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趣味數學故事23個
數學作為多種學科的基礎,在生活、科技的方方面面都能看到數學的身影,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小故事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精品】趣味數學故事,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趣味數學故事 1
我國數學家吳文俊教授六十壽辰那天,仍如往常,黎明即起,整天浸沉在運算和公式中。
有人特地選定這一天的晚間登門拜門拜訪,寒暄之后,說明來意:“聽您夫人說,今日是您六十大壽,特來表示祝賀。”吳文俊仿佛聽了一件新聞,恍然大悟地說:“噢,是嗎?我倒忘了。”來人暗暗吃驚,心想:數學家的腦子里裝滿了數字,怎樣連自我的生日也記不住?其實,吳文俊對日期的記憶力是很強的。他在將近花甲之年的時候,又先攻了一個難題——“機器證明”。這是為了改變了數學家“一支筆、一張紙、一個腦袋”的勞動方式,運用電子計算機來實現數學證明,以便數學家能騰出更多的.時間來進行創造性的工作,他在進行這項課題的研究過程中,對于電子計算機安裝的日期、為計算機最終編成三百多道“指令”程序的日期,都記得一清二楚。
趣味數學故事 2
小熊不喜歡學習,只想做生意,于是在學校旁邊開了個水果店。小兔和小猴是它的同學,它們商量好,要教訓這個不愛上學的懶家伙。
它們來到小熊的水果店。
“桃子怎么賣呀?”小猴問。
“第一筐里6元3公斤,第二筐里6元2公斤。”小熊回答。
小猴又說:“如果我從兩筐里拿5公斤,要付你12元,對嗎?”
小熊點點頭。
“那我全買下,既然5公斤12元,那60公斤就是12×12=144元,對不對?”
“正是,正是。”小熊講。
于是小猴買了所有的桃子,付了錢,和小兔高興地走了。
晚上回到家,小熊結帳,怎么算都是虧本的.。第二天,小猴、小兔找到小熊把情況說了,笑著說:“都是你學習不好,我們才來教訓你一下”,并把少給的錢補給了小熊。
小熊慚愧地低下了頭,從此每天上課都很認真。它們三個成了好朋友。
趣味數學故事 3
拋硬幣是做決定時普遍使用的一種方法。人們認為這種方法對當事人雙方都很公平;因為他們認為錢幣落下后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都一樣,都是50%。但是有趣的是,這種非常受歡迎的想法并不正確。
首先,雖然硬幣落地時立在地上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是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其次,即使我們排除了這種很小的可能性,測試結果也顯示,如果你按常規方法拋硬幣,即用大拇指輕彈,開始拋時硬幣朝上的一面在落地時仍朝上的可能性大約是51%。
之所以會發生上述情況,是因為在用大拇指輕彈時,有些時候錢幣不會發生翻轉,它只會像一個顫抖的'飛碟那樣上升,然后下降。如果下次你要選擇,你應該先看一看哪面朝上,這樣你猜對的概率要高一些。但是如果那個人是握起錢幣,又把拳頭調了一個個兒,那么,你就應該選擇與開始時相反的一面。
趣味數學故事 4
門打開了,進來的是一個年輕的小伙子。劉建明先生請他坐下,小伙子自我介紹說:“我是內地的導游,叫于江,這次我帶領了個旅游團到香港來旅游,聽說您的大酒店環境舒適,服務周到,我們想住你們酒店。”劉建明先生連忙熱情地說:“歡迎,歡迎,歡迎光臨,不知貴團一共有多少人?”
“人嘛,還可以,是個大團。”劉建明先生心里一陣驚喜:一個大團,又一筆大生意,真是太好了。作為一名導游,于江看出劉建明先生的心思,他記上心來,慢條斯理的說:“先生,如果你能算出我們團的人數,我們就住您們大酒店了。”
“您請說吧。”劉建明先生自信的說。“如果我把我的團平均分成四組,結果多出一個人,再把每小組平均分成四份,結果又多出一個人,再把分成的四個小組平均分成四份,結果又多出一個人,當然,也包括我,請問我們至少有多少人?”
