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地理水平考知識點歸納

時間:2024-03-03 20:47:43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地理水平考知識點歸納

  在平時的學習中,很多人都經常追著老師們要知識點吧,知識點在教育實踐中,是指對某一個知識的泛稱。哪些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知識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地理水平考知識點歸納,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地理水平考知識點歸納

地理水平考知識點歸納1

  1.大氣圈的組成與結構;低層大氣的組成,干潔空氣的主要成分及作用;大氣的垂直分層及特征。

  2.大氣的受熱過程;全球性大氣環流及氣壓帶風帶。

  3.大氣運動,大氣運動的基本形式。

  4.常見的天氣系統,副熱帶高壓與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梅雨、伏旱。

  知識結構

  一、大氣的成分

  1、干潔空氣:氮、氧、二氧化碳、臭氧

  2、水氣

  3、固體雜質

  二、大氣圈的'結構

  1、對流層

  2、平流層

  3、高層大氣

  三、大氣運動的原因

  1、根本原因:冷熱不均

  2、水平運動直接原因:同一水平面氣壓差異

  3、水平運動原動力:水平氣壓梯度力

  四、大氣水平運動受力

  1、水平氣壓梯度力:決定原始風向、風速

  2、地轉偏向力:改變風向,不改變風速

  3、摩擦力:改變風向,減小風速

  五、大氣環流

  1、三圈環流的形成和分布:低緯、中緯、高緯

  2、季風環流

  (1)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

  (2)分布:東亞:溫帶季風氣候;南亞:熱帶季風氣候

地理水平考知識點歸納2

  1、我國自然災害多發自然背景:

  (1)氣候背景:

  ①我國東部瀕臨太平洋,面對世界上的臺風源區(西北太平洋臺風區)。

  ②位于的季風氣候區,受強大的季風環流控制,降水時空分布極為不均。

  ③氣候復雜多變,氣候不穩定性強。

  (2)地形地質背景:

  ①地形復雜多樣,西高東低,起伏較大,以山地丘陵為主。

  ②太平洋板塊俯沖,印度洋板塊碰撞,地殼運動活躍。

  ③處在環太平洋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之間。

  (3)生物背景:

  地域遼闊,氣候多樣,土壤和植被類型多樣,滋生和繁殖了多種有害生物。

  2、我國自然災害多發人文背景:

  (1)過度利用,生態環境脆弱: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人口眾多的農業大國,長期積累的對自然的過度利用,形成了脆弱的生態環境。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造成的破壞效應往往以各種災害的.形式表現出來。

  (2)承受能力和抵御能力差:

  社會經濟系統對自然災害的承受能力和防御能力低下。

  (3)人口和經濟密集區和災害多發區重合:

  人口和經濟密度高度集中在災害多發、易損的東部地區,這種地理分布的不平衡性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自然災害的嚴重性。

  2020地理水平考知識點歸納總結

地理水平考知識點歸納3

  河流搬運能力降低,促使沉積發生,形成堆積地貌。常見的河流堆積地貌主要有以下幾種:

  (1)沖積扇平原

  沖積扇是河流出山口處的扇形堆積體。河流出山口后,比降顯著減小,水流又分成許多交漢,成扇狀向外流動,河流能量顯著降低,大量物質堆積下來,又有利于河流改道。隨著各支汊的.不斷堆積和變遷,就形成沖積扇。沖積扇的物質結構,一般是頂部物質較粗,主要為沙、礫,隨著水流搬運能力向邊緣減弱,堆積的物質逐漸變細,邊緣一般多為沙、粉沙及亞粘土,分選性較好,所以沖積扇是較好的含水層,邊緣常有泉水出露,可發展自流灌溉。若山地河谷隨山地間歇抬升,也可形成疊置沖積扇。

  (2)河漫灘平原

  河漫灘平原發源于河流中下游。在河流中下游地區,河流下蝕作用減弱,側蝕作用加強,河流往往凹岸侵蝕,在凸岸堆積形成水下堆積體。堆積體的面積逐漸擴大,在枯水季節露出水面,形成河漫灘(見下圖)。

