞教學,根據這一特點,也根據學情,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節:抓住“病”字的教學而展開整堂課的學習。先教學“病”字框,然后書寫,接著給“病”字找朋友,找找課文中有“病”的句子,是哪一些,讀一讀,一是為了加查學生預習課文時對文本的熟悉程度,另一方面是在朗讀的過程中隨機理解科利亞生病時孤獨寂寞的處境,為后面同學的問候打下情感鋪墊。整個來說,教學時是按照這樣的環節實施教學的,預設得比較成功。
2、課堂教學中的第二個重要的環節——學習課文的第四自然段,安排了學生的自瀆、感悟的環節。這些說起來有些廣,但是學生經過一年多的訓練之后,在這一方面已能得心應手。我只是在其中穿插一些必要的練習,如:說話訓練,情景想像等,把課文中的空白點對學生進行適當引領,這個環節應該是也還是成功的。
窗前的氣球反思9
為了讓學生引導理解課文中科利亞的孤獨和煩惱,我先讓學生結合實際說說自己生病時的感受和心情。由于這些都是自己親身經歷的,所以學生說了很多,有的說很難過,有的說不去上學呆在家里很無聊。有了自己的感受做鋪墊,學生也就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科利亞孤獨、傷心。當學生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與課文情感相碰撞產生了情感共鳴之后,學生讀起課文來就聲情并茂了。這些是我在執教的過程中感覺到比較滿意的地方。
但也還是存在值得改進的地方,比如:在教學第四自然段的時候,學生已能相當好的歸納文本所描寫的內容和闡述文本所要表達的情感,而我對部分學生的語言沒有做進一步提升,如果此時能進行更有效的.教學行為,我想在這里的教學會更出采,學生對文本的感悟也會更深刻。還有就是因為擔心時間關系在這節課的尾聲課上忽略了學生的回答,導致一個說話內容的重復與一個想像訓練太簡單。
總之,遺憾總是有許多的,不過我想正是這些教學中的不足,才能激勵我前進,為我今后的教學帶來方向。
窗前的氣球反思10
人教版語文第三冊第22課——《窗前的氣球》一文主要寫一個名叫科利亞的男孩因得了傳染病而被隔離,正在他倍感寂寞之際,他的同學放了一個帶笑臉的紅氣球在他窗外以表慰問。課上了一半,突然,xx站起來問:“老師,為什么氣球是紅色的`而不是其他顏色呢?”我下意識地一怔,馬上把這“球”踢給了學生:“誰來說說?”課堂內先是鴉雀無聲,過了一會兒,小手如林。
“因為紅色很好看。”
“我想紅色應該很容易讓人看到,因為在窗外,不顯眼就看不到了嘛。”
“我們過年過節的時候不是到處都紅的嗎?不是有個詞語叫紅紅火火什么的,就表示說什么都會好起來呀。”
“紅色讓人覺得很暖和,可以安慰他。”
我在旁邊一個勁地恩啊表揚他們,心里也洋溢著溫暖。此時,xx嘀咕起來,我走到他身邊,輕輕地問;“你有什么想法嗎?”他“嗖”地一下站起來,一本正經地說:“其實我已經知道答案了,紅色就代表了他們真誠的心。”
窗前的氣球反思11
《窗前的氣球》故事情節簡單,但字里行間流露著同學間真摯的友情。在指執教本課時,我把自己定位于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服務者的角色,在教學中始終堅持站在學生角度,以學生以有的經驗為起點,以學促教。課堂中創設了輕松和諧的環境氛圍,設計了富有情趣的語文教學活動,讓學生充分的讀、議、思、評、寫,并通過啟發引導、講解示范、理解評價等教學手段,讓學生活動成為多方向的信息交流程。
1、在師生關系上把學生主動學習與教師指導有機結合。課堂上我充分尊重學生主體性,大膽讓學生質疑,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培養學生在讀中質疑和合作質疑的能力。例如,在導入新課時,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看圖質疑“氣球是從哪來”的,”“為什么畫一張笑臉”等等,在質疑中學生的朗讀欲望被充分調動起來,同時也為自己初讀課文提出了學習目標。在識字過程中,我注重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識字方法,把主動權交給學生,突出學生個性,尊重學生體驗。
2、在教學方法上力求形式多樣。低段學生喜歡直觀星系象的事物和豐富多彩的游戲,在教學中,我依據學生特點,力求讓學生感受學習的樂趣,盡可能的避免教學方式的重復與單調。在生字教學中,我設計了自讀、齊讀、賽讀等多種方式,結合玩魔方、打氣球、走迷宮三種游戲,讓機械的生字教學在玩中輕松突破。在閱讀指導時,我把自主研讀與合作研讀有機結合,注意引導學生獨立鉆研文本,自讀、自悟、自得。在學生充分研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就重點句、關鍵句品讀體味。通過自由讀、示范讀、感情讀等,讀出情感,積累語言。