“一共多少呢?”劉建明先生馬上思考起來,他一定要接下這筆生意,“沒有具體的數字,應該如何下手呢?”他不愧是精明的'生意人,很快就知道了答案:“至少八十五人,對不對?”于江先生高興地說:“一點都不錯,就是八十五個人。請說說你是怎么算的?”“人數最少的情況下是最后一次四等分時,每份為一人,由此推理得到:第三次分之前有1×4+1=5(人),第二次分之前有5×4+1=21(人),第一次分之前有21×4+1=85(人)”“好,我們今天就住這里了。”“那你們有多少男的和女的?”
“有55個男的,30個女的。”“我們這兒現在只有11人的房間,7人、5人的房間,你們想怎么住?”“當然是先生您給安排了,但必須男女分開,也不能有空床位。”又出了個題目,劉建明還從沒碰到過這樣的客人,他只好又得花一番心思了。
冥思苦想之后,他終于得出了最佳方案:男的兩間11人房間,四間7人房間,一間5人房間;女的一間11人房間,兩間7人房間,一間5人的,一共11間。于江先生看了他的安排后,非常滿意,馬上辦理了住宿手續。一樁大生意做成了,雖然復雜了點,但劉建明先生心里還是十分高興的。
趣味數學故事 5
春節里,養雞專業戶小馬虎站在院子里,數了一遍雞的總數,決定留下,12外,把14慰問解放軍,13送給養老院。他把雞送走后,聽到房內有雞叫,才明白少數了10只雞。于是把房內房外的雞重數一遍,沒有錯,不多不少,正是留下12的'數。小馬虎奇怪了。問題出在哪里呢?你明白小馬虎在院里數的雞是多少只嗎?來了多少客人一天,小林正在家里洗碗,小強看見了問道:“怎樣洗那么多的碗”“家里來了客人了。”“來了多少人?”小林說:“我沒有數,只明白他們每人用一個飯碗,二人合用一個湯碗,三人合用一個菜碗,四人合用一個大酒碗,一共用了15個碗。”你明白來了多少客人嗎?
趣味數學故事 6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去花果山摘桃子。不久,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興興地回來了。唐僧問:你們每人各摘回多少個桃子?
八戒憨笑著說:師父,我來考考你。我們每人摘的一樣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個,如果3個3個地數,數到最后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了多少個?
沙僧神秘地說:師父,我也來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個4個地數,數到最后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了多少個?
悟空笑瞇瞇地說:師父,我也來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個5個地數,數到最后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多少個?
趣味數學故事 7
這是什么話!語文老師和外語老師大為驚訝,異口同聲,喊了起來。
數學老師笑著說,不明白我的意思?寫下來就知道。
只見數學老師不慌不忙,在紙上把三句話寫出來,再畫一道橫線,添一個加號,成為一道加法算式:
外語老師往數學老師肩上拍一掌,說:還是算式謎?
語文老師搶過筆來,一面研究算式,一面問道:還是每個漢字表示一個數字,不同漢字表示不同數字?
數學老師說,對,老規矩。不過今天這道式子格外精巧,每一行的九位數里都是從1到9,一個數字不漏。
答案很快求了出來,是:
123456789+864197532=987654321。
游覽秀麗山川,令人心曠神怡,領略生活的自然美。
好詩、好詞、好文章,來自生活,精心提煉加工以后,高于生活,可以從中體會語言美。
數字、圖形和數學題,同樣來自生活,通過科學的抽象概括,揭示生活中的內在規律,蘊涵一種和諧的數學美。
語文老師說,我的印象可以概括成一句話:
青山、碧水,勁松、千峰秀。
外語老師說,受你的啟發,我的`印象也可以概括成一句話:
秀峰、千松勁,水碧、山青。
外語老師受到的啟發真不小,把語文老師那句贊美詞整個兒倒過來讀,就成了外語老師的贊美詞。當然這也是一種絕妙的創造,因為不是任何一句話都能倒過來讀的。
趣味數學故事 8
世界近代三大數學難題之一。四色猜想的提出來自英國。1852年,畢業于倫敦大學的弗南西斯·格思里來到一家科研單位搞地圖著色工作時,發現了一種有趣的現象:"看來,每幅地圖都可以用四種顏色著色,使得有共同邊界的國家著上不同的顏色。"這個結論能不能從數學上加以嚴格證明呢?他和在大學讀書的弟弟格里斯決心試一試。兄弟二人為證明這一問題而使用的稿紙已經堆了一大疊,可是研究工作沒有進展。
1852年10月23日,他的弟弟就這個問題的證明請教他的老師、著名數學家德.摩爾根,摩爾根也沒有能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途徑,于是寫信向自己的好友、著名數學家哈密爾頓爵士請教。哈密爾頓接到摩爾根的信后,對四色問題進行論證。但直到1865年哈密爾頓逝世為止,問題也沒有能夠解決。