  洪水季節,河漫灘被洪水淹沒,繼續接受沉積。如果河流改道,河漫灘被廢棄。多個被廢棄的河漫灘連接在一起就形成河漫灘平原。

  (3)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平原是指河口地區的沖積平原。它以河流和海洋相互作用,河流沉積占優勢的產物。河流到達海洋人海口處,由于流速極緩、水流擴散,將攜帶的泥沙在河口附近堆積下來,加上海潮頂托,形成三角洲。三角洲在平面上的外形略似頂尖朝向陸地的三角形,地勢平坦,河網稠密,且縱橫交錯,河道由分汊頂點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狀。若干個三角洲連在一起,便形成廣闊的三角洲平原。

地理水平考知識點歸納4

  1、喀斯特地貌名稱的由來(閱讀歸納)喀斯特是歐洲原南斯拉夫的一個石灰巖高原的名稱,那里發育著各種奇特的地貌。19世紀末,歐洲學者借用該地名稱呼石灰巖地區的地貌,水文現象和景觀。后來“喀斯特”一詞成為世界各國通用的專門術語。

  2、我國喀斯特地貌的分布與研究(閱讀知識窗)喀斯特地貌在我國又被稱為巖溶地貌、徐霞客,早在歐洲人之前就對廣西、云南、貴州一帶的喀斯特地貌進行實地勘察,記錄與成因分析,《徐霞客游記》中有世界上研究喀斯特現象的'最早紀錄。

  3、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重點分析)喀斯特作用的本質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對可溶性巖石的溶蝕與淀積作用。其溶蝕與淀積的作用分別體現了化學過程:CaCO3+CO2+H2O====Ca(HCO3)2Ca(HCO3)2====CaCO3↓+CO2↑+H2O影響其形成的因素可以以下幾個方面去分析:

  (1)巖石圈:首先巖石不可溶性是最基本的條件,形成喀斯特地貌最主要的可溶性巖石是碳酸鹽類巖石如:碳巖、云巖等,其次是透水性,巖石空隙與裂隙越多,透水性愈好,喀斯特地貌發育越典型。

  (2)水圈: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離不開水,氣候愈濕潤,降水愈豐富,地表水與地下水的流動性愈好,從而提高了喀斯特地貌的發育程度。

  (3)大氣圈:首先大氣中的與水體中CO2的含量是影響喀斯特地貌形成的重要物質,其次氣溫愈高,有利于加快上進化學反應,可促進喀斯特地貌的發育,由此,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一般分布在較低緯度地帶。

  (4)生物圈:水的溶蝕作用不僅取決于水中CO2的含量,而與水中有機酸與無機酸的數量有關,而水中酸性含量與生物的生命活動密切相關。

地理水平考知識點歸納5

  1.判斷南北極

  通常用于俯視圖,判斷依據為:從地球北極點看地球的自轉為逆時針,從南極看為順時針;或看經度,東經度遞增的方向即為地球自轉的方向。

  2.判斷節氣、日期及太陽直射點的維度

  晨昏圈過極點(或與一條經線重合),太陽直射點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線與極圈相切,若北極圈有極晝現象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北緯23o26',若北極圈有極夜現象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南緯23o26'。

  3.確定地方時

  在光照圖中,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線為正午12點,晨昏線所包圍的白晝部分的.中間經線為12點,晨線與赤道交點經線的地方時為6點,昏線與赤道交點經線為18點,依據每隔15o,時間相差1小時,每1°相差4分鐘,先計算兩地的經度差(同側相減,異側相加),再轉換成時間,依據東加西減的原則,計算出地方時。

