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學知識點歸納集錦(10篇)
漫長的學習生涯中,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觸過知識點吧!知識點就是一些常考的內容,或者考試經常出題的地方。你知道哪些知識點是真正對我們有幫助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一化學知識點歸納,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一化學知識點歸納1
一、重點聚集
1.物質及其變化的分類
2.離子反應
3.氧化還原反應
4.分散系膠體
二、知識網絡
1.物質及其變化的分類
(1)物質的分類
分類是學習和研究物質及其變化的一種基本方法,它可以是有關物質及其變化的知識系統化,有助于我們了解物質及其變化的規律。分類要有一定的標準,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對化學物質及其變化進行不同的分類。分類常用的方法是交叉分類法和樹狀分類法。
(2)化學變化的分類
根據不同標準可以將化學變化進行分類:
①根據反應前后物質種類的多少以及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類別可以將化學反應分為: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復分解反應。
②根據反應中是否有離子參加將化學反應分為離子反應和非離子反應。
③根據反應中是否有電子轉移將化學反應分為氧化還原反應和非氧化還原反應。
2.電解質和離子反應
(1)電解質的相關概念
①電解質和非電解質:電解質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狀態下能夠導電的化合物;非電解質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狀態下都不能夠導電的化合物。
②電離:電離是指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產生自由移動的離子的過程。
③酸、堿、鹽是常見的電解質
酸是指在水溶液中電離時產生的陽離子全部為H+的電解質;堿是指在水溶液中電離時產生的陰離子全部為OH-的`電解質;鹽電離時產生的離子為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或銨根離子。
(2)離子反應
①有離子參加的一類反應稱為離子反應。
②復分解反應實質上是兩種電解質在溶液中相互交換離子的反應。
發生復分解反應的條件是有沉淀生成、有氣體生成和有水生成。只要具備這三個條件中的一個,復分解反應就可以發生。
③在溶液中參加反應的離子間發生電子轉移的離子反應又屬于氧化還原反應。
(3)離子方程式
離子方程式是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符號來表示反應的式子。
離子方程式更能顯示反應的實質。通常一個離子方程式不僅能表示某一個具體的化學反應,而且能表示同一類型的離子反應。
離子方程式的書寫一般依照“寫、拆、刪、查”四個步驟。一個正確的離子方程式必須能夠反映化學變化的客觀事實,遵循質量守恒和電荷守恒,如果是氧化還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反應中得、失電子的總數還必須相等。
高一化學知識點歸納2
一、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和程序
1.研究物質的性質的方法
研究物質的性質,常常運用觀察、實驗、分類、比較等方法。
⑴觀察法:是一種有計劃、有目的地用感官考察研究對象的方法。如可以直接用肉眼觀察物質的顏色、狀態,用鼻子聞物質的氣味,也可以借助一些儀器
來進行觀察。觀察時,要有明確而具體的目的,要對觀察到的現象
進行分析和綜合。
注意:聞氣體的方法:稍打開瓶口,用手在瓶口輕輕的扇動,
僅使極少量的氣體飄進鼻孔(如右圖所示)。
⑵實驗法:是驗證對物質性質的預測或探究物質未知的性質的過程。在實驗前,要明確實驗的目的要求、實驗用品和實驗步驟等;實驗中,要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并做好實驗記錄;實驗后,要寫好實驗報告,并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實驗進行時,要注意控制溫度、壓強、溶液的濃度等條件,這是因為同樣的反應物在不同的條件下可能發生不同的反應。
注意:許多化學反應若使反應物按不同的量比或采用不同的條件,則可能得到不同的產物。如:鈉與氧氣的發應,常溫下生成氧化鈉、受熱時生成過氧化鈉;炭與氧氣的反應,
在足量的氧氣中燃燒生成CO2,不足量的氧氣中燃燒時生成CO。
⑶分類法與比較法
在研究物質的性質時,運用分類的方法,分門別類的對物質及其變化進行研究,可以總結出各類物質間的通性和特性和;運用比較的方法,可以找出物質間的異同,認識物質性質間的內在聯系。
2.研究物質性質的基本程序
⑴觀察物質的外觀性質。了解物質存在的狀態、顏色、氣味等。
⑵預測物質的性質。運用分類的方法,根據物質所屬的類別或利用有關反應規律預測物質的性質。
⑶實驗和觀察。根據預測進行設計并實施實驗驗證所做的預測,然后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歸納出與預測一致的性質;如果實驗中出現預測以外的特殊現象,則需要進一步研究,提出新問題和做出新預測,并再進行實施實驗,驗證所做的新預測。