1872年,英國當時最著名的數學家凱利正式向倫敦數學學會提出了這個問題,于是四色猜想成了世界數學界關注的問題。世界上許多一流的數學家都紛紛參加了四色猜想的大會戰。1878~1880年兩年間,著名的律師兼數學家肯普和泰勒兩人分別提交了證明四色猜想的論文,宣布證明了四色定理,大家都認為四色猜想從此也就解決了。
11年后,即1890年,數學家赫伍德以自己的精確計算指出肯普的證明是錯誤的。不久,泰勒的證明也被人們否定了。后來,越來越多的數學家雖然對此絞盡腦汁,但一無所獲。于是,人們開始認識到,這個貌似容易的題目,其實是一個可與費馬猜想相媲美的難題:先輩數學大師們的努力,為后世的數學家揭示四色猜想之謎鋪平了道路。
進入20世紀以來,科學家們對四色猜想的證明基本上是按照肯普的想法在進行。1913年,伯克霍夫在肯普的`基礎上引進了一些新技巧,美國數學家富蘭克林于1939年證明了22國以下的地圖都可以用四色著色。1950年,有人從22國推進到35國。1960年,有人又證明了39國以下的地圖可以只用四種顏色著色;隨后又推進到了50國。看來這種推進仍然十分緩慢。電子計算機問世以后,由于演算速度迅速提高,加之人機對話的出現,大大加快了對四色猜想證明的進程。1976年,美國數學家阿佩爾與哈肯在美國伊利諾斯大學的兩臺不同的電子計算機上,用了1200個小時,作了100億判斷,終于完成了四色定理的證明。四色猜想的計算機證明,轟動了世界。它不僅解決了一個歷時100多年的難題,而且有可能成為數學史上一系列新思維的起點。不過也有不少數學家并不滿足于計算機取得的成就,他們還在尋找一種簡捷明快的書面證明方法。
趣味數學故事 9
動物中的數學天才
蜜蜂蜂房是嚴格的六角柱狀體,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開口,另一端是封閉的六角菱錐形的底,由三個相同的菱形組成。組成底盤的菱形的鈍角為109度28分,所有的銳角為70度32分,這樣既堅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毫米,誤差極小。
丹頂鶴總是成群結隊遷飛,并且排成“人”字形。“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確地計算還證明“人”字形夾角的一半——即每邊與鶴群前進方向的夾角為54度44分8秒!而金剛石結晶體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還是某種大自然的“默契”?
趣味數學故事 10
陳景潤一個家喻戶曉的數學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創立了著名的“陳氏定理”,所以有許多人親切地稱他為“數學王子”。但有誰會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個故事。一天,沈元教師在數學課上給大家講了一故事:“200年前有個法國人發現了一個趣味的`現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個大于4的偶數都能夠表示為兩個奇數之和。因為這個結論沒有得到證明,所以還是一個猜想。大數學歐拉說過:雖然我不能證明它,可是我確信這個結論是正確的。
它像一個美麗的光環,在我們不遠的前方閃耀著眩目的光輝。……”陳景潤瞪著眼睛,聽得入神。從此,陳景潤對這個奇妙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課余時間他最愛到圖書館,不僅僅讀了中學輔導書,這些大學的數理化課程教材他也如饑似渴地閱讀。所以獲得了“書呆子”的雅號。
興趣是第一教師。正是這樣的數學故事,引發了陳景潤的興趣,引發了他的勤奮,從而引發了一位偉大的數學家。
趣味數學故事 11
一次維納喬遷,妻子熟悉維納的方方面面,搬家前一天晚上再三提醒他。她還找了一張便條,上頭寫著新居的地址,并用新居的房門鑰匙換下舊房的鑰匙。第二天維納帶著紙條和鑰匙上班去了。白天恰有一人問他一個數學問題,維納把答案寫在那張紙條的`背面遞給人家。晚上維納習慣性地回到舊居。他很吃驚,家里沒人。從窗子望進去,家具也不見了。
掏出鑰匙開門,發現根本對不上齒。于是使勁拍了幾下門,隨后在院子里踱步。突然發現街上跑來一小女孩。維納對她講:“小姑娘,我真不走運。我找不到家了,我的鑰匙插不進去。”小女孩說道:“爸爸,沒錯。媽媽讓我來找你。”
趣味數學故事 12
從前,在匈牙利,有一個叫埃杜斯的數學家。他聽人說,有個叫波沙的12歲男孩,非常聰明,特別能解數學題。埃杜斯就想,應該去考考他,看看這個小孩是不是真的像別人說的那么聰明。
埃杜斯就找到了波沙的家,見到了小波沙。波沙家的`人熱情款待了他。他向波沙提了一個問題:從1、2、3直到100,隨便取出51個數,至少有兩個是互質數的,你能說出其中的道理嗎?
