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山中訪友》說課
《山中訪友》說課1
一、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
《山中訪友》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這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文中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山中訪友》位于本單元五篇課文的第三篇,上承《春》、《濟南的冬天》,下跟現代詩《秋天》和《古代詩歌五首》共同為我們展現了色彩斑斕的大自然圖景。本文放在兩篇精讀課文之后有利于鞏固學生賞析美文的方法。
(二)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2、把握作者把進山看景說成是“山中訪友”所傳達的思想感情,品味優美的語言,體會文章第二人稱的妙用。
3、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讓學生懂得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三)、教學重點
品析優美的語言,體味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四)、教學難點
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體會文章的寫作技巧。
(五)、課時安排
一課時
(六)、教具準備
課件博望山和石海洞鄉自然風光資料片
一、說教法
1、情景教育法:通過音樂渲染,圖象再現,語言描述等形式,讓學生進入情境,體會情感。
2、自瀆點撥法:本文屬自瀆篇目,課堂教學以學生充分閱讀,自由探究為主,教師點撥課文的學習要點。
二、說學法
在教師創設的情景中,學生相互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
三、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導入課題。(1——2分鐘)
導入設計:(老師配樂深情朗誦,學生閉上眼睛想象。)
“我閉上演講,我真的變成了一株樹,腳長出根須,深深扎進泥土和巖層,呼吸地層深處的元氣,我的頭發長成樹根,我的手變成樹枝,我的思想變成樹汁,在年輪里旋轉、流淌、最后長成樹籽,被鳥銜向遠山遠水。”
同學們,想象使我們變成了一棵棵老樹,想象真實魅力無窮!今天就讓我們插上想象的翅膀與李漢榮先生一起進山訪友吧!(板書:山中訪友)
2、反復誦讀,感知內容。(10分鐘)
(1)、解讀課題,猜測作者所訪之友。
(2)、速讀課文印證自己的猜想,再由學生自由跑上黑板寫出作者所訪之友。
(3)、課件展示山中眾朋友,是學生進入作者所描寫的意境中。
(4)、教師有感情的配樂朗讀,學生輕聲跟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3、探究語言,領會手法。(15分鐘)
學生自由誦讀,勾出最喜歡的句子,再在小組內交流,全班交流。在此基礎上重點探究課文奇特浪漫的想象及第二人稱的恰當運用兩種手法。
(1)、探究奇特浪漫的想象通過誦讀,品味、賞析第四節來完成。
(2)、探究第二人稱的恰當運用通過第三節原文與改文對比賞析體會。
改文:我第一個去看古橋,它已經在澗水上存在了幾百年,多少年來,他把無數人馬渡過彼岸,把滾滾流水送向遠方,時光飛逝,斗轉星移,唯有它以應有的姿態,屹立在那里,永不改變。(課件展示改文)
4、想象意境,體會感情。(6分鐘)
(1)、伴隨優美的音樂,學生閉上眼睛,以深情舒緩的語調,描述山中的美景,使學生進入作者所描述的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中。
(2)、合作探究:
作者為什么把進山看景說成“山中訪友”?(課件展示問題)
(3)、教師引導學生歸結:熱愛珍視大自然,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5、練筆實踐,拓展延伸。(12分鐘)
(1)、欣賞博望山和石海洞鄉的資料片。
(2)、課件出示兩則課堂練筆,要求學生二選一,當堂完成,交流展示。
A、你躺在草地上看過云嗎?想象你幻化成空中的云后的情景、感受,寫一段話,寫法自由。
B、把自己幻化成景區內的景物與游人互訴心聲,寫一段文字,寫法自由。