⑷解釋及結論。需要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綜合、推論,概括出結論。一般運用比較的方法,歸納出物質的通性及特性,并整合實驗結論。
二、研究金屬鈉及其化合物的性質
1.金屬鈉的物理性質:銀白色有金屬光澤的固體,質軟(比鐵軟,可用小刀切割),密度小(比水小、比煤油大),熔點低(熔點是97.81℃,比水的沸點低)。
注意:⑴少量的鈉存放在煤油中。⑵金屬鈉有強烈的腐蝕性,千萬不要用手直接接觸它,要用鑷子夾取。⑶一般取用后剩余的試劑不能放回原瓶,但剩余的鈉要迅速放回原瓶中。
2.金屬鈉的化學性質
⑴金屬鈉與氧氣的反應
①鈉在空氣中放置,表面很快變暗,失去金屬光澤,生成一種白色Na2O固體。反應的化學方程式:4Na+O2=2Na2O。
②在空氣中加熱,先熔化成閃亮的`小球,然后劇烈反應,發出黃色火焰,生成一種淡黃色Na2O2固體,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Na+O2 Na2O2。
⑵金屬鈉與水的反應
①反應的現象:鈉浮在水面上,說明鈉的密度比水小;鈉塊熔成閃亮的小球,說明反應放熱且金屬鈉的熔點低;鈉球迅速向各個方向游動,說明反應生成氣體,經驗證得知:氣體為氫氣;聽到液面上發出嘶嘶的響聲,說明反應劇烈且產生的H2與O2反應形成爆鳴;滴有酚酞的溶液變紅色,說明有堿性物質生成。
②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Na+2H2O=2NaOH+H2↑。
注意:鈉與水的反應的實質是鈉與水電離出的H+反應,置換出水中的氫,因此可推知鈉與酸溶液也能反應,且反應更劇烈,并且反應的順序是:鈉先與酸反應,酸反應完后,再與酸中的水反應,因此鈉與酸反應,鈉能反應完全且生成的氫氣的量只與鈉的量有關。
⑶金屬鈉與鹽溶液的反應
金屬鈉與CuSO4溶液的反應:2Na+2H2O+CuSO4=Cu(OH)2↓+Na2SO4+H2↑
注意:①鈉不能置換出硫酸銅溶液中的銅。②金屬鈉與鹽溶液的反應,首先是與溶液中的水反應,然后生成的NaOH再與鹽中的陽離子反應。③雖然金屬鈉不能置換出溶液中的金屬,但能夠置換出熔融狀態的金屬,工業上用鈉把鈦、鋯、鈮、鉭等稀有金屬從熔融的氯化物中置換出來,如:4Na+TiCl4 Ti+4NaCl。
高一化學知識點歸納3
化學反應的速率和限度
1、化學反應的速率
(1)概念:化學反應速率通常用單位時間內反應物濃度的減少量或生成物濃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來表示。
計算公式:
①單位:mol/(L·s)或mol/(L·min)
②B為溶液或氣體,若B為固體或純液體不計算速率。
③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時速率。
④重要規律:
速率比=方程式系數比
變化量比=方程式系數比
(2)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內因:由參加反應的物質的結構和性質決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溫度:升高溫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劑:一般加快反應速率(正催化劑)
③濃度:增加C反應物的濃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氣體才有濃度可言)
④壓強:增大壓強,增大速率(適用于有氣體參加的反應)
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線)、固體的表面積(顆粒大小)、反應物的狀態(溶劑)、原電池等也會改變化學反應速率。
2、化學反應的限度——化學平衡
(1)在一定條件下,當一個可逆反應進行到正向反應速率與逆向反應速率相等時,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濃度不再改變,達到表面上靜止的一種“平衡狀態”,這就是這個反應所能達到的限度,即化學平衡狀態。
化學平衡的移動受到溫度、反應物濃度、壓強等因素的影響。催化劑只改變化學反應速率,對化學平衡無影響。
在相同的條件下同時向正、逆兩個反應方向進行的反應叫做可逆反應。通常把由反應物向生成物進行的反應叫做正反應。而由生成物向反應物進行的反應叫做逆反應。
在任何可逆反應中,正方應進行的同時,逆反應也在進行。可逆反應不能進行到底,即是說可逆反應無論進行到何種程度,任何物質(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物質的量都不可能為0。
(2)化學平衡狀態的特征:逆、動、等、定、變。
①逆:化學平衡研究的對象是可逆反應。
②動:動態平衡,達到平衡狀態時,正逆反應仍在不斷進行。
③等:達到平衡狀態時,正方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達到平衡狀態時,各組分的濃度保持不變,各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變:當條件變化時,原平衡被破壞,在新的條件下會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斷化學平衡狀態的標志:
①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質比較)