3、把語言文字訓練與學生心靈感悟有機結合。教學中我尊重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培養,及時抓住典型語言的重點訓練。在此同時,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憑借語言引導學生體會文本固有的人文價值,又鼓勵學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比如,在學習科利亞在病房的'部分,我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進行角色轉換,讓學生與科利亞融為一體,走進他的內心世界,體會他生病時孤獨、寂寞的心情。在課文拓展時,我把閱讀文本與寫話訓練有機結合,將語文能力的訓練落到實處,體現語文教學實踐性的特色,也使學生積蘊的情感得到了釋放。
窗前的氣球反思12
這是一篇描寫同學間友情的課文。這窗前的紅氣球,使科利亞的心離開了“真沒意思”的病床生活,回到了小伙伴身邊。窗前的氣球凈化著孩子們幼小的心靈,引領著孩子們打開想象的`大門,飛向真情的天空。
反思本課的教學,認為自己在教學中充分發揮了教師的導學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談出自己的朗讀感悟,來體現閱讀的個性化;課堂中重視朗讀的評價,通過學生參與評價,激勵情感,提高朗讀能力;另外,本節課重視語文的積累,扎實地進行字詞的訓練,教育學生“懂得珍惜友情,獲得美好的人生體驗”。
窗前的氣球反思13
本課記敘的是名叫科利亞的孩子得了傳染病住院,同學們無法去病房看他,就讓紅氣球帶著問候飄到科利亞的窗前,告訴我們要珍惜同學之間的友情。
這篇課文在寫作特色上,以“氣球”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描寫細致,突出了人物心情的變化,為了讓學生通過學文而真正明白同學間的純真與友情,學會關心同學,我在教學中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的。
一、分析人物內心活動為主線,激發情感為突破口
李吉林認為:情境教學是充分利用形象,創設典型場景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把認識活動與情感活動結合起來的一種都被模式,也就是以教師的情感去感染,激發學生的情感,教師的言語,眼神對學生都應飽含著希望和期待。于是,我讓學生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劃出科里亞生病期間心理活動的三句話,然后逐一分析。同學沒來之前,他覺得很沒意思;看到窗前的氣球,心情好了很多;想到這是好朋友米沙的.主意,代表同學的友情,米沙高興地笑了。第一二段讓學生反復朗讀,抽個人讀,比比讀,范讀,體會利用設問句的作用,這樣寫,突出了科利亞的孤獨寂寞的心情,同時又是那么的無奈,引導學生自讀第三-五自然段,說說自己最感動的地方,讓孩子們讀第四自然段,注意體會“氣球上畫著一張可愛的小臉”“準時米沙想的招兒”“他好像看見米沙拉動拴著氣球的繩子……地指手畫腳”這三句話所蘊含的感情,著重引導學生體會“好像看見”“拉動”“指手畫腳”想像科里亞和米沙的關系,完成填空:當科利亞時__________,米沙___________。當米沙時____________,科利亞____________。
出示句子(科利亞望著窗外那張逗人的小臉,高興地笑了)讓學生朗讀五自然段,體會句子的意思(這里引導學生大膽想象,放開思維,體現童真,童話、童趣)分析完課文后,我打出氣球圖片問:窗前的氣球,代表著_____________。有的說代表問候,有的說是關心,有的說是期待,有的說是盼望米沙早日回到學校,回到同學們的身邊,有的說是思念,有的說是祝福,祝福米沙快點好起來,從而體會同學之間美好的友情。
二、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
本堂課我除了抓住人物的內心變化的句子外,還進行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如,會用“可愛的”“高興地”說句子,并且比較“的”“地”的區別。為“準是”“招兒”找近義詞。兩次填空練習等。體現了語文課的特點。
三、感情朗讀課文。
本堂課我試著通過朗讀來體會情感,設計了多種形式的朗讀,默讀、自由讀,指讀,分角色讀,比賽朗讀,次數多,整堂課書聲朗朗,但設計不夠精細,沒有層次,雖然次數多,但沒出現朗讀的高潮,這是遺憾的地方。
通過本課的教學設計,我反思了自己的課堂形成,課中學生說話訓練我感受到了,情感教學不僅僅作為手段,而且成為語文教學本身的任務,成為目的,它所伴隨抒發的真摯情感以及所開拓的廣遠的意境,這三者融成一個整體,其命脈是內涵的理念,也便是課文的中心,以蘊含的理念引導學生提高對事物的認識力。
窗前的氣球反思14
語文課上就該書聲朗朗。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書中感受到了氣球帶給科利亞的快樂,從“真沒意思”到“高興地笑了”,讓學生通過一次次的朗讀體會窗前的氣球帶給我們的濃濃真情。