什么是互質數呢?比如說,2和7,它們之間沒有公約數,我們就稱它們為互質數。
波沙想了一會兒,就知道這個體該怎么解了。只見他把爸爸、媽媽和埃 杜斯先生面前的杯子都拿到自己的面前,說:先生,比如說這幾只杯子是50個。我把1和2這兩個數放進第一個杯子,把3和4這兩個數放進第二個杯子,這樣兩個兩個地往杯子里放,最后把99和100兩個數放進第50個杯子,我這樣放可以吧?
埃杜斯先生點點頭。
小波沙又說:因為你剛才說,要從里面挑出51個數,所以至少有一只杯子里的數全被我挑走,而連續兩個自然數,當然就會互質了!
埃杜斯先生問:你為什么這么說兩個連續的自然數會互質呢?
波沙說:如果兩個相鄰的自然數,一個是a,一個是b,他們如果不互質,那么他們倆就必然有大于1的公約數c,那么c一定是b-a的約數。可是b-a又等于1,不可能有大于1的約數。既然不可能,那就說明兩個相鄰的自然數一定是互質的!
埃杜斯先生感嘆地說:你答得真好啊!
趣味數學故事 13
羅馬數字是用幾個表示數的符號,按照必須規則,把它們組合起來表示不一樣的數目。在這種數字的運用里,不需要“0”這個數字。
當時,羅馬帝國有一位學者從印度記數法里發現了“0”這個符號。他發現,有了“0”,進行數學運算方便極了,還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紹。這件事被當時的`羅馬教皇明白了。教皇十分惱怒,他斥責說,神圣的數是上帝創造的,在上帝創造的數里沒有“0”這個怪物,于是下令,把這位學者抓了起來,用夾子把他的十個手指頭緊緊夾住,使他兩手殘廢,讓他再也不能握筆寫字。就這樣,“0”被那個愚昧、殘忍的羅馬教皇明令禁止了。可是,雖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羅馬的數學家們還是不管禁令,在數學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數學上的貢獻。之后“0”最終在歐洲被廣泛使用,而羅馬數字卻逐漸被淘汰了。
趣味數學故事 14
一袋一袋的洗衣粉堆成十堆,九堆洗衣粉是合格產品,每袋1斤。唯獨有一堆份量不足,每袋只有9兩。從外形上看,看不出哪一堆是9兩的。用臺稱一堆一堆去稱吧,稱的次數比較多。有人找到一個辦法,只稱了一次,就找到了9兩的那一堆。這是個什么辦法呢?如果有四十堆洗衣粉,其中有一堆是9兩一袋的,那么要稱幾次才能找出這一堆?