②各組分濃度保持不變或百分含量不變
③借助顏色不變判斷(有一種物質是有顏色的)
④總物質的量或總體積或總壓強或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變(前提:反應前后氣體的總物質的量不相等的.反應適用,即如對于反應)
1、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強光,放出大量的熱,生成白煙同時生成一種白色物質。
2、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放出熱量。
3、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放出熱量,生成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4、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熱量,生成黑色固體物質。
5、加熱試管中碳酸氫銨:有刺激性氣味氣體生成,試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火焰呈現淡藍色。
7、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發出蒼白色火焰,產生大量的熱。
8、在試管中用氫氣還原氧化銅:黑色氧化銅變為紅色物質,試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還原氧化銅粉末,使生成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銅變為有光澤的金屬顆粒,石灰水變渾濁。
10、一氧化碳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藍色的火焰,放出熱量。
11、向盛有少量碳酸鉀固體的試管中滴加鹽酸:有氣體生成。
12、加熱試管中的硫酸銅晶體:藍色晶體逐漸變為白色粉末,且試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鈉在氯氣中燃燒:劇烈燃燒,生成白色固體。
14、點燃純凈的氯氣,用干冷燒杯罩在火焰上:發出淡藍色火焰,燒杯內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l—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帶銹鐵釘投入盛稀硫酸的試管中并加熱:鐵銹逐漸溶解,溶液呈淺黃色,并有氣體生成。
18、在硫酸銅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有藍色絮狀沉淀生成。
19、將Cl2通入無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質產生。
20、在三氯化鐵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有紅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試管里加少量水:反應劇烈,發出大量熱。
22、將一潔凈鐵釘浸入硫酸銅溶液中:鐵釘表面有紅色物質附著,溶液顏色逐漸變淺。
23、將銅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銅片表面有銀白色物質附著。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試管里,注入濃的碳酸鈉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細銅絲在氯氣中燃燒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煙生成,加水后生成綠色的溶液。
高一化學知識點歸納4
1.阿伏加德羅常數NA
阿伏加德羅常數是一個物理量,單位是mol1,而不是純數。
不能誤認為NA就是6.02×1023。
例如:1molO2中約含有個6.02×10氧分子
242molC中約含有1.204×10個碳原子
231molH2SO4中約含有6.02×10硫酸分子
23+23-1.5molNaOH中約含有9.03×10個Na和9.03×10個OH;
23nmol某微粒集合體中所含微粒數約為n×6.02×10。
由以上舉例可以得知:物質的量、阿伏伽德羅常數以及微粒數之間存在什么樣的關系式?由以上內容可以看出,物質的量與微粒數之間存在正比例關系。如果用n表示物質的量,NA表示阿伏伽德羅常數,N表示微粒數,三者之間的關系是:N=n·NA,由此可以推知n=N/NANA=N/n
2.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配制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1)向容量瓶中注入液體時,應沿玻璃棒注入,以防液體濺至瓶外。
(2)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溶質,溶液注入容量瓶前要恢復到室溫。
(3)容量瓶上只有一個刻度線,讀數時要使視線、容量瓶刻度線與溶液凹液面的最低點相切。
(4)如果加水定容時超過刻度線或轉移液體時溶液灑到容量瓶外,均應重新配制。
(5)定容后再蓋上容量瓶塞搖勻后出現液面低于刻度線,不能再加蒸餾水。