四、板書設計
山中訪友
想象奇特浪漫
第二人稱親切傾訴
熱愛大自然
珍視大自然
作者郵箱:xxxxx@xxx.com
《山中訪友》說課2
教材分析:
《山中訪友》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是一篇構思新奇、想象力豐富、充滿童心的寫景抒情散文。作者“不騎車,不邀游伴”、“就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哼著小曲兒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并且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熱切表達了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相對于前面兩個單元的哲理性文章和后面的詩歌、科學說明文、記敘文來說,本文是比較簡單、淺顯的,所以設計時目標就放在讓學生品味和運用語言、培養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上。在自我閱讀和理解的基礎上使學生獲得思想啟迪、情感熏陶,有自己獨特的感悟和思考,享受審美樂趣。那么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呢?本文講課的最大難點是對景物的描寫過于繁多和零散,逐一分析就會顯得凌亂,還會導致學生思路支離破碎。所以我認為在處理本教材時應盡量注意給學生時間和空間與課文文字和畫面充分接觸,在細致地體味課文的同時產生個性化理解,又保持著課文的整體感和一氣呵成的美。
學生分析:
經過小學六年及初一一個多月的學習,學生對字詞的理解、語言的賞析、文章內容的整體把握以及對散文知識的把握等,都有了一定的基礎。但對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想象聯想等能力,還比較欠缺。在上課前,我了解到班級學生與大自然接觸少,而且由于生活經驗與視野所限,對寫景類的文章,學生大多不能有較深的感知、體驗。再者由于現在的學生去春游、秋游的機會少得可憐,所以要初一學生感知、理解并體會山中的景物之美及美的內涵具有一定的難度。不過,學生想走向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想與大自然對話的愿望卻相當迫切。我覺得得找到一個教學的切入口,使學生對自然之美有較深切的感受。
教學目標:
1、 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整體感知,能說出山中之友。
2、通過品味優美的語言,體會語言美感悟情感美。
教學理念:
依據新課程標準:課堂教學應體現學生為主體,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的,故采用“感知──交流──引導──領悟”的學習模式,引導學生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課前準備:
1、學生課前預習,自讀課文與預習字詞,養成預習的好習慣。
2、制作多媒體課件,準備好投影等儀器設備。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用小學學過的古詩《尋隱者不遇》導入,讓學生想象進山情景,激發情趣。
(師)有位作家李漢榮也到山中拜訪朋友,帶回了好心情,好記憶,他拜訪了怎樣的朋友?就請我們師生共同欣賞李漢榮的《山中訪友》。
二、自由朗讀,整體感知找朋友
(師)現在就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
要求:1、圈出疑難字詞,通過看注解,查工具書,或與同學交流解決。
2、劃出作者所看望的朋友。
(學生回答)
三、品讀課文,讀出自己(多媒體展示:讀出自己:讀出自己相似的思想、情感、熟悉的生活)
(師)在朗讀中,哪一樣景物深深地打動了你?如果可以,你最希望自己成為作者筆下的哪一種景物,為什么?讓同學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朋友,帶著自己的體會,仔細品讀描寫自己最喜歡的朋友的相關句、段,并做好相應的批注,結合相應的詞語或句子陳述理由。可以用“我喜歡自己成為——-----因為——————”的句式作答。
(1) 學生默讀課文,畫出描寫自己喜歡的景物的語句。
(2) 全班交流:你最希望自己成為作者筆下的哪一種景物,為什么?