你注意過乘法口訣的特點嗎?一個數乘9,乘積中的個位數,沒有相同的數:0×9=0,1×9=9,2×9=18,3×9=27,4×9=36,5×9=45,6×9=54,7×9=63,8×9=72,9×9=81。稱洗衣粉就要用到這個特點。
將十堆洗衣粉編上號碼:1,2,3,4,5,6,7,8,9,10。從第1堆取一袋洗衣粉,從第2堆取兩袋,從第3堆取三袋,……,從第9堆取九袋,第10堆不取。把取出來的洗衣粉用秤稱一下,只注意總重量幾斤幾兩的兩數,如果是3兩,就知道第7堆是九兩一袋。如果是0兩,那是第幾堆呢?請你再想一想。
如果有四十堆,就要稱三次。第一次先從二十堆中每堆中取出一袋一起稱。如果重量是20斤,說明九兩的那堆在剩下的二十堆中。不然,就在這二十堆中。第二次再從包含九兩一堆的二十堆中選取十堆,每堆取一袋在臺稱上稱。從重量是否10斤,就可以確定九兩一堆的在哪十堆中。第三次,將包括九兩一堆的十堆按照前面的.辦法稱一次,就確定了哪一堆是九兩的。
上述解法啟發學生們注意9的倍數的個位數字的規律,應該說是很好的。但是這種方法只適用于堆數不超過10的情況。如果堆數在10以上,仍然從第幾堆就拿出幾袋一起稱,光注意總重量是幾斤零幾兩的兩數就不行了。比如,2×9=18,12×9=108,18與108的個位數字都是8.如果稱出的總重量幾斤幾兩的兩數是8兩,就判斷不出是第2堆還是第12堆是九兩一袋的。正因如此,上述解答告訴我們:如果有四十堆洗衣粉,就要稱三次。
比如一共有四十堆,給它們分別編上號碼1,2,3,4,…,37,38,39,40。然后,每堆的編號是幾,就從其中拿出幾袋洗衣粉,放在臺秤上稱總重量。
臺秤上一共有多少袋洗衣粉呢?
1+2+3+4+…+37+38+39+40=(1+40)×20 =820,
臺秤上一共有820袋洗衣粉。
如果四十堆洗衣粉都是合格品,也就是說每一堆中的每一袋都恰好是一斤,那么臺秤上的洗衣粉的總重量應該是820斤。
但是現在已知“唯獨有一堆”分量不足,每袋只有九兩,因而臺秤上的820袋洗衣粉的總重量必定不夠820斤。
我們注意臺秤上洗衣粉的總重量,不僅要注意零頭是幾兩,而且要準確地注意是多少斤多少兩,再算一下這個總重量比820斤一共少幾兩。少幾兩就說明臺秤上有幾袋是九兩一袋的,于是我們就能知道哪一堆是九兩一袋的。
為了減少麻煩,最后通牒一堆也可以一袋都不取,只從前面三十九堆中是第幾堆就取幾袋一起放到臺秤上稱。這樣,臺稱上總共就有780袋洗衣粉。如果稱得的總重量恰好是780斤,就說明最后一堆是九兩一袋的。如果總重量不夠780斤,那么,比780斤少幾兩,第幾堆就是九兩一袋的。
如果一共不是有四十堆洗衣粉,而是一共有十堆、二十堆,或者三十堆、五十堆,只要每一堆洗衣粉都有足夠多袋,而且臺秤足夠大、足夠準,都可以用這樣的方法稱一次就把那堆九兩一袋的找出來。
趣味數學故事 15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長時間,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興興回來。師父唐僧問:你們每人各摘回多少個桃子?
八戒憨笑著說:師父,我來考考你。我們每人摘的一樣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個,如果3個3個地數,數到最終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了多少個?
沙僧神秘地說:師父,我也來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個4個地數,數到最終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了多少個?
悟空笑瞇瞇地說:師父,我也來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個5個地數,數到最終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多少個?
趣味數學故事 16
如果有一個池塘,里面有很多的水,有兩個空的水壺,分別能夠裝5升和6升的水,那么,怎樣樣用這兩個水壺來從池塘里取得3升的水呢?
答案是:先使用五升的水壺裝滿水,然后倒到六升的水壺里面,這個時候,再將五升的'水倒一些在六升的水壺里面,六升的水壺就滿了,這個時候,五升的水壺里還有四升的水。然后把六升的水壺的水倒掉,把五升的水倒在六升的水壺里,這個時候,六升的水壺就只有四升的水了,然后將五升的水壺裝滿,裝到六升壺里去,然后六升的壺滿了,這個時候,五升的水壺里就剩下我們要的三升水了。
一個農民帶了三只小兔子去集市,每只小兔子大概有3~4千克,但是,農夫的秤只能夠秤5千克,農民,如何進行稱量呢?