(6)稱量NaOH等易潮解和強腐蝕性的藥品,不能放在紙上稱量,應放在小燒杯里稱量。若稀釋濃H2SO4,需在燒杯中加少量蒸餾水再緩緩加入濃H2SO4,并用玻璃棒攪拌。
高一化學知識點歸納5
一、金屬礦物的開發利用
1、金屬的存在:除了金、鉑等少數金屬外,絕大多數金屬以化合態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
得電子、被還原
2、金屬冶煉的涵義:簡單地說,金屬的冶煉就是把金屬從礦石中提煉出來。金屬冶煉的實質是把金屬元素從化合態還原為游離態,即M+n(化合態)M0(游離態)。
3、金屬冶煉的一般步驟:
(1)礦石的富集:除去雜質,提高礦石中有用成分的含量。
(2)冶煉:利用氧化還原反應原理,在一定條件下,用還原劑把金屬從其礦石中還原出來,得到金屬單質(粗)。
(3)精煉:采用一定的方法,提煉純金屬。
4、金屬冶煉的方法
(1)電解法:適用于一些非常活潑的金屬。
(2)熱還原法:適用于較活潑金屬。
常用的還原劑:焦炭、CO、H2等。一些活潑的金屬也可作還原劑,如Al,
(3)熱分解法:適用于一些不活潑的金屬。
5、 (1)回收金屬的意義:節約礦物資源,節約能源,減少環境污染。(2)廢舊金屬的最好處理方法是回收利用。(3)回收金屬的實例:廢舊鋼鐵用于煉鋼;廢鐵屑用于制鐵鹽;從電影業、照相業、科研單位和醫院X光室回收的定影液中,可以提取金屬銀。
二、海水資源的開發利用
1、海水是一個遠未開發的`巨大化學資源寶庫 海水中含有80多種元素,其中Cl、Na、、Mg、Ca、S、C、F、B、Br、Sr 11種元素的含量較高,其余為微量元素。常從海水中提取食鹽,并在傳統海水制鹽工業基礎上制取鎂、鉀、溴及其化合物。
2、海水淡化的方法:蒸餾法、電滲析法、離子交換法等。其中蒸餾法的歷史最久,蒸餾法的原理是把水加熱到水的沸點,液態水變為水蒸氣與海水中的鹽分離,水蒸氣冷凝得淡水。
3、海水提溴
濃縮海水 溴單質 氫溴酸 溴單質
有關反應方程式:①2NaBr+Cl2=Br2+2NaCl ②Br2+SO2+2H2O=2HBr+H2SO4
③2HBr+Cl2=2HCl+Br2
4、海帶提碘
海帶中的碘元素主要以I-的形式存在,提取時用適當的氧化劑將其氧化成I2,再萃取出來。證明海帶中含有碘,實驗方法:(1)用剪刀剪碎海帶,用酒精濕潤,放入坩鍋中。(2)灼燒海帶至完全生成灰,停止加熱,冷卻。(3)將海帶灰移到小燒杯中,加蒸餾水,攪拌、煮沸、過濾。(4)在濾液中滴加稀H2SO4及H2O2然后加入幾滴淀粉溶液。
證明含碘的現象:滴入淀粉溶液,溶液變藍色。2I-+H2O2+2H+=I2+2H2O
高一化學知識點歸納6
一、硅元素:
無機非金屬材料中的主角,在地殼中含量26.3%,次于氧。是一種親氧元素,以熔點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鹽形式存在于巖石、沙子和土壤中,占地殼質量90%以上。位于第3周期,第ⅣA族碳的下方。
Si對比C
最外層有4個電子,主要形成四價的化合物。
二、二氧化硅(SiO2)
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稱為硅石,包括結晶形和無定形。石英是常見的結晶形二氧化硅,其中無色透明的就是水晶,具有彩色環帶狀或層狀的是瑪瑙。二氧化硅晶體為立體網狀結構,基本單元是[SiO4],因此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學性質被廣泛應用。(瑪瑙飾物,石英坩堝,光導纖維)
物理:熔點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潔凈的SiO2無色透光性好
化學:化學穩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與其他酸反應,可以與強堿(NaOH)反應,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的`條件下能與堿性氧化物反應
SiO2+4HF==SiF4↑+2H2O
SiO2+CaO===(高溫)CaSiO3
SiO2+2NaOH==Na2SiO3+H2O
不能用玻璃瓶裝HF,裝堿性溶液的試劑瓶應用木塞或膠塞。
三、硅酸(H2SiO3)
酸性很弱(弱于碳酸)溶解度很小,由于SiO2不溶于水,硅酸應用可溶性硅酸鹽和其他酸性比硅酸強的酸反應制得。
Na2SiO3+2HCl==H2SiO3↓+2NaCl
硅膠多孔疏松,可作干燥劑,催化劑的載體。
四、硅酸鹽
硅酸鹽是由硅、氧、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的總稱,分布廣,結構復雜化學性質穩定。一般不溶于水。(Na2SiO3、2SiO3除外)最典型的代表是硅酸鈉Na2SiO3:可溶,其水溶液稱作水玻璃和泡花堿,可作肥皂填料、木材防火劑和黏膠劑。常用硅酸鹽產品:玻璃、陶瓷、水泥
五、硅單質
與碳相似,有晶體和無定形兩種。晶體硅結構類似于金剛石,有金屬光澤的灰黑色固體,熔點高(1410℃),硬度大,較脆,常溫下化學性質不活潑。是良好的半導體,應用:半導體晶體管及芯片、光電池。
六、氯元素
位于第三周期第ⅦA族,原子結構: 容易得到一個電子形成氯離子Cl-,為典型的非金屬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態存在。
③與有機物反應,是重要的化學工業物質。
④用于提純Si、Ge、Ti等半導體和鈦
⑤有機化工:合成塑料、橡膠、人造纖維、農藥、染料和藥品
七、氯離子的檢驗
使用硝酸銀溶液,并用稀硝酸排除干擾離子(CO32-、SO32-)
HCl+AgNO3 == AgCl ↓+HNO3