  4.判斷晝夜長短

  求某地的晝(夜)長,也就是求該地在緯線圈上晝(夜)弧的長度,這個長度也可由晝(夜)弧所跨的經度數來推算。

  5.判斷正午太陽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區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陽直射點在同一半球,取兩地緯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陽直射點不在同一半球,取兩地緯度之和,再用90o-兩地緯度差即為所求地的正午太陽高度。

地理水平考知識點歸納6

  1、晨昏線的概念

  由于地球是一個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所以同一時間里,太陽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著太陽的半球是白天(晝半球),背著太陽的半球是黑夜(夜半球)。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圈)叫晨昏線(圈)。它是由晨線和昏線組成。

  2。晨昏線的判讀在日照圖上

  晨線和昏線的判斷方法,

  一是根據地球自轉方向判斷:順著地球自轉方向,由晝半球過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線是昏線,由夜半球過渡到晝半球的分界線是晨線。

  二是根據晝夜半球判斷:位于晝半球西部邊緣與夜半球的分界線為晨線,位于晝半球東部邊緣與夜半球的分界線為昏線。赤道上地方時為6時的是晨線,18時是昏線。

  3。晨昏線的特點

  (1)如果把地球看作一個正球體,同時不考慮大氣對太陽光線的散射作用,那么,地球上晝半球與夜半球的面積應相等,即晨昏圈是一個過球心的大圓,且平分地球。

  (2)晨昏線平面與太陽光垂直。晨昏線上的`各點太陽高度為0,晝半球上的各點太陽高度大于0,夜半球上的各點太陽高度小于0。

  (3)晨昏線永遠平分赤道。

  (4)晨昏線只有在春、秋分時才與經線圈重合。

  (5)晨昏線在夏至、冬至時與極圈相切。

  (6)晨昏線自東向西移動15°/小時,與地球自轉方向相反。

  4。晨昏線的移動

  一般地,如果地軸的傾斜方向不變,晨昏線在如圖1~3范圍內移動。1、2、3分別表示冬至、春秋分、夏至日時晨昏線的位置。即3月21日與9月23日晨昏線與經線圈重合,導致全球晝夜平分;6月22日擺動幅度,導致北半球晝最長,南半球夜最長;12月22日擺動幅度也,導致南半球晝最長,北半球夜最長。

地理水平考知識點歸納7

  1、中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必要性:

  (1)龐大的人口壓力。

  (2)資源短缺令人擔憂:人口壓力大、經濟迅速發展和資源利用率低。

  (3)深刻的環境危機:環境污染從城市迅速向農村蔓延,生態破壞范圍仍在擴大。生態極危機區分布于東部地區,這里人口密集、經濟發達,人類活動頻繁。

  2、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框架:1994年3月,國務院發布了《中國21世紀議程》。

  3、生態農業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可持續發展模式。留民營村建設生態農業的措施:

  (1)調整農業結構:由單一的種植業調整為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

  (2)開展綜合利用:以農畜產品為中心,發展飼料加工廠和食品加工廠。

  (3)廣開源流,開發利用新能源:沼氣的利用——原料來源于秸稈、人畜糞尿,沼液、沼渣還田或養魚。

地理水平考知識點歸納8

  1.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極周圍卻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極周圍卻是一塊陸地(南極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陸地。

  3.半島是陸地伸進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峽是溝通兩個海洋的狹窄水道。

  4.七大洲: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陸變遷的原因: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人類活動也會引起海陸的.變化。

  6.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的假說。

  7.20世紀60年代,地球科學研究表明,大陸漂移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

  8.六大板塊示意圖參看課本第37頁。

  9.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帶。

【地理水平考知識點歸納】相關文章:

化學學業水平考知識點03-02

英語水平考知識點大全12-18

地理高二知識點歸納大全12-18

化學高二水平考知識點精選12-18

高中化學水平考知識點集錦12-19

化學學業水平考知識點【通用】03-03

高一地理知識點歸納12-19

高一政治常考易錯易混知識點歸納12-18

《井陘之戰》知識點歸納05-04

《除法》知識點整理與歸納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