體會科里亞的心情是這一課時的重點。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中科利亞的孤獨和煩惱,我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生病時的感受和心情。由于這些都是自己親身經歷的,所以學生說了很多,有的'說很難過,有的說不去上學呆在家里很無聊。有了自己的感受做鋪墊,學生也就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科利亞孤獨、傷心。當學生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與課文情感相碰撞產生了情感共鳴之后,學生讀起課文來就聲情并茂了。孩子們以角色體驗來解讀文本,讀好了“誰也不準……他也不能……”、“靜靜地、呆呆地、一角天空”等詞句。以朗讀表達感悟,再以感悟既進朗讀,這些心得和領悟溶入了學生自己的情感和體驗,是與課文情感相碰撞產生的火花、產生的共鳴。
當孩子們沉浸在科利亞孤單難熬、度日如年的心境中時,課件忽然出示一個“搖搖擺擺、一上一下飄動”的氣球,孩子們立刻笑逐顏開,為紅氣球而驚喜,為科利亞而欣慰,為小伙伴的招兒而感動。
我和孩子們一起感受著科利亞的孤獨,分享著科利亞的快樂。整節課,我們以一個“沒意思”為切入口,由字到詞再到句,一個“沒意思”牽出了孩子那么多的情感,那么多的體悟。
窗前的氣球反思15
一、揭題質疑,激發讀書的欲望
我出示氣球導入:氣球給你帶來什么快樂呢?氣球除了玩還能干什么?學生興趣一下子調動起來了,這個說國慶節的時候廣場上放了很多氫氣球慶祝國慶;那個說姐姐結婚時,家人用許多氣球做了個拱門很漂亮;還有同學說元旦時我們用氣球布置教室。除了這些,課文中的氣球又給科利亞帶來什么呢?
二、走進文本,體驗科里亞的內心感受
低段的語文教學離不開字詞教學,根據這一特點,我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情感,讓學生體會科利亞躺在病床上孤單、寂寞的心情。在學習第一、二自然段時,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節:抓住“病”字的教學而展開學習,先教學“病”字框,然后書寫,接著給“病”字找朋友,找找課文中有“病”的詞語讀一讀,以詞為切入口,把學生帶入病痛的氛圍,來理解科利亞生病時孤獨、痛苦的處境,將內心的感受化為有聲的朗讀,為后面同學的問候打下情感鋪墊。
三、朗讀感悟,體會情感
學習第三至五自然段,引導學生抓重點語句談感受,讓學生說出科利亞看到同學們表示問候的氣球時高興的心情,學生們也說得很投入。有的說科利亞會想,同學們肯定都站在樓下了,他們來看我,我不孤單了,真開心!有的說謝謝你,米拉,想出這么好的招兒。有的說謝謝同學們,我現在好開心,我的病一定會好起來的。有的說我真高興,我多想和你們一塊踢足球啊。看到學生們一個個說得繪聲繪色,興趣盎然,我由衷的感到高興。語文課上就該書聲朗朗。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書中感受到了氣球帶給科利亞的快樂,從“真沒意思”到“高興地笑了”,讓學生通過一次次的朗讀體會窗前的氣球帶給我們的濃濃真情。
四、感悟友情,提升認識
教語文也就是教做人。這篇課文帶著濃濃的情感,文本價值在于教育學生“懂得珍惜友情,獲得美好的人生體驗”。學習本課時,恰巧我班有兩位同學生病在家休息,通過課文的學習,同學感悟到,應該相互關心,珍惜友情,于是借此生活資源,提醒同學們該怎樣去關心我們自己身邊的同學和朋友。學生紛紛討論只要有愛心,可以用很多方式方法表達自己的`愛心,更加深了對友情的理解。
盡管這節課效果尚佳,但細細思量,還是有許多不足之處,比如朗讀指導不夠到位:每一次朗讀都要有目的,但我在一些環節把握得不夠好。課文留有許多的空白點,如:科利亞獨自躺在病床上的孤獨心理,同學們在升起氣球前的爭論,小伙伴在拉動氣球的言行和心愿……這些空白點在給孩子們提供想像的空間的同時,也是學生們理解文本中小伙伴對科利亞的真摯情感的突破點、語言表達的生成點。但是在利用這些空白點與朗讀結合時,只是單一的指名讀、齊讀,沒有采用多種形式比如范讀、賽讀,對一些尚未進入狀態的學生的朗讀沒有進行針對性地指導,如此一來,有部分句子的朗讀情況就不盡如人意。這應該成為本人今后課堂教學中應注意的地方,不斷努力,使課堂教學的效率最大化。
【窗前的氣球反思】相關文章:
窗前的氣球反思03-01
[精選]窗前的氣球反思04-10
(精選)窗前的氣球課后反思03-16
窗前的氣球反思(熱)03-01
窗前的氣球課后反思03-01
窗前的氣球反思范文03-01
窗前的氣球課后反思[實用8篇]03-15
《窗前的氣球》教學實錄03-03
《窗前的氣球》教學實錄(優秀)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