NaCl+AgNO3 == AgCl ↓+NaNO3
Na2CO3+2AgNO3 ==Ag2CO?3 ↓+2NaNO3
Ag2CO?3+2HNO3 == 2AgNO3+CO2 ↑+H2O
Cl-+Ag+ == AgCl ↓
八、二氧化硫
制法(形成):硫黃或含硫的燃料燃燒得到(硫俗稱硫磺,是黃色粉末)
S+O2===(點燃)SO2
物理性質:無色、刺激性氣味、容易液化,易溶于水(1:40體積比)
化學性質:有毒,溶于水與水反應生成亞硫酸H2SO3,形成的溶液酸性,有漂白作用,遇熱會變回原來顏色。這是因為H2SO3不穩定,會分解回水和SO2
SO2+H2OH2SO3因此這個化合和分解的過程可以同時進行,為可逆反應。
可逆反應--在同一條件下,既可以往正反應方向發生,又可以向逆反應方向發生的化學反應稱作可逆反應,用可逆箭頭符號連接。
九、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一氧化氮在自然界形成條件為高溫或放電:N2+O2========(高溫或放電)2NO,生成的一氧化氮很不穩定,在常溫下遇氧氣即化合生成二氧化氮:2NO+O2==2NO2
一氧化氮的介紹:無色氣體,是空氣中的污染物,少量NO可以治療心血管疾病。
二氧化氮的介紹:紅棕色氣體、刺激性氣味、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并與水反應:
3NO2+H2O==2HNO3+NO這是工業制硝酸的方法。
十、大氣污染
SO2、NO2溶于雨水形成酸雨。防治措施:
①從燃料燃燒入手。
②從立法管理入手。
③從能源利用和開發入手。
④從廢氣回收利用,化害為利入手。
(2SO2+O22SO3SO3+H2O=H2SO4)
十一、硫酸
物理性質:無色粘稠油狀液體,不揮發,沸點高,密度比水大。
化學性質:具有酸的通性,濃硫酸具有脫水性、吸水性和強氧化性。是強氧化劑。
C12H22O11 ======(濃H2SO4) 12C+11H2O放熱
2 H2SO4 (濃)+C CO2 ↑+2H2O+SO2 ↑
還能氧化排在氫后面的金屬,但不放出氫氣。
2 H2SO4 (濃)+Cu CuSO4+2H2O+SO2 ↑
稀硫酸:與活潑金屬反應放出H2 ,使酸堿指示劑紫色石蕊變紅,與某些鹽反應,與堿性氧化物反應,與堿中和
十二、硝酸
物理性質:無色液體,易揮發,沸點較低,密度比水大。
化學性質:具有一般酸的通性,濃硝酸和稀硝酸都是強氧化劑。還能氧化排在氫后面的金屬,但不放出氫氣。
4HNO3(濃)+Cu == Cu(NO3)2+2NO2 ↑+4H2O
8HNO3(稀)+3Cu 3Cu(NO3)2+2NO ↑+4H2O
反應條件不同,硝酸被還原得到的產物不同,可以有以下產物:N(+4)O2,HN(+3)O2,N(+2)O,N(+1)2O,N(0)2, N(-3)H3△硫酸和硝酸:濃硫酸和濃硝酸都能鈍化某些金屬(如鐵和鋁)使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保護膜,隔絕內層金屬與酸,阻止反應進一步發生。因此,鐵鋁容器可以盛裝冷的濃硫酸和濃硝酸。硝酸和硫酸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實驗室必備的重要試劑。可用于制化肥、農藥、炸藥、染料、鹽類等。硫酸還用于精煉石油、金屬加工前的酸洗及制取各種揮發性酸。
十三、氨氣及銨鹽
氨氣的性質:無色氣體,刺激性氣味、密度小于空氣、極易溶于水(且快)1:700體積比。溶于水發生以下反應使水溶液呈堿性:NH3+H2O NH3?H2O NH4++OH- 可作紅色噴泉實驗。生成的一水合氨NH3?H2O是一種弱堿,很不穩定,會分解,受熱更不穩定:NH3?H2O ===(△) NH3 ↑+H2O
濃氨水易揮發除氨氣,有刺激難聞的氣味。
氨氣能跟酸反應生成銨鹽:NH3+HCl == NH4Cl (晶體)
氨是重要的化工產品,氮肥工業、有機合成工業及制造硝酸、銨鹽和純堿都離不開它。氨氣容易液化為液氨,液氨氣化時吸收大量的熱,因此還可以用作制冷劑。
銨鹽的性質:易溶于水(很多化肥都是銨鹽),受熱易分解,放出氨氣:
NH4Cl NH3 ↑+HCl ↑
NH4HCO3 NH3 ↑+H2O ↑+CO2 ↑
可以用于實驗室制取氨氣:(干燥銨鹽與和堿固體混合加熱)
NH4NO3+NaOH Na NO3+H2O+NH3 ↑
2NH4Cl+Ca(OH)2 CaCl2+2H2O+2NH3 ↑
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紅色石蕊試紙檢驗是否收集滿。
高一化學知識點歸納7
一.物質的分類
1.分類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物質及其變化的一種常用的基本方法,它不僅可以使有關化學物
質及其變化的知識系統化,還可以通過分門別類的研究,了解物質及其變化的規律。分類要有一定的標準,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對化學物質及其變化進行不同的分類。交叉分類和樹狀分類是常用的分類方法。
2.分散系及其分類
把一種(或多種)物質分散在另一種(或多種)物質中所得到的體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質稱作分散質(可以是氣體、液體、固體),起容納分散質作用的物質稱作分散劑(可以是氣體、液體、固體)。
二.物質的化學變化
1.物質之間可以發生各種各樣的化學變化,依據一定的標準可以對化學變化進行分類。 ⑴根據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類別以及反應前后物質種類的多少可以分為:
A.化合反應(A + B = AB)B.分解反應(AB = A + B)C.置換反應(A + BC = AC + B)D.復分解反應(AB + CD = AD + CB)。
⑵根據反應中是否有離子參加可將反應分為:
A.離子反應:有離子參加的一類反應;B.分子反應(非離子反應);⑶根據反應中是否有電子轉移可將反應分為:;A.氧化還原反應:反應中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實質: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特征:反應前后元素的化合價有變化;B.非氧化還原反應;2.離子反應;⑴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下能導電的化合物,;酸: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化合物;堿:電離時
A.離子反應:有離子參加的一類反應。主要包括復分解反應和有離子參加的氧化還原反應。
B.分子反應(非離子反應)。
⑶根據反應中是否有電子轉移可將反應分為:
A.氧化還原反應:反應中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的反應。
實質: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應前后元素的化合價有變化
B.非氧化還原反應
2.離子反應
⑴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下能導電的化合物,叫電解質。酸、堿、鹽都是電解質。
酸: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化合物
堿: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全部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
鹽:電離時生成金屬離子(或銨根離子)和酸根離子的化合物。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下都不能導電的`化合物,叫非電解質。
注意:①電解質、非電解質都是化合物,不同之處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狀態下能否導電。②電解的導電是有條件的:電解質必須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下才能導電。③能導電的物質并不全部是電解質:如銅、鋁、石墨等。④非金屬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機物為非電解質。
⑵離子方程式: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符號來表示反應的式子。它不僅表示一個具體的化學反應,而且表示同一類型的離子反應。
復分解反應這類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是:生成沉淀、氣體或水。
書寫方法:
寫: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電離的物質拆寫成離子形式
刪:將不參加反應的離子從方程式兩端刪去
查:查方程式兩端原子個數和電荷數是否相等
⑶離子共存問題
所謂離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離子之間不發生任何反應;若離子之間能發生反應,則不能大量共存。
A.結合生成難溶物質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
B.結合生成氣體或易揮發性物質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32-O,HCO3-,SO32-,OH-和NH4+等。
C.結合生成難電離物質(水)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D.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水解反應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學)。
注意:題干中的條件:如無色溶液應排除有色離子:Fe2+、Fe3+、Cu2+、MnO4-等離子,酸性(或堿性)則應考慮所給離子組外,還有大量的H+(或OH-)。
⑷離子方程式正誤判斷(六看)
一看反應是否符合事實:主要看反應能否進行或反應產物是否正確。
二看能否寫出離子方程式:純固體之間的反應不能寫離子方程式。
三看化學用語是否正確:化學式、離子符號、沉淀、氣體符號、等號等的書寫是否符合事實。 四看離子配比是否正確。
五看原子個數、電荷數是否守恒。
六看與量有關的反應表達式是否正確(過量、適量)。
4.氧化還原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中概念及其相互關系如下:
化合價升高——失去電子——被氧化(發生氧化反應)——是還原劑(有還原性)。
化合價降低——得到電子——被還原(發生還原反應)——是氧化劑(有氧化性)。
高一化學知識點歸納8
氯氣
物理性質:黃綠色氣體,有刺激性氣味、可溶于水、加壓和降溫條件下可變為液態(液氯)和固態。