答案是:先把三只放到一起來稱,然后拿出一只,稱量之后算差即可。
趣味數學故事 17
雞兔同籠這個問題,是我國古代著名趣題之一。大約在1500年前,《孫子算經》就記載了這個搞笑的問題。書中是這樣敘述的: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
這四句話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雞兔同在一個籠子里,從上方數,有35個頭;從下方數,有94只腳。求籠中各有幾只雞與兔?你會解答這個問題嗎?你想明白《孫子算經》中是如何解答這個問題的嗎?
解答思路是這樣的:假如砍去每只雞、每只兔一半的腳,則每只雞就變成了“獨角雞”,每只兔就變成了“雙腳兔”。這樣:
(1)雞與兔的腳的總數就由94只變成了47只;
(2)如果籠子里有一只兔子,則腳的總數就比頭的總數多1。
因此,腳的總只數47與總頭數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數,即47-35=12(只)。顯然,雞的只數就是35-12=23(只)了。
這一思路新穎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數學家贊嘆不已。這種思維方法叫化歸法。化歸法就是在解決問題時,先不對問題采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將題中的條件或問題進行變形,使之轉化,直到最終把它歸成某個已經解決的問題。
趣味數學故事 18
八戒去花果山找悟空,大圣不在家。小猴子們熱情地招待八戒,采了山中最好吃的山桃整整100個,八戒高興地說:“大家一起吃!”可怎樣吃呢,數了數共30只猴子,八戒找個樹枝在地上左畫右畫,列起了算式,100÷30=3……1
八戒指著上頭的3,大方的說,“你們一個人吃3個山桃吧,瞧,我就吃那剩下的.1個吧!”小猴子們很感激八戒,紛紛道謝,然后每人拿了各自的一份。
悟空回來后,小猴子們對悟空講今日八戒如何大方,如何自已只吃一個山桃,悟空看了八戒的列式,大叫,“好個呆子,多吃了山桃竟然還嘴硬,我去找他!”
哈哈,你明白八戒吃了幾個山桃?
趣味數學故事 19
在文學語言中,說起千呀萬呀這類大數,通常只是泛指很多很多。如果“千千萬”和“萬萬千”連用,那么宜于把“萬萬千”說在后面,數目越說越大,越講越激動,情緒容易上去。
有一個小問題:是“千千萬”多呢,還是“萬萬千”多?
“千千萬”是形容數量多,“萬萬千”也是形容數量多。
千千萬=1000×1000×10000=1010,
萬萬千=10000×10000×1000=1011。
由此可見,從嚴格數量上說,“千千萬”是100億,“萬萬千”是1000億,“萬萬千”是“千千萬”的10倍。
趣味數學故事 20
門打開了,進來的是一個年輕的小伙子。劉建明請他坐下,小伙子自我介紹說:“我是內地的導游,叫于江,這次我帶領了個旅游團到香港來旅游,聽說您的大酒店環境舒適,服務周到,我們想住你們酒店。”劉建明連忙熱情地說:“歡迎,歡迎,歡迎光臨,不知貴團一共有多少人?”
“人嘛,還能夠,是個大團。”劉建明心里一陣驚喜:一個大團,又一筆大生意,真是太好了。作為一名導游,于江看出劉建明的心思,他記上心來,慢條斯理的說:“先生,如果你能算出我們團的.人數,我們就住您們大酒店了。”
“您請說吧。”劉建明自信的說。“如果我把我的團平均分成四組,結果多出一個人,再把每小組平均分成四份,結果又多出一個人,再把分成的四個小組平均分成四份,結果又多出一個人,當然,也包括我,請問我們至少有多少人?”
“一共多少呢?”劉建明立刻思考起來,他必須要接下這筆生意,“沒有具體的數字,就應如何下手呢?”他不愧是精明的生意人,很快就明白了答案:“至少八十五人,對不對?”于江先生高興地說:“一點都不錯,就是八十五個人。請說說你是怎樣算的?”“人數最少的狀況下是最后一次四等分時,每份為一人,由此推理得到:第三次分之前有1×4+1=5(人),第二次分之前有5×4+1=21(人),第一次分之前有21×4+1=85(人)”“好,我們這天就住那里了。”“那你們有多少男的與女的?”