我希望自己成為_________________,因為_________________。(通過學生的`表述,反映他們對于課文語言的理解和領會,同時也是一種創造性的表達。在學生描述的過程中,選擇有代表性的幾句話,著重朗讀,深入體會,在朗讀的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對于重要詞語、關鍵語句的理解)
(3)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了沒有,為作者所贊揚的、被我們所喜愛的景物都是因為他們身上有著一種為我們所熟悉的,在我們身邊存在著的可貴的品質,有哪些呢?(無私奉獻、自我犧牲、充滿智慧……)
四、賞讀課文,品味語言
(師)剛才同學們談得很精彩,老師和大家有同感,可還有一個疑問,作者帶著好心情,到山里“觀景”,為什么卻說成是“訪友”。從內容到形式,引導學生體會本文的寫法(重點賞析、品味人稱變換之美、比喻、擬人之美)
1、 放人稱改寫后的課件,學生將改寫后的第3段與課文作比較,賞析、品味人稱變換之美
2、分角色朗讀第5段,在讀中進一步體會比喻擬人之美。
五、 聯想創作(作業)
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亦如是,在我們的眼中,山中的朋友是如此的真、善、美,讓人忍不住想要去親近。在作者的親切的呼喚聲中,在作者熱情的贊美聲中,山中的景物會有怎樣的感悟和回應呢?請任選一位你喜歡的自然朋友,模仿本文的風格,為她寫幾句贈言。要求:①同桌兩位同學互相配合,一位同學讀原文,一位同學進行相應的想象,然后互換角色,再試一次。②要盡量地喚起自己的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體會自然景物的特點。③要恰當地運用修辭手法、人稱的變化,恰當地選用詞語,盡量做到語言生動形象。
(1) 同桌配合,按要求完成相關練習。
(2) 全班交流,教師和同學及時予以點評,肯定優點,指出不足。
六、結束語
走進大自然,我們認識了許多美麗的朋友;走進大自然,我們品味了許多美的情感;走進大自然,我們抒發了最美的心聲。最后,讓我們高聲對大自然說一聲:大自然,我的朋友,我愛你。
課后反思:
這堂課教學設計在激發學生的興趣方面效果明顯,學生參與的熱情高。教學的幾個環節層層深入,不僅保證了自主、探究學習的質量,當然更為重要的是三個主要教學環節充分注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在教學中既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學習的自由;又讓學生汲取到豐富的個性養料,完善學生的個性,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
首先,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尊重。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新課程的基本理念第三條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并指出“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樣才能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個性得到充分展示。
《山中訪友》這堂課中學生“選擇品讀描述自己最喜歡的朋友的相關句、段”, “說說自己最喜歡的朋友的理由”,“講講自己最想傾訴的心聲”。這些內容學生可以按自己的喜好來選擇學習,可以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與大家交流討論,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學習收獲。讓學生覺得學習沒有強迫意識,沒有厭倦感,更不會有逆反、抵觸心理,學生學習興趣油然而生,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尊重。同時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也有利于這種良好的學習方式的形成,促進學生的主體意識的發展,形成個性。
其次,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受到重視。
《語文課程標準》“教學建議”第五條中明確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感情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教學《山中訪友》時,學生通過朗讀,認識了大自然的朋友;通過自由品讀、研讀分析,感受到了“我”對大自然的尊重、熱愛、感激等。這完全是學生自己閱讀實踐的結果。教師并沒有用自己的思考束縛學生主動積極的思維,沒有用統一的標準去統一學生的思想。正因為如此,學生在課堂上妙語連珠,不時有思維火花的閃現。
再次,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
好的文學作品本身就是作者美好個性的展示。《山中訪友》中表現出作者健康的個性,作者心中充滿友愛、真誠、感激。學生在品讀,研讀的過程中感受到了許多高尚的品質─或默默的奉獻,或純潔正直,或堅韌熱情,并在內心深處產生共鳴,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慢慢地他們會學會正直、熱情、奉獻、贊賞,特別是在“用我的心抒發自己對朋友的美好心聲”這一環節中,我們可以驚喜地發現有人在贊美白云、瀑布,收獲了無私奉獻的精神;有人在贊美雪花,富有詩情畫意;有人在贊古橋,學到了敬重和堅韌……學生的道德情操和審美情趣得到了培養,個性得到了充分的發展,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參與的人生態度在閱讀過程中得到熏陶、感染、形成。
然而,這次學習活動如果不在課堂里上,而是真正帶著學生走進多姿多彩大自然,讓學生目睹到真實的自然景物,放飛想像的翅膀,與大自然促膝長談,我相信,這次學習活動會更精彩,學生對美的品味會更深刻。
【《山中訪友》說課】相關文章:
山中訪友作文(經典)09-14
山中訪友的作文08-05
山中訪友作文06-27
山中訪友的作文05-04
山中訪友作文03-21
山中訪友作文(必備)07-30
山中訪友作文(合集)09-02
山中訪友作文(必備)09-03
(熱門)山中訪友作文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