制法:MnO2+4HCl(濃)MnCl2+2H2O+Cl2
聞法:用手在瓶口輕輕扇動,使少量氯氣進入鼻孔。
化學性質:很活潑,有毒,有氧化性,能與大多數金屬化合生成金屬氯化物(鹽)。
也能與非金屬反應:
2Na+Cl2===(點燃)2NaCl
2Fe+3Cl2===(點燃)2FeCl3
Cu+Cl2===(點燃)CuCl2
Cl2+H2===(點燃)2HCl
現象:發出蒼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霧。
燃燒不一定有氧氣參加,物質并不是只有在氧氣中才可以燃燒。燃燒的本質是劇烈的氧化還原反應,所有發光放熱的劇烈化學反應都稱為燃燒。
Cl2的用途:
①自來水殺菌消毒Cl2+H2O==HCl+HClO2HClO===(光照)2HCl+O2↑
體積的水溶解2體積的氯氣形成的溶液為氯水,為淺黃綠色。其中次氯酸HClO有強氧化性和漂泊性,起主要的'消毒漂白作用。次氯酸有弱酸性,不穩定,光照或加熱分解,因此久置氯水會失效。
②制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
制漂白液
Cl2+2NaOH=NaCl+NaClO+H2O,其有效成分NaClO比HClO穩定多,可長期存放制漂白粉(有效氯35%)和漂粉精(充分反應有效氯70%)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③與有機物反應,是重要的化學工業物質。
④用于提純Si、Ge、Ti等半導體和鈦
⑤有機化工:合成塑料、橡膠、人造纖維、農藥、染料和藥品
高一化學知識點歸納9
膠體的性質:
①丁達爾效應——丁達爾效應是粒子對光散射作用的結果,是一種物理現象。丁達爾現象產生的原因,是因為膠體微粒直徑大小恰當,當光照射膠粒上時,膠粒將光從各個方面全部反射,膠粒即成一小光源(這一現象叫光的散射),故可明顯地看到由無數小光源形成的光亮“通路”。當光照在比較大或小的顆粒或微粒上則無此現象,只發生反射或將光全部吸收的現象,而以溶液和濁液無丁達爾現象,所以丁達爾效應常用于鑒別膠體和其他分散系。
②布朗運動——在膠體中,由于膠粒在各個方向所受的力不能相互平衡而產生的無規則的運動,稱為布朗運動。是膠體穩定的原因之一。
③電泳——在外加電場的作用下,膠體的微粒在分散劑里向陰極(或陽極)作定向移動的現象。膠體具有穩定性的重要原因是同一種膠粒帶有同種電荷,相互排斥,另外,膠粒在分散力作用下作不停的無規則運動,使其受重力的影響有較大減弱,兩者都使其不易聚集,從而使膠體較穩定。
說明:
A、電泳現象表明膠粒帶電荷,但膠體都是電中性的。膠粒帶電的原因:膠體中單個膠粒的體積小,因而膠體中膠粒的表面積大,因而具備吸附能力。有的膠體中的膠粒吸附溶液中的陽離子而帶正電;有的則吸附陰離子而帶負電膠體的提純,可采用滲析法來提純膠體。使分子或離子通過半透膜從膠體里分離出去的`操作方法叫滲析法。其原理是膠體粒子不能透過半透膜,而分子和離子可以透過半透膜。但膠體粒子可以透過濾紙,故不能用濾紙提純膠體。
B、在此要熟悉常見膠體的膠粒所帶電性,便于判斷和分析一些實際問題。
帶正電的膠粒膠體:金屬氫氧化物如、膠體、金屬氧化物。
帶負電的膠粒膠體:非金屬氧化物、金屬硫化物As2S3膠體、硅酸膠體、土壤膠體
特殊:AgI膠粒隨著AgNO3和KI相對量不同,而可帶正電或負電。若KI過量,則AgI膠粒吸附較多I-而帶負電;若AgNO3過量,則因吸附較多Ag+而帶正電。當然,膠體中膠粒帶電的電荷種類可能與其他因素有關。
C、同種膠體的膠粒帶相同的電荷。
D、固溶膠不發生電泳現象。凡是膠粒帶電荷的液溶膠,通常都可發生電泳現象。氣溶膠在高壓電的條件也能發生電泳現象。
膠體根據分散質微粒組成可分為粒子膠體(如膠體,AgI膠體等)和分子膠體[如淀粉溶液,蛋白質溶液(習慣仍稱其溶液,其實分散質微粒直徑已達膠體范圍),只有粒子膠體的膠粒帶電荷,故可產生電泳現象。整個膠體仍呈電中性,所以在外電場作用下作定向移動的是膠粒而非膠體。
④聚沉——膠體分散系中,分散系微粒相互聚集而下沉的現象稱為膠體的聚沉。能促使溶膠聚沉的外因有加電解質(酸、堿及鹽)、加熱、溶膠濃度增大、加膠粒帶相反電荷的膠體等。有時膠體在凝聚時,會連同分散劑一道凝結成凍狀物質,這種凍狀物質叫凝膠。
膠體穩定存在的原因:(1)膠粒小,可被溶劑分子沖擊不停地運動,不易下沉或上浮(2)膠粒帶同性電荷,同性排斥,不易聚大,因而不下沉或上浮
高一化學知識點歸納10
離子檢驗
離子所加試劑現象離子方程式
Cl-AgNO3、稀HNO3產生白色沉淀Cl-+Ag+=AgCl↓
SO42-稀HCl、BaCl2白色沉淀SO42-+Ba2+=BaSO4↓
四、除雜
注意事項:為了使雜質除盡,加入的試劑不能是“適量”,而應是“過量”;但過量的試劑必須在后續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質的量的單位――摩爾
物質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數目粒子的集體的物理量。
2.摩爾(mol):把含有6.02×1023個粒子的任何粒子集體計量為1摩爾。
3.阿伏加德羅常數:把6.02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羅常數。
4.物質的量=物質所含微粒數目/阿伏加德羅常數n=N/NA
5.摩爾質量(M)(1)定義:單位物質的量的物質所具有的質量叫摩爾質量.(2)單位:g/mol或g..mol-1(3)數值:等于該粒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或相對分子質量.