“有55個男的,30個女的。”“我們這兒此刻只有11人的房間,7人、5人的房間,你們想怎樣住?”“當然是先生您給安排了,但務必男女分開,也不能有空床位。”又出了個題目,劉建明還從沒碰到過這樣的客人,他只好又得花一番心思了。
冥思苦想之后,他最后得出了最佳方案:男的兩間11人房間,四間7人房間,一間5人房間;女的一間11人房間,兩間7人房間,一間5人的,一共11間。于江先生看了他的安排后,十分滿意,立刻辦理了住宿手續。一樁大生意做成了,雖然復雜了點,但劉建明心里還是十分高興的。
趣味數學故事 21
大約1500年前,歐洲的數學家們是不明白用“0”的。他們使用羅馬數字。羅馬數字是用幾個表示數的符號,按照必須規則,把它們組合起來表示不一樣的數目。在這種數字的運用里,不需要“0”這個數字。
而在當時,羅馬帝國有一位學者從印度記數法里發現了“0”這個符號。他發現,有了“0”,進行數學運算方便極了,他十分高興,還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紹。過了一段時間,這件事被當時的'羅馬教皇明白了。
當時是歐洲的中世紀,教會的勢力十分大,羅馬教皇的權利更是遠遠超過皇帝。教皇十分惱怒,他斥責說,神圣的數是上帝創造的,在上帝創造的數里沒有“0”這個怪物,如今誰要把它給引進來,誰就是褻瀆上帝!
于是,教皇就下令,把這位學者抓了起來,并對他施加了酷刑,用夾子把他的十個手指頭緊緊夾注,使他兩手殘廢,讓他再也不能握筆寫字。就這樣,“0”被那個愚昧、殘忍的羅馬教皇明令禁止了。
可是,雖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羅馬的數學家們還是不管禁令,在數學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數學上的貢獻。之后“0”最終在歐洲被廣泛使用,而羅馬數字卻逐漸被淘汰了。
趣味數學故事 22
兩列火車沿相同軌道相向而行。已知每列火車的時速都是50英里,兩車相距100英里時,一只蒼蠅以每小時60英里的速度從火車A開始向火車B方向飛行。它與火車B相遇后,馬上掉頭向火車A飛行。如此反復,直到兩列火車相撞在一起,把這只蒼蠅壓得粉碎。蒼蠅在被壓碎前一共飛行了多遠?
我們知道兩車相距100英里,每列車的時速都是50英里。這說明每列車行駛50英里,即一小時后兩車相撞。在火車出發到相撞的'這一小時,蒼蠅一直以每小時60英里的速度飛行,因此在兩車相撞時,蒼蠅飛行了60英里。不管蒼蠅是沿直線飛行,還是沿“Z”形線路飛行,或者在空中翻滾著飛行,其結果都一樣。
趣味數學故事 23
數學課上,張老師出了一道這樣的計算題:25÷7×14÷11×132=?
許多同學一看題就說:“ 25除以 7,不能除盡呀 !”有的同學說:“是近似計算嗎?”
這時,張老師說:“同學們先想一想,能不能聯系一下上節課我們學習的`分數乘法來計算呢?”
“能!”小慧站起來說道,“一個數除以另一個數等于這個數乘以另一個數的倒數,所以能夠直接得到準確得數。”說完,小慧走到黑板前列出了下面的算式:
張老師看了小慧的算法后,高興地說:“小慧的算法很好,能夠聯系學過的知識解題、不過誰還有其他的做法嗎?”
小波舉起了手說:“我有。”……
你能想出別的做法嗎?
【趣味數學故事】相關文章:
數學趣味故事03-12
趣味數學故事03-11
趣味數學故事(精選)07-01
【優】數學趣味故事03-12
趣味數學小故事03-12
數學趣味故事[推薦]03-12
數學趣味故事(精選27個)10-09
趣味數學小故事【推薦】03-15
數學趣味故事(精選26個)10-13
(精選)趣味數學小故事14篇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