6.物質的量=物質的.質量/摩爾質量(n=m/M)
六、氣體摩爾體積
氣體摩爾體積(Vm)(1)定義:單位物質的量的氣體所占的體積叫做氣體摩爾體積.(2)單位:L/mol
2.物質的量=氣體的體積/氣體摩爾體積n=V/Vm
3.標準狀況下,Vm=22.4L/mol
一、硅元素:無機非金屬材料中的主角,在地殼中含量26.3%,次于氧。是一種親氧元
素,以熔點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鹽形式存在于巖石、沙子和土壤中,占地殼質量90%以上。位于第3周期,第ⅣA族碳的下方。
Si對比C
最外層有4個電子,主要形成四價的化合物。
二、二氧化硅(SiO2)
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稱為硅石,包括結晶形和無定形。石英是常見的結晶形二氧化硅,其中無色透明的就是水晶,具有彩色環帶狀或層狀的是瑪瑙。二氧化硅晶體為立體網狀結構,基本單元是[SiO4],因此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學性質被廣泛應用。(瑪瑙飾物,石英坩堝,光導纖維)
物理:熔點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潔凈的SiO2無色透光性好
化學:化學穩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與其他酸反應,可以與強堿(NaOH)反應,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的條件下能與堿性氧化物反應
SiO2+4HF==SiF4↑+2H2O
SiO2+CaO===(高溫)CaSiO3
SiO2+2NaOH==Na2SiO3+H2O
不能用玻璃瓶裝HF,裝堿性溶液的試劑瓶應用木塞或膠塞。
三、硅酸(H2SiO3)
酸性很弱(弱于碳酸)溶解度很小,由于SiO2不溶于水,硅酸應用可溶性硅酸鹽和其他酸性比硅酸強的酸反應制得。
Na2SiO3+2HCl==H2SiO3↓+2NaCl
硅膠多孔疏松,可作干燥劑,催化劑的載體。
四、硅酸鹽
硅酸鹽是由硅、氧、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的總稱,分布廣,結構復雜化學性質穩定。一般不溶于水。(Na2SiO3、K2SiO3除外)最典型的代表是硅酸鈉Na2SiO3:可溶,其水溶液稱作水玻璃和泡花堿,可作肥皂填料、木材防火劑和黏膠劑。常用硅酸鹽產品:玻璃、陶瓷、水泥
五、硅單質
與碳相似,有晶體和無定形兩種。晶體硅結構類似于金剛石,有金屬光澤的灰黑色固體,熔點高(1410℃),硬度大,較脆,常溫下化學性質不活潑。是良好的半導體,應用:半導體晶體管及芯片、光電池、
六、氯元素:
位于第三周期第ⅦA族,原子結構:容易得到一個電子形成
氯離子Cl-,為典型的非金屬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態存在。
七、氯氣
物理性質:黃綠色氣體,有刺激性氣味、可溶于水、加壓和降溫條件下可變為液態(液氯)和固態。
制法:MnO2+4HCl(濃)=MnCl2+2H2O+Cl2
聞法:用手在瓶口輕輕扇動,使少量氯氣進入鼻孔。
化學性質:很活潑,有毒,有氧化性,能與大多數金屬化合生成金屬氯化物(鹽)。也能與非金屬反應:
2Na+Cl2===(點燃)2NaCl2Fe+3Cl2===(點燃)2FeCl3Cu+Cl2===(點燃)CuCl2
Cl2+H2===(點燃)2HCl現象:發出蒼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霧。
燃燒不一定有氧氣參加,物質并不是只有在氧氣中才可以燃燒。燃燒的本質是劇烈的氧化還原反應,所有發光放熱的劇烈化學反應都稱為燃燒。
【高一化學知識點歸納】相關文章:
高一化學知識點歸納03-03
高一化學必修一知識點歸納12-19
高一化學必背知識點歸納03-03
高一化學必背重要知識點歸納03-02
《除法》知識點整理與歸納05-04
《井陘之戰》知識點歸納05-04
語文《土地的誓言》知識點歸納02-28
地理水平考知識點歸納03-03
地理高二知識點歸納大